資源簡介 《如何認識城市——以莫斯科為例》學教設計?學教依據【課程標準】?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區和國家不同的自然條件,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方面的主要特點。?1-4-2?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課程解讀】?1-2-8?世界各國和地區自然環境不同,學會根據圖文描述;并比較人文特色差異。?1-4-2?學生能從地圖、圖表中獲取信息,提高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他們思維活躍,上課積極性高,但對事物還缺乏系統而全面的認識和分析,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上升到初中,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采取靈活、積極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初步掌握了區域地理的分析力和搜集資料的能力,欠缺一定藝術鑒賞能力、對知識的總體把握能力和對材料的整理能力。【教材分析】?本課是對第四單元的總結。主要讓學生探究如何認識城市的位置和環境、城市的特色。本課通過“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環境”,“歸納城市的特色”,“探究特色的成因”三部分來認識莫斯科,一是在認識莫斯科的基礎上提煉認識城市的方法,二是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和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育網?二.學教目標?1.能描述莫斯科的自然環境,學會分析城市選址時應考慮的自然條件;通過分析圖文資料,認識莫斯科的人文特色。?2.通過小組合學,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掌握從地圖、圖表和材料中獲取有用信息得出結論的技能;學會認識城市的基本方法。?三.學教重難點?【學教重點】?利用各種資料分析歸納莫斯科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學教難點】?在認識莫斯科的基礎上提煉認識城市的方法。?四.學教形式、手段、方法?2?【學教形式】?全班課堂教學法?【學教手段】?讀圖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問題法、自主學習法?【學教方法】?多媒體網絡技術?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學教流程(包括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等)?學教環節?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導入??直觀激趣,?導入新課?觀察四張中國城市圖,欣賞有關莫斯科的圖片與音樂,根據圖片信息推斷出是哪座城市??展示圖片,播放音樂?通過音樂與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信息來認識莫斯科的特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教過程????????展示地圖,探究位置??觀察圖片,用比較規范的學科語言來描述一下莫斯科的地理位置。?引導學生表達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讀圖、析圖、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歸納,敢于表達的能力。????分析地圖,了解人文??分析圖片,根據地圖信息,說說莫斯科最初建立的時候考慮到哪些因素??借助讀圖方法,觀察莫斯科城市布局圖,從圖中得出莫斯科相關信息???教師展示圖片、分析圖片、及時捕捉學生回答,總結讀圖方法并學以致用,加以引導。?通過圖表等形式,鍛煉學生看圖、析圖的能力。通過學生比較、自主探究,分析建城因素,培養學生思維。通過大膽想象,現實論證等方式,了解莫斯科的人文特色。?3??????學教過程???觀看視頻,人與城市?觀看視頻《2018俄羅斯世界杯舉辦城市莫斯科宣傳片》,了解人與城市和諧相處,對視頻中人們活動進行分析,得出城市使生活更美好。?提供視頻,提問:人們在莫斯科的活動表現??通過視頻展示城市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城市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好,得出人與城市的關系。???小組合作,探究成因?1.?小組成員共同探討:為什么莫斯科歷史文化建筑這么多、地鐵覆蓋率高且繁華、還有青草白雪蓋的現象??2.?小組展示,探究成因,其他小組提出自己的疑問與見解。?展示地形、氣候、歷史年代尺圖,小組分工合作,引導組內合作交流。?小組合作的形式,不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總結規律,歸納方法??借助易中天的《讀城記》,根據已學知識,總結認識城市的方法。?幫助學生一起總結?學生根據已學知識,歸納認識城市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與綜合分析的能力。?結束?聯系實際,升華主題?結合認識城市的方法,選擇中國某一城市,介紹這一城市??提供材料(中國行政圖、地形圖、氣候圖)?學以致用,讓學生運用方法來認識城市。?4?課后反思????????????????????????????????《如何認識城市——以莫斯科為例》是對第四單元“文明中心一城市”的總結,以莫斯科為例,闡述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我們該如何認識和了解它。本課時的重點是利用各種資料分析歸納莫斯科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難點是在認識莫斯科的基礎上提煉認識城市的方法。?上完這堂課,我的心情無比輕松快樂,學生熱情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我很感動。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思維,對同伴的論述進行補充和辨析,我又很開心,我覺得這堂課對我來說很有收獲,是我理解的學科本質和核心素養落地的成功運用。教育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領域,他和社會上的很多領域相聯系,所以學生需要了解社會、認識社會、需要有用的基礎知識和提高自己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這些正是教育所要完成的歷史使命,也是本課所追求的最初和最終目的。???成功之舉?初一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他們思維活躍,上課積極性高,但對事物還缺乏系統而全面的認識和分析,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通過前面單元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區域地理的分析力和搜集資料的能力,欠缺一定藝術鑒賞能力、對知識的總體把握能力和對材料的整理能力。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設計本課:?一、依標施教、素養立意?本課關于如何認識城市,根據課標從城市的自然條件(位置、地形、氣候)、人文特色(布局、交通、文化)進行分析,思路清晰,條理明確,依標施教,重難點突出。通過小組合作分析莫斯科的人文特色,堅持“學為中心”,引導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分析材料)和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同時堅持“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將歷史、地理等知識,以及實際問題統整起來,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技能,考查學生對圖片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及依托圖片信息分析說明地理現象闡釋能力。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用圖意識,增強學生的解圖能力,強化空間思維能力。?二、有效落實邏輯思維和高階思維的培養?本課以“讀圖析圖”的方式學習,通過從地圖、圖表和材料中獲取有用信息得出結論的方式,指導學生歸納并運用讀圖的具體方法:從整體再局部最后看細節,并將表面信息轉化為深層含義,從而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同時通過投影技術展示,學生敘述,其他同學點評補充,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上的主人,共同審視和探究問題,體現對高階思維的培養?三、運用現代手段(同頻技術、視頻、音頻等),學生活動豐富,主體地位突出。通過技術手段達成學生視覺、聽覺的認同,如:從“莫斯科特色”圖片和音樂開始,中間通過“莫斯科世界杯”視頻展示人與城市的關系,城市不僅成為人們的生存空間,也擔負起安頓人們心靈的重任。通過運用現代手段(同頻技術、視頻、音頻等)增強學生學習歷史與社會的興趣。?四、課件的制作及使用非常成功,成為了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時間、內容掌握得也很好,沒有紛繁復雜的感覺,沒有眼花繚亂的感覺,感覺基本的教學內容變得無限擴張。整堂課立意明確,環節的設置層層遞進,每個環節能承上啟下,具有引導性和銜接性,并精煉提問,明確主線來達成教學目標,實現課堂高效,這些與課件的詳略得當有很大的關系。??敗筆之處?關于莫斯科的許多課外資料沒有在課堂上展示,沒有讓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資源,加上條件的限制,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課外收集,制約了課堂的廣度。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應加強評價方式多樣化,如: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對學生的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加以表揚,及時地反饋,確認優點,來激勵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思考教學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即思考“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我的“再教設計”如下。?1、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要有梯度、有層次。探究問題的設置要適合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認識水平,使全班學生都能投入到熱烈的討論中,在激烈的爭辯中通達事理、明辨真諦,達到整體參與、普遍提高的目的。?2、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規則。比如制訂一個操作性強簡明扼要的規則,可以使大多數學生都能理解和接受,緊密聯系社會、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有真切實感。?3、注意提問與引導相結合。教師提出探究問題后,教師要誘導、啟發學生參與討論,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6?在知識更新如此快的今天,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在教學中真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將來學生走上社會后最有用的基礎知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正如這節課最后所說的:我們在探究的過程中,要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歸納并敢于表達。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綜合思維和交流合作的能力,這才是最本質的。這也是我心目中所追求的理想課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