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酸堿反應的實驗中和反應:定義:堿跟酸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酸堿反應。化學方程式:NaOH+HCl=H2O+NaCl結論:酸與堿之間發生反應能生成鹽和水,而且都放出熱量。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從上述實驗可知:開始滴加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燒杯中的氫氧根離子減少,氯離子增多,鈉離子不變。可知,酸和堿反應實質:酸電離產生的氫離子和堿電離產生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可用如下式子表示:H++OH-=H2O三、酸堿反應的實際應用胃酸過多,潰瘍或胃疼等通常需要服用含有氫氧化鋁等抗酸劑的藥物來緩解疼。化學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材料:一輛盛有濃鹽酸的罐車在環灣大道瑞昌路上橋口處泄露,兩輛消防車迅速趕到現場先用熟石灰Ca(OH)2進行處理,又耗水20噸稀釋處理。這次事故因處理得當、及時,所以沒有對路面和花草造成太大影響。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化學方程式:Ca(OH)2+H2SO4=CaSO4+2H2O蜜蜂和馬蜂都是蜂,被同樣屬于蜂的兩種蜂蜇,一種用堿液處理,一種用酸液處理。原因:蜜蜂毒液顯(酸)性,可用肥皂水,馬蜂毒液顯(堿)性,可用食醋。為什么被蚊蟲叮咬過之后會覺得痛癢?有什么辦法可消除腫痛?[查閱資料]蚊蟲叮咬時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刺激皮膚,蟻酸是一種有機酸,化學名稱叫做甲酸,化學式為HCOOH;可涂抹一些含有堿性物質(如氨水NH3·H2O)的藥水可以用NaOH來中和胃酸、蟻酸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NaOH的堿性太強,具有強的腐蝕性改良土壤酸性(氫氧化鈣與硫酸反應)Ca(OH)2+H2SO4=CaSO4+2H2O處理酸性工業廢水(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2NaOH+H2SO4=Na2SO4+2H2O例1、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滴有酚酞試液)發生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值變化如圖。下列有關該實驗事實的說法錯誤的是( )A.B點表示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B.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滴入鹽酸溶液中C.B點和C點時,溶液均呈現無色D.實驗通過證明堿溶液的消失來證明發生了中和反應例2、某實驗小組的同學用氫氧化鈣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鈣溶液加入稀鹽酸,一會兒后,發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因此,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I.寫出該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Ⅱ.探究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進行實驗】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振蕩。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猜想一不正確。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論:猜想二不正確,猜想三正確。【反思與拓展】(1)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物質成分時,除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_________。(2)根據所學化學知識,驗證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質單獨使用也能完成該實驗?_______________(填序號)。a.pH試紙b.銅c.紫色石蕊試液d.硝酸銀溶液(3)燒杯中的溶液未經處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寫一條)。要處理燒杯內溶液,使其溶質只含有CaCl2,應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_________________。例3、實驗室欲測定一瓶標簽破損的稀H2SO4的溶質質量分數。現取10g稀硫酸樣品,將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樣品中,邊加邊攪拌,隨著NaOH溶液加入,溶液的pH的變化如圖所示。試回答:(1)a點溶液中含有的離子有________________。(2)當pH=7時,消耗NaOH溶液中NaOH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3)計算稀H2SO4的溶質質量分數。例4、透過現象看本質是科學課堂的精髓,借助科學實驗現象如溶液顏色變化、沉淀的生產或沉淀、氣體逸出等,可以幫助我們確認化學反應是否發生.(1)稀鹽酸與氫氧化銅反應,可以直接觀察現象來確認.如圖甲,實驗中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出現,證明稀鹽酸與氫氧化銅能發生化學反應;(2)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沒有明顯現象,可借助酸堿指示劑使反應現象外顯可見.如圖乙,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生化學反向。本實驗選用無色酚酞試液比選用紫色石蕊試液更合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鹽酸溶液,需要100克8%的KOH溶液,若改用100克8%的NaOH溶液,則反應后溶液的pH為( )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無法確定2、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D.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3、氯氣(Cl2)能與水發生如下反應: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種酸。將Cl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反應的生成物有()A.NaCl、H2O B.NaClO、H2OC.NaCl、NaClO D.NaCl、NaClO、H2O4、某實驗小組將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與加入的Ba(OH)2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點溶液為酸性B.b點恰好完全反應C.c點溶液的溶質為硫酸D.b、c兩點沉淀質量相等5、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適量CuCl2溶液,溶液變藍,但無沉淀生成B.滴入幾滴酚酞試液不變色C.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D.滴入適量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6、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至過量,下列有關量的變化與所加入的稀鹽酸質量關系,不正確的是( )A.B.C.D.7、某同學在探究“酸與堿能否發生反應”時,用稀NaOH溶液、稀鹽酸和酸堿指示劑進行實驗的過程如圖,如圖所加試劑①②③分別是( )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鹽酸B.稀鹽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鹽酸D.稀鹽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8、將20克10%的鹽酸和20克10%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試液,溶液為( )A.紫色B.藍色C.紅色D.無法判斷9、向滴有幾滴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離子)。則反應生成了上述過程的實驗現象為 。從該圖可以看出,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微觀粒子有 ,此反應的實質是“〇”與“”結合生成 。10、化學反應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實際的應用。(1)人被蚊蟲叮咬后皮膚會紅腫痛癢,這是由于蚊蟲在被叮咬的皮膚內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質所致。在被咬的皮膚上涂少許下列生活用品中的 ,痛癢便會減輕。A.醋B.肥皂水C.NaOH溶液D.食鹽水。(2)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可以用來生產消毒劑。工業上制取漂白粉的反應可表示為:2C12+2Ca(OH)2=CaCl2+Ca(ClO)2+2H2O,“84消毒液”中主要成分的制取是將氯氣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的,反應原理與制取漂白粉的原理相似,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1、學習酸堿反應時,很多同學對其產生探究興趣。(1)甲同學將固體氫氧化鈉放入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并振蕩,試管壁發燙,于是他得出酸堿反應是放熱反應的結論。乙同學認為甲同學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學為了驗證甲同學的結論,將實驗加以改進:將稀硫酸慢慢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用溫度計測出氫氧化鈉溶液溫度隨加入稀硫酸質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①由圖知,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的反應是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B點表示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從A到B過程中,燒杯中溶液pH逐漸________。③B到C的過程中,燒杯內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________(填離子符號)。(3)丙同學將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有氣泡產生,他認為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請你分析變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丁同學認為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混合沒有明顯現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來驗證反應是否真的發生,你覺得不可行的是?。A.?無色酚酞試液?????B.?FeCl3????????C.?BaCl2?????????????D.?KNO3.12、已知甲、乙分別是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一種.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甲和乙溶液進行中和反應時,測得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度變化及相關數據如圖所示.試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此變化曲線,你認為甲溶液中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2)當加入甲溶液的質量是5g時,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 色,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 。(寫化學式)(3)當加入甲溶液的質量是15g時,向此時溶液中加入下列試劑,不會出現明顯實驗現象的是 (填寫下列各項的序號)。①碳酸鈉粉末②氯化鋇溶液③氫氧化鉀溶液④石蕊試液(4)求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寫出相應計算過程)1、邏輯推理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思維方法,現有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A.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和堿的反應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則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C.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則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D.活潑金屬與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能與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活潑金屬2、將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陰、陽離子的總數目不變B.反應前后溶液的總質量不變C.反應后溶液呈中性D.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3、將100克20%的鹽酸加入到盛有100克20%的NaOH溶液的小燒杯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得到的溶液呈紫色B.該反應吸收熱量C.該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D.得到的溶液質量為200克4、向一定體積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溶液pH變化的曲線合理的是()A.B.C.D.5、化學與工業、農業及生活有密切的聯系。(1)治療胃酸過多的胃藥中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鎂。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氫氧化鎂治療胃酸過多的原理 。(2)前不久,一輛運載硫酸的貨車倒在公路上,硫酸全灑出來。消防官兵立即將熟石灰撒在路面上。請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反應(填“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3)鐵釘上的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常用稀鹽酸清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6、“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結合如圖所示的氫氧化鈣溶液和稀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氫氧化鈣溶液的俗稱 ;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寫出圖中C方框內甲粒子的符號:甲 。7、中和反應在醫藥衛生和工農業上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圖1表示鹽酸和NaOH溶液發生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請從曲線圖1中獲取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pH試紙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2)實驗操作是按照以上________(甲或乙)圖所示進行.(3)圖中A點時,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4)已知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能與100g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①該NaOH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________。②當pH=7時,燒杯內未見固體沉淀,則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請寫出規范的解題步驟)8、為了證明酸和堿反應有水生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請你一起參與研究:如圖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潔凈的試管,向甲試管中加入無水乙酸和無水硫酸銅,向乙試管中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和無水硫酸銅。向丙試管中加入無水乙酸和無水硫酸銅.并使試管內的試劑充分混合。(1)該實驗過程中無水硫酸銅的作用相當于 。A.催化劑B.指示劑C.反應物D.生成物(2)有同學認為實驗裝置需要改進,應該在試管上方加一個橡皮塞,理由是 。(3)改進后,若實驗中出現 現象,表明無水乙酸和氫氧化鈉固體反應產生水。(4)整理實驗器材時,小旭發現丙試管底部有發熱現象,猜想無水乙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屬于放熱反應。但小敏對小旭的猜想提出了反駁,她反駁的理由是 。9、某化學興趣小組對“NaOH溶液與稀鹽酸是否恰好完全反應”進行探究。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活動,并回答有關問題。已知:①氯化鈉溶液顯中性②氯化銅易溶于水【實驗探究】(1)方案一:某同學先向試管中加入約2mLNaOH溶液,再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然后慢慢滴入稀鹽酸,邊滴邊振蕩,直至溶液恰好變為無色,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①從微觀的角度分析,該反應的實質是 。②在滴入稀鹽酸的過程中,若觀察到曾有少量氣泡出現,請分析產生氣泡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2)方案二: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取2mLNaOH溶于試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振蕩后加入鎂條若稀鹽酸過量若沒有明顯現象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實驗反思】(3)有同學提出方案二不能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原因是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質單獨使用也能完成該實驗? (填序號)。A.pH試紙B.銅C.紫色石蕊試液D.硫酸銅10、某石化廠有一種石油產品含有質量分數為4.9%的殘余硫酸,過去他們都是用NaOH溶液來清洗這些硫酸。NaOH和Ca(OH)2的市場價格如下表:名稱Ca(OH)2NaOH價格(元/千克)6.0024.00(1)若要清洗50千克這種石油產品,需要多少千克NaOH?(2)石化廠進行了技術改造,采用Ca(OH)2中和這些殘余硫酸。每處理50千克這種產品,可以節約多少經費?參考答案例1、B例2、I.Ca(OH)2+2HCl===CaCl2+2H2OⅡ.可能是CaCl2和HC1溶液無明顯變化(或溶液不變紅色)先有氣體產生,后產生沉淀(1)反應物的用量(2)ac(3)腐蝕鐵質下水管(或污染水源)石灰石(或CaCO3)例3、(1)Na+,H+,SO42-(2)0.8g(3)解:設10g稀硫酸樣品中含H2SO4的質量為x。H2SO4+2NaOH===Na2SO4+2H2O9880x0.8g該稀H2SO4的溶質質量分數:例4、(1)藍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2)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的;酚酞變色時更容易觀察1、A2、D3、D4、C5、C6、D7、C8、C9、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Na+、Cl﹣;H2O。10、(1)B;(2)C12+2NaOH=NaCl+NaClO+H2O。11、(1)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的熱(2)放熱;酸堿恰好完全中和;減小;Na+、H+(3)2NaOH+CO2═Na2CO3+H2O(4)CD12、(1)H2SO4;(2)紅色,NaOH、Na2SO4;(3)③;(4)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2.84g.1、B2、A3、D4、A5、(1)Mg(OH)2+2HCl═MgCl2+2H2O;(2)Ca(OH)2+H2SO4=CaSO4+2H2O;復分解;(3)Fe2O3+6HCl═2FeCl3+3H2O6、(1)石灰水;Ca(OH)2+2HCl=CaCl2+2H2O;(2):Ca2+7、(1)撕一小段pH試紙置于表面皿中,用玻璃棒蘸取試液滴在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pH值;(2)乙;(3)NaOH、NaCl;(4)①8%;②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5.85%.8、(1)B;(2)防止空氣中的水分進入廣口瓶中,對實驗造成干擾;(3)丁中固體變藍色;(4)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熱量9、(1)①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生成水;②NaOH與空氣中CO2反應生成碳酸鈉;(2)有氣泡冒出;(3)如果稀鹽酸的量不足,氫氧化鈉有剩余也沒有明顯現象;(4)AC。10、(1)設需要NaOH的質量為X,設需要Ca(OH)2的質量為YH2SO4+2NaOH=Na2SO4+2H2OH2SO4+Ca(OH)2═CaSO4+2H2O9880987450kg×4.9%X50kg×4.9%YX=2kgY=1.85kg節約的經費為:24元/kg×2kg-6元/kg×1.85kg=36.9元2020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上冊“沖刺重高”講義(五)酸和堿的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