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知識總結 第三單元 運動和力 第1課時讓小車運動起來 1. 我們提水感到水桶對手有向下的拉力;背書包對肩部有向下的壓力。 2. 重力就是把物體拉向地面的力。樹上的蘋果掉下來,拋向空中的皮球總要落回地面,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水往低處流等,這些運動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 小車運動起來的距離:從啟動到停止后這一段的距離。 4. 拉力的大小用墊圈的個數表示。 5. 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就對物體用力,要想使靜止的物體運動的更快,就對物體用更大的力。 6. 拉力是小車運動中的動力。擔心小車掉下去用手擋住,手就是小車的阻力。 7. 拉力太小小車不會動,拉力達到一定程度,靜止小車開始運動起來,在小車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拉力越大,小車運動越快。 第2課時用氣球驅動小車 1. 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 2. 充氣的氣球具有能量,噴氣時可以產生動力。 3. 噴氣式飛機火箭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 4. 氣球越大,小車運動得越遠;氣球越小,小車運動得越近。 5. 反沖力使小車向前運動,對小車施加一個相反方向的反沖力,小車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 6. 吹起的氣球里噴出氣體的方向是口朝向的方向,這就是推力。上升的氣球受到的力是氣球口相反的方向,這就是反沖力。 7. 要使氣球驅動小車行駛的更遠,就用大氣球和粗噴管。 第3課時用橡皮筋驅動小車 1. 像橡皮筋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2. 當橡皮筋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后彈力消失。 3. 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4. 把橡皮筋圈連接起來,一端固定在車架上。轉動車輪,將橡皮筋的一端纏繞在車軸上,松開轉動車輪的手,車輪就會轉動。 5. 使車輪轉動的力來自橡皮筋的彈力,而且小車行駛的方向和橡皮筋纏繞的方向相反。 6. 小車運動方向與橡皮筋在小車車軸上纏繞方向有關。 7. 橡皮筋的圈數越多,產生的彈力越大,作用在小車上的時間越長,行駛速度越快,小車行駛距離越遠;纏繞的圈數越少,產生的彈力越小,作用在小車上的時間越短,行駛速度越慢,小車行駛距離越近。 8. 用力越大,橡皮筋被拉伸的越長。 9. 彈力產生的原因。 (1)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 (2)彈力是物體恢復形狀的一一種力。 第4課時彈簧測力計 1. 科學技術上則統一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它是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的名字命名的。(1牛≈100克的力) 2. 研究運動和力時,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就是測量力大小的一種工具。 3. 彈簧測力計使用方法。 (1)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置。 (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 4.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 5. 彈簧測力計的組成。 6. 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體的重力時,物體重力大,受到的拉力就大,測力計的讀數就大;物體的重力小,受到的拉力就小,測力計的讀數就小。 7. 自制測力計時,在橡皮筋自然下垂時,確定出0位置,掛一個1牛的鉤碼時,確定出1牛的刻度,掛2個1牛的鉤碼時,確定出2牛的刻度,以此類推。掛最多的鉤碼不能超過橡皮筋的最大彈力限度,不能超出硬紙板的長度。 第5課時運動 與摩擦力 1.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有滾動和滑動兩種方式。 2.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知識清單科學 3. 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4.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物體的重量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 5. 物體間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體間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運動時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6.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利的,有時是有害的。當人們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增大它,當人們不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減小它。 7. 我們走路、汽車行駛時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這時摩擦力是有利的;機器運轉部件相互摩擦而磨損,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玩滑板車,滑板車前進時,滑板車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是有害的,阻礙滑板車前進,而鞋子與車板之間的摩擦力是有利的,能使人穩穩地站在滑板車上。 8. 自行車上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做成花紋。需要減小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后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 9. 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有:鞋底花紋、汽車輪胎花紋、臺階上的條紋、雨雪天氣鋪地毯、把滾動摩擦變成滑動摩擦等。 10. 生活中減小摩擦力的有:滑冰鞋、旅行箱下裝有小輪子、懸浮列車、把滑動摩擦變成滾動摩擦等。 第6課時運動的小車 1. 通過敲擊實驗和撞擊實驗來找能量。 2. 快速敲擊音叉振動幅度大,發出的聲音強。 3. 坡度越大,小車滑下后的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4. 坡度越小,小車滑下后的速度越慢,力量越小。 5. 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自然界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也不會有生命了。 6. 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用各種形式的能量運動的小車,發光的燈泡、燃燒的蠟燭、拉長的橡皮筋. . . . 都具有能量。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些化學物質中。 第7課時設計制作小車(一) 1. 設計制作的一般流程。 (1)明確問題:明確設計什么,用途是什么,具體要求是什么。 (2)制定方案:頭腦風暴,研究會遇到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制訂最優方案。 (3)實施方案:團隊協作,根據方案加工制作,匯報展示。 (4)評估與改進:根據標準評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個過程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改進。 2. 制作小車的要求。 (1)車身長度不超過25厘米。 (2)用橡皮筋或氣球作動力。 (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 3. 制作小車的材料。 硬紙盒、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球。 4. 制訂方案時注意事項。 (1)繪制設計圖時從多個角度畫出小車,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它的結構。標注主要部分的尺寸。 (2)充分考慮小車的動力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種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各部分的連接方式。 第8課時設計制作小車(二) 1. 根據設計圖制作小車的步驟。 (1)確定組裝步驟。 (2)選擇材料和工具。 (3)加工材料。 (4)組裝。 (5)調試。 2. 匯報、測試的內容。 (1)匯報設計思路。 (2)展示設計圖。 (3)介紹組裝流程。 (4)測試小車。 3. 設計小車用橡皮筋或氣球做動力,行駛路程足夠長。 4. 增大小賽車的動力和運動時間的方法。 (1)可以增加橡皮筋的長度和纏繞圈數。 (2)用大氣球、長氣球等。 5. 用橡皮筋做動力的小車,為了克服輪子打滑,輪子可以粗糙一點,車子稍重點。 6. 如果氣球小車沒有打滑問題,車身越輕越好,可以用泡沫塑料當車板。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