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點擊圖片播放目標導航知道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和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原因。理解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掌握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典型事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1.紅軍前四次反“圍剿”。紅軍和根據地的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從1930年底開始,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連續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結果都被紅軍粉碎。2.戰略轉移。1933年秋,蔣介石調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紅軍英勇奮戰一年,付出了重大犧牲,也沒能打破敵人的“圍剿”,反而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1)原因:(2)開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八萬多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3)受挫:紅軍沖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但人員損失慘重,只剩下三萬多人。博古等人執意要去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但敵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4)抉擇:毛澤東果斷建議紅軍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紅軍強渡烏江,攻克貴州北部重鎮遵義。3.遵義會議。(1)會議舉行時間:1935年1月(2)會議主要內容: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3)會議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相關史事:二、過雪山草地1.背景遵義會議后,紅軍經過整編,提高了戰斗力。2.艱難征程毛澤東指揮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佯攻貴陽,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突破敵人重兵把守的天險臘子口,進入甘肅。相關史事:瀘定橋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鐵索橋,長30余丈,鐵索上鋪著木板。紅軍到達瀘定橋時,敵人已把橋上的木板全部拆除,只剩下13條光溜溜的鐵索。紅軍挑選了22名突擊隊員,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抓住鐵索匍匐前進,向敵人發起進攻,后面的戰士邊爬邊鋪橋板。對岸守橋的敵人被紅軍的猛烈攻擊嚇呆了,他們燃起大火,企圖阻止紅軍前進。突擊隊員沖過火海,擊潰敵人,占領了對岸橋頭。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長征結束: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歷經艱難險阻,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長征召開遵義會議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挽救了中國革命轉折勝利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的主要原因是()A.為了北上抗日B.為了把革命形勢推向全國C.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D.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C隨堂練習雪皚皚,野茫茫,爬雪山,過草地,紅軍長征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而在這無數艱難險阻中,最難的還是蔣介石軍隊的圍追堵截。長征途中,標志著紅軍跳出敵人重重包圍的是()A.攻占遵義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河D.強渡大渡河B3.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歷史事件是()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B.井岡山會師C.紅軍強渡大渡河D.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D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律·長征.wmv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