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第二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一、知識與技能1.說出組織的定義,概述人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識別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3.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4.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切片。二、過程與方法觀看照片和課件。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1.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1.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從微觀到宏觀,從部分到整體,逐步對人體的結構層次形成完整的認識。1.多媒體課件2.顯微鏡,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標本,擦鏡紙等實驗用品師:播放魚的個體發育的動畫或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想一想,議一議”中的圖片,并提出問題:1.一條小魚是由許許多多的細胞構成,這些細胞都是一樣的嗎?一個受精卵是如何發育成一條小魚的呢?(通過情景展示,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師:展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展示受精卵卵裂的圖片。請同學們思考從受精卵是如何發育成個體的?討論分析發育過程。(讓學生體會到細胞需要分裂產生新細胞及動物體、人體不同部位的細胞是逐漸變化形成的。)師: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細胞存在著什么樣的特點?學生自主觀察并分析。(1)顯微鏡下觀察動物4個部位的永久裝片、切片或涂片。(2)比較分析同一部位和不同部位細胞的特點。(3)以人為例,推測這4個部位分別屬于人體的哪個部位?為什么?生:分析交流,了解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細胞的特點。師:以肌肉細胞和神經細胞為例,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不同類型細胞存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不同。這些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構成的細胞群稱為組織。理解細胞分化形成組織的細胞的特點。(通過觀察先對不同類型的細胞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然后通過分析理解不同類型的細胞之間存在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最終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師: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組織切片和學習到細胞分化的概念,理解四種基本組織的知識,說出四種組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和掌握四種組織的名稱、特點和功能。)師:出示心臟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組織是如何構成心臟的。分析理解器官是由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一種組織為主,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結構。師:出示腦、胃等器官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理解。師:如果你的皮膚不慎被劃破,你會感到疼,會流血。這說明皮膚中可能含有哪幾種組織?指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層層遞進,形成概念:組織有次序地排列構成器官。)師:不同的器官都具有特定的功能,但一個器官能完成人體的全部功能嗎?師:展示消化系統的結構圖,理解各消化器官的有序性和協作性。形成系統的概念: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師:展示人體的八大系統及人體內部器官圖,展示運動員正在競賽的圖片。分析思考,運動時只有運動系統參與嗎?生:理解各大系統的分工及協調配合,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認同人體結構層次的組成以及由部分到整體的學科觀念。)師:說出組成人體的結構層次。生: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第二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完成本課時對應的練習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這一節的內容看似平淡,但學生學習起來相當困難。由細胞形成組織,由組織形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統,由系統構成整體,既包含了微觀上的難點,同時也具有宏觀上的難點。通過探究實驗知道了細胞是通過分裂、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的及其組織的概念;并認識了構成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希望同學們能通過實例說明結構和功能是互相適應的,從而更好的理解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和功能的特點。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逐一去理解。并通過自己真正的動手操作實踐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所學。在教學上應進一步啟發學生探索生物更多奧秘的激情。新課程強調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進行探究式學習。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的討論為主線,圍繞問題的解決,實現學生的主動探究。依據教學進程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顯微鏡的觀察,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實驗的重要性,并培養了學生認真、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