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 教師教學用書pdf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 教師教學用書pdf版

資源簡介

1
《科學》 教材設計理念 / 1
《教師教學用書》 使用說明 / 2
本冊教學課時分配建議表 / 6
第 1 單元 關心天氣 / 1
第 2 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 32
第 3 單元 用力以后 / 61
第 4 單元 奇妙的光 / 89
專項學習 像工程師那樣…… / 117
2
《科學》教材設計理念
1. 以學生的發展為教材編寫的宗旨。本教材的設計理念與國家課程改
革的三個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高度
一致。以面向兒童終身受益的學習,如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對自然的好奇
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構建大科學觀統領下的主題
單元,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活動。
2. 以科學世界觀作為整冊教材的組織線索。這些線索包括對科學本體的
應有認知和對自然界的應有認知,如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變
化是有規律、有原因的。這些線索在一、二年級教材中均有所體現。
3. 強化對科學探究和工程實踐的指導。科學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工程
設計的步驟與要領是科學課程重要的學習內容。為此,在每冊教材的后面設
有專門的“專項學習”,將有關科學探究和工程設計(含科學思維與工程思
維)的指導系統化和顯性化,在保證過程完整的基礎上,將探究和設計要素
按年級有所側重,又螺旋上升地加以編排。
4. 設計專門針對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的STEM單元。STEM是科學、技術、
工程、數學的英文縮寫,是當下炙手可熱的跨學科項目學習模式。與主要指
向概念理解及運用的主題單元不同的是,STEM主要指向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訓練。
5. 強調學習活動的多樣性和學習資源的全配套。教材設計了多種多樣的
學習活動:有探究性學習,有探究性游戲,有科學DIY,有種植和飼養,還
有觀察與閱讀……這些學習活動有趣、有效、易做。為配合學習活動,教材
配套了供學生觀看的高清視頻,供學生動手做的學具材料和供學生記錄、課
外拓展用的活動手冊。全新的網站還將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
6. 重視科技史的學習。為了有助于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有助于對科學、
技術、社會、環境關系的認識,教材在主題單元中滲透科技史內容,在專項
學習中有專題介紹,在每個年級教材的最后一面,還特別對科技史作概略的
梳理,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呈現。
1
《教師教學用書》使用說明
從不同角度說明本單元設計的理由。 從本單元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
說明選擇本主題的理由。
從必要性和可能性 說明本單元各課的
兩個方面說明選擇 組成及課與課之間
該主題的理由。 的關系。
從落實課程標準中的年段目標及課 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化,是每一課
程內容中的具體條目角度說明選擇 教學目標的抽象,旨在為每一課
本主題的理由。 具體的教學目標提供概括性的目
標指向,以促進大概念和思維品
質的形成。
2
以結構圖的形式展示每一課活 本課的主要活動組成及相互
動的內容和目的。 之間的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希
望學生達到的發
展水平。
對每課課時及總課時的建議。 提示教師關注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3
藍底文字:解釋教材中文字和圖
片的意思。
紅底文字:回答教材中的提問。 指導使用并提供參考答案。
4
說明本活動的設計意 提供本單元必要的相
圖,給教師以具體的 關知識背景。
教學指導和建議,并
提醒教師在指導學生
時應注意的問題。
5
本冊教學課時分配建議表
單元序號 單元名稱 課題名稱 課時建議
1.今天天氣怎么樣 1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2.天氣的影響 1
3.四季的天氣 1
4.曬太陽 1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5.看月亮 1
6.數星星 1
7.推和拉 1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8.形狀改變了 1
9.動起來與停下來 1
10.明亮與黑暗 1
第4單元 奇妙的光 11.透明與不透明 1
12.玩玻璃紙 1
專項學習 像工程師那樣…… 2
總課時: 14
66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一?單元設計意圖
1. 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本套教材具有內在的設計理念和邏輯關系。一年級上冊的設計理念是從
科學本質出發,關注科學本體,關注科學探究和工程實踐的方法,關注科技
生活;一年級下冊的設計理念是:世界是物質的,無論是巖石和土壤、水、
空氣,還是動物與植物,都是構成地球環境的重要物質。而本冊教材遵循的
設計理念,是從不同的側面闡述世界上的物質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本單元則
是從天氣變化的角度,通過定性描述反映物質的變化。
本單元旨在通過引導學生關心天氣變化的現象,幫助學生形成“物質是
變化的”這一科學思想。地球表面包裹著一層厚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大氣,
由于地球的自轉和赤道與兩極之間的冷熱對流引發的豐富的大氣活動,表現
為我們日常所見的極為復雜的天氣變化,故有“天有不測風云”一說。天氣
變化對人類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體育運動、工農業生
產、交通運輸及國防科研等方方面面都受天氣的影響。天氣對小學生的生活
也有巨大的影響,一個地區長期穩定的氣象特征表現為這個地區的氣候,每
逢季節變化或天氣突變都是兒童疾病的高發期。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從關心身邊的天氣和天氣變化開始,了解天氣
對自己日常生活的影響,進而初步了解天氣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他
們從觀察當下的天氣現象開始,逐步發現較長時期的天氣變化,進而初步認
識不同季節的典型特征。
2. 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體驗和討論活動,落實低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天氣、土壤等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用語言初步描述信息;有運用觀察與描述、比較與分
1
類等方法得出結論的意識。
科學態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
學現象、自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
(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地球與宇宙科學領
域”的低年段要求。
13.2?地球每年自西向東圍繞太陽公轉,形成四季等有規律的自然現象。
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的現象,舉例說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
影響。
14.1?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3. 本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
物質是變化的
低年段
一、關心天氣 二、天空中的星體 三、用力以后 四、奇妙的光
從天氣變化的角度, 從宇宙星體運動 通過力對物體的 通過光影變化,
通過定性描述,反映 的角度,反映物 影響,反映物質 反映物質的變化。
物質的變化。 質的變化。 的變化。
中年段:對氣象要素進行定量測量。(三年級下
冊《觀測天氣》)
高年段:對風、云、雨、雪、露、霜等天氣現象進行
原理探究。(五年級上冊《水在自然界的循環》)
2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4. 本單元次級主題的構成及邏
輯關系
本單元由三課組成:《今天天 春天的天氣
氣怎么樣》《天氣的影響》《四季的 經
氣 歷
天氣》。這三課的主題可以組成一個
冬天的天氣
同心圓,形成拓展性邏輯結構,如右 天 今天的 過
圖所示。 的 天氣 的 夏天的天氣
三個次級主題由近及遠,由具 樣 各
體到抽象,引導兒童認識身邊的天氣 各 種
現象和天氣所產生的影響,進而引導
秋天的天氣
學生從較長的時間來考察天氣的變
化,形成對季節的典型特征的認識。
第一課側重于描述今天的天氣現象,引導學生從天氣狀況、氣溫高低和風力
風向等不同的維度來描述天氣。第二課側重于認識天氣與人們及動植物的關
系,從曾經經歷過的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惡劣天氣對生活的影響以及天
氣變化對動植物、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來了解世界的普遍聯系。第三課則側
重于認識一個地區較長時間穩定的天氣形態——季節。通過對秋季和其他季
節的描述、了解人們在不同季節的活動和出現在不同季節的動植物等活動,
了解季節變化對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
在能力培養方面,這三課訓練的側重點也各有不同。第一課側重于設計
天氣符號,發展表征能力;第二課側重于體驗天氣的變化,認識事物之間的
聯系;第三課側重于在資料的梳理過程中發現規律。
二?單元教學目標
● 通過設計符號記錄天氣,了解天氣符號的含義,認識常見的天氣
符號。
● 在閱讀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有結構地描述氣象要素。
● 說出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對動植物的多方面影響。
● 描述每個季節的主要天氣現象,初步了解二十四節氣的氣象內涵。
3
三 單元活動框架
1.1 到教室 1.2 設計并 1.3 交流其他 1.4 閱讀天氣預
外看今天的 交流表示今 的天氣種類, 報,交流從天氣
天氣,會用 天天氣的符 意識到天氣現 預報里讀到的信
恰當的詞 號,會用簡單 象有很多種類 息,知道從幾個
描述今天 的符號表示 型,認識標準 不同的維度來描
的天氣。 天氣現象。 的氣象符號。 述天氣。
2.1 通過交流自己的切身經歷,不
同職業的人關心天氣的原因,以及
惡劣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知道
關心天氣很重要。
1. 今天天氣怎么樣
2.2 通過閱讀了解天氣變化對動植
關心天氣 2. 天氣的影響 物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知道一
些動植物的現象和行為可以預報
天氣。
3. 四季的天氣
2.3 制作一朵晴雨花,知道晴雨花
可以反映空氣濕度。
3.1 通過描述秋 3.2 根據一年 3.3 通過讀圖, 3.4 閱讀二十四
天的天氣,知道 四季中人們的 了解在不同季 節氣的資料,
秋天天氣的主要 不同活動,知 節能看到的花 猜測二十四節
特征,同時也學 道季節對人們 和動物,知道 氣的內涵,了
會描述其他季節 的生活會產生 每個季節的典 解相關知識。
的天氣特征。 影響。 型物候現象。
4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四?課時建議
序 號 課 題 課 時
1 今天天氣怎么樣 1
2 天氣的影響 1
3 四季的天氣 1
總課時 3
5
五 教師課本
第1課 今天天氣怎么樣
1. 教學內容
本課遵循學生的認知順序,逐漸深入地安排了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
是觀察,讓學生到教室外面去看一看,觀察并描述今天的天氣。第二個活動
是動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符號來表示今天的天氣,了解今天天氣的主要特
征。第三個活動分兩個交流話題展開:一是通過回憶曾經遇到過的不同天
氣,如雨天、刮風、下雪和沙塵暴等,讓學生意識到天氣是會變化的,天氣
現象有很多種類型;二是猜一猜、認一認表示不同天氣的標準氣象符號,知
道用符號表示天氣的意義。第四個活動是閱讀和交流,通過教材提供的一份
天氣預報,讓學生了解描述天氣現象的幾個主要維度。
2. 教學目標
● 認識不同的天氣現象,會用簡單的符號表示天氣。
● 會從不同的維度描述今天的天氣,知道天氣預報中的氣象要素。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常見的氣象符號。
難點:分析天氣預報中的氣象要素。
4.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各種天氣的圖片和視頻、各種天氣預報的視頻。
6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5. 教材提示
這是一個體驗活
動,需要學生到
教室外面去直接
觀察天氣情況,
描述天上的云、
感受風以及冷暖
情況等。
符號是人們共同
約定用來指稱一
定對象的標志
物,具有簡潔性
和抽象性。天氣
符號是表示各種
天氣現象的專用
符號。
風是看不見的,可以用一些形象的圖案來表示,如用箭頭的方
向表示風向,用箭頭的粗細或多少表示風力的大小;也可以畫
一面小紅旗,用紅旗的舒展程度表示風力的大小等。總之,要
體現出學生的創意思維和表達。
7
除了今天的天
氣和教材上提
供的四種天氣
(雪天、雷雨
天、陰天、霧
天)外,還可
以列舉各種天
氣,如多云、
暴雨、雨夾
雪、霜凍、冰
雹等。
大雪 大霧 強沙塵暴 霾 大風
多云 陰 雷陣雨 雨夾雪 小雨
8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第一部分是一個
比較完整的天氣
預報圖示,表達
了各種天氣信
息;第二部分是
一個天氣信息結
構圖,提示學生
關注天氣預報的
構成要素。
從上面的天氣
預報中可以讀
到:日期是2017
年4月3日,星
期一,是多云
天氣,最高氣溫
19 ℃,最低氣溫
12 ℃,南風2-3
級,屬于輕風到
微風。除了看三
條橫軸的指示
外,還可以通過
右上角的天氣示
意圖,判斷今天
的天氣。
9
6. 活動手冊提示
根據當地當天的天氣情況來填寫,如:9月
10日,晴天,最高氣溫31 ℃,東南風3級
(或者填微風)。
10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7. 教學活動說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一: 設計意圖:
到教室外 ● 這是一個體驗活動,意在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天氣,充分
面看看今 調動原有知識、經驗,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天天氣怎 教學建議:
么樣 ● 學生到戶外觀察要組織到位,確定好觀察地點并分好組。
● 描述當天的天氣要有序,要從各種感官入手,如描述看
到的:云朵、太陽等;感受到的:刮風、暖和與寒冷等。
● 讓學生充分表達對天氣的感受。
注意事項:
● 學生外出活動要注意紀律,同時不能流于形式。
活動二: 設計意圖: 學具箱里
設計天氣 ● 知道可以用符號來表示天氣現象。 的配套學
符號表示 教學建議: 具
今天的天 ● 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自己設計符號來表示今天的天
氣 氣。每個人都畫一畫,畫得要簡單、易懂。
● 設計的符號可以在組內交流,然后每組選一名學生匯報 。 學生活動
● 可以比較組內成員的作品,評選出“內容準確、結構簡 手冊
單、圖案美觀”的優秀作品。
● 比較各組推選出來的作品,尋找作品的共性,認識符號的
內涵。
● 師生可以共同設計一些較難的天氣符號,如表示風向及風
力的符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用簡單的圖案來表示。
注意事項:
● 符號屬于抽象表達,要注意區分繪畫和符號表達。
● 要注意引導學生由關注符號的形象轉向關注符號的
內涵。
● 要在追求創意的基礎上,力求“準確、簡單、美觀”。
11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三: 設計意圖:
交流曾經 ● 意在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豐富學生的天氣經歷。 學具箱
經歷過的 ● 通過認識標準的天氣符號,知道使用符號的意義。 里的配
天氣,認 教學建議: 套學具
識各種標 ● 拓展學生的思路,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原有的經驗,
準的天氣 請學生描述自己經歷過的各種天氣,談談各自的體會。
符號 ● 觀看天氣視頻,描述在這樣的天氣里會有什么感受。
● 可以給出一系列詞語,或教師描述一系列天氣現象,如云很
厚、地面很潮濕等,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天氣。
● 還可以做詞語歸類游戲,將一組描述天氣的詞語打亂,然后
讓學生對照圖片或視頻,進行詞語歸類活動。
● 教師出示一種天氣符號,進行講解,解說其內涵;再依次出
示各種天氣符號,學生猜測,然后闡述猜測的理由。
● 可以給出一種符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后,思考符號如
何表示出程度的不同。比如給出小雨的符號,提問:從哪里可
以看出來這是小雨?中雨如何表示?大雨、暴雨呢?再比如給
出大雪的符號,提問:小雪、中雪如何表示?
● 這里可以進行一些遷移活動,比如通過提供學生生活中比
較常見的一些符號,來引導他們認識公共標準符號使用的價值
和意義。可以是交通符號,也可以是一些有毒物品的警示符號
等,其表達均簡潔明了、生動形象、易懂易記,讓人們一目了
然,或引起重視。
注意事項:
● 這是一個簡單的交流活動,要在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天氣現象
的認識,加強思維訓練。
● 不要單純講解天氣符號,要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天氣符號
的典型特征和意義上。
12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四: 設計意圖:
閱讀天氣 ● 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天氣預報,能夠提取主要天氣信息。 學生活動
預報,討 教學建議: 手冊
論天氣預 ● 學生閱讀天氣預報,然后討論天氣預報的基本構成要素:
報的構成 天氣狀況、氣溫高低、降水情況、風力風向。
要素 ● 學生比較幾種不同的天氣預報,提出天氣預報主要播報哪
幾方面的內容。
● 給出一系列天氣預報的信息,要求從中抽出和今天天氣有
關的信息。
● 給出某一天的天氣信息,讓學生學著氣象預報員,來播報
天氣信息。
● 也可以每組輪流播報一條氣象信息,構成一份完整的天氣
預報。
注意事項:
● 本活動不能就天氣預報而講天氣預報,要將重點放在天氣
預報的構成要素上。
● 在真實的天氣預報中,播報信息要多于教材里提供的這
幾種氣象要素,甚至還會增加穿衣指數、降水概率、紫外線
指數以及空氣質量指數等,這一點需要在具體的教學中加以
引導。
13
第2課 天氣的影響
1. 教學內容
本課的設計思路是:從交流自己的經歷開始,知道各行各業的人都要關
心天氣,尤其要關注惡劣天氣;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們日常生活都會產生
影響;正因為天氣變化與人們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從而體現了天氣預報的
重要性,做一朵晴雨花,就是學習一種簡單的預報天氣的方法。本課由三個
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分三個交流話題展開:一是說說自己的經歷,當天氣
突然發生變化,或者出行前未對天氣變化作出積極應對時,有什么不一樣的
感受和體會;二是說說除了我們,還有哪些人關心天氣,以及他們為什么要
關心天氣;三是交流各種惡劣天氣對人們的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如人們出
行困難、空氣質量變差以及生命財產可能遭受損失等。第二個活動是閱讀資
料,了解天氣變化會對動物和植物產生哪些影響,以及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
造成哪些困擾,學會關注身邊的事物變化。第三個活動是制作一朵晴雨花,
并觀察晴雨花在晴天和陰雨天的變化。
2. 教學目標
● 關注天氣變化給生活帶來的影響,意識到不同行業的人都要關心
天氣。
● 知道惡劣天氣會給生產生活帶來危害,意識到采取積極的防御措施可
以減少損失。
● 會制作晴雨花,知道晴雨花可以反映空氣濕度。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天氣變化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種種影響。
難點:引導學生關注惡劣天氣所帶來的危害。
4.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材料:天氣圖片卡、晴雨花制作材料。
14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5. 教材提示
這樣的經歷指
的是因為天氣
突然變化,讓
人措手不及的
尷尬;或者是
明知天氣會變
化,但自己沒
有積極應對,
導致生活很不
方便的情況。
如冬天,北方
人去南方旅
游,卻沒有準
備相應的衣
物;確定好運動
會或春游的時
間后,因天氣
突變而取消等
情況。
火箭發射人員
關心天氣,因
為火箭發射受
天氣影響非常
巨大。一個良
好的發射時
機,被火箭專
家稱為“發射
窗口”。如果
在惡劣天氣下
農民關心天氣,因為農事活 滑雪運動員關心天 發射火箭,往
動受天氣影響比較大。如果 氣,因為在惡劣天 往會導致發射
不關心天氣,秋收莊稼、晾 氣下貿然滑雪會有 失敗。
曬稻谷等都會受影響。 生命危險。
15
臺風帶來了充沛的雨水,但也 霧霾所帶來的危害都是惡性的,對呼吸系統影響
會造成各種破壞。它具有突發 最大。霧霾會導致近地層紫外線減弱,使空氣中
性強、破壞力大的特點,是世 病菌的活性增強,細顆粒物會攜帶細菌、病毒進
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入人的呼吸系統深處,造成感染。
暴雨容易造成
積水、洪澇
等,可能導致
水浸、交通中
斷等事件,嚴
重時會威脅人
民生命財產安
全。暴雨還會
引發山體滑
坡、泥石流等
地質災害。
暴雪往往會導
致牲畜凍死、
建筑物被壓
塌,還會導致
道路交通受
阻或中斷,高
鐵停運、航班
延誤等。
快下雨的時候,
空氣潮濕,蜻蜓
的食物——飛
蟲飛得低,蜻
蜓就飛在低處
捕食。
晴天干燥,松果的鱗片會因為干 大雨過后,土壤里的空隙注滿了水,將空
裂而打開;相反,如果松果的鱗 氣排擠出去,造成土壤里的溶氧量減少,
片緊閉,則表示即將下雨。 蚯蚓呼吸會發生困難,于是紛紛出洞。
16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連續陰雨,空
氣濕度增大,
地面潮濕;陰
雨天過后,天
氣晴朗,地面
就不潮濕了。
下雨前,水汽
充沛,空氣濕
度增大,鹽很
容易吸收空氣
中的水分而潮
解,產生“鹽
出水”現象。
在晴天,晴雨花的顏色淺一
些;在陰雨天,晴雨花的顏色
深一些。
17
6. 活動手冊提示
可以從與植
物、動物、云
有關的幾方面
來收集。
18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7. 教學活動說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一: 設計意圖:
交流天氣 ● 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經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引起學生情感上的 電子教
對人們生 共鳴,擴大天氣對職業影響的認知。 材中惡
產生活的 教學建議: 劣天氣
影響 ● 可以讓學生表演遭遇天氣尷尬的小品,讓其他同學分析發生了 視頻
什么事情,體會天氣變化使我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 可以提供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提出應對的策略。如:一
個生活在南方的人要在冬天去北方旅游,應該準備什么?在梅雨
季節去江南旅游,應該注意什么?
● 依次出示農民曬谷子、運動員滑雪、火箭發射的圖片,讓學生
說說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工作和天氣有什么關系。
● 也可以出示一些天氣圖,問這樣的天氣影響哪些人的工作,比
如出示大霧天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影響司機的工作。
● 還可以組織討論,火箭發射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天氣?或者描述
一個場景:已經確定火箭發射的日期了,但這一天天氣狀況不容
樂觀,給學生這一天每隔1小時天空云量變化的資料,讓學生閱讀
后選擇合適的發射時間。
● 讓學生列舉天氣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的事例,天氣給人們生活
帶來不便的事例。注意在列舉中突出職業特點,交代出具體的職
業,如果農、漁民、帆船運動員等。
● 關于惡劣天氣的影響,可以配合觀看視頻,引導學生分析、思
考。如:臺風來臨前,海邊的人們是如何做應對準備的?如果天氣
預報明天是嚴重的霧霾天,你出門前應該做什么準備?
● 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面對出示的惡劣天氣視頻,說說不同職業的
人會如何應對。
注意事項:
● 要讓學生說說自己真實的經歷,必要時教師要適當補充天氣
知識。
● 教師補充的天氣對職業的影響,應該是學生能夠懂或曾經認識過的
職業,必要時教師要適當補充職業知識。
● 關于惡劣天氣,教師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意識到,正因為有了天氣預
報,才大大減少了自然災害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19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二: 設計意圖:
閱讀資 ● 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認識動植物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與
料,了解 天氣變化關系密切。
天氣對動 教學建議: 學具箱
植物的影 ● 觀察和比較干松果與濕松果。 里的配
響,對人 ● 可以組織閱讀與動植物有關的天氣諺語,也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 套學具
們日常生 的天氣諺語,一起來解讀天氣諺語背后的道理。
活的影響 ● 給學生幾條天氣諺語,讓學生選擇正確的動植物圖片來匹配。
● 有關天氣對人們日常生活影響的學習,可以通過具體事例,交流 學生活
生活中的發現和應對措施。如出示地面、墻壁返潮的圖片,討論: 動手冊
這樣的現象出現在什么天氣里?出示物品發霉的圖片,討論:什么
樣的天氣容易讓物品發霉?出示水果(香蕉)腐爛的圖片,討論:
假如要進口一批香蕉,遇到炎熱的天氣,應采取什么保護措施?
注意事項:
● 不能只是一個簡單的閱讀和講解活動,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
設置情境,突出天氣變化在其中的影響。
活動三: 設計意圖:
制作晴 ● 通過親手做一朵晴雨花,增強關注天氣變化的意識。
雨花 教學建議:
● 做晴雨花的材料: 學具箱
兩張長方形的粉紅色或藍色手工紙、一根細鐵絲、一把剪刀、一把 里的配
小刷子以及鹽和小半杯開水。 套學具
● 制作晴雨花的步驟:
(1)把兩張手工紙一層一層地摞整齊,像疊紙扇子一樣一正一反
來回折,一直折成條狀。
(2)用細鐵絲勒住紙條中間,兩端各剪一刀。 
(3)再把疊好的紙一層一層地展開,紙花就做好了。
(4)一邊往裝有開水的杯子里加鹽,一邊用小刷子不停攪拌,直
到鹽不再溶解為止。
(5)用小刷子在紙花的花瓣上涂上濃鹽水。
(6)把晴雨花用電風扇吹干,晴雨花就完成了。
● 過幾天讓學生交流,晴雨花在晴天和陰雨天各有什么現象出現。
注意事項:
● 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 用濃鹽水看到的是藍色紙花深淺的變化;如果用氯化鈷溶液則
可以看到紙花顏色的變化。
20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第3課 四季的天氣
1. 教學內容
本課由四個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通過對當前季節——秋季的描述,
捕捉季節的主要特征:氣溫的特點、降水的特點、風力與風向的特點等,由
此展開對其他季節特征的討論。第二個活動,通過觀察不同季節里人們的活
動,知道季節的變化會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第三個活動,通過讀圖,了解
不同季節里會出現不同的動物和植物,了解每個季節典型的物候現象。第四
個活動,通過閱讀,了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
且了解具體的二十四節氣名稱,猜一猜它們的含義。由于中國古代是一個
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
以在歷法中又加進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
月的標準。
2. 教學目標
● 體會四季天氣的不同,了解每個季節典型的天氣特征。
● 閱讀二十四節氣的內容,了解其中相關氣象信息。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每個季節的典型特征和物候現象。
難點:二十四節氣的理解。
4.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相關圖片和視頻。
21
5. 教材提示
這里要強調科
學性,避免用
文學的語言來
描述。要用通
俗的語言從氣
溫、降水、云
量以及物候幾
方面來描述,
緊扣秋天的季
節特征。
天氣變暖和
了。
風沒有那么刺
骨了。
細雨蒙蒙。
春暖花開,樹
上長出了嫩
芽。
……
天氣十分炎熱。 天氣十分寒冷。
太陽熱辣辣的。 會有漫天大雪。
傾盆大雨、電閃雷鳴。 很多樹都光禿禿的了。
荷花盛開、蚊蟲叮咬。 蠟梅花開了。
…… ……
22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一年四季人們
的活動各不相
同,春季踏青、
夏季游泳、秋季
登高、冬季滑
雪。我國從南到
北,種植農作物
不一樣,一年四
季的農事活動
也不一樣。要根
據具體的地區
來進行討論和
描述。
根據所在的
不同地區,
說出觀察發
現的不同花
卉和動物。
23
二十四節氣的
內涵解讀詳見
參考資料。
24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6. 活動手冊提示
燕子北歸 植物發芽 放風箏
青蛙出洞 開花長葉 踏青春游
…… …… ……
蚊蟲叮咬 枝繁葉茂 下河游泳
知了鳴叫 睡蓮盛開 單衣納涼
…… …… ……
大雁南飛 果實累累 登高秋游
蟋蟀打架 菊花盛開 穿毛衣
…… …… ……
動物冬眠 草木凋零 堆雪人
…… 蠟梅盛開 滑雪
…… ……
25
7. 教學活動說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一: 設計意圖:
描述秋天 ● 本活動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從氣溫、降水、陽光等方
及其他季 面來描述不同季節的天氣。
節的天氣 教學建議:
● 讓學生充分表達對春、夏、秋、冬的感受,抓住主要特征從氣
溫、降水、陽光等方面來描述,也可以描述動植物方面的特征。
● 教材中雖然沒有給出各個季節的定義,但教師可以選擇一種
科學意義上的描述予以解釋。比如:從氣象學上,當連續5天平
均氣溫低于22℃時,就表示秋天到了。要強調科學性,避免使
用文學詞匯進行描述。
● 可以組織動手活動,給學生一堆描寫不同季節的詞語卡片,
讓學生分類,選擇可能有疑惑的進行討論。比如:“細雨蒙蒙”
可能是春天還是秋天?“萬里無云”可能是哪個季節?……
注意事項:
● 充分運用好教材提供的范例,意識到描述要有結構性,防止
單一描述。
活動二: 設計意圖: 電子教
描述不同 ● 本活動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了解并發現季節變化會對人 材中的
季節里人 們生活產生影響。 相關視
們的活動 教學建議: 頻
● 讓學生直接說出每個季節里最想干的兩件事或最討厭的兩件
事,比如夏天吃西瓜、游泳,冬天曬太陽、烤火等,經過全班統
計,形成每個季節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 學生活
● 可以介紹本地區農民的生活以及一年四季的農事,如春天播 動手冊
種、秋天收獲等,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 出示各種典型季節的場景圖,供學生討論:這是發生在什么季
節的事情?比如:農民收獲(摘蘋果、收葡萄等),過年時穿棉
衣、貼春聯等。
● 出示一個人在不同季節的著裝,討論為什么要在不同季節調整
自己的穿著。
注意事項:
● 要在全班同學舉例匯總的情況下形成季節的全景圖,避免單一。
● 要注意避免反季節給生活帶來的干擾。還要注意當前氣候反常
現象的干擾,如春、秋季節特別短這樣的情況。
26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三: 設計意圖: 電子教
描述不同 ● 本活動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每個季節里動植物的典 材中的
季節里看 型活動或變化,知道季節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相關視
到的不同 教學建議: 頻
動物與植 ● 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讓學生欣賞一年12個月里的典型花卉;
物 也可以通過閱讀資料,按照季節給花卉分類。
● 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哪些動物在某個季節里是看不到的,它們 學生活
去了哪里:狼、蟋蟀、紡織娘、青蛙……具體的動物可以視當地 動手冊
的實際情況而定。
● 可以討論同一株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同一種動物在不同
季節里的活動等。
注意事項:
● 這個環節內容非常豐富,要切忌浮于表面,簡單處理,只是停
留在看看、讀讀、說說這個層面上;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設計引
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和活動。
● 具體的動物與植物不要局限在教材上的范例,要結合當地的實
際進行教學。
活動四: 設計意圖: 電子教
閱讀二十 ● 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學習內容,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很有助 材中的
四節氣的 益的。 相關視
相關資 教學建議: 頻
料,了解 ●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有哪些節氣?這些節氣有什么寓意?以此
二十四節 引入新課學習。
氣的內涵 ●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二十四節氣歌和詩,體會它們所代表 學具箱
的氣候節律。 里的配
● 形成二十四節氣的思維導圖進行講解。抓住二十四節氣中幾個 套學具
關鍵節氣,例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是春夏秋冬四個
季節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的中分點。一圈一年,從“立春”開始,按順時針方向行進,一
圈圈周而復始。
● 可以將二十四節氣分類,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和天氣有關,哪些
和動植物有關,哪些和季節有關。
● 讓學生看二十四節氣的相關視頻,提高學習興趣。
注意事項:
● 要充分調動學生對二十四節氣的原有認識和理解,教師輔以必
要的講解。
27
六 參考資料
天氣符號
為了方便人們了解天氣狀況,傳遞氣象信息,氣象部門專門制作了天氣
符號。
晴 多云 陰 陣雨 雷陣雨 雷陣雨伴有冰雹 雨夾雪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陣雪 小雪 中雪
大雪 暴雪 霧 凍雨 沙塵暴 小雨轉中雨 中雨轉大雨 大雨轉暴雨
暴雨轉大暴雨 大暴雨轉特大暴雨 小雪轉中雪 中雪轉大雪 大雪轉暴雪 浮塵 揚沙 強沙塵暴
圖形符號
圖形符號是指以圖形為主要特征,用以傳遞某種信息的視覺符號。它
可以指導人們的行動,提醒人們注意或給以警告等。圖形符號具有直觀、簡
明、易懂、易記的特征,便于信息的傳遞,使不同年齡,具有不同文化水平
和使用不同語言的人都容易接受和使用,因而它廣泛應用在社會生產和生活
的各個領域,涉及各行各業。
注意安全 安全通道 注意信號燈 請走斑馬線 禁止鳴喇叭 禁止停車
當心擠壓 請勿觸摸 有電危險 當心有毒 禁止煙火 當心爆炸
28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天氣
天氣是指近地面經常不斷變化著的大氣運行狀態,既是一定時間和空
間內的大氣狀態,也是大氣狀態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的連續變化,可以理解為
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統稱。天氣現象是指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
某瞬時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云、霧、雨、雪、
霜、雷、雹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
時間的變化過程。
簡而言之,天氣是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干
濕、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 對天氣狀況我們可以這樣描述:晴、雨,氣
溫高、氣溫低,風力大、風力小等等。天氣現象的突出特點是多變。
惡劣天氣和極端天氣
惡劣天氣是指任何不利于人類生產和活動,或具有破壞性的局地天氣
狀況。例如,大霧、云層極低、暴風雨、沙(塵)暴、雪暴、強雷暴、冰
雹、龍卷風等。惡劣天氣的標準,常隨人類活動的不同而有差別。
極端天氣是指某一地區從統計分布觀點看處在極值處(發生概率很
小)的天氣現象,特別是指嚴重的或非季節性天氣。通俗地說,極端天氣
就是當地過去從未發生或者極少發生,同時又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的天氣現
象。如2008年初發生在我國南方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持續時間之長、影
響范圍之廣都是創紀錄的。
天氣對動植物的影響
各種動植物都有應激性,能感受環境溫度、濕度、氣壓、風力等的變
化,并做出反應。有的動植物對天氣變化的反應非常靈敏。
“螞蟻擋道,大雨即到。螞蟻搬家,大雨要下。”雨前,空氣濕度增
大,蟻穴變潮,致使螞蟻不能安居而離開巢穴。
“蜻蜓低飛,不風即雨。”雨前,氣壓低,昆蟲多在低空浮游,蜻蜓為
了覓食,往往在離地二三米高的空中飛行,這是即將有風雨的征兆。
植物也知陰晴。柳樹在夏季里,柳葉下垂,隨風搖擺,不失為一種景
致;但如果發現柳葉變成白色,就預示著陰雨天氣將會來臨。其實,仔細觀
察就會發現,并非柳葉變白,而是柳葉在陰雨天前會全部反轉過來,而柳葉
的反面是淺綠色的,表面還帶一層“白霜”。南瓜藤的頂端通常都是向下面
緩緩趨前生長的,倘若在夏季的早晨發現南瓜藤的頂端普遍朝上,則預示著
天氣將由晴轉雨;反之,若在陰雨天氣里發現南瓜藤的頂端普遍朝下,則預
29
示著天氣將要轉晴。
四季的劃分
我國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季節的天文特征:夏季是一年中白晝最長,
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季節;冬季是一年中白晝最短,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的季
節;春秋兩季,晝夜均勻,正午太陽高度適中,是冬夏之間的過渡季節。具
體地說,它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
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中點。
春季:立春為起點,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
夏季:立夏為起點,夏至為中點,立秋為終點;
秋季:立秋為起點,秋分為中點,立冬為終點;
冬季:立冬為起點,冬至為中點,立春為終點。
這樣的四季,具有明顯的天文意義,但與實際的氣候情況不符。例如,立
春和立秋,是春秋二季的開始,而在氣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是
夏季和冬季的中點,可是在氣候上,它們并非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時候。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比四季的劃分細致得多,并且兼有天文季節和氣候
季節的特點。它的“四立”和“二分二至”(合稱八節),表達的是天文季
節;而雨水、驚蟄、清明、谷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
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合稱十六氣),則明顯地表示氣候
和農事季節。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別表示一年中最熱和最冷的季節。大暑
是夏至后第二氣,即夏至后一個月,大體與傳統的“三伏”中的中伏相當;
大寒是冬至后第二氣,即冬至后一個月,同傳統的“三九”相近。故民諺說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天文季節和氣候季節區別明顯,結合緊密。
把一年平均分為四個季節,雖然簡單好記,但是地球上各地農作物的生
長和季節的來臨早晚,顯然是不可能那樣整齊和同時期出現的。況且地球表
面還不均勻地分布著海洋、陸地、山脈、沙漠,所以用上述各類說法來表示
各地季節的來臨,一定是不確切的。為了克服以上的缺點并符合實際情況,
在近代,我國氣候學家提出以候溫(每5日的平均氣溫)為標準,并兼顧各地
某些可以反映季節來臨的植物或動物的生長和活動規律來劃分四季。我國目
前就是按照此方法以各地候溫作為分季的標準,這就是:候溫高于22 ℃的時
期為夏季,候溫低于10 ℃的時期為冬季,候溫介于10 ℃和22 ℃之間的時期
為春季和秋季。
30
第1單元 ?關心天氣
二十四節氣表及內涵解讀
節氣 日期 說明 節氣 日期 說明
立春 2月4~5日 春季開始 立秋 8月7~8日 秋季開始
雨水 2月19~20日 降雨開始 處暑 8月23~24日 炎熱氣候已過
驚蟄 3月5~6日 冬眠蟲始動,始聞雷 白露 9月8~9日 夜涼,出現露水
春分 3月20~21日 春季中間,晝夜等長 秋分 9月23~24日 秋季中間,晝夜等長
清明 4月5~6日 氣候溫和,草木生長 寒露 10月8~9日 天漸寒,有露水
谷雨 4月20~21日 降雨增多 霜降 10月23~24日 水蒸氣凝為霜或始降霜
立夏 5月5~6日 夏季開始 立冬 11月7~8日 冬季開始
小滿 5月21~22日 夏菜大量供應 小雪 11月22~23日 開始下雪
夏收,夏種,
芒種 6月6~7日 大雪 12月7~8日 雪漸大
進入黃梅季節
氣候漸熱,晝最長, 數九寒天,晝最短,
夏至 6月21~22日 冬至 12月22~23日
夜最短 夜最長
小暑 7月7~8日 初伏前后,開始炎熱 小寒 1月5~6日 氣候寒冷
大暑 7月23~24日 中伏前后,氣候炎熱 大寒 1月20~21日 嚴寒季節
31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一?單元設計意圖
1. 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本單元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體轉向觀察更為遙遠和廣闊的天空中的
星體,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物質是變化的”這一科學思想。宇宙星體是
物質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宇宙中星體的運動,以最宏大的方式展現了物質
世界的運動變化。千百年來,浩瀚的星空吸引著哲學家、科學家去探尋和思
索,也是兒童非常向往和好奇的神秘園。
天空中的星體對于兒童來說既近且遠。他們每天都能看到天空中的太
陽、月亮和星星,觀察到它們的變化。但由于距離的原因,更由于觀察立場
的局限,兒童對宇宙星體存在許多錯誤的樸素認識,因此有必要通過精心設
計的活動,幫助兒童對天空中的星體建立一些正確的基本概念。例如,兒童
可能認為白天天上沒有星星,可以通過活動讓兒童認識到白天看不到星星是
由于太陽太亮了。
本單元作為小學生認識宇宙的起始單元,從學生最為熟悉的太陽、月
亮、星星開始,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認識這些星體的特征及
其運動變化,糾正其錯誤的前概念。
2. 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落實低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與太陽、月球相關的一些自然現象。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
特征及現象。
科學態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
學現象、自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
32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初步了解所學的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地球與宇宙科學
領域”的低年段要求。
13.1?地球每天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等有規律的自
然現象。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的位置變化;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
辨認方向。
13.3?月球圍繞地球運動,月相每月有規律地變化。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
13.4?太陽系是人類已經探測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陽系中
的一顆行星。
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著重要影響。
3. 本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
物質是變化的
低年段
一、關心天氣 二、天空中的星體 三、用力以后 四、奇妙的光
從天氣變化的角度, 從宇宙星體運動 通過力對物體的 通過光影變
通過定性描述,反映 的角度,反映物 影響,反映物質 化,反映物質
物質的變化。 質的變化。 的變化。 的變化。
中年段:對地球、太陽和月球的概念和運動模式的
學習。(四年級下冊《地球 月球 太陽》)
高年段
對地球的自轉、公轉進行深入了解,發現其運動帶來的一系
列動植物的變化。(五年級下冊《地球的運動》)
對太陽系的組成、星座的位置以及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作
深入了解。(六年級下冊《探索宇宙》)
33
4. 本單元次級主題的構成及邏輯關系
本單元由三課組成:《曬太陽》《看月亮》《數星星》。太陽、月亮、
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體,三課的內容和活動形式都呈并列關系。從課題上
看,“曬”“看”“數”都是觀察天體的方式;從活動形式上看,也隱含著
三課活動方向的并列關系。三課的能力訓練都定位在觀察與描述上。第一課
《曬太陽》,通過體驗太陽的光與熱,知道人類的生活與太陽息息相關,光
和熱是太陽送給人類的最重要禮物。第二課《看月亮》,通過畫記憶中的月
亮、觀察月相盒里的月亮和用望遠鏡看月亮,以不同的方式加深對月相變化
的感知,并從觀察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過渡到觀察月亮在天空中
位置的變化。第三課《數星星》,重點在觀察發現星星有明暗的不同和大小的
不同,通過“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這一活動,不僅能了解看到滿天繁
星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天空中的星體的興趣。
二?單元教學目標
● 知道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體。
● 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太陽、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
● 能夠依據太陽的東升西落辨認方向。
● 對天空中的星體產生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4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三?單元活動框架
1.1 交流人們 1.2 做一個簡易太 1.3 觀察一天中太 1.4 通過對學校東
利用太陽的事 陽能熱水器,并通 陽位置的變化, 南西北面標志物的
例,知道太陽 過交流窗戶的作 根據太陽的位置 描述,強化對實
與人類的生活 用,知道太陽能為 辨認方向。 際方向的認識。
息息相關。 人類提供光和熱。
2.1 通過畫記憶中的月亮,引入對月亮
形狀的認識。
2.2 看月相盒中的月亮,知道月亮有
1. 曬太陽 不同的形狀,月亮也會移動。
天空中的星體 2. 看月亮 2.3 通過觀察月亮位置的變化,知道
月亮和太陽一樣,也是東升西落。
3. 數星星 2. 4 閱讀資料,了解人類探索月球的
歷程,學會用望遠鏡觀察月亮。
3.1 觀察星空圖,知道 3.2 探索白天看不到星 3.3 交流不同場景中星
星星有大小、明暗的 星的秘密,了解夜晚 空的區別,知道怎樣
區別。 看到星星的原因。 才能看到滿天繁星。
四?課時建議
序 號 課 題 課 時
1 曬太陽 1
2 看月亮 1
3 數星星 1
總課時 3
35
五 教師課本
第4課 曬太陽
1. 教學內容
本課是認識宇宙天體的第一課。太陽和月亮是最常見的天體,本課先來
認識太陽。人們可以利用太陽的光和熱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利用太陽的位置
來辨別方向。教材內容主要包含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交流人們利用太陽
的事例,教材主要呈現的是利用太陽的熱,讓學生知道太陽與人類的生產生
活息息相關。第二個活動,動手做一個簡易太陽能熱水器,通過在陽光下曬
水的對比活動,真切地感受到太陽可以提供熱。關于窗戶作用的思考則是補
充說明,太陽不僅提供熱還提供光,這往往是學生容易忽視的一個方面,這
里讓學生認識其重要性。第三個活動,通過前后兩幅圖的觀察、對比,發現
太陽在一天中位置會發生改變,并知道太陽東升西落,進而認識東南西北。
第四個活動,讓學生描述學校里不同方向的標志物,這是一個綜合運用所
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需要根據太陽的位置以及當時的時間來確定
方向。
2. 教學目標
● 通過多種感官感知太陽能夠發光發熱。
● 能夠利用太陽的東升西落辨認方向。
● 愿意觀察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并發現太陽的運動規律。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能夠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難點:觀察并描述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
4.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材料:塑料瓶、黑色塑料袋。
36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5. 教材提示
人們主要利用
太陽的光與
熱。光可以用
來照明、發電
等,熱可以用
來曬干衣物、
取暖等。
曬干谷物
曬干衣服
太陽能熱水器
曬太陽取暖
這里老人與小孩處于太陽直射的位置,可以曬
到太陽,享受溫暖。要特別注意太陽現在的位
置,以便與后面第14頁上的位置做比較。
37
黑管是太陽能
熱水器上的真
空管集熱器,它
的作用是利用
太陽的能量
加熱管子里
的水。
窗戶的作用除了通風,還有采光,這樣白天可以讓室內保持明
亮。無論是高樓大廈,還是低矮的草屋,都有窗戶。
38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由于太陽的位
置發生了變
化,老人和小
孩原來的位置
現在處在了陰
影中。他們移
動位置后,又
處于太陽直射
下,享受太陽
的溫暖。
一天當中,太陽
是東升西落的。
早晨在東方,中
午在南方,傍晚
在西方。
圖中鐘面顯示
的時間為早晨
8點,所以小
孩面對太陽的
方向是東方。
這所學校的東
面是圖書館,
南面是學校大
門,西面是花
圃,北面是教
學樓。
39
6. 活動手冊提示
站在學校中央
位置,用簡筆
畫畫出東南西
北面的標志
物。
40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7. 教學活動說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一: 設計意圖:
交流人們 ● 從生活中的事例說起,聚焦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太陽”。通 電子教
利用太陽 過人們曬太陽的事例認識到太陽能夠發熱。 材中的
的事例 教學建議: 相關視
● 這節課的開始可以結合教材單元頁上的猜謎小詩引入 頻
太陽。
● 可以采用談話的方式調動學生頭腦中關于太陽的前概念認
知,如關于太陽你知道些什么。
● 鼓勵學生多說太陽與我們生活的聯系,可以從太陽的光和熱
兩個方面進行。
活動二: 設計意圖: 電子教
做一個簡 ● 通過一個簡單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太陽能夠給我們提 材中的
易太陽能 供熱。 相關視
熱水器, ● 窗戶作用的討論讓學生意識到太陽不僅提供熱還提供光。 頻
交流窗戶 教學建議:
的作用, ● 做實驗之前可聯系前面人們利用太陽的事例,先創設一個情
認識到太 境,太陽能不能將水曬熱呢,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你家里有能 學具箱
陽能夠發 將水曬熱使用的裝置嗎? 里的配
光發熱 ● 做簡易太陽能熱水器時,教師做好演示。要將塑料瓶外面的包 套學具
裝紙先撕去,水不宜過多,黑塑料袋要裹緊瓶子。
● 將曬好的水瓶外的塑料袋拉下,與自來水龍頭剛放出來的水相
比,說說有什么發現。
● 提供太陽能熱水器的圖片,將熱水器上的集熱管與曬的黑色大
塑料瓶相比,說說有什么相似之處。
● 思考窗戶的作用時,可以作反向思考:假如房屋沒有窗戶,那
又是怎樣的情形?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這樣才會認識到窗戶有
什么作用。
注意事項:
● 進行簡易太陽能熱水器實驗時,應該選擇晴天在室外進
行。因為需要時間較長,最好在課前曬好,課上比較。
● 這是一個對比實驗,低年級的學生在變量的控制上不作過高
要求。
41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三: 設計意圖: 電子教
觀察一天 ● 觀察并描述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是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同 材中的
中太陽位 時利用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也是一種基本的生活能力。 相關動
置的變 教學建議: 畫
化,認識 ● 觀察老人和小孩的位置變化要將他們與太陽的位置變化建立聯
方向 系。同時還可以更進一步,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陽光下不同位置
的冷熱變化建立聯系。
● 觀察一天中太陽位置的變化,可以選擇一天中幾個固定的時間
點在校園里固定的位置進行。
● 在整點,如上午8點、中午12點、下午4點觀察太陽,提出問
題:你知道這時的太陽在什么方向嗎?
● 在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的時候,可以結合當時科學課的具
體時間到室外進行。
● 如果是陰天或者不是最佳觀測點時,可以在教室的東南西三面
貼上太陽,分別模擬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陽來辨認方向。
注意事項:
● 觀察太陽時要戴上濾光鏡,且不要長時間觀察。
活動四: 設計意圖: 學生活
辨別學校 ● 強化對實際方向的認識。 動手冊
東南西北 教學建議:
面的標志 ● 先讓學生說說圖中的太陽在哪個方向,提醒學生注意教學樓上
物 的時鐘是8點,此時正是早晨。
● 讓學生在圖中標出東南西北,然后分別說出東南西北面各有
什么。
● 將學生帶出教室,觀察學校東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或者其他
標志物。
注意事項:
● 上課的時間不一定是在早晨,有可能是接近中午或下午,要
讓學生根據實際時間與太陽的位置確定方向。
42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第5課 看月亮
1. 教學內容
本課緊緊圍繞課程標準中要求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而設計。教學內容包
括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畫出記憶中的月亮,調動學生頭腦中關于月亮形
狀的認知,教材呈現了四幅典型的月亮形狀圖,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進行展示。第二個活動是看月相盒中的月亮,讓學生能夠通過月相盒看到月
亮形狀的變化,補充頭腦中對于月亮形狀的認知,同時初步建立月亮形狀變
化的全過程。第三個活動是夜晚實際觀察月亮,了解月亮是如何移動的,與
太陽位置的移動實現關聯。第四個活動,通過了解望遠鏡發明前后人們對月
亮的認識的變化,知道科學技術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并由此鼓勵學生用望
遠鏡去看真實的月亮,培養觀察天空中的星體的興趣,這也是本單元學習的
主要目的。
2. 教學目標
● 通過觀察月亮以及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狀。
● 通過觀察月亮位置的變化,知道月亮也和太陽一樣東升西落。
● 愿意觀察月亮,感受月相變化的神奇。
● 通過閱讀人類觀察月亮的科學史,感受科學技術的進步。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畫記憶中的月亮、看月相盒中的月亮以及觀測實際的月亮,
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狀。
難點:能夠觀測月亮的移動 ,知道月亮和太陽一樣東升西落。
4.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材料:月相盒、簡易望遠鏡。
43
5. 教材提示
四幅月亮圖分
別是凸月、下弦
月、蛾眉月和滿
月,代表了月亮
的典型形狀。
按照從月初到月末的順序進行觀
察,在活動手冊上畫出剛才沒有
畫到的月亮的形狀。
44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月亮和太陽一
樣,也是東升
西落。
45
物鏡對準要觀
察的物體。
目鏡對準自己
的眼睛。
如果目鏡、物
鏡都是凸透
鏡,那么看到
的圖像是倒立
的;如果目鏡是
凹透鏡,物鏡
是凸透鏡,那
么看到的圖像
是正立的。
46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6. 活動手冊提示
東邊 西邊
47
7. 教學活動說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一: 設計意圖:
畫出記憶 ● 調動學生頭腦中關于月亮形狀的認知,聚焦研究主題。
中的月亮 教學建議:
● 可采用單元頁的猜謎小詩來引入這節課的學習。
● 談話交流:你對月亮還有哪些了解?
● 畫出記憶中的月亮時,說說你還記得是在哪一天看到過這種
月亮的。 學生活
● 可以將全班同學畫的記憶中的月亮張貼在黑板上,進行分類 動手冊
比較,選擇出圓形的月亮形狀。
注意事項:
● 不要求學生能夠畫出所有的月亮形狀,學生畫得最多的可
能就是滿月和月牙形狀,部分學生可能會畫出半個月亮或大
半個月亮。
活動二: 設計意圖:
看月相盒 ● 完善學生頭腦中對于月亮形狀的認知,經歷一次從月初到月末
中的月亮 完整觀看月亮的過程。 電子教
教學建議: 材中的
● 出示月相盒,介紹使用及觀察的方法。 演示實
● 將月相盒里看到的月亮形狀畫出來,比較哪些是你看到過的, 驗視頻
哪些是你沒看到過的。
● 給剛才畫的記憶中的月亮按照在月相盒里看到的形狀進行 學具箱
排序。 里的配
注意事項: 套學具
● 月相盒外側有很多小孔,觀看月相時最好用黑色的布將孔全
部遮擋住,想看哪個時間的月相就將布揭開,避免外部的光線影 學生活
響觀看效果。 動手冊
48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三: 設計意圖:
觀察月亮 ● 能夠在晚上實際觀察月亮,糾正月亮與太陽運動方向相反的前
位置的變 概念。
化 教學建議:
● 提出問題:在一個月當中,月亮有形狀的變化,在一天當中,
月亮會有位置的變化嗎?月亮也和太陽一樣東升西落嗎?
● 觀察月亮的位置移動時也要像觀察太陽那樣選擇固定的位置。
● 觀察任務可以提前一天布置,如觀察月亮是什么形狀的,月亮
的位置會不會變化,課上進行交流。
注意事項:
● 夜間觀察月亮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家長陪同。
活動四: 設計意圖:
閱讀人類 ● 像伽利略那樣,用望遠鏡觀察月亮,增強學生觀察天空中星體
認識月 的興趣。
亮的科學 ● 進行科學史教育,了解人類認識、探索月球的歷程。
史,像科 教學建議: 電子教
學家那樣 ● 從中國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開始進行此環節的教學,如嫦娥奔 材中阿
用望遠鏡 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 波羅登
觀察月亮 ● 可將古人遙望月亮、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月亮以及阿波羅登月 月視頻
的科學史串起來讀,增加科學史的連續性。
● 課上學會簡易望遠鏡的使用方法,課后去觀察,如果有條件也 學具箱
可使用成像清晰的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 里的配
● 將利用望遠鏡看到的月亮表面的樣子畫出來,與伽利略當時繪 套學具
制的月亮表面進行比較,看看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 對學生實際觀察后畫下的月亮要做一些分析,特別針對學生 學生活
可能點出的黑點或凹凸面要進行肯定,以糾正學生認為月球表面 動手冊
光滑潔凈的錯誤概念。
注意事項:
● 制作望遠鏡對二年級學生不作要求,學生可利用制作好的望遠
鏡進行觀察。
49
第6課 數星星
1. 教學內容
本課選擇星星作為教學內容,是要讓學生知道星星和太陽、月亮一樣,
都是宇宙中的天體。本課由三個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是觀察星空圖,發現
星星有大小的不同和明暗的不同。這既是引入話題的環節,也是提出具體觀
察任務的環節,要讓學生仔細觀察。第二個活動是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
密。這是一個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作出猜想,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完
成這樣的探究任務。探究的任務并不難,鼓勵學生人人動手、動腦,將實驗
室里的探究與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建立聯系,找到問題的答案,也以此糾正一
些學生錯誤的前概念。第三個活動是一組交流思考活動,從比較城市星空與
郊外星空的不同展開,思考怎樣才能看到滿天繁星,這里為降低難度,給出
了一些選項讓學生去選擇,最后嘗試解釋“月明星稀”的科學道理。
2. 教學目標
● 觀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區別。
● 知道星星也和太陽、月亮一樣是天空中的星體。
● 能夠對“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作出猜想,并與同伴一起探索
其中的秘密。
● 愿意觀察星星,對星空感興趣。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觀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區別。
難點: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4.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材料:小手電。
50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5. 教材提示
它們有大小、
明暗的區別。
51
可能的原因見
下面的三幅
圖,也可以作
出其他假設,
如跑到地球的
另一邊去了,
或是白天不發
光等。
拉上窗簾,關
上燈,手電光
模擬的星星會
亮而且多。
打開燈,手電
光模擬的星
星就比剛才
暗多了。
再拉開窗簾,
手電光模擬
的星星就難
找了。
52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左邊一幅為城
市上空,由于
光污染以及城
市空氣質量較
差,看到的星
星就少;右邊
一幅為曠野上
空,由于沒有
光污染以及空
氣質量相對較
好,看到的星星
就多而且亮。
觀測星空應該
選擇在高海拔
地區,天氣干
燥的晴天,遠
離非自然光
源,時間為農
√ 歷的月初或是
√ 月末。

“月明星稀”出自三國時
期曹操的《短歌行》,意
思是月亮明亮時,星星就
顯得稀疏了。
53
6. 活動手冊提示
4 1 3 2
陽光太亮了。 陽光太亮了。
54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7. 教學活動說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一: 設計意圖:
觀察星空 ● 提出觀察任務,激發觀察興趣,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區
圖片,比 別。
較星星有 教學建議:
什么不同 ● 因為觀察星星要在夜里,而實際教學是從白天的科學課堂開
始,所以教師要出示滿天繁星、美麗明亮的星空圖,以此導入
新課的學習。
● 引導學生討論:關于星星你知道些什么?了解學生頭腦中關 學生活
于星星的前概念。 動手冊
● 讓小組成員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交流圖片上的星星有什么
不同。
● 結合學生活動手冊對星星的明暗進行排序,這不僅是讓學生
有星等的概念,而且排序能力的訓練也是重要方面。
注意事項:
● 對星星大小、明暗的原因不作統一解釋。
活動二: 設計意圖:
探索白天 ● 對生活中的現象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完成
看不到星 探究任務。 電子教
星的秘密 教學建議: 材中的
● 從提出問題開始:一般我們是在什么時候觀察星星?為什么白 相關視
天看不到星星呢? 頻
● 事先可不讓學生看教材,鼓勵學生作出自己的猜想,然后看教
材,并補充一些猜想。 學具箱
●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猜想的原因,避免胡亂猜測。 里的配
● 實驗時可利用大小不同的手電,這樣照在頂墻上的“星星”大 套學具
小、明暗會有區別。
● 結合學生活動手冊,畫出在不同環境下的星空圖。 學生活
注意事項: 動手冊
● 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時要營造一個暗室,暗室的遮光程
度決定了實驗的效果。
55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三: 設計意圖:
交流如何 ● 教會學生觀測星空的正確方法,期望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場景中
看到滿天 觀察星空。
繁星 教學建議:
● 先比較兩幅圖中的場景有什么不一樣,然后解釋這兩幅圖中的
星星為什么一個少一個多,可以從城市與曠野的不同去分析。 電子教
● 學生對于在怎樣的環境中觀察星空缺乏經驗,可采用選擇的方 材中的
式讓學生來表述,建議說說背后的原因。 相關視
● 在時間的選擇上,即教材中顯示的是在月牙時還是圓月時觀察 頻
星空,可結合剛剛探究的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去分析。
注意事項:
● 在野外觀察星空時要有成人陪同并注意安全。
56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六?參考資料
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水器把太陽能轉化
為熱能,將水從較低溫度加熱到
較高溫度,以滿足人們在生活、 真空管
生產中的熱水使用。太陽能熱水
器按結構形式分為真空管式太陽
能熱水器和平板式太陽能熱水
器,國內市場上以真空管式太陽
能熱水器為主。真空管式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由集熱管、儲水箱及支架等相關
附件組成,把太陽能轉化成熱能主要依靠集熱管。集熱管利用熱水上浮、冷
水下沉的原理,使水產生微循環而得到所需熱水。
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吸熱時,太陽輻射透過真空管的外管,被集熱鍍
膜吸收后沿內管壁傳遞到管內的水。管內的水吸熱后溫度升高,密度減小而
上升,形成一個向上的動力,構成一個熱虹吸系統。隨著熱水的不斷上移并
儲存在儲水箱上部,同時溫度較低的水沿管的另一側不斷補充,如此循環往
復,最終整箱水都升高至一定的溫度。
利用手表和太陽辨認方向
在白天,若戴著手表,則可以用手表和太陽來判別方向。將手表放平,
使時針對著太陽,然后把時針和表上的12時之間的夾角平分,角平分線所指
方向即為南方(本方法適用于北回歸線以北,并與北京時間相近的地區)。
那么,這個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呢?
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當地的地方時12點時,太陽位于正南方,太陽每
小時大約向西運行15度,這樣可以根據當時的時間推算太陽偏離正南方的角
度,然后以手表為量角器(手表上1小時的間隔為30度)測出正南方。如上
午10點,太陽應在正南偏東30度,所以把上午10點太陽的方向順時針旋轉30
度就是正南方;下午的時間,則是把太陽的方向逆時針旋轉相應角度為正南
方。注意這里的時間必須是地方時,或使用的時間接近地方時。
57
伽利略與他的望遠鏡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
1609年,伽利略聽聞有一種荷蘭的小器具能讓人看清遠處的船只和房
屋。之后一個朋友將器具的尺寸和基本結構寄給了他——兩個透鏡裝在一個
48英寸的管中。他開始研究,不出幾周便做出自己的望遠鏡。12月的一個晚
上,他將望遠鏡對準了月亮,看到了前所未見的景象——某些斑點的陰影是
環形山和山脈。月亮并不是一個堅硬、圓潤的球體;它是有地質特征的。伽
利略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又將望遠鏡對準了木星,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
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借
助于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后發現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
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恒星組成
的等等。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近代天文學的大門被打開了。
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人們把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命名
為伽利略衛星。2009年是伽利略第一個有記載 、 使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的
第四百年,聯合國將此年定為國際天文年。
阿波羅登月
阿波羅11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
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
美國當地時間1969年7月16日早晨9點32分,裝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的
36層樓高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飛船上的是尼
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爾·科林斯。土星號的第三級把他
們送進了一條118英里高的軌道。把一切工作系統檢查了兩個半小時之后,他
們再度發動了第三級火箭,這使他們獲得了每小時24245英里的速度,脫離地
球大氣層向25萬英里外的月球前進。
在離地球5萬英里處,科林斯操縱名為“哥倫比亞”的指揮艙,使它與
名為“鷹”的登月艙正面相對。“哥倫比亞”和“鷹”互相一鉤住,土星號
的第三級就被拋棄了。航行的第二天,星期四,他們開動了“哥倫比亞”的
發動機,進入到星期六就可以在月球背面69英里之內的一條軌道上。星期五
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爬過兩個運載工具之間的管道,進入了登月艙
“鷹”號。下午3點零8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發動了宇宙飛船的引擎,
他們朝著月球上的靜海飛去。
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下午4點17分42秒,“鷹”艙著落月球。
58
第2單元 ?天空中的星體
兩位宇航員穿上價值30萬美元的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艙內的壓力。接
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的梯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級階梯上
他拉了一根繩子,打開了電視照相機的鏡頭,讓五億人看到他小心地下降
到荒涼的月球表面上去。他的九號半B的靴子接觸到了月球表面,他說:
“對一個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
躍!”這時是下午10點56分20秒。奧爾德林在月球上豎起了一面3英尺長、
5英尺寬的美國國旗,它是用鐵絲縛在旗桿上的。他們還存放了一個盛有
76國領導人拍來的電報的容器和一塊不銹鋼的飾板,上面標著下列字樣:
“來自行星地球的人于紀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這里踏上月球。我們是代表
全人類和平地來到這里的。”
月相變化
由于月球本身不發光也不透明,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
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球相對于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
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面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面向地球的亮面
新月,約在農歷每月三十、初一 蛾眉月,約在農歷每月初三、初四
上弦月,約在農歷每月初七、初八 凸月(盈凸),在上弦月和滿月之間
59
滿月,約在農歷每月十五、十六 凸月(虧凸),在滿月和下弦月之間
下弦月,約在農歷每月二十二、二十三 殘月,在下弦月和新月之間
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每個月的月相變化
都會循環往復。
星等
為了衡量星星的明暗程度,古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在公元前2世紀首
先提出了星等這個概念。星等值越小,星星就越亮;星等值越大,星星就越
暗。在不明確說明的情況下,星等一般指目視星等。我們把肉眼能夠看到的
最暗的星設定為6等星。天空中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有6974顆,其中一等星
20顆,二等星46顆,三等星134顆,四等星458顆,五等星1476顆,六等星
4840顆。
60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一?單元設計意圖
1. 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本單元是學生認識“力”的啟蒙單元。力是一種物體對另一種物體的作
用,力的作用會導致物體的形狀或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本單元通過引導學生觀
察、思考力的作用及其影響,進一步體驗 “物質是變化的”這一科學思想。
對于兒童來說,力是不可見的,但可以通過用力以后物體的形狀和運
動狀態的變化,感受到看不見摸不著的力。基于這一點,本單元以體驗為核
心,感知和認識用力的兩種主要方式,以及力作用在物體上所產生的效果。
《課程標準》中設立了低年段“力”的學習目標,涉及力的基本形式
和力的作用兩個方面。本單元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獲得感受。從認識推
力和拉力開始,體驗對物體施加力之后,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都發生了
改變,以此獲得經驗層面的積累,為中年段《常見的力》《物體的運動》
單元的學習做鋪墊;同時激發學生對觀察事物的變化現象的興趣,意識到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
2. 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動手、動腦活動,落實低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常見的力。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能用語言初步描述信息;有運用觀察與描述、比較
與分類等方法得出結論的意識;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并與同學討
論、交流。
科學態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和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
科學現象、自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
61
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物質科學領
域”的低年段要求。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體上,有的力可以通過看不見的物質施加在
物體上。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3. 本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
物質是變化的
低年段
一、關心天氣 二、天空中的星體 三、用力以后 四、奇妙的光
從大氣變化的角度, 從宇宙星體運動 通過力對物體的 通過光影變
通過定性描述,反映 的角度,反映物 影響,反映物質 化,反映物質
物質的變化。 質的變化。 的變化。 的變化。
中年段:認識并研究常見的力,如浮力、彈
力、摩擦力等。(四年級上冊《常見的力》)
認識并研究物體的運動方向、方式及運動與能
量的關系。(四年級上冊《物體的運動》)
4. 本單元次級主題的構成及邏輯關系
本單元從用力方法的認識,到物體受力后形狀或運動狀態改變的體驗,
編排了《推和拉》《形狀改變了》《動起來與停下來》三課。其中,第一課
認識推和拉是常見的用力方法,感受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第二課和第三
課是并列關系,分別體驗受力以后物體形狀、運動狀態的改變。
這樣的三課,引領學生從體驗走向實驗探究,從動手實驗走向初步的歸
納分析,在具體感性經驗基礎上逐步獲得關于力的初步認識。
62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二?單元教學目標
● 在活動體驗中感知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見的力。
● 通過動手實驗,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 通過體驗活動,初步感知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三?單元活動框架
1.1 看圖交流, 1.2 通過親身體 1.3 判斷并交流力 2.1 玩變臉游戲,
識別生活中常 驗,感受拉力和推 的大小與方向的 知道力可以改變物
見的推和拉的 力的存在,認識 關系。 體的形狀。
動作。 到拉力和推力是
有大小的。 2.2 通過動手活
動,知道不同的用
力方法都可以改變
物體的形狀。
1. 推和拉
2.3 通過實驗,感
用力以后 2. 形狀改變了 知拉力的大小與橡
皮筋拉伸長度的
關系。
3. 動起來與停下來
2.4 看圖交流,認
識生活中人們通過
對物體用力來改變
它們的形狀。
3.1 看圖交流 3.2 做讓快慢不同、 3.3 通過玩吹乒 3.4 通過分析足
玩滑板車的經 載重不同的小車停 乓球游戲,知道 球運動員如何對
歷,初步建立力 下來的活動,體會 力可以使物體的 足球施力,進一
與物體運動狀態 用力的不同。 運動狀態發生改 步認識力的作用
之間的聯系。 變。 效果。
63
四?課時建議
序?號 課?題 課?時
1 推和拉 1
2 形狀改變了 1
3 動起來與停下來 1
總課時 3
64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五 教師課本
第7課 推和拉
1. 教學內容
本課是小學階段關于“力”的內容的第一課。對于二年級兒童來說,因
為力看不見摸不著,所以本課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圍繞學生生活中經常用
到的推和拉的動作,區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認識常見的推力和拉力,知
道力有大小。本課由三個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從動物、人、機器三個方
面識別圖中推或拉的動作。第二個活動,在認識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的
基礎上,通過使用拉力器和給運載火箭排序,意識到在做推和拉的動作時都
是需要用力的,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第三個活動,在圖片呈現的“推箱
子”“拔河比賽”真實情境中判斷誰的推力或拉力大,初步感知力的大小與
方向之間的關系。三個活動圍繞推力和拉力,層層遞進。
2. 教學目標
● 看圖交流,識別生活中常見的推和拉的動作。
● 通過分析開關抽屜等活動,認識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 通過分析具體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推和拉的活動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認識這兩種常見的力。
難點: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4.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推和拉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拉力器。
65
5. 教材提示
動物在推和
拉:大象推車,
馬拉車。
人在推和拉:
工人推車,小朋
友拉書包。
機器在推和
拉:推土機推
土,拖車拉故
障車。
66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向外開門是
推,向里開門是
拉;開抽屜是
拉,關抽屜是
推。
運載火箭起飛
推力排序:
長征七號>長
征二號F>長征
一號。
運載火箭的起飛推力是一個很
大的力,可以用千牛作單位,也
可以用噸作單位。
67
相比于第二幅
圖,第一幅圖是
兩個人往同一
個方向推,所以
第一幅圖表示
的推力大。第
一幅圖大人和
小朋友同時向左
推箱子,所以箱
子向左移動;第
二幅圖大人向
右推箱子,小朋
友向左推箱子,
大人的推力大于
小朋友的推力,
所以箱子向右
移動。
可以看出,起初(上圖)拔河繩的紅色標
記在正中間,后來(下圖)拔河繩的標記
向左移動了,說明左邊隊伍的拉力大。
68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6. 活動手冊提示
69
7. 教學活動說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一: 設計意圖:
區分推和 ● 本環節意在調動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區分推和拉的動作。 電子教
拉的動作 教學建議: 材中的
● 識圖分析,也可以調動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 相關視
動作是推,什么動作是拉。 頻
● 用問題引導學生對動作進行詳細描述,比如:推土機在做什
么動作?土堆被怎樣了?如果沒有推土機推的動作,土堆會變
化嗎? 學生活
注意事項: 動手冊
● 要讓學生充分地說,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推的動作和拉的動作。
活動二: 設計意圖: 電子教
認識推力 ● 通過體驗活動,感受推和拉是常見的用力方法。 材中的
和拉力, ● 通過體驗和排序,感知推力和拉力有大小之分。 相關視
進行拉 教學建議: 頻
力、推力 ● 做推門、拉門,推抽屜、拉抽屜的動作,體驗和區分作用在同
大比拼 一物體上的不同動作。
● 將推和拉的動作進行分解,如:開關抽屜時要先怎樣?(接 學具箱
觸。)再怎樣?(用力。)效果如何?(抽屜被推進去或者拉出 里的配
來了。)這樣有助于學生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力。 套學具
● 拉力器可以很形象地顯示拉力大小,可以選擇力氣大小懸殊的
學生進行嘗試,其他同學通過觀察拉力器彈簧長度的改變來區分
拉力的大小。
● 比推力大小生活中也很常見,教材例舉的是運載火箭起飛推力
數據,這是很大的數據,在比大小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火箭起
飛需要巨大的推力。
● 還可以引入其他比推力、拉力大小的游戲,比如單臂推掌、紙
條拔河等。(見參考資料)
注意事項:
● 在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分析推力和拉力作用在物體上的效果。對
效果的描述應該是具體的,如“抽屜關上了”“彈簧變長了”。
不要籠統地說“物體由運動變成靜止”之類的,也不要出現“作
用”“效果”這樣的專業詞語。
● 這里不需要強調力的單位、測力工具等知識,只要學生感受和
體驗到力有大小即可。
70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三: 設計意圖: 電子教
在具體生 ● 體會具體生活情境中的推力或拉力及方向,初步感知力的大小 材中的
活情境中 與方向的關系。 相關視
分析力的 教學建議: 頻
大小與方 ● 推箱子活動分兩個層次:
向的關系 第一層次:大人與孩子站在箱子的同一側,兩人同時做出推的動
作。先讓學生畫一畫兩人的用力方向,再思考箱子可能向哪邊移 學生活
動,說說自己的理由。 動手冊
第二層次:大人與孩子站在箱子的面對面位置,兩人同時做出推
的動作。先讓學生畫一畫兩人的用力方向,再思考箱子可能向哪
邊移動,說說自己的理由。
在教學時可以重現場景,直接讓學生進行體驗與感知。
● 拔河活動
“如何判斷拔河雙方哪方贏了”,引導學生從垂下的飄帶的移
動方向進行判斷,表明左邊隊伍拉力更大。感知利用飄帶相對
于地面中線的移動方向進行判斷是個很好的方法。
注意事項:
● “用力方向與用力大小之間的關系”是個較復雜的問題,要根
據學生的基礎來決定將問題分析到什么程度。
71
第8課 形狀改變了
1. 教學內容
本節課,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的基礎上,帶領學
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感知力的一種作用效果:用力以后物體的形狀改變
了。本課由四個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玩變臉游戲,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改
變自己臉部的形狀,擠、壓、扭、捏,方法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在臉部用力
才可以“變臉”。通過有趣的活動,學生初步感受到力可以使物體(臉)的
形狀發生改變。第二個活動,學生利用更豐富的材料,通過拉、彎、壓、扭
等基本方法,嘗試讓氣球、橡皮擦、鐵絲、海綿、橡皮筋等物體改變形狀,
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力能改變物體形狀的認識。第三個活動,學生在幾根同
樣長的橡皮筋上分別掛一個和兩個鉤碼,通過實驗現象的對比,感知拉力大
小與橡皮筋拉伸長度之間的關系,發現拉力越大,橡皮筋拉伸長度越長,為
四年級深入探究相關內容,儲備經驗層面的感性認識。第四個活動,展示生
活中人們用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改變一些物體形狀的例子,學生從中感受到
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積極意義。
2. 教學目標
● 在對臉部和鐵絲、海綿等材料用力的活動中,感知力可以使物體的形
狀發生改變。
● 通過動手操作,了解拉、壓、彎、扭是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基本
方法。
● 通過探究實驗,初步認識拉力大小對橡皮筋拉伸長度是有影響的。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難點:通過觀察物體形狀的改變來感知力的存在,進一步認識力的作用。
4.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材料:
(1)氣球、橡皮擦、鐵絲、海綿、橡皮筋。
(2)3根橡皮筋、3個鉤碼、實驗板。
72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5. 教材提示
讓學生發揮想
象,玩出更多的
變臉游戲。
73
拉伸、彎曲、
壓縮、扭轉是
讓材料變形的
基本方法。中
間形象化的圖
形符號是認識
和表達事物的
一種方法。
這里僅僅是對
拉力大小與橡
皮筋拉伸長度
的關系建立一
個感性認識,
為四年級深入
探究做好經驗
積累。
在一定限度內,拉力
越大,橡皮筋拉伸長
度越長。
74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揉面團,傳統方
法是用手揉,
現代方法是用
機器揉。
造鐵器,傳統
方法是將鐵器
燒至紅熱,再
由人工用錘子
錘打塑型,現代
方法是高溫煅
燒鐵器后,用機
器塑型。
制玻璃器皿,傳統方法是人通過吹
管向灼燒后的玻璃物品中吹氣,現
代方法是用機器吹制成型。
75
6. 活動手冊提示
√ √
√ √
拉力大小
76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7. 教學活動說明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一: 設計意圖: 電子教
玩變臉游 ● 初步感受到力可以使臉的形狀發生改變。 材中的
戲 教學建議: 相關視
● 活動可以充分體現趣味性,給學生一些熟悉的卡通形象,讓 頻
他們模仿人物形象進行變臉,使活動更具有挑戰性,學生興趣
會更高。
● 在實施活動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一人做,一人
觀察。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改變臉部形狀的方法。
● 在交流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豐富的語言進行描述,在描述
中,讓全班學生體會力可以使臉的形狀發生改變。
注意事項:
● 用自己的臉做游戲,輕重可控。
活動二: 設計意圖: 電子教
用多種方 ● 了解拉、彎、壓、扭是不同的用力方法,各種用力方法都可以 材中的
法改變其 使物體變形。 演示實
他物體的 教學建議: 驗視頻
形狀 ● 先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改變物體的形狀,再引導學生說一說自
己是用什么方法改變物體形狀的,用力后物體有了怎樣的變化。
● 在實施活動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再全班交 學具箱
流。交流時,學生可邊做邊說,教師從中提煉出“拉伸、彎曲、 里的配
壓縮、扭轉”等基本方法。 套學具
● 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可以適當替換或增減教材中的這些物體。
注意事項:
● 準備的物體可以多樣,但要能兼顧拉、彎、壓、扭等基本方法
的作用。
● 關于圖形符號的學習也是需要加強的。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關
注并理解生活中各種符號的意義,也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用符號
表達某種事物的方法。
77
可利用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教學建議、注意事項 資源
活動三: 設計意圖: 電子教
探究拉力 ● 經歷一次初步的科學探究過程,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 材中的
和橡皮筋 教學建議: 演示實
長度變化 ● 先請學生對此問題進行預測,再進行實驗。 驗視頻
的關系 ● 在實驗中,引導學生觀察與比較在橡皮筋上不掛鉤碼、掛一
個鉤碼和掛兩個鉤碼時拉力對橡皮筋長度的影響,從而發現橡
皮筋長度的變化與拉力大小有關。 學具箱
● 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對現象的描述,例如“我觀察到,掛的鉤 里的配
碼越多,橡皮筋越長”,并著重引導學生將“掛鉤碼”與“用 套學具
力”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感知,力越大,物體形狀的改變程度
越大。當然,也可以提及物體的形狀改變是有一定限度的。
注意事項: 學生活
● 在測量不掛鉤碼的橡皮筋長度時,要將橡皮筋輕輕拉直。 動手冊
● 此實驗不要求量出具體數據,只需要看出拉力對橡皮筋長度
影響的趨勢,并能夠自己總結出相關規律。深入的探究留待四
年級進行。
活動四: 設計意圖: 電子教
通過閱讀 ● 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積極意義。 材中的
了解生活 教學建議: 相關視
中人們是 ● 通過視頻,了解從古至今人們用不同方法施力,改變物體形狀 頻
怎樣改變 的事例,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
物體形狀 ● 根據當地和學生生活的實際,進行適當補充。
的 注意事項:
● 有些傳統方法是需要保留的,例如捏面人,這是中國傳統民俗
文化,應當傳承下去。
● 要引導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待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
78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第9課 動起來與停下來
1. 教學內容
力除了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如讓物體
動起來、停下來、轉個彎、快一點、慢一點。本課由四個活動組成:第一個
活動,讓學生回憶玩滑板車時是怎樣讓滑板車動起來和停下來的,喚醒學生
的生活經驗,初步建立力與物體運動狀態之間的聯系。第二個活動,按要求
玩小車,讓不同的小車動起來、停下來,體會用力的不同。第三個活動,兩
人玩吹乒乓球的游戲,用吸管吹氣改變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從而改變乒乓球
的運動狀態,學生在趣味性的游戲中再一次體驗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
態。第四個活動,在踢足球的具體事例中,學生思考踢足球時運動員是如何
對足球施力的,在力的作用下足球及其運動發生了什么變化。
2. 教學目標
● 借助生活經驗,初步建立起力與物體運動狀態間的聯系。
● 通過體驗活動,感受到力可以改變運動的快慢、方向、啟動和停止。
● 感知改變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 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力可以改變運動的快慢、方向、啟動和停止。
難點:通過改變施力的大小和方向,來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4.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材料:
(1)兩輛玩具小車、鉤碼。
(2)乒乓球(或吹塑小球)、小球桌、吸管 。
79
5. 教材提示
想讓滑板車動
起來、停下
來,都要對它
施加一個力。
男孩做兩次,一次啟動得快一
點,一次啟動得慢一點,女孩
讓快的車停下來時用力大,讓
慢的車停下來時用力小。
80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男孩同時啟動
輕重不同的小
車,女孩讓輕
的車停下來時
用力小,讓重
的車停下來時
用力大。
重型卡車自身
較重,行駛的
速度越快,就
越難讓它停下
來。因此,重
型卡車司機更
需要注意控制
行車速度,防
止緊急情況下
剎不住車造成
事故。
81
力讓乒乓球動
起來、停下
來,運動速度
變快、變慢,
轉彎……
足球運動員用
腳、頭等身
體部位對足球
施力,改變了
足球的運動狀
態:停下來、
動起來、改變
方向等。
82
第3單元 ?用力以后
6. 活動手冊提示
√ √
√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屯留县| 保康县| 贞丰县| 望城县| 旬邑县| 股票| 广西| 双辽市| 杨浦区| 于都县| 越西县| 泾源县| 乌鲁木齐市| 伊宁市| 岳阳县| 吴旗县| 红原县| 锦屏县| 什邡市| 博罗县| 含山县| 武平县| 广灵县| 南充市| 大安市| 青神县| 乐清市| 宁强县| 虎林市| 大悟县| 景谷| 黄山市| 堆龙德庆县| 广安市| 巧家县| 鹤山市| 中阳县| 巴南区| 吉林省|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