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步練習(教師版)一、單選題1.2018年11月11日,法國政府在巴黎凱旋門前舉行儀式,隆重紀念(???)A.?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B.?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C.?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90周年????????????????????????????????D.?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答案】D2.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之一,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一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攫取的一切權利。結果《凡爾賽條約》卻將這些特權轉讓給了日本。這深刻表明(???)①一戰后中國仍然屬于被宰割的地位②德國、日本在巴黎和會上居于主導地位③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分贓的會議④弱國無主權、弱國無外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3.如圖所示是一幅國際政治漫畫,若為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文字說明,則應寫上(???)A.?薩拉熱窩事件?????????????????B.?“凡爾登絞肉機”?????????????????C.?德國突襲波蘭?????????????????D.?珍珠港事件【答案】A4.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和南線三條戰線。其中東線的交戰雙方應是(???)A.?英國、法國——德國??????????????????????????????????????????B.?奧匈帝國——塞爾維亞C.?英國、法國——俄國??????????????????????????????????????????D.?俄國——德國、奧匈帝國【答案】D5.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課上,有些同學認為德國是有罪的,有些同學則認為主要責任在英國和法國,還有些同學說這罪行雙方都有份。總的說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應該是(??)A.?德國蓄意發動的侵略戰爭????????????????????????????????????B.?英法被迫應戰的正義戰爭C.?西方列強爭奪霸權的戰爭????????????????????????????????????D.?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戰爭【答案】C6.《全球通史》中寫道:“德國人在短短的戰線上集中了1400門……正如所預料的那樣,法國人趕緊調集增援部隊,并提出了‘不讓他們通過’的戰斗口號。……最終結果是:法軍總共傷亡35萬人,德軍的傷亡人數也幾乎同樣的多,被稱為最慘烈之戰。”據此判斷這場戰役是???(???)A.?馬恩河戰役??????????????????????B.?敦刻爾克戰役??????????????????????C.?凡爾登戰役??????????????????????D.?索姆河戰役【答案】C7.一戰期間,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凡爾登戰役???②薩拉熱窩事件???③美國參戰???④德國投降A.?②③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答案】B8.“一個極端殘暴腐敗透頂的帝國(奧匈帝國)為了在歐洲爭奪霸權,就憑借武力奴役另一個弱小但倔強的民族,并驅使其成員參加一場由于分贓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殺。”這表明了這場“大屠殺”是(???)A.?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B.?地區性經濟利益沖突C.?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D.?種族間矛盾激化的結果【答案】A9.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持續時間4年多參與國家30多個死傷人數3000多萬經濟損失3400多億美元A.?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B.?促進了殖民地人民的覺醒C.?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D.?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答案】A10.下面漫畫原圖發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蒸汽頂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奧匈、沙俄等國。漫畫可以說明(???)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B.?凡爾登戰役的空前慘烈C.?歐洲的優勢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會上的勾心斗角【答案】A二、材料分析題1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發生在歐洲卻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由于主要戰場在歐洲,故又稱為“歐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說歷史】【追根溯源】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比較項目英國法國美國德國1860年世界工業產量12341910年世界工業產量34121910年殖民地面積位次1243材料二: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在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形勢時曾說過:“歐洲變成了一只‘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材料三:1916年8月4日。德國政府聲稱:“戰爭會迅速結束……”在運送德軍的火車上涂寫著“去巴黎吃早飯……”的字句。法國士兵似乎把這次軍事行動當作“從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奮的旅行”。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1)上圖中的二三角形和外圓代表的集團名稱分別是什么?(2)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這個“火藥桶”的火星是哪一歷史事件?(4)請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史實戳穿材料三中“令人振奮的旅行”的謊言。(5)材料四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請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分析原因。(6)近年來,美日韓軍事同盟正在中國周邊制造“亞洲的火藥桶”,并在中國周圍軍演不斷。請你以史為鑒,設計一條宣傳語,呼吁世界和平。【答案】(1)三角形代表三國同盟(或同盟國);外圓代表三國協約(或協約國)。(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3)薩拉熱窩事件。(4)凡爾登戰役。因為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5)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6)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吸取教訓,銘記歷史等。三、綜合題12.請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是什么?(2)圖中字母A、B分別代表的是哪兩個國家?(3)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產生的嚴重后果是什么?【答案】(1)同盟國??協約國(或三國同盟?三國協約)(2)英國??德國(3)世界局勢日益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步練習(學生版)一、單選題1.2018年11月11日,法國政府在巴黎凱旋門前舉行儀式,隆重紀念(???)A.?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B.?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C.?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90周年????????????????????????????????D.?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2.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之一,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一戰前德國在中國山東攫取的一切權利。結果《凡爾賽條約》卻將這些特權轉讓給了日本。這深刻表明(???)①一戰后中國仍然屬于被宰割的地位②德國、日本在巴黎和會上居于主導地位③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分贓的會議④弱國無主權、弱國無外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如圖所示是一幅國際政治漫畫,若為該漫畫的問號處標注文字說明,則應寫上(???)A.?薩拉熱窩事件?????????????????B.?“凡爾登絞肉機”?????????????????C.?德國突襲波蘭?????????????????D.?珍珠港事件4.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形成了西線、東線和南線三條戰線。其中東線的交戰雙方應是(???)A.?英國、法國——德國??????????????????????????????????????????B.?奧匈帝國——塞爾維亞C.?英國、法國——俄國??????????????????????????????????????????D.?俄國——德國、奧匈帝國5.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課上,有些同學認為德國是有罪的,有些同學則認為主要責任在英國和法國,還有些同學說這罪行雙方都有份。總的說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應該是(??)A.?德國蓄意發動的侵略戰爭????????????????????????????????????B.?英法被迫應戰的正義戰爭C.?西方列強爭奪霸權的戰爭????????????????????????????????????D.?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戰爭6.《全球通史》中寫道:“德國人在短短的戰線上集中了1400門……正如所預料的那樣,法國人趕緊調集增援部隊,并提出了‘不讓他們通過’的戰斗口號。……最終結果是:法軍總共傷亡35萬人,德軍的傷亡人數也幾乎同樣的多,被稱為最慘烈之戰。”據此判斷這場戰役是???(???)A.?馬恩河戰役??????????????????????B.?敦刻爾克戰役??????????????????????C.?凡爾登戰役??????????????????????D.?索姆河戰役7.一戰期間,下列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凡爾登戰役???②薩拉熱窩事件???③美國參戰???④德國投降A.?②③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8.“一個極端殘暴腐敗透頂的帝國(奧匈帝國)為了在歐洲爭奪霸權,就憑借武力奴役另一個弱小但倔強的民族,并驅使其成員參加一場由于分贓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殺。”這表明了這場“大屠殺”是(???)A.?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B.?地區性經濟利益沖突C.?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D.?種族間矛盾激化的結果9.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持續時間4年多參與國家30多個死傷人數3000多萬經濟損失3400多億美元A.?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B.?促進了殖民地人民的覺醒C.?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D.?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10.下面漫畫原圖發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蒸汽頂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奧匈、沙俄等國。漫畫可以說明(???)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B.?凡爾登戰役的空前慘烈C.?歐洲的優勢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會上的勾心斗角二、材料分析題1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發生在歐洲卻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由于主要戰場在歐洲,故又稱為“歐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說歷史】【追根溯源】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殖民地占有情況比較項目英國法國美國德國1860年世界工業產量12341910年世界工業產量34121910年殖民地面積位次1243材料二: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在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形勢時曾說過:“歐洲變成了一只‘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材料三:1916年8月4日。德國政府聲稱:“戰爭會迅速結束……”在運送德軍的火車上涂寫著“去巴黎吃早飯……”的字句。法國士兵似乎把這次軍事行動當作“從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奮的旅行”。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奧匈帝國首先挑起的,在戰后應該審判的是它們;而英國、法國、俄國是世界秩序的保護者,應該肯定。(1)上圖中的二三角形和外圓代表的集團名稱分別是什么?(2)據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這個“火藥桶”的火星是哪一歷史事件?(4)請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有關史實戳穿材料三中“令人振奮的旅行”的謊言。(5)材料四中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是否正確?請從一戰的性質和目的角度分析原因。(6)近年來,美日韓軍事同盟正在中國周邊制造“亞洲的火藥桶”,并在中國周圍軍演不斷。請你以史為鑒,設計一條宣傳語,呼吁世界和平。三、綜合題12.請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是什么?(2)圖中字母A、B分別代表的是哪兩個國家?(3)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產生的嚴重后果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D5.【答案】C6.【答案】C7.【答案】B8.【答案】A9.【答案】A10.【答案】A二、材料分析題11.【答案】(1)三角形代表三國同盟(或同盟國);外圓代表三國協約(或協約國)。(2)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3)薩拉熱窩事件。(4)凡爾登戰役。因為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5)不正確。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列強掠奪和侵略戰爭,參戰的大多數國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6)熱愛和平,遠離戰爭;吸取教訓,銘記歷史等。三、綜合題12.【答案】(1)同盟國??協約國(或三國同盟?三國協約)(2)英國??德國(3)世界局勢日益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2張PPT)1.1.2第一次世界大戰人教版九年級上本資料為作者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復習舊知在上一課學習中,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1.帝國主義間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政治:各國殖民地其經濟實力的比例倒掛 經濟:美、德后來居上,反超英、法2.兩大敵對陣營的形成同盟國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3.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后果:《他們已不再變老》是一部由彼得杰克遜執導的一戰紀錄片,于2018年10月16日在倫敦電影節舉行世界首映,于2019年11月11日在中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1914年至1918年間戰爭之中一些人的真實故事,電影聚焦于1914年—1918年一戰士兵的日常生活。片中大部分史料均為首次公開,制作團隊應用最頂尖修復、上色及3D技術,將百年前影像進行全彩修復并重新加入聲效,以英國老兵口述史為旁白還原一戰士兵遭遇和感受。走近一戰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根源:實質:表現: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和殖民地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德國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其野心大為膨脹,要求爭奪世界霸權。在非洲,德國企圖建立從東非到西南非洲(納米比亞)斜跨非洲大陸的“赤道非洲帝國”,這與英國從開普敦到開羅的“二C”計劃交叉相撞;在中東,德國修建“三B鐵路”,直接損害了英國在中東的利益,并威脅著英屬印度的安全。?德國認識到,英國是以舉世無雙的海軍而稱霸世界的,要想奪取英國的殖民地,就必須建立強大的海軍。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聲稱:“我們必須把制海權奪到手中。”德國的第一個海軍法案獲得議會通過之后,就與英國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海軍軍備競賽。在不太長的時間里,德國的海軍軍費增加了9倍(英國只增加3倍多)。德國海軍建設速度異常之快,以致在短期內其海軍力量就躍居世界第二位,緊追英國之后。面對德國咄咄逼人的架勢,英國開始積極尋找同盟者。鑒于法國和德國是“世仇”,就首先同法國接近,于1904年簽訂了“英法協約”,調整了雙方矛盾。隨后,鑒于俄國與德國爭奪土耳其的矛盾,英國又同俄國接近,于1907年簽訂了“英俄協約”,協調了雙方在中亞地區的矛盾。歷來奉行“均勢外交”的英國,拋棄前嫌,與法國和俄國握手言“歡”,其目的十分明顯: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德國。英國先后與法國、俄國簽訂協約,從而結成了英、法、俄“三國協約”,與此前1882年結成的德、意、奧“三國同盟”相呼應,兩大軍事集團形成了,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作好了準備。隨后,幾個強國紛紛插手巴爾干事務,一戰的戰火便迅速點燃?英德矛盾普法戰爭后,德、法之間在歐洲的矛盾十分尖銳;戰敗的法國失去了原來西歐和中東的霸主地位,法國力圖“復仇”,而德國為了遏制法國,不但實行孤立法國的外交政策,而且還擴軍備戰,準備在新的戰爭中打敗法國.法、德矛盾一時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矛盾.這可以追溯到波蘭客帝國的末期,首先要說明的是,法蘭克帝國在查理曼死后,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凡爾登條約》,三分法蘭克,也就是東法蘭克,中法蘭克,西法蘭克,這三個國家就是德國,意大利,法國的前身。后來東西法蘭克不斷蠶食中法蘭克的領土,于是原屬于中法蘭克的洛林就成了西法蘭克的領土9世紀末,西法蘭克的波索公爵宣布拒絕對西法蘭克國王效忠,并自立為王,為換取東法蘭克的中立,得以騰出手來對付波索。西法蘭克路易三世把洛林割讓給他的叔父、薩克森國王路易二世(路易二世屬東法蘭克支系),880年初在恩河畔的利貝蒙簽訂《利貝蒙條約》,該條約將《梅爾森條約》中劃分給西法蘭克的洛林的土地割讓給東法蘭克,。從此德、法兩國為了洛林展開了長期爭奪,洛林也成為兩國爭奪歐陸霸權的主要戰場。法德矛盾19世紀末,俄奧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上。巴爾干半島位于歐洲東南部,歐、亞、非三洲交匯處,戰略地位顯赫,是歐洲列強爭奪的焦點,而爭奪最激烈的就是俄國和奧匈帝國。20世紀初,巴爾干地區不斷出現嚴重的政治危機、軍事危機和局部戰爭,成為列強爭奪霸權最敏感的地區。當時的奧匈帝國也在向巴爾干半島擴張,像今天的克羅地亞等都已經被奧匈帝國吞并了,成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了,所以俄奧矛盾圍繞著巴爾干半島問題很尖銳。俄奧矛盾俄國同奧匈帝國的矛盾,巴爾干半島上的國家多為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人,與俄羅斯人同種同教,沙俄揮舞著“泛斯拉夫主義”的旗幟,以“斯拉夫民族的保護者”自居,向巴爾干滲透。而奧匈帝國一向把巴爾干半島看作是自己的勢力范圍。俄奧矛盾因為對巴爾干半島的爭奪而激化了,雙方也開始大力擴軍備戰。1913年奧匈正規部隊達到56萬,軍費開支達到5.83億克朗。在這一年,俄軍達到130萬人,沙皇政府還通過了新的擴軍方案,準備將常備軍擴充至230萬人。1912年俄國陸軍預算已達5.72億盧布,海軍預算也達到了3.5億盧布。俄國與奧匈帝國的爭奪,使巴爾干半島的各種矛盾更為激烈和復雜。有人形容20世紀初的“巴爾干半島就像一個存滿了炸藥的火藥桶,只要一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個歐洲。”二、那么,你知道是什么事件起了這種“火星”的作用?一、為什么說巴爾干半島是歐洲戰爭一觸即發的“火藥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地理位置重要:巴爾干半島位于歐洲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匯處,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歐洲列強爭奪的焦點。2、民族關系、宗教信仰復雜:歷史上阿拉伯人、羅馬人、土耳其人都曾征服過那里,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種族雜居的現象,矛盾重重(主要原因)3、大國爭奪:19世紀以后,列強插手、兩大軍事集團的爭奪,使巴爾干半島小規模戰爭不斷,成為歐洲的火藥桶。薩拉熱窩事件刺客普林西普在被審判時陳述道:“我毫不后悔,因為我堅信我消滅了一個給我們帶來災難的人,做了一件好事。”你怎樣評價這件事?普林西普的本來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機。結果非但沒有挽救民族危機,反而點燃了世界范圍內的戰爭,造成了人類社會的災難。奧匈帝國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亞鄰近塞爾維亞的邊境地區,進行軍事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1.原因2.過程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到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檢閱部隊,這一挑釁事件激怒了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者,斐迪南夫婦在前往市政府的途中被種族主義者普林希普槍殺。3.后果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本原因)兩大軍事集團的矛盾和斗爭薩拉熱窩事件三國同盟:德、意、奧三國協約:英、法、俄(直接原因)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具體原因)一戰爆發的原因1914年是戰爭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年里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施里芬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由于馬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三國軍隊的奮力抵抗和俄國在東線的進攻,致使德軍速戰的計劃破產。西線作戰的雙方修筑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1915年~1916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由于雙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決定性的一年,所以這一年里出現了三次大型的陸地上戰役,即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日德蘭海戰役后,英國仍然牢牢控制著制海權。這一階段,大戰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了協約國一方。1917年~1918年為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進程西線是英國、法國與德國交戰的戰場;東線是俄國與德國、奧匈帝國交戰的戰場;南線則是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交戰的戰場。西線和東線是大戰的主要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軍隊同德軍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國馬恩河地區進行的兩次會戰。第一次戰役:1914年8月法國邊境之戰后,法第4、第5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于9月初撤至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爾登一線布防。此次會戰以德軍失敗告終。英法聯軍在200公里的戰線上推進60公里,傷亡25萬人,德軍損失30萬人。此役雙方均有失誤。第二次戰役 1918年5~6月,德軍在埃納河地區實施進攻后,形成正面80公里、縱深60公里的馬恩河突出部。此役,協約國軍隊損失6萬人,殲敵12萬人,向前推進40公里,將防線縮短45公里,達成戰役目的,并由此完全掌握戰略主動權。后果:此次會戰以德軍失敗告終。英法聯軍在200公里的戰線上推進60公里,傷亡26.3萬人,德軍損失22萬人。英法聯軍行動遲緩,坐失戰機,使德軍保存了實力。馬恩河戰役意義:它使法國避免了軍事上的全面崩潰,使一戰西線戰場形成膠著態勢。德國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糟糕困境,為德國戰敗埋下伏筆。凡爾登戰役,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凡爾登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于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凡爾登戰役意義:德國企圖一舉擊敗法國的戰略目標再次遭受挫折,損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無法及時彌補。它標志著德國軍事進攻的能力已從頂峰跌落,戰爭主動權逐漸轉到協約國手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凡爾登戰役中一位戰地記者寫道:“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擊毀的大炮,幾個月都是如此。”巡洋艦火炮飛機坦克毒氣彈德國潛艇一戰中的新式武器1915年1月31日,德國在凡爾登戰役中首次大量使用了催淚毒氣彈(數千枚毒氣彈被發射到法軍陣地),但由于當地的天氣,并未產生預期影響。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使用氯氣攻擊協約國聯軍,這是人類首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法軍在戰爭中率先使用催淚彈。催淚彈開始并不被當成化學武器,主要是用于近戰,將敵人驅趕出固守的戰壕。況且,法軍的催淚彈很爛,手榴彈釋放的催淚氣體很少,濃度不夠。1915年4月22日,在第二次伊普爾之役,德國用氯氣攻擊法國,加拿大和阿爾及利亞聯軍。1915年光氣與氯氣的混合化學武器在實戰中被英軍使用。1917年芥子氣被引入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沖突中一戰毒氣彈使用年表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時間發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間,英、法兩國為突破德軍防御并將其擊退到法德邊境,于是在位于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實施作戰。雙方陣亡共約134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被稱作“索姆河地獄”,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實戰中。索姆河戰役1916年6月24日英、法兩國聯軍突破索姆河,7月1日聯軍在炮火的掩護下發起進攻先后突破了德軍的第一,二陣地。7月中旬聯軍突破德軍第三陣地,但是在7月以后的進攻中聯軍收效甚微。后期因為天氣惡化,傷亡巨大,英法聯軍退出了戰斗,作戰計劃宣告失敗。戰爭經過:影響:鉗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進一步削弱了德軍實力。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兩國海軍艦隊主力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北海海域展開了一場對決,此役是有史以來參戰兵力最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這場戰爭中交戰雙方惟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最終,雖然德國海軍損失的艦船和人員相對英國海軍較少[英國皇家艦隊本土艦隊依然成功地將德國海軍封鎖在了德國港口,使得后者在戰爭后期幾乎毫無作為,從而取得了戰略上的最終勝利。日德蘭海戰其后發展至無限制潛艇戰戰爭經過:日德蘭海戰達到了大炮巨艦主義的最高潮,北海的制海權仍被英國人牢牢掌握,從戰略上,英國贏得了勝利。日德蘭海戰是戰列艦時代規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艦隊決戰。在這次海戰中,大炮巨艦主義遭到失敗。此后,德國和其它海上強國開始研發爭奪制海權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戰法。日德蘭海戰送走了人類海戰史上一個舊的時代,同時揭開了人類海戰史上的新篇章1915年5月7日,德國潛艇用魚雷擊沉英國郵輪盧西塔尼亞號。百余名美國乘客和社會名流喪生,為1917年4月美國參戰的借口。在戰爭初期,美國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同交戰各國做生意,出售軍火和其他物資,大發戰爭橫財。戰前,美國欠歐洲近60億美元的債務,而大戰結束時,美國不但還清了貸款,還借出了100億美元給協約國,美國的中立是一種偽裝的和平。美國參戰借口美國參戰帶動了一批中立國參加協約國對同盟國的作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加速了大戰結束的進程。影響: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 1917年1月,俄國革命運動急劇發展。資產階級也感到沙皇政權已經搖搖欲墜,企圖發動宮廷政變,10日,發展成為反對饑餓、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制度的政治總罷工,罷工人數達到25萬人。沙皇政府下令開槍鎮壓參加示威和集會的群眾,激起人民更強烈的反抗。12日(俄歷2月27日),起義席卷全城。起義士兵和工人逮捕沙皇的大臣和將軍,釋放政治犯,布爾什維克黨中央發出《告全體俄國公民書》,宣布首都已經轉到起義人民手中。革命在全國迅猛展開。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覆滅俄國退出一戰在協約國的勸誘下,1917年8月14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正式對德、奧宣戰,將十四萬華工在英法兩國政府的征召和中國政府的安排下,遠涉重洋,作為苦力來到戰火紛飛的歐洲,為協約國集團的所謂“文明之戰”貢獻“苦”與“力”。中國參戰給人民帶來的是新災難。戰爭使各國人民深受苦難,但戰爭也喚醒了各國人民,引發了人民革命。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投降。1918年11月11日德國代表在法國福煦元帥的列車廂簽署了《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德國宣布投降,一戰結束。(4)戰爭的結果:1918.11同盟國集團失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什么?哪些事件加速了大戰的結束?各交戰國發生了革命運動俄國十月革命,退出大戰 美國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課堂小結是一場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不會爆發。這種說法正確嗎?這種說法錯誤。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樣不可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在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下,任何一樁偶發事件都有可能引發世界范圍內的戰爭。薩拉熱窩事件只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戰爭造成巨大損害戰爭歷時4年零3個多月(1914.7.28—1918.11.11)參戰國家31個(協約國27個,同盟國4個)戰爭范圍14個國家的400萬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過15億“一戰”是規模空前的戰爭人員傷亡3000多萬人經濟損失3000多億美元特點:規模大、時間長、波及范圍廣、十分殘酷、損失慘重。一戰物質財產損失相當于拿破侖戰爭以來100年間全世界所有戰爭開支總和的10倍。第一次世界大戰起止時間:交戰雙方:主要戰役:特點:性質:影響:啟示:1914.7——1918.11同盟國VS協約國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最慘烈)規模大、時間長、波及范圍廣、使用新式武器、十分殘酷直接原因(導火線):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戰爭是災難,我們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薩拉熱窩事件帝國主義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競爭、極端民族主義、軍國主義、根本原因:其他原因:課堂小結1.一戰中先屬于同盟國,后為自身利益加入協約國的是?()??????????????????????????????????A.日本B.英國???C.美國????D.意大利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A.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B.殖民主義戰爭 C.法西斯侵略戰爭 D.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戰爭AD3.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挑起這場大戰的是()A.英、法B.英、俄C.德、奧D.德、意4.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一場戰役以其殘酷和慘重傷亡載入史冊,得到了“絞肉機”的稱號,這場戰役是()A.凡爾登戰役B.索姆河戰役C.馬恩河戰役D.日德蘭海戰CA12.請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是什么?(2)圖中字母A、B分別代表的是哪兩個國家?(3)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產生的嚴重后果是什么?(1)同盟國??協約國(或三國同盟?三國協約)(2)英國??德國(3)世界局勢日益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2第一次世界大戰.pptx 1.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步練習(學生版).doc 1.1.2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步練習(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