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默寫: 1.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的等級劃分體現了什么等級制度?請評價其影響。 2.寫出佛教的創始人和基本教義?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中華文明的誕生。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最早的農業聚落在哪里? 最早神話中的部落領袖叫什么名字?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中國早期國家和社會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三字經》 1.2.1 早期國家和社會 第二課 中華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一單元 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課 亞非大河文明 早期國家與社會 各小組完成如下任務: 1、選好本小組代表的朝代(夏、商、西周三選一); 2、介紹該朝代的興衰史(涉及時間、人物、事件等); 3、找出該朝代為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發展所打下的基礎要素(可以典型成果為例進行分析)。 早期國家與社會 時間: 人物: 事件: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建于約公元前2070年 亡于約公元前1600年 建夏者:禹 繼位者:啟 亡國之君:桀(jié ) 早期國家與社會 典型成果: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 2.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1.開創了我國宮廷建筑的先河 3.建立了國家政權機構 :建立軍隊、制定刑法 ——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早期國家與社會 時間: 人物: 事件: 建于約公元前1600年 亡于約公元前1046年 建商者:湯 亡國之君:紂(zhòu ) 早期國家與社會 典型成果: 1.青銅鑄造業發達: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目前發現古代最大的青銅器 2.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3.建立了國家政權機構 :建立軍隊、制定刑法 后母戊鼎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古代最大的青銅器 禮器 煮食器 盛食器 兵器 工具 “鼎”文化已經融入中華文明的骨髓,你能例舉一些與鼎有關的成語或典故嗎? 鼎力相助、問鼎中原、革故鼎新、撒足鼎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 鼎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 你能猜出這些甲骨文是些什么字嗎? 甲骨文奠定了漢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 早期國家與社會 時間: 人物: 事件: 建于約公元前1046年 亡于約公元前771年 建西周者:周武王 周朝 = 西周 + 東周 牧野之戰 西周定都鎬(Hào ) 早期國家與社會 典型成果: 1.分封制 目的: 鞏固統治 權利和義務? 確立周王的權威,開發邊遠地區,成為對周圍民族具有較大影響的國家 。但后期諸侯獨立性強,削弱了周天子權威 影響: 2.禮樂制度: 有效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 書p123 天 子 諸 侯 卿大夫 士 平 民 奴 隸 統治階級 被統治階級 分封制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有哪些權利?又要承擔哪些義務? 天 子 諸 侯 (國家最高統治者) (封國內最高統治者,聽命于天子) 權利: 土地和民眾。 義務: 服從國王命令,交納貢品,守衛疆土,管理地方事務,保衛周王室。 作用:確立了周王的權威,開發了邊遠地區,成為對周圍民族具有較大影響的國家。 商朝和西周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西周 禮——貴族生活的行為秩序 禮的制度是核心,規范貴族的身份和地位,使貴族長幼有序,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例如: 貴族的”死”(避諱) 天子—駕崩 諸侯—薨hōng 大夫—卒 士—不祿 平民—去世 天子用鼎 諸侯用鼎 士大夫用鼎 據史料載:周王定朝時,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 材料二:“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嚴嫡庶之辨,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周天子以嫡長子繼統,眾庶子封為諸侯。諸侯亦以嫡長子繼位,眾庶子封為大夫。 材料三:懸掛編鐘(樂器)是有嚴格規定的:“王宮四面懸掛,諸侯三面懸掛,卿大夫兩面懸掛,士單面懸掛”。哪個布衣百姓若是掛起四面編鐘,會招致殺身之禍的。 材料一: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左傳》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1、三則材料反映了西周實行哪些制度? 2、請結合課本,用自己的話簡單介紹2種制度。 3、這些制度對西周有什么利弊? 結合課本12頁的內容,分析歷史材料 書p123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間采用的是“選賢與能”的方式來推舉部落首領。 當時的禹因為成功治理洪水而功勛卓著,受到強烈推舉后,舜便讓位給禹。禹就此成為了部落首領,隨后建立夏朝。 禹在年老時,按照禪讓制,曾先后舉薦皋陶、伯益作繼承人。但禹卻不給實權,相反地,他卻把實權交給自己的兒子啟,讓啟的親信也掌握許多權力。禹死后,啟輕而易舉地就繼承了禹位。 “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