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集體備課教案時間月日執教人集體研討二次備課輔備人八年級社會法治備課組全體老師課題4.2.2唐的盛衰教學目標1、知道唐朝前期大致的歷史脈絡。2、了解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3、了解開元盛世的表現和原因。4、能夠鍛煉和提高利用圖表的能力,學會從具體的情境中獲取和分析分析信息。5、通過對人物大致的了解,學會一分為二地正確評價歷史人物。6、認識到唐太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體會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國家,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教學難點三省六部制。教學方法材料分析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復習上一整節的內容。出現唐代服侍,引出課題一、唐朝建立師: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唐朝的建立。師:617年,隋朝貴族李淵在太原起兵,攻下長安,唐朝建立。師:唐朝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分別是什么?李淵的廟號是什么?(618年李淵長安唐高宗)二、唐朝鞏固——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師:李世民,他經過“玄武門之變”,獲得了皇位,成為唐朝的第二位君主。師:“貞觀之治”的出現與唐太宗的英明神武有著密切的聯系,請同學閱讀書本P88-89,唐太宗為“貞觀之治”的出現采取了哪些措施?并且把這些新政繪制在唐太宗大事記表上。【展示】視頻唐太宗大事記表領域大事件作用經濟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政治1善于用人,虛心納諫保證決策的正確性、保證政治比較清明。2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3完善科舉制選拔治國人才,加強自身統治。A經濟——重視農業生產,減少農民負擔。師:唐太宗從農民戰爭中看到人民群眾的力量,吸取隋亡的教訓。他在君民關系問題上,唐太宗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B政治1、虛心納諫,善于用人。師: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想大多數人都明白這一道理,但是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喜歡聽好話的,唐太宗是一國之君,當然有聽到很多阿諛奉承的話,但是,在貞觀時期,有一個人總會針對唐太宗的缺點提出很多的意見,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魏征)2、完善三省六部制師: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統治者開創的嗎?(不是)師:那么是哪朝的統治者開創的?(隋朝)師:三省六部制是由隋朝開創的,唐太宗李世民沿襲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那么什么是三省六部制?我們通過一示意圖來說明。3、完善科舉制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唐太宗對中國的政治最大的貢獻就是完善了兩套制度,其中之一就是剛才所講的三省六部制,而另一套就是影響深遠的政治體制——科舉制。師:科舉制作為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是在什么時候創立的?又是什么時候得到進一步完善的?(隋朝創立,唐朝完善。)師:那么隋唐以前選拔人才的方法有哪些?(隋唐以前依賴推舉或憑家庭出身。)師:這樣的選拔制度有什么弊端?(權貴子弟無論子弟優劣,都可以做大官。這使的許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師:科舉制是通過什么形式來選拔人才的?(國家考試)師:科舉制把什么作為選拔官員的標準?(才能。)師:至此,個人的才能作為選拔官吏的標準,選拔官吏必須經過國家考試的辦法被固定下來了。師:唐太宗發布了采用科舉制選拔人才的詔令后,社會各界反映強烈。C總結師:經過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唐朝變成了怎樣的景象呢?在《貞觀政要》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貞觀之治的話,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書本上的一句話概括“貞觀之治”的景象。(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農民占有一定土地,賦稅負擔減輕,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逐步增強,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三、唐朝發展——武則天與貞觀遺風師: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后來經過武則天的發展,國力進一步增強。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武則天。【展示】材料: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原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去世后,她自己做了皇帝。她在位期間,嚴厲打擊豪門大族,大量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生產繼續發展。師: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生產繼續發展,出現了一個治世,我們把它稱作?(貞觀遺風。)四、唐朝繁盛——唐玄宗與開元盛世師:武則天以后,唐朝政局動蕩,直至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下來。我們先通過一段材料來了解一下唐玄宗。【展示】材料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師:那么盛唐到底展現了怎樣的氣象呢?下面我們就從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個方面一起來看一下。1、農業(生產工具更新→農業發展→經濟繁榮)師:唐朝出現了哪些先進的生產工具?(筒車和曲轅犁)【注】筒車是唐朝發明的一種利用水流推動轉輪來提水的新型的灌溉工具。【展示】唐以前的直轅犁和唐朝的曲轅犁。師:直轅犁與曲轅犁有什么不同?哪一個更進步?進步在什么地方?師:你知道筒車的工作原理嗎?師:筒車的先進性體現在哪些方面?2、手工業(1)絲織技術師:新農具的廣泛使用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而農業的發展又極大地促進了手工業的繁榮。【展示】圖片P91師:(1)這幅圖片反映了當時哪方面的技術?(絲織技術)師:(2)你能說說唐朝絲織技術的高超表現在哪里?請舉例說明?(1、絲織技巧非常高超;2、絲織品輕盈而精薄。)(2)制瓷技術【展示】圖片+材料唐三彩C、商業師:唐朝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唐朝商業的繁榮。當時有哪些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大都市。)【展示】長安西市圖、古代洛陽城、古代揚州城:揚州不但是全國貨品的集散地,還是國際商品的轉運中心。師:具體來了解一下長安。D、總結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書本上的一句話概括“開元盛世”的景象。(開元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五、唐朝衰亡師:大唐皇帝在開元年間達到鼎盛,但到唐玄宗統治的唐朝后期,朝政逐漸混亂,發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爆發了以邊防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師:安史之亂對唐朝社會發展有何影響?(從此,唐朝開始由盛轉衰。)師:唐朝什么時候滅亡?(907年,節度使朱全忠奪取政權,建立后梁,都開封,唐朝滅亡。)(唐王朝618年建國到907年滅亡,歷時289年,就這樣悲慘地結束了。)師:唐朝滅亡后,中國重新陷入分裂割據的狀態。黃河流域相繼出現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統治,稱為五代。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還有十個國家,稱為十國。這一歷史時期合稱為五代十國,持續了50多年。作業設計1.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本內容,并完成課后練習題。2.完成同步練習。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共27張PPT)東漢魏蜀吳西晉十六國東晉北朝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宋、齊、梁、陳三百七十多年政權分立(全國政局特點)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相對安定,地區經濟發展隋朝一、隋朝統一南北建立時間:建立者:都 城:意義:581年楊堅長安結束南北分裂局面,加強南北聯系,推動社會發展。二、隋朝大運河目的:概況:作用: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有利促進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利于鞏固統一和推動延安地區城鎮的發展。唐的盛衰一、唐朝的建立——太原起兵時間:建立者:都 城:618年李淵唐高祖長安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即為,年號貞觀。唐太宗材料一貞觀初年,洛陽以東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貞觀政要》卷二)材料二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三十九人。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糧,取給于道路焉”。——(《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三)1.貞觀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號?2.材料一描繪了貞觀初年怎樣的社會景象?唐太宗(李世民)3.唐朝社會在太宗的勵精圖治下呈現出怎樣的局面?人煙稀少,經濟蕭條,社會發展落后。農民賦稅減輕,經濟恢復與發展,政治清明。“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因1:吸取隋亡教訓,正確處理君民關系;“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若兵戈屢動,土木不息,而欲不奪農時,其可得乎?原因2: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勞役;唐太宗時,宰相房玄齡與杜如晦共掌朝政,房氏多謀略,杜氏善決斷,二人齊心協力,搭配得宜,佐唐太宗治天下。房謀杜斷原因3:善于用人,虛心納諫;魏征“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矣。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這番話反映了唐太宗怎樣的治國風范?善于以史為鑒,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勇于改過。三省六部示意圖皇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起草政令審核政令執行政令官員的考察與升降任免民政事務祭祀教育國防事務司法事務重要工程建設原因4:沿襲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科舉考試皇榜(金榜)原因5:沿襲和完善隋朝的科舉制度;隋朝1.什么是科舉制度?始創于哪一時期?我國古代王朝通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特點: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意義: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唐太宗武則天貞觀之治貞觀遺風唐玄宗開元盛世獎勵農業生產,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她統治時期,經濟持續發展。武則天從參政到去世,實際當政50年,做皇帝15年。執政期間,“政由己出,明察善斷”,任用賢才,朝政基本清明。這一歷史時期,社會基本安定,經濟生產得到持續發展,國力有所增長。她繼承了唐太宗貞觀時期的大治局面,并為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所以被譽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狄仁杰(神都龍王)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1.詩中描繪了怎樣的社會景象?開元盛世2.這是哪一時期的景象?糧食豐盈、人民生活富裕,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農業手工業商業 糧食產量增加的原因?!生產工具的改進一、農業生產曲轅犁筒車二、手工業穿絲綢衣服的唐代仕女二、手工業青瓷白瓷唐三彩唐朝陶瓷業達到很高的水平,邢窯的白瓷像銀像雪,越窯的青瓷像玉像冰。聞名于世的唐三彩融合絢麗,斑駁淋漓。三彩胡人牽駱駝俑(現藏故宮博物館)唐三彩仕女傭唐三彩二、商業長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國際大都市唐玄宗開元時期社會狀況一覽表部門方面主要成就農業1.糧食生產2.工具的改進糧食產量增加制造曲轅犁、創制筒車手工業1.絲織業2.制瓷業技巧高超,輕盈而精薄越州青瓷、邢州白瓷、唐三彩商業城市以長安為代表商業繁華,是國際性大都市楊玉環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我國歷史一次最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亂”系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后達7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后期的影響尤其巨大。唐朝由盛轉衰581隋建立589隋統一中國618年唐建立907年唐滅亡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開元盛世安史之亂藩鎮割據農民起義隋唐歷史發展線索漸趨衰落恢復并走向強盛1、唐朝是哪位皇帝統治前期達到鼎盛()A、武則天B、唐高宗C、唐太宗D、唐玄宗CBD鞏固練習4.三省六部制起源于()A.秦朝B.漢朝C.隋朝D.唐朝3、唐朝的國家政治體制實行()A、分封制B、科舉制C、三省六部制D、郡縣制2、科舉制創立于()A、三國B、隋朝C、宋朝D、唐朝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2.2 唐的盛衰 教學設計 .doc 4.2.2 唐的盛衰.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