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第一章 根據(jù)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 第二節(jié) 從種到界 一、知識與技能 1. 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2.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jù)和意義。 3. 通過“按照等級對生物進行歸類”的活動,綜合運用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采用探究活動、多種媒體演示(視頻、圖片等)、啟發(fā)互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等策略,引導學生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活動體驗,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通過觀察、資料分析、動手實踐、合作學習等達成學習目標。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活動,認同不同種的生物之間具有一定的親緣關系。 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 2.生物分類的依據(jù)和意義。 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準備相關圖片制作PPT;準備大開張白紙若干,供分組活動粘貼圖片;打印并剪裁13種動物的圖片(灰狼、郊狼、狐、虎、牛、猴、兔、白頭海雕、蜥蜴、蛙、魚、蚯蚓、蜜蜂),每個學生小組1套,每套含6份;布置活動準備,攜帶膠棒。 師: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觀察與思考”嘗試對10種動物進行分類。 師:提問:1.容易分類嗎?為什么不好區(qū)分?2.動物界是由150多萬種動物組成的,如何區(qū)分?為此科學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生物分類體系,“界”是很大的一個分類單位,“種”是很小的分類單位。 生:回憶、觀察、思考、嘗試回答。 (在已有認知基礎上,引發(fā)學生新的思考,創(chuàng)設新情境。) 師:蜜蜂是一種動物,無脊椎動物,節(jié)肢動物,又是昆蟲,小小的蜜蜂有這么多的名稱,會不會造成混亂呢?為什么?給出科學的生物分類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以中華蜜蜂為例,介紹生物分類單位,并結合已學動物類群名稱,從生物分類學角度對這些類群名稱進行梳理,將其歸于不同分類等級。 生:回憶、歸納、思考、回答 (以中華蜜蜂為例,講解分類單位。以生物分類體系為框架,對已學的動物類群名稱進行梳理。) 師:“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為什么?以“馬”“牛”“驢”“騾子”為例,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它們能否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講解物種的概念,說明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生:傾聽、思考、分析、嘗試回答。 (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以學生熟悉的生物為事例,利于學生理解“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區(qū)分 “物種”和“品種”。) 師:以灰狼為例,將其定位在分類體系中。進一步將給定的動物,按照與灰狼的相似程度,分門別類地歸于不同等級。1. 圖片:郊狼、狐、虎、牛、猴、兔、白頭海雕、蜥蜴、蛙、魚、蚯蚓、蜜蜂。2. 活動:4人為一組,將動物圖片貼在白紙上相應的等級位置。挑選一組學生在黑板上排列圖片,并說明理由。 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討論、展示與表達。 (學生動手,依據(jù)動物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嘗試按照等級進行歸類。) 師:提問:1.哪個等級的生物種類最多?2.哪個等級共同特征最多?3.哪個等級親緣關系最近? 生:思考、回答、傾聽。 師:通過生物分類體系,我們可以將每種生物都定位到相應的分類等級。這不僅使得一種生物與其他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一目了然,而且為研究整個動物界的進化關系提供依據(jù)。 (總結內(nèi)容要點,點明生物分類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從種到界 完成本課時對應課后練習。 本節(jié)課《從種到界》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根據(jù)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中的一節(jié)內(nèi)容。是在上一節(jié)“嘗次對生物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對分類知識進一步的學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說出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概述生物分類的依據(jù)和意義。課文以大量的圖片展示為主,讓學生從這些圖片中體會或概括出不同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怎樣利用這些共同特征來確定分類等級。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本,比較各種動物形態(tài)結構之間的差異,體驗生物分類的方法,了解分類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