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知識與技能 1. 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 2. 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 說出種子植物比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高等的原因。 4. 說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區別,區別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過程與方法 觀看照片和課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本地常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認同綠色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單子葉、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 2.常見植物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結構特點。 觀察種子的實驗操作。 多媒體課件 準備提前泡軟的菜豆、花生、玉米、小麥的種子,新鮮的玉米,解剖針、解剖刀、鑷子、放大鏡等用于觀察的用具。 展示多種多樣的被子植物的種子,如最大的椰子種子,最小的蘭花的種子 師:請同學們思考這些種子的作用。學生會非常容易認同,種子是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它承載著繁衍植物后代的作用。然而為了繁衍后代,植物種子成熟后脫離了植物體,它又具備了哪些結構來保證新植物后代的成長呢?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每2個同學為一組,教師給每組分發玉米、小麥、菜豆、花生的種子,請同學們觀察比較這四種種子。在觀察過程中要參考教材中的觀察步驟從外到內依次觀察,比對教材中種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圖了解種子的結構,并依據觀察后的結果將為4種種子分成2類。在觀察中完成表格。 (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動手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師:講解菜豆、玉米種子的結構 生:觀察教師黑板畫的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圖,并說出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并討論交流 師:請同學們將課下收集的常見果實,如蘋果、梨、花生、芒果等用解剖刀切開,找尋種子,思考種子以外的部分,即果皮存在的生物學意義。 教師分發紅松球果和柏樹的種子球,引導學生觀察木質的鱗片,掰下幾片鱗片,學生觀察種子在鱗片上的著生方式。 師:歸納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是裸子植物。并強調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兩者的相同點是,都可以產生種子,它們的主要區別是種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課堂問題:1.你知道種子植物與生物圈中其他三類植物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嗎? 2.你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嗎? 3.你能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4.你能識別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嗎? 5.你認同了“種子的傳播是與其周圍生存環境相適應的”這一觀點了嗎? (讓學生提綱挈領,理清思路,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 第二節 種子植物 1.種子的結構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種子外無果皮包被 完成本課時對應的練習題。 本節課中,教師首先從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入手,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創設學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情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為例重點進行探究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對比,得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概念,以及胚是幼小的植物體,最后進行練習鞏固。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在課堂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讓學生收集種子,嘗試了解種子,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種子的樂趣,從中感受種子的魅力。再如在課堂上抓重點、難點時是這樣做的:課堂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用在觀察種子的結構上,教觀察的方法,教解剖的方法,對每個探究的實驗都要進行總結歸納,再利用表格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進行比較,最后得出胚是幼小的生命體。這些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學生的分析比較得到的,教師只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此外在課堂上采用了實驗探究法、觀察法、討論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