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一、知識與技能 1. 知道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 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訓練學生嘗試設計實驗的技能,初步領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感受探究帶來的快樂。 初步學會合作交流,樹立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培養 。 探討對實驗的改進,對實驗進行反思,達到對思維品質的升華。 認識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個自然界的意義。 1. 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 2. 光合作用的條件。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設計及操作。 多媒體課件 酒精、碘液、酒精燈、小燒杯、大燒杯、新鮮葉片、火柴、清水等試驗用具 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這樣,動物也是如此,綠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營養,那么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消耗的大量有機物是從哪來的呢?它是通過綠色植物生產出來的,這些綠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機物?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又需要什么樣的條件?我們今天就用實驗來探究一下,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教師活動: 一、出示問題。 1、為什么把天竺葵在實驗前放黑暗處一晝夜? 2、只將完整葉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 3、酒精有何作用? 4、為什么把葉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熱? 5、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是來鑒定什么成份?其結果說明什么?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和補充) 二、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結論: 結論1、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淀粉。 結論2、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18-P119,找出光合作用概念,并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描述。加以解釋各個過程通過實驗及概念的認識,讓學生發表看法,說出光合作用的意義。 學生活動 一、結合教材演示實驗,積極思考,歸納概括實驗步驟:取材→暗處理→葉片部分遮光→光照→取葉片→酒精脫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沖洗。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消耗葉內貯存的有機物,否則不知淀粉是實驗中制造出來的,還是葉內原來就有的。 使遮光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酒精是為了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起到脫色作用。 把葉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熱,是因酒精的沸點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熱,不僅酒精蒸發得太快,造成浪費,而且溶解葉綠素的效果也不太好,尤其是易引燃酒精發生危險。 碘液遇淀粉可變成藍色,故可用碘液來鑒定葉片是否生成有機物淀粉。結果葉片的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而遮光部分未變藍色,說明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淀粉。 (學生互相補充,完善答案。) 二、學生閱讀、總結光合作用概念。 生: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觀看,思索,進一步理解概念。 學生聯系實驗與理解發表自己的見解。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 2、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一、實驗操作 暗處理——遮光對照處理——摘取葉片——葉片在開水中浸沒——酒精隔水加熱脫色——清水沖洗——滴碘液——漂洗觀察 二、實驗分析 完成本課時對應的練習題。 本節課是通過探究性實驗徼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探究方法。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自己的特點,獨立完成探究實驗比較困難,因此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而且邏輯性強的思考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在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獲得了新知。這種方法簡單、直觀、啟發性好,同時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增強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愿望。 這節實驗課是通過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 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教學準備過程中,要求學生搜集有關資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探究活動為主線,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在探究實驗中也是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設計,使學生領悟和學會創造知識的過程和方法,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完全把課堂還給學生,促進個性和能力的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雖說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但教師在其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教師積極調控學生各種活動,逐步引導啟發學生。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主動巡視和監控各小組的活動情況,能深入每個小組并給予及時的指導、啟發、講解等,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的實效。 通過今天的學習,對于怎樣設計探究實驗,怎樣.上好探究實驗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更新觀念,認真領會新課標理念,上好每一 節課。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問題為主線組織教學,著力于指導學生親自實驗探究,解答同學們產生的問題。在問題探究中,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做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機會、操作機會、表現機會和成功體驗。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中,不僅讓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構建新的知識,還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相互溝通、相互補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