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一、知識與技能 1. 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歸納總結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實驗法獨立設計并完成探究活動“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2.舉例說明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獨立完成探究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 1.認識光合作用。 2.綠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動的設計。 1.綠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探究活動的設計。 1.課件:教學幻燈片(PPT),相關教學視頻。 2.演示實驗材料準備:試管,衛生香。 3.課前分組:學生4人一組。 師:回顧上節課的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淀粉)。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什么? 生:光是綠葉制造淀粉的必要條件。 師: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燒都會消耗大氣中的氧氣,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們為什么沒有感覺到缺氧呢?要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還要進一步了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回顧實驗,概括結論。) 師:在科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很多科學家都對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了研究。引導學生閱讀海爾蒙特實驗過程的資料,課件展示思考題。 1.分析實驗前后柳樹苗和土壤的重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海爾蒙特是怎樣解釋這種現象的? 2.海爾蒙特所做的實驗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聯系呢? 3.想一想,水是對實驗產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嗎?海爾蒙特是否忽略了什么? 生:閱讀教材,了解海爾蒙特實驗的過程,思考并回答問題。 (創設問題情境,采用啟發式教學,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在分析實驗的過程中鍛煉學生利用資料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從培養能力方面激發學生的科學想象和邏輯推理。) 師:課件展示普里斯特利實驗的過程并引導學生思考。問:請你分析,小鼠為什么能在容器中正常地生活?這個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植物能夠在光下釋放出氧氣。問:這個實驗不能直觀地看到植物釋放氧氣,你能否重新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這一事實呢?小組內討論2分鐘,選一名代表進行交流。 生:觀察演示實驗,根據現象得出結論。 師::可以給大家三個提示:選什么植物?怎樣收集?怎樣檢驗?請學生一同演示實驗:檢測植物制造的氧氣。將未熄滅的衛生香放入試管中,復燃了 師:這個實驗驗證了什么?植物能夠制造氧氣。 師:普利斯特利當時根據實驗得出了什么結論? 生: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即蠟燭燃燒和小鼠能把空氣“變壞”,植物可以把“壞空氣”變成“好空氣”。 師:問:這個“壞空氣”是什么氣體呢?二氧化碳是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呢? 師:講:科學是嚴謹的,我們需要對假設進行檢驗。所以,請各小組合作,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檢驗二氧化碳是否為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4分鐘后請每個小組的代表用語言、文字、圖形等向大家介紹你們的實驗方案。 生: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認真聆聽,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師:提示:氫氧化鈉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師:我這里也有一個實驗裝置,在材料的使用上是否能減小誤差呢?其他班的同學取了兩個裝置中的葉片進行檢測,實驗結論是什么? (通過引導學生設計探究實驗方案,鍛煉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表達交流的能力) 師: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有機物和氧氣的唯一原料嗎? 師:講:如果是,那么兩側物質應該是等值的。1804年瑞士學者德·索熱爾對光合作用首次進行定量測定,他的結果是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和釋放出的氧的總量,遠遠超過它們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師:你認為他的研究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設呢? 生:由于實驗中只用到植物、空氣和水,別無他物。他斷定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時不僅需要二氧化碳,水也必然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師:追問講:1930魯賓和卡門采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發現,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源于植物中的水。這個實驗結果能否為你的假設找到令人信服的依據呢?通過兩個實驗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生: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下產生有機物和氧氣 師:引導學生總結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產物。引導學生概括光合作用的實質,并寫在紙上。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光合作用 概念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直接儲存能量的有機物 反應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 + 氧氣 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探究活動設計 完成本課時對應課后練習。 本次課程以下幾點1)將教材內容做了適當遷移,有利于學生對光合作用全過程的認識。探究由易到難,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2)利用教材“想一想,議一議”中的素材,引導學生分析科學家的實驗,導入新課。很自然,很明了。利用眾多科學家的系列實驗,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最終揭示光合作用的實質。 (3)在講解光合作用的實質時,由于“能量”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對“能量”的存在和變化過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舉例幫助學生理解:人們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自身生長、發育、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與此同時,還要獲得能量。食物中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綠色植物吸收的太陽光,經光合作用轉變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在教學中,想方設法地使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既有物質的變化(無機物→有機物),又有能量的變化(太陽能→化學能),兩者是相伴而成的。(4)關于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問題,對于城市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困難。如什么是合理密植?教師可結合教材第125頁圖3—25合理密植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5)本節通過啟發教學,引導學生對實驗的過程及現象進行分析,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對光合作用概念及反應式的歸納總結。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既鍛煉了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提高了觀察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