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一、知識與技能 1. 概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環境。 2. 說出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3. 通過觀察不同種類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比較分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觀看照片和課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注植物的生活狀況和生存環境,形成保護植物、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環境。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環境。 多媒體課件 分組準備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顯微鏡、放大鏡等觀察工具和制作臨時裝片的用具;拍攝顯微圖片和收集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資料 展示由形形色色植物構成的自然界的美麗畫面,引導學生們關注這些植物構成的美麗風景。 師:雖然我們欣賞過,但我們是否有時間停下腳步仔細觀察過他們?觀察思考,意識到這些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各異,但正是這些植物養育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而在我們欣賞美麗的花朵、贊美高大的樹木、品嘗美味的果實的時候,我們可能忽視了水中、巖石上、樹蔭中的一些不太引起我們關注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們,深入了解它們。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提前準備好的藻類(水中的水綿、球藻、柵藻和紫菜等)、苔蘚(葫蘆蘚、地錢)、蕨類(鐵線蕨、腎蕨)分組擺放好,用數字代號進行標記, 師:請同學們利用放大鏡、顯微鏡進行觀察比較,了解這些植物,在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參考教材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請將這些植物分類。 2.分析這幾種植物的形態結構特點,是否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 3.列舉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 4.這些植物為什么個頭矮?。?5.這些植物的繁殖方式是什么?你能找到它們用于繁殖的結構嗎?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學生們來說并不陌生,市場上也很容易獲得植物材料,因此為比較、觀察提供了可能。讓學生帶著探究問題進行研究,提高了學生探究的實效性。讓學生比較分析10多種植物,進行分類探究,這也是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動手實踐的能力。) 在實驗觀察的活動中同學們對于藻類、苔蘚和蕨類已經有了一個較為直觀系統的認識,通過匯報交流發現學生認識的不足,討論后得出明確具體的結論。 教師總結:藻類植物結構簡單,大多生活在水中,是由單細胞或多細胞構成的,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苔蘚植物,生活在陸地上潮濕的環境中,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蕨類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陰濕環境中,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營養物質的通道──疏導組織。 師:通過學生列舉出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讓同學們歸納、總結出這些綠色植物作為生產者為人類提供了食品、藥品,凈化了空氣等。 (實驗觀察活動,學生通過比較觀察、小組討論分析對于很多內容能夠得出準確的答案,然而對于具體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形態結構特點,特別是繁殖的結構,可能還存在不足。通過全體同學的交流分析,讓原本小組內沒有解決和認識錯誤的問題得以糾正。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學生認識的不足,實時的進行講解。這樣的過程是知識再生成的過程,更是知識應用的過程。)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完成本課時對應的練習題。 新課標要求對于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一章的要求,不再是側重植物的形態結構和分類只是,而是把植物放在生物考慮。在設計課程的時候,教師應以達爾文進化論“適者生存”為核心,講述地球原始海洋一藻類植物, 到隨著地殼運動和環境變化,生物形態結構發生變化,形成不同的植物如苔薛植物、藻類植物。并在講解過程中,進行相關習題的練習和講解。讓學生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為之后種子植物做好鋪墊。不足之處:師生互動不夠,沒能更多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教材十分詳細,應充分讓學生對課本進行閱讀和使用。由于過于注重對知識點的講解,使得后面一點知識講解很簡單,練習不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