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1.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科學科教版四年級上冊1.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科學科教版四年級上冊劉老師工作室生活中的聲音觀看視頻科學聚焦說一說你知道的聲音科學聚焦(6)樹上鳥兒的聲音(7)鄰居大聲交談的聲音..(8)說話聲、笑聲、喊叫聲、咳嗽聲(9)歌聲、肚子咕叫聲、(10)拍手聲、跺腳聲(1)家里人說話的聲音(2)電視機發出的聲音(3)電話鈴聲(4)門窗打開的聲音(5)窗外汽車發動機的聲音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探索一:橡皮筋發聲實驗科學探索實驗材料橡皮筋小木棒(或鉛筆)科學實驗:研究橡皮筋是怎樣發出聲音的實驗過程科學探索(1)拉伸橡皮筋(2)按壓橡皮筋(3)揉搓橡皮筋(4)彈撥橡皮筋觀察橡皮筋能否發出聲音科學探索實驗,你發現了什么?方式能否發出聲音拉伸橡皮筋按壓橡皮筋揉搓橡皮筋彈撥橡皮筋否否否能科學探索實驗分析輕輕拉伸、按壓、揉搓或拉動橡皮筋時,橡皮筋沒有明顯的振動,沒有發出聲音;當橡皮筋兩端固定下來,輕輕彈撥時,橡皮筋發生了明顯的振動,并發出了聲音,由此我們可推斷,橡皮筋發出聲音與它是否振動有關。科學探索實驗結論撥動橡皮筋,它會震動并發出聲音。當我們用手或其他工具將橡皮筋的振動停下來,它的聲音也聽不到了。當物體進行往復運動,即它的狀態改變的過程,我們把這樣的運動稱為振動。總結: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觀看視頻科學探索探索二:觀察其他發聲物體科學探索撥動鋼尺彎曲鋼尺撥動、拍打、敲擊都能夠使鋼尺發出聲音;慢慢彎曲鋼尺,鋼尺不能發出聲音。探索二:觀察其他發聲物體科學探索敲擊鼓面按壓鼓面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擊鼓面,能使鼓發出聲音;慢慢按壓鼓面,鼓不能發出聲音。探索二:觀察其他發聲物體科學探索用小錘敲擊音叉,能使音叉發出聲音;輕輕觸摸音叉,音叉不能發出聲音。敲擊音叉輕輕觸摸音叉撥動鋼尺、敲擊鼓面、敲擊音叉都能發出聲音;彎曲鋼尺、按壓鼓面、輕輕觸摸音叉都不能發出聲音。當用手輕輕觸摸這些還在發聲的物體時,會感覺它們在振動,隨著振動的停止,便不會聽到聲音。科學探索實驗現象科學探索實驗記錄發聲物體我看到的現象(示意圖)我的想法彈撥橡皮筋撥動鋼尺敲擊鼓面敲擊音叉橡皮筋在振動鋼尺上下振動鼓面產生振動音叉劇烈振動聲音的產生與物體的振動有關科學探索實驗分析它們發出聲音時,都受到了力,并且產生了運動這一現象,猜測聲音的產生可能和物體受到的力和自身的運動有關。撥動鋼尺敲擊鼓面敲擊音叉科學探索實驗分析這三種情況,物體受到了力,也產生了運動,但卻沒有發出聲音,猜想聲音的產生可能和物體受力以及運動的方式(振動)有關。彎曲鋼尺按壓鼓面輕輕觸摸音叉科學探索實驗結論物體發聲時會有振動;物體停止振動后,不會發出聲音。總結:聲音的產生和物體受力以及運動的方式(振動)有關。科學探索探索一:你認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有哪些證據可以支持你的想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沒有振動就沒有聲音。如我們彈吉他時,吉他弦發生振動,并發出聲音。而當我們輕輕按壓吉他弦時,并沒有發出聲音,因為此時吉他弦并沒有振動;我們輕輕撥動橡皮筋,會聽到聲音,這是因為橡皮筋產生了振動。而我們輕輕拉伸橡皮筋,不會聽到聲音,這是因為橡皮筋只是形狀發生變化,并沒有產生振動。科學探索探索二:猜測一下,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呢?豎笛是通過中空部分的空氣柱(笛管內的空氣)振動來發出聲音,豎笛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調是由于空氣柱的振動,音調與振幅是由空氣柱的粗細、長短決定的。我們的發聲器官科學拓展我們的喉嚨里有一個能夠發出聲音、控制聲音的器官----聲帶。聲帶就像一根橡皮帶。當我們發聲時,聲帶變緊,并快速振動,產生聲音。聲帶越緊,發出的聲音越高。發聲時,我們把手輕輕地放在喉結聲帶處,就能感覺到聲帶的振動。中國成年男性的聲帶一般在18~24m,平均長度為20mm左右,成年女性的聲帶一般在14-18m,平均長度為15mm左右,因此男性的聲音通常比女性的聲音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能夠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時的不同狀態;能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的解釋。課堂總結1.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板書設計振動:當物體受力后,進行往復運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完成課后同步練習題課后作業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物體怎樣發出聲音》練習題1填空。(1)聲音是由物體產生的。(2)敲擊音叉,然后輕輕按住,感覺音叉在。(3)任何物體振動都能發出。(4)在我們的周圍,聲音無處不在。我們的喉嚨有一個能發出聲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5)橡皮筋在拉伸后還需要才能發出聲音。(6)下圖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紙盆上的紙屑上下跳動,這個實驗說明喇叭發聲時,紙盆在不停地。2選擇。(1)用手握住鋼尺或豎笛,它們不會發出聲音,是因為它們沒有()。A.斷裂B.振動C.受到力(2)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不同的聲音表示的意義不同B.人說話不需要人體振動C.凡是聲音都能看見(3)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錯誤的是()。A.拉開一根彈性繩子就會有聲音B.撥動塑料尺會發出聲音C.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4)下列做法中,()會發出聲音。A.拉伸橡皮筋B.用手按壓鼓面C.撥動伸出桌面的鋼尺(5)在停止對大鐘撞擊后,大鐘仍“余音未止”,這是因為()。A.鐘產生了回聲B.人的錯覺C.撞擊雖然停止,但大鐘仍然在振動把你的做法寫3.下面是四(1)班同學們準備的一些器材,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把你的做法寫下來。4.實驗探究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研究的物體研究的方法物體的狀態是否發聲鼓按壓不振動敲打振動相同的鼓,在按壓的時候(填“會”或“不會”)發出聲音,在敲打的時候(填“會”或“不會”)發出聲音。這說明物體必須才會發出聲音。5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填一填。(1)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就是用一根棒來聽鋼琴演奏的,他打開鋼琴上蓋將棒的一端與鋼琴接觸,棒的另一端咬在牙齒中間,他就能“聽到”音樂。并且創作了非常多的音樂著作。貝多芬是通過鋼琴發聲時產生“聽到”聲音的。(2)著名的歌曲《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中有“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分別是、、振動而發出的。笛子發出的聲音是由振動而產生的。參考答案:1.(1)振動(2)振動(3)聲音(4)聲帶(5)撥動(6)振動2.(1)B(2)A(3)A(4)C(5)C3.撥打敲打拉伸后開始撥動4.不會會振動5.(1)振動(2)空氣馬的聲帶流水(3)笛子里空氣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小學科學四上1.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案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單元一單元學科科學年級四年級學習目標科學概念: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過程與方法: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生和不發生時的不同現象;能從多個物體發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重點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新課聚焦老師播放視頻《生活中的聲音》提問:剛才的影片中有哪些聲音?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1)家里人說話的聲音(2)電視機發出的聲音(3)電話鈴聲(4)門窗打開的聲音(5)窗外汽車發動機的聲音(6)樹上鳥兒的聲音(7)鄰居大聲交談的聲音..(8)說話聲、笑聲、喊叫聲、咳嗽聲(9)歌聲、肚子咕叫聲、(10)拍手聲、跺腳聲提問: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出示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板書課題)學生看視頻,說聲音。積極回答知道的聲音帶領學生回顧周圍的聲音,讓學生沉浸在搜尋各種聲音的樂趣中。通過提問,引出今天的課題。2.科學探索探索一:橡皮筋發聲實驗實驗材料:橡皮筋、小木棍實驗方法:(1)拉伸橡皮筋(2)按壓橡皮筋(3)揉搓橡皮筋(4)彈撥橡皮筋觀察橡皮筋能否發出聲音實驗現象:實驗分析:輕輕拉伸、按壓、揉搓或拉動橡皮筋時,橡皮筋沒有明顯的振動,沒有發出聲音;當橡皮筋兩端固定下來,輕輕彈撥時,橡皮筋發生了明顯的振動,并發出了聲音,由此我們可推斷,橡皮筋發出聲音與它是否振動有關。實驗結論:撥動橡皮筋,它會震動并發出聲音。當我們用手或其他工具將橡皮筋的振動停下來,它的聲音也聽不到了。科學詞匯:當物體進行往復運動,即它的狀態改變的過程,我們把這樣的運動稱為振動。總結:橡皮筋發出的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探索二:觀察其他發聲物體播放視頻《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實驗材料:鋼尺、鼓槌、小錘、鼓、音叉實驗方法:撥動、拍打、敲擊都能夠使鋼尺發出聲音;慢慢彎曲鋼尺,鋼尺不能發出聲音。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擊鼓面,能使鼓發出聲音;慢慢按壓鼓面,鼓不能發出聲音。用小錘敲擊音叉,能使音叉發出聲音;輕輕觸摸音叉,音叉不能發出聲音。實驗現象:撥動鋼尺、敲擊鼓面、敲擊音叉都能發出聲音;彎曲鋼尺、按壓鼓面、輕輕觸摸音叉都不能發出聲音。當用手輕輕觸摸這些還在發聲的物體時,會感覺它們在振動,隨著振動的停止,便不會聽到聲音。實驗記錄:實驗分析:撥動鋼尺、敲擊鼓面、敲擊音叉時,它們發出聲音時,都受到了力,并且產生了運動這一現象,猜測聲音的產生可能和物體受到的力和自身的運動有關。彎曲鋼尺、按壓鼓面、輕輕觸摸音叉,這三種情況,物體受到了力,也產生了運動,但卻沒有發出聲音,猜想聲音的產生可能和物體受力以及運動的方式(振動)有關。實驗結論:物體發聲時會有振動;物體停止振動后,不會發出聲音。總結:聲音的產生和物體受力以及運動的方式(振動)有關。通過科學實驗:研究橡皮筋是怎樣發出聲音的。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從正反兩個方面來驗證之前對物體發出聲音方法的猜測。先研究物體怎樣能夠發出聲音,再研究如果不這樣物體能不能發出聲音,正好客觀地從正反兩個方面驗證之前的猜測,即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3.科學研討探索一:你認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有哪些證據可以支持你的想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沒有振動就沒有聲音。如我們彈吉他時,吉他弦發生振動,并發出聲音。而當我們輕輕按壓吉他弦時,并沒有發出聲音,因為此時吉他弦并沒有振動;我們輕輕撥動橡皮筋,會聽到聲音,這是因為橡皮筋產生了振動。而我們輕輕拉伸橡皮筋,不會聽到聲音,這是因為橡皮筋只是形狀發生變化,并沒有產生振動。探索二:猜測一下,吹豎笛的時候是什么在振動呢?豎笛是通過中空部分的空氣柱(笛管內的空氣)振動來發出聲音,豎笛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調是由于空氣柱的振動,音調與振幅是由空氣柱的粗細、長短決定的。根據所學內容解釋聲音產生的實例。猜測答案能熟練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解答。拓寬自己的認知,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4.拓展提高我們的發聲器官我們的喉嚨里有一個能夠發出聲音、控制聲音的器官----聲帶。聲帶就像一根橡皮帶。當我們發聲時,聲帶變緊,并快速振動,產生聲音。聲帶越緊,發出的聲音越高。發聲時,我們把手輕輕地放在喉結聲帶處,就能感覺到聲帶的振動。中國成年男性的聲帶一般在18~24m,平均長度為20mm左右,成年女性的聲帶一般在14-18m,平均長度為15mm左右,因此男性的聲音通常比女性的聲音低。拓寬新知識作業布置完成同步練習題課后作業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能夠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時的不同狀態;能從多個物體發聲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的解釋。思考小結內容,鞏固學習知識。板書1.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振動:當物體受力后,進行往復運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pptx 1.2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案).doc 1.2《物體怎樣發出聲音》練習題.doc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mp4 生活中的聲音.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