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必備知識中外關聯專題匯總文化交流,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落后。3.文化上,出現了“西學東漸”現象。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中國傳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文、數學、繪畫、音樂等方面的著作介紹到中國。中國開明士大夫積極引進西學,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引入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引入了西洋紅夷火炮鑄造法等,為中國科技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中國近現代史部分、縱向專題貫通—線索清(一)政治層面線索梳理1.列強侵華—中華民族備受欺凌的戰爭時間國際背景侵略戰爭結果與影響階段特征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及其以發動戰爭作為打開中國國門的主附件、中美《望廈條約》、要手段;以商品輸出作為主要侵略方19世紀工業革命使中法《黃埔條約》,中國開兩次鴉片式;侵略過程中,列強之間的關系以40至60得資本主義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戰爭相互勾結為主;侵華的主要國家是年代迅速發展會;簽訂《天津條約》《北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工業強國和相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對落后但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國封建化的程度加深隨著第二次侵華的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19世紀/工業革命的國的狂潮到實行“以華制華”;經濟20世們,主要資甲午中日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簽上,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戰爭、八國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本主義國家出為主、商品輸出為輔紀初聯軍侵華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格局:帝國主義國家共同的境地階段過渡支配侵華的方式:從“以華制華”到獨占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20世紀19291933中國。侵華的主要國家是美、日兩國,三四十年資本主義日本侵華百年反侵略斗爭首次取得他們在中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爭完全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年代經濟大危機侵華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強共同支得到提高配,后由日本獨霸中國2抗爭探索—近代中國各階層的抗爭探索(1)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7/22探索主線各階級在抗爭中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1)19世紀4090年代,以地主階級(洋務運動)和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為主兩個階段(2)19世紀90年代至1919年,以民族資產階級維新派,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掀起戊戌變法;革命派,學習西方民主共和制,掀起辛亥革命和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激進派,學習西方民主與科學,掀起新文化運動)為主主要內容學西方器物、學西方制度、學西方思想文化涉及領域軍事、經濟、政治、思想(2)近代后期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性質和精神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階段和中心5月4日至6月初,在北京;6月5日起,在上海主要特點徹底、不妥協(取得初步勝利)、群眾基礎廣泛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民族資產階級是重要力量;具有初步共產參與階層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是領導國民革命—民主革命力量的聯合斗爭革命成果殲滅孫傳芳、吳佩孚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重要會議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國民黨一大召開是興起的標志;北伐戰爭是高潮的標志;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主要標志政變是結束的標志土地革命—探索中國民主革命的道路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重要會議八七會議、遵義會議主要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抗日戰爭—人民民主力量的發展壯大主要矛盾日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國民黨執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共產黨執行全面抗戰路線,抗戰路線即人民戰爭的路線在兩條不同抗戰路線的指導下,分別出現了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負主要戰場責的正面戰場四大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8/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