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研行思:近三年高考政治全國卷I文化生活主觀題分析近三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觀題都是第40題的第二問,保持了相對穩定,每年的試題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下面對近三年的文化生活試題作以下分析。一、2020年全國卷I文化生活主觀題出題背景1.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增強文化自信發表多次講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精神源頭是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推進人類各種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學互鑒中,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促進世界文明發展進步。2.2019年10月25日,習近平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醫藥事業取得顯著成就,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二、近三年文化生活試題比較1.2018年全國卷I.40(2)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并結合材料二,分析先進文化在推動我國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作用。(10分)【參考答案】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的實踐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先進的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落后的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文化作用)。中共中央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和決定,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礙改革的思想障礙和政策障礙,指導了農村改革,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材料分析先進文化的作用)。2.2019年全國卷I.40(1)有人說:“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傳統村落必然走向消亡。”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10分)【參考答案】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化也會變化發展(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傳統村落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傳統村落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難(結合材料分析傳統村落的變化);順應時代要求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對待傳統村落的態度)。3.2020年全國卷I.40(2)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弘揚中醫藥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10分)【參考答案】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地位、重要性)。總結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成功運用經驗,弘揚中醫藥文化,能夠繁榮發展中華文化,滿足群眾健康需求、保衛人民生命安全,豐富人類醫學文化多樣性、促進世界文明發展進步(結合材料分析中醫藥文化的作用)。三、試題評析從近三年的高考試題來看,文化自信一直都是考查熱點,相信今后依然會是考查重點。從題型來看,主要是措施類題型和意義類題型。(一)共同點2020年政治主觀題40題第(2)問,總體上延續了前兩年的命題方向與原則,注重價值引領、著眼政治核心素養、結合重大社會時政,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近三年試題整體上穩中求進,難度與前兩年大致相當,發揮了政治試題對學生價值引領的導向作用。1.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歷來是黨和國家教育的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近三年文化生活試題分別以中醫藥、傳統村落和先進文化為載體,讓學生感知中華文化,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可,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彰顯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參與等素養。文化生活試題,考查文化知識,引導學生理性審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等,形成對文化意義、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認同,以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信,擔當文化建設、發展和文化進步的歷史責任。近三年文化生活主觀題突出了政治學科素養的培養,能有效引導學生樹立對中華文化的自信。3.引導學生關注重大時政。關注重大時政有助于提升公民意識,樹立民主法治理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有助于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提升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把握問題的能力。2020年40題(2)問,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發揮中醫藥作用為背景,要求學生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分析弘揚中醫藥文化對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前途和命運,增強學生對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4.突出評價學生思維能力。政治學科注重考察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的四種能力。2020年40題(2)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論證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學生從材料中概括出中醫藥的地位,并結合抗擊疫情的實踐,具體分析中醫藥對人民健康、發展中華文化以及繁榮世界文化的作用。(二)不同點2020年與2018年40題(2)問從設問形式來看非常相似,都是要求“分析XX文化對促進XX的作用”,答案主要包括文化的地位、作用,對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要求較高。2019年試題稍有變化,要求對材料觀點進行評析,答案主要包括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部分,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四、教學啟示根據2020年高考試題的分析,今后高三師生在政治學科復習備考中,要在準確把握知識點的同時,高度關注時政熱點,特別是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可以納入命題范圍的社會熱點較多,對于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熱點應予以高度關注,具體來說,應該注意一下幾點:1.打牢基礎,系統掌握考綱知識。文化生活部分要求識記的內容較多,要加強對考綱的研究,準確理解教材中的概念、理論、觀點。把握知識點間的聯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思維導圖,對課本知識要熟記于心。2.關注熱點,運用知識解讀時政。關注現實熱點問題是歷年高考的重頭戲,要求高三師生不僅要關注時政熱點和焦點問題,更要對時政熱點問題要進行多角度思考,將教材知識與時政熱點結合,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認識社會問題,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升學生分析和解讀社會問題的能力。3.提升能力,注重培養綜合思維。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學生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如綜合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實際問題中推導出理論的能力,對實際問題進行綜合性描述或提出初步解決方案的能力等。同時,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要增強學生的人文意識,培養人文精神,具體來講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樹立家國情懷,熟悉自己民族的歷史和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