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280900126111001.1 物質的變化 自然界的物質會發生變化:云中的水汽有時會凝結變成雨水落下;小樹 苗會長成參天大樹…… 自然界中的物質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其中有些變化不會產生新的物 質,屬于物理變化;有些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一、物質是在不斷變化著的 1、物質的變化 (1)物理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沒有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如:水的二態變化、玻璃破碎、石蠟熔化、鐵絲繞成各種形狀、鐵布高爐里熔成鐵水、酒精揮發、硫酸銅晶體溶解在水中等都是物理變化。 (2)化學變化:物質發生變化時生成新物質,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如:火柴燃燒、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葉變黃等都是化學變化。還有下列變化也是化學變化: 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于聯系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木質區別在于:變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2)從微觀角度認識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在化學變化過程中,原子未變,而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如下圖: 水蒸發的微觀示意圖 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 水蒸發過程中分子本身沒變,是物理變化;水電解過程中分子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其他分子,是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變化時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變化時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 本質區別 宏觀:沒有新物質生成 微觀:構成物質的粒子不變,只是粒子間間隔可能改變 宏觀:有新物質生成 微觀: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 外觀特征 狀態、形狀、大小的改變 常伴隨發光、放熱、變色、產生氣體、生成沉淀等 舉例 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等 鎂條燃燒、硫酸銅晶體脫水等 區分依據 有沒有新物質生成 取系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往往同時發生,在化學變化中,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在物理變化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二、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 1、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盡管現象各不相同,但許多變化都伴 隨有以下一個或幾個現象。 (1)有些物質混合時會產生沉淀,如無色透明的硝酸鉛和碘化鉀溶液混合時,會生成黃色的沉淀(如圖1-4甲)。有些物質的變化常伴隨著顏色的變化,如落葉的黃色就是葉綠素被破壞后形成的(如圖1-4乙)。有 些物質變化時伴有氣體產生,如水電解時產生氫氣和氧氣。有些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狀態會發生變化,如在高溫下鋼成為“鋼水”(如圖1-4 丙)。而有些物體發生的變化僅僅是形狀的變化,如鐵絲被 繞成各種形狀(如圖1-5)。 ①硝酸鉛和碘化鉀反應: ②硫酸銅晶體加熱變成無水硫酸銅: ③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 ④電解水: 2、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 (1)檢驗水:白色的硫酸銅粉末一遇到水就會變成藍色,故常用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來檢驗水或作為吸收少量水分的干燥劑。硫酸銅晶體含有結晶水,呈藍色;加熱時硫酸銅晶體失去結晶水變成白色的硫酸銅粉末。 (3)檢驗三價鐵離子(Fe3+):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鉀溶液后溶液變成血紅色,生成了新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利用這一性質,可以用硫氰化鉀溶液檢驗三價鐵離子的存在。 小結:根據物質變化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的方法,是認識物質、探索物質變化規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顏色、氣味、味道、狀態、密度,熔點、沸點、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等 2、化學性質: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酸堿性、氧化性、可燃性、還原性等。 3、物質變化和物質性質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1)區別:變化強調的是物質的某種運動過程,是正在進行著的或已經發生了的過程,重在“變”,因此變化往往用動詞表示;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性,無論變化是否正在進行,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性質往斜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會”“容易”“難”等描述。 (2)聯系:物質的性質是物質發生變化的內因,而物質的變化則是物質性質的具體體現。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下: 【例1】詩、名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詩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既隱含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的是( D ) A.千里冰封,萬單雪飄 B.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C.白玉為床金作馬 D.伐薪燒炭南山中 1、中華民族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古代發明及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D ) A.陶瓷燒制 B.火藥使用 C.糧食釀醋 D.活字印刷 2、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只含有物理變化的是( B )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C.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例2】下列物質的用途只應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 ) A. 干冰在舞臺制霧時作制冷劑② B. 小蘇打在做饅頭時作發酵劑 C. 還原鐵粉在月餅盒內作除氧劑 D.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內作干燥劑 1、物質的用途和性質密切相關。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D )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剛石作裝飾品 C.銅絲作導線 D. 氫氣作高能燃料 2、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B ) A.石墨用做電極 B.氫氣可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活性炭用于吸附有異味物質 1、下列有關化學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B ) A.從海水中獲得物質都需要經過化學變化 B.用石灰漿粉刷墻壁,干燥后墻面變硬發生了化學變化 C.石油分餾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屬于化學變化 D.潮濕的衣服被曬干了是化學變化 2、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D ) A.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B.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C.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D.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3、下列與二氧化碳有關的用途中,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質又利用了其化學性質的是( D ) A.人工降雨尿素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制純堿、化肥 D.滅火器滅火 4、下列物質的性質與所對應的用途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A ) A.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B. 稀有氣體的性質穩定——做保護氣 C. 石墨能導電——可做電極 D. 干冰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 5、下列詩詞中包含了化學變化的是( C )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C.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D.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6、下列不能用來判斷蠟燭燃燒發生的是化學變化的是 ( B ) A.用白瓷板蓋在蠟燭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觀察到黑色的粉末狀物質 B.蠟燭燃燒 時發光、放熱 C.在火焰上放置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壁上有水珠出現 D.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7、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D ) A.乙醇燃燒 B.用熟石灰來處理含有硫酸的廢水 C.干冰升華 D.人體組織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發生的變化 8、下列有關硫酸銅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C ) ①硫酸銅晶體能溶于水 ②硫酸銅晶體呈藍色 ③硫酸銅晶體受熱時會由藍色變為白色 ④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會產生藍色沉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杭州市的自來水由于增設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兩道處理程序,水質處于全國大城市優秀水平。根據以上報道,人們得出的下列結論中,符合科學道理的是( D ) A.杭州市的自來水屬于純凈物 B.杭州市自來水的物理、化學性質就是水的物理、化學性質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們的化學性質來凈化水質 D.以上水處理的過程中,水分子的化學性質不變 10、下列課外實驗與物質的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A ) A.用石墨做導 電實驗 B.用灼燒法區別棉纖維與羊毛纖維 C.用白糖、小蘇打、檸檬酸等自制汽水 D.用紫甘藍的酒精 浸取液檢驗蘋果汁與石灰水的酸堿性 11、選擇下列適當的物質填空(選填序號): A、食鹽 B、燒堿 C、硝酸銨 D、武德合金 E、明礬 F、氧氣 G、金剛石 H、亞硝酸鈉 (1)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 ;(2)可作保險絲的是 ; (3)生活中作調味品的是 ;(4)溶于水降溫的是 ; (5)可用作醫療急救的是 ;(6)常作凈水劑的是 . 【答案】(1)G;(2)D;(3)A;(4)C;(5)F;(6)E。 12、我國消費者協會對部分裝修后的室內環境狀況抽樣測試后發現,近半數存在苯污染。國際衛生組織已把苯定為強烈 致癌物質。苯是一種沒有顏色、帶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點是80.1 ℃,熔點是5. 5 ℃。在一定條件下,苯分別能跟氫氣、溴、濃硝酸、濃硫酸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苯還能在空氣里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苯的物理性質有 , , (任答兩條即可)。 (2)苯的化學性質有 , ,(任答兩條即可)。 【答案】(1)苯是一種沒有顏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點是80.1 ℃,熔點是5.5 ℃(任答其中兩條即可)。 (2)在一定條件下,苯分別能跟氫氣、溴、濃硝酸、濃硫酸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苯還能在空氣里燃燒(任答其中兩條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