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綜合探究三探究絲綢之路導學案一、學習目標①了解絲綢之路的概況,知道漢朝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各方面措施,②理解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學習重點:了解絲綢之路的概況,知道漢朝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各方面措施。學習難點:學會運用地圖、文獻、文物等資料,探究解決問題。二、課前自主學習一、重現:絲路何其遙遠1.開辟時間:______時期。2.路線: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西亞→歐洲3.往來于絲綢之路的商品貨物:4.作用及表現作用表現是東西方______往來的重要通道除了絲綢,中國的陶瓷、鐵器、漆器等商品也是通過這條道路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則利用這條道路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運到中國是東西方______交流的橋梁在漢代的城市街頭,就能看到古羅馬魔術藝人的表演。唐代朝廷上下,非常流行的馬球游戲,就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二、探討:絲路何以通暢?1.政治、軍事條件——西漢政府的保護(1)西漢除了大力構筑______外,還自敦煌往西至鹽澤(羅布泊),沿線構筑______設施,設置官員鎮守,以保護去外國的使者,并供應給養。(2)《______》一書作者經實地考察后認為,中國人付出巨大努力“勢在必行地展長長城”,表明中國最初進入中亞,迫切需要“創造并繼續保護這條通道”,體現了“______”。2.經濟條件——絲路糧食自足(1)西漢在絲路經過的河西地區大規模______開墾。敦煌漢簡記錄了敦煌一郡即有存谷一萬多石,莎車、疏勒等地均可“______”。(2)當時,匈奴等少數民族往往“驅牛馬萬余頭來與漢賈客(商人)交易”,獲取大量生活、生產資料。中原地區則“騾、驢、駱駝,銜尾入塞”,投入農耕、交通運輸,極大地提高了______。3.外交條件——張騫出使:漢武帝時期,派______出使西域,促進了西域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4.交通條件——設驛站:西漢時,通過在絲綢之路沿線設置許多______(如懸泉驛站)等舉措,有效地保護了絲綢之路的通暢。三、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1.《驛使圖》紀念郵票發行:1982年8月25日,郵電部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一枚。2.《驛使圖》出土(1)郵票圖案采用的《驛使圖》出土于______地區。這一地區雄踞______中部,地處絲綢之路的______。(2)在當地魏晉時期古墓群中,出土了700余幅______,成為展現西漢以來絲路沿線及河西古代社會生活的地下畫廊。四、尋訪:漢代絲路古鎮1.古鎮由來:2012年7月,______地區庫車縣出土了1.4萬枚古幣,主要是五銖錢、剪邊五銖錢、龜茲無文小銅錢、貨泉、大泉五十、龜茲小五銖等。據考證,這些古錢幣距今有1700年的歷史。2.歷史淵源(1)______史稱龜茲,是古代西域諸國中的大國。(2)漢唐時期,中原王朝曾設______和______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龜茲王城(現在的皮朗王城),龜茲成為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3)商業的繁榮使龜茲成為東西方商品集散地,大大促進了貨幣的流通。3.大量出土貨幣的意義:通過這些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貨幣,我們不難想象當時絲路古鎮的盛況。三、問題探究1.絲路經過的今境外部分現在大致屬于哪些國家?2.總結漢王朝具備了哪些良好的條件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3.在你看來,絲路通暢與經貿發展以及民族關系、社會秩序等因素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4、課堂檢測1.“連接亞歐風物,融匯東西文明”——“一帶一路”勾畫了開放包容、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新藍圖。在古代,絲綢之路是( )A.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B.唐代商人出海貿易的交通要道C.連接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D.清朝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2.新疆地區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地區隸屬中央政府管轄開始于( )A.張騫出使西域B.絲綢之路的開通C.昭君出塞D.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3.西漢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從而( )①溝通了東西方之間的陸路交通②將西域歸入西漢版圖,維護了邊疆穩定③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④增進了東西方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以下關于古代絲綢之路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對開通陸上絲綢之路功勞最大的人物是張騫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植物經此通道傳入中原,豐富了人們的生活C.?其路線是從西漢的都城洛陽出發,直達西亞、歐洲D.?這條通道開辟后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5.下列屬于為絲綢之路開通提供條件的有( )①張騫通西域②漢武帝設置西域都護府,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的管轄③地形險惡,充滿艱難險阻④漢朝強大的經濟實力保障其暢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產品遠抵西亞和歐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斷地涌進中國。”這說明絲綢之路的開辟( )A.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B.推動了西漢進行政治改革C.掀起了諸侯興修水利的高潮D.加速了中國北方民族的融合二、簡答題7.讀下圖,回答問題。(1)圖中所示路線即我國古代著名的________,這條路線最早開辟于________(朝代)。為開通此路線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是________,圖中路線是他第________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聯合大月氏夾擊________。圖中路線的起點A城為當時的都城________。(2)請說出兩漢時期西域的范圍。(3)對下圖中斜線覆蓋區域,當時的政府采取了怎樣的措施?這一措施有何歷史意義?參考答案二、自主學習(一)重現:絲路何其遙遠1.西漢4.貿易、文化(二)探討:絲路何以通暢?1.(1)河西長城、軍事防御(2)斯坦西西域考古記、漢朝猛進的政策2.(1)屯田、糧食自足(2)社會生產力3.張騫4.驛站(三)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2.(1)甘肅嘉峪關、河西走廊、咽喉(2)墓磚壁畫(四)尋訪:漢代絲路古鎮1.新疆阿克蘇2.(1)庫車縣(2)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三、問題探究1.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羅馬尼亞、意大利2.政治:設置酒泉、張掖、武威和敦煌四郡外交: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軍事: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構筑河西長城經濟: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3.絲綢之路的通暢推動了沿線區域的經貿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時也穩定了長城沿線地區的社會秩序。四、課堂檢測1.A2.D3.C4.C5.C6.A7.答:(1)絲綢之路;西漢;張騫;一;匈奴;長安(2)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即現在的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區,稱為西域。(3)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綜合探究三探究絲綢之路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新知引入“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絲綢之路作為中國與外界的紐帶,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條駝鈴古道上究竟發生過什么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新知講解探究一:絲路何其遙遠長安——河西走廊——玉門關、陽關——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歐洲絲綢之路的路線:1.絲綢之路途徑的路線新知講解對照《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在當代地圖上勾劃出絲綢之路途經的路線,標明絲路經過的今境外部分現在大致屬于哪些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新知講解2.絲綢之路的作用西方東方皮毛、香料、藥材、珠寶絲綢、瓷器、漆器、鐵器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①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②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古羅馬的魔術表演、波斯的馬球游戲經此傳入中國新知講解探究二:絲路何以通暢?總結漢王朝具備了哪些良好的條件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政治:設置酒泉、張掖、武威和敦煌四郡外交: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軍事: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構筑河西長城經濟: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新知講解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西漢除了大力構筑河西長城外,還自敦煌往西至鹽澤(羅布泊),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以保護去外國的使者,并供應給養。新知講解“(漢朝)開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萬里長城向西邊延長出去。古長城之向西延長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護新開的通中亞的大道,秦始皇的長城純粹是一種防御的性質……但是漢武帝的長城用意乃是作為大規模的前進政策的工具。”——《斯坦因西域考古記》漢朝長城與秦朝長城功能有何不同?漢朝花如此大力修筑長城,除了軍事上的防御之外,漢長城的西部還起著開發西域屯田、保護通往中亞的交通大道“絲綢之路”的作用。新知講解據《資治通鑒》記載,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單于派人驅牛馬萬余頭與漢朝商賈交易。北匈奴諸王大人前來,所在郡都設官邸接待。這則史料說明絲路得以通暢還有什么原因?鼓勵對外貿易,設官邸接待,少數民族(匈奴)與漢族交流頻繁,日益融合,共同保護絲綢之路。新知講解在你看來,絲路通暢與經貿發展以及民族關系、社會秩序等因素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絲綢之路的通暢,推動了沿線區域的經貿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時也穩定了長城沿線地區的社會秩序。新知講解1982年8月25日,郵電部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一枚。《驛使圖》中,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道路通暢,棗紅色驛馬四足騰空,馬尾橫直,速度飛快,仿佛破壁而出。畫面上的驛使沒有嘴,有學者認為,這或許是借喻驛使的職業應當守口如瓶。探究三: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新知講解這些壁畫反映了絲路通暢后西域地區人民生產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犁耕圖牧馬圖揚場圖采桑圖結論:西域生產方式受中原農耕文明影響。北方少數民族開始接受和學習漢族的文化。新知講解《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的郵票從郵政的內容方面說,《驛使圖》反映了當時郵政的基本要素:如郵遞人員(驛使)、郵遞物品(尺牘文書)、郵遞工具(驛馬)等,它是我國古代郵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證。從郵政的意義來說,郵政保證和促進不同區域間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驛使圖》畫像磚正是出土于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絲綢之路上。驛使圖提取以上墓磚壁畫中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及對“絲路何以通暢”問題探討的成果,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新知講解探究四:漢代絲路古鎮絲路上的古鎮有哪些?武威敦煌樓蘭龜茲新知講解 庫車縣史稱龜茲,是古代西域諸國中的大國。漢唐時期,中原王朝曾設西域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龜茲王城(現在的皮朗王城),龜茲成為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商業的繁榮使龜茲成為東西方商品集散地,大大促進了貨幣的流通。通過這些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貨幣,我們不難想象當時絲路古鎮的盛況。新知講解新疆:龜茲(今新疆庫車縣)發現的漢代五銖錢和龜茲小錢新知講解 敦煌是甘肅省酒泉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新知講解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新知講解武威市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沖。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是“中國旅游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城”“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產地”。絲路古鎮——武威新知講解武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是五涼古都、西夏陪都,境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文物古跡眾多。人文自然景觀有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課堂練習1.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去實地探訪古代絲綢之路,他們不應該去的省份是( )A.甘肅B.陜西C.四川D.新疆C2.1982年發行的紀念郵票的《驛使圖》出土于( )A.陜西長安B.洛陽C.甘肅嘉峪關地區D.大秦C課堂練習3.絲綢之路這條要道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個重要的文明古國,它們分別是( )A.西漢和古希臘B.東漢和羅馬帝國C.西漢和羅馬帝國D.洛陽和古希臘C課堂練習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歷社與社會八上綜合探究三探究絲綢之路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了解絲綢之路的概況,知道漢朝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各方面措施,②理解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圖片和史料的閱讀和分析、再認或再現有關絲綢之路的史實,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外文明交流之路,感悟歷史的變遷。【教學重點】了解絲綢之路的概況,知道漢朝推進和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各方面措施。【教學難點】學會運用地圖、文獻、文物等資料,探究解決問題。【教學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知導入“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絲綢之路作為中國與外界的紐帶,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條駝鈴古道上究竟發生過什么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二、新課學習(一)探究一:絲路何其遙遠1.絲綢之路途徑的路線長安——河西走廊——玉門關、陽關——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歐洲對照《漢代絲綢之路示意圖》,在當代地圖上勾劃出絲綢之路途經的路線,標明絲路經過的今境外部分現在大致屬于哪些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2.絲綢之路的作用①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②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找一找,絲路經過的今境外部分現在大致屬于哪些國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羅馬尼亞、意大利>>>多媒體課件播放絲綢之路地圖讀圖,說說絲綢之路經過了哪些地形區?天山、昆侖山、帕米爾高原、塔克拉瑪干沙漠、伊朗高原等結論:路途遙遠,地形惡劣,艱苦。古羅馬的魔術表演、波斯的馬球游戲經此傳入中國絲綢之路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二)探究二:絲路何以通暢總結漢王朝具備了哪些良好的條件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政治:設置酒泉、張掖、武威和敦煌四郡外交: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軍事: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構筑河西長城經濟:在河西地區大規模屯田開墾。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西漢除了大力構筑河西長城外,還自敦煌往西至鹽澤(羅布泊),沿線構筑軍事防御設施,設置官員鎮守,以保護去外國的使者,并供應給養。>>>多媒體課件播放漢書封面材料一:“(漢朝)開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萬里長城向西邊延長出去。古長城之向西延長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護新開的通中亞的大道,秦始皇的長城純粹是一種防御的性質……但是漢武帝的長城用意乃是作為大規模的前進政策的工具。”——《斯坦因西域考古記》思考:漢朝長城與秦朝長城功能有何不同?漢朝花如此大力修筑長城,除了軍事上的防御之外,漢長城的西部還起著開發西域屯田、保護通往中亞的交通大道“絲綢之路”的作用。材料二:據《資治通鑒》記載,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單于派人驅牛馬萬余頭與漢朝商賈交易。北匈奴諸王大人前來,所在郡都設官邸接待。思考:這則史料說明絲路得以通暢還有什么原因?鼓勵對外貿易,設官邸接待,少數民族(匈奴)與漢族交流頻繁,日益融合,共同保護絲綢之路。在你看來,絲路通暢與經貿發展以及民族關系、社會秩序等因素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絲綢之路的通暢推動了沿線區域的經貿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時也穩定了長城沿線地區的社會秩序。(三)探究三: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1982年8月25日,郵電部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一枚。《驛使圖》中,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道路通暢,棗紅色驛馬四足騰空,馬尾橫直,速度飛快,仿佛破壁而出。畫面上的驛使沒有嘴,有學者認為,這或許是借喻驛使的職業應當守口如瓶。>>>多媒體課件播放驛使圖這些壁畫反映了絲路通暢后西域地區人民生產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域壁畫結論:西域生產方式受中原農耕文明影響。北方少數民族開始接受和學習漢族的文化。提取以上墓磚壁畫中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及對“絲路何以通暢”問題探討的成果,分析發行《驛使圖》紀念郵票的依據。>>>多媒體課件播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的郵票從郵政的內容方面說,《驛使圖》反映了當時郵政的基本要素:如郵遞人員(驛使)、郵遞物品(尺牘文書)、郵遞工具(驛馬)等,它是我國古代郵政制度活生生的物證。從郵政的意義來說,郵政保證和促進不同區域間的物品和信息的交流,而《驛使圖》畫像磚正是出土于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的絲綢之路上。(四)探究四:漢代絲路古鎮>>>多媒體課件播放絲綢之路絲路上的古鎮有哪些?武威、敦煌、樓蘭、龜茲龜茲國>>>多媒體課件播放龜茲遺址庫車縣史稱龜茲,是古代西域諸國中的大國。漢唐時期,中原王朝曾設西域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龜茲王城(現在的皮朗王城),龜茲成為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商業的繁榮使龜茲成為東西方商品集散地,大大促進了貨幣的流通。通過這些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貨幣,我們不難想象當時絲路古鎮的盛況。>>>多媒體課件播放漢代五銖錢和龜茲小錢敦煌>>>多媒體課件播放敦煌敦煌是甘肅省酒泉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樓蘭>>>多媒體課件播放樓蘭古城復原圖西域古國名。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沖。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武威>>>多媒體課件播放武威遺址武威市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沖。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是“中國旅游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城”“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產地”。武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是五涼古都、西夏陪都,境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文物古跡眾多。人文自然景觀有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多媒體課件播放銅奔馬三、課堂練習1.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準備去實地探訪古代絲綢之路,他們不應該去的省份是( C )A.甘肅B.陜西C.四川D.新疆2.1982年發行的紀念郵票的《驛使圖》出土于( C )A.陜西長安B.洛陽C.甘肅嘉峪關地區D.大秦3.絲綢之路這條要道的東西兩端各有一個重要的文明古國,它們分別是( C )A.西漢和古希臘B.東漢和羅馬帝國C.西漢和羅馬帝國D.洛陽和古希臘四、作業布置1.背誦本課知識點2.做練習冊【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綜合探究三 探究絲綢之路 (導學案).doc 綜合探究三 探究絲綢之路 (教案).doc 綜合探究三 探究絲綢之路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