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下)學科期初檢測(2011年2月)社會·思品 試題卷考生須知:1.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全卷采用開卷形式。2.全卷共4頁,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3.答案必須全部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做在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有22小題,共44分。各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1.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 ▲ 個五年規劃的建議》。A.十一 B.十二 C.十三 D.十四2.2010年11月15日,中國鐵道部在安徽蚌埠南站舉行 ▲ 高鐵全線鋪通儀式。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里程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A.京滬 B.滬杭 C.滬寧 D.武廣3.某班研究性學習小組要收集有關“經濟全球化”的信息,你認為下列信息有用的是①福特汽車零部件生產遍及30多國 ②巴以進行新一輪的和平談判③美國國會舉行中期選舉 ④海爾跨國公司設立海外機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中國的崛起、歐盟的發展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壯大,將使當今世界走向A.兩極格局 B.單邊主義 C.多極化 D.大同社會5.在2010年11月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五次峰會上,達成“各國應該共同做大并共享經濟‘蛋糕’,而不是你爭我搶,這樣世界經濟才能持久發展”的共識。這有利于A.加強東西方文化合作 B.實現亞太地區自由貿易C.縮小南北發展差距 D.促進世界向多極化發展6.第41屆世博會在上海舉行。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優秀文明成果爭相“入滬”,古老的中華文明也向世界敞開心扉。這表明當今中國A.為推動世界文明發展作出貢獻 B.已進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C.為維護世界和平承擔應有責任 D.是世界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小康大業依賴科技,和諧社會根植教育。”回答7~9題。7.對聯中的上聯說明,科技是A.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 B.實現民族復興的基石C.實現小康的唯一出路 D.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8.對聯中的下聯主要表達,教育是A.人們生存的第一需要 B.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C.一個民族的根本事業 D.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9.有關教育和科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科技進步促進教育發展C.教育是科技進步的基礎 D.教育須依靠科技才發展10.2010年我省財政預算用于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課本費和農村困難家庭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費補助等教育費附加支出5.73億元,比上年增長3.0%。這說明A.我國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 B.政府為義務教育提供法律保障C.我國義務教育具有普及性 D.政府為義務教育提供物質保障音樂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有些歌詞往往是歷史的縮影。回答11~12題。11.60年前,一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的嘹亮歌曲,幾乎一夜之間響徹中華大地。與歌曲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和平解放西藏 B.抗美援朝 C.越南戰爭 D.肅清反革命12.在我國某鄉村傳唱著一首山歌:“小農經濟獨木橋,合作社是康莊道,人民公社辦起來,天堂哪有人間好!”這首山歌A.歌頌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B.反映全國掀進了大躍進運動C.內容體現出鮮明地方特色 D.反映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變化13.我國某村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民從集體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很少買新衣。80年代以來,村民們開始購買電視機、洗衣機、摩托車等大件物品。該村現象最能說明A.對外開放取得成效 B.計劃經濟持續發展C.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D.市場經濟穩定發展14.電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試。最有可能出現的場境是A.播放著反映粉碎“四人幫”的歌曲 B.考場門口掛著“改革開放送春風”橫幅C.考場中張貼著“科教興國”的標語 D.考生的作文題目是《全球化與本土化》15.“幾個小時前我還是皇家警察,但現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該警察說這句話的背景是A.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B.中英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C.海峽兩岸民間交往的堅冰被打破 D.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6.新中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按出現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在深圳、珠海設立經濟特區 ②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④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我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時進行,下列數據來自我國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回答17~18題。全國人口普查 總人口(萬人) 自然增長率 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 每萬人中大學生人數第五次(2000年) 129533 7.00‰ 6.96% 36.09% 361第四次(1990年) 116001 14.7‰ 5.57% 26.23% 14217.我國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①我國人口的總數增速加快 ②老年人口的數量增長很快③農村人口的數量有所增加 ④我國人口文化素質仍偏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為解決人口問題實行了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其目的是①控制人口數量 ②調整人口性別構成 ③調整人口年齡結構 ④提高人口素質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讀漫畫“貧窮的母親”,回答19~20題。19.漫畫主要揭示了當今世界的A.環境污染問題 B.生態破壞問題C.資源短缺問題 D.發展不平衡問題20.下列措施有助于解決漫畫所反映問題的是①開展資源循環利用 ②推進南北對話③推廣節能減排技術 ④實行退耕還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1.為穩定物價,2010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發展生產、保障供應等16條措施。這體現現代經濟的發展需要A.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B.政府采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活動C.政府制定法規來規范經濟活動 D.政府制定計劃指明經濟發展目標22.2010年3月,浙江與新疆舉行合作發展座談會。下列項目有利于兩省區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發展區域經濟的是A.支持浙江企業到新疆開發能源資源 B.新疆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浙江優秀教師赴新疆進行支教活動 D.歡迎新疆各民族藝術團來浙江演出二、非選擇題(本題有4小題,共56分)23.研究歷史的方法和途徑很多,近代史學家講究實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以圖證史是歷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列三幅圖出自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1)三幅圖片分別顯示發生過什么歷史事件,簡述這些事件發生的共同目的。(5分)材料二:數據揭史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面是1959年某部門根據歷年全國工業生產統計數據制訂的表格。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增長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2)數據揭示了當時中國什么現象?(4分)材料三:報紙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下列內容來自新華社1970年4月25日新聞公報:這次衛星發射成功,是我國發展空間技術的一個良好開端,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又一豐碩成果……中國人民這一偉大勝利,給正在堅持武裝斗爭的亞、非、拉各國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給反革命的美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粉碎了他們壟斷空間技術的迷夢。(3)新聞報道的是哪一顆衛星發射?當時“壟斷空間技術”的是哪兩個國家?結合材料,說出當時國內歷史背景。(5分)24.(14分)材料一:2010年11月23日,朝鮮與韓國在西部爭議海域發生炮戰。當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希望有關各方為重啟六方會談創造條件,使朝核問題盡快回到對話協商軌道。七年來,中國多次主持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材料二:2010年11月14日,胡錦濤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將繼續積極發展同各成員關系,努力同各方一道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太作出積極貢獻。”(1)兩則材料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什么問題?(4分)(2)材料一體現了我國怎樣的外交政策?材料二反映了我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積極承擔什么責任和義務?(6分)(3)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上述兩則材料給你帶來什么啟示?(4分)25.我國重視對資源的開發利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我國一直非常重視對風能資源的開發。圖4是我國局部區域風能資源分布圖,圖5是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和發電成本變化圖。(1)圖4中甲地風能資源的分布情況,并簡要分析原因。(提示:從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4分)(2)結合圖5簡述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的變化特點,并簡要分析原因。(提示:從礦物能源的供需狀況、風能資源的特點和技術角度分析)(5分)材料二:資料顯示,我國有24%的人飲用不良水質的水,約1000萬人飲用高氟水,約3000萬人飲用高硬質水,5000萬人飲用高氟化污水,而這些數據每年均呈上升趨勢。由科技部等六部門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顯示,從總體上看,未來數年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狀況將進一步加劇。(3)材料二顯示我國水資源面臨著什么問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應采取的措施。(5分)26.(14分)材料一:2010年1月,溫家寶總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過去的一年,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的形勢下,我國率先實現經濟回升,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最終戰勝危機,實現經濟復蘇要靠科技力量。國 家 芬蘭 美國 日本 德國 中國技術成就指數 0.744 0.733 0.703 0.583 0.299國家科技經費支出總額與GDP的比重 3.53% 2.68% 3.13% 2.49% 1.34%材料二:注:技術成就指數(TAI)由技術創新、新技術傳播、傳統技術傳播和人類技能4個方面構成,直接反映國家參與技術創新的狀況和能力。TAI大于0.5的國家被稱為“技術領先者”,TAI在0.20-0.34之間,被稱為“技術的積極采用者”。(1)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什么?(8分)(2)結合兩則材料,你認為政府應該怎么做?作為中學生現在應該怎么做?(6分)貧窮的母親圖1圖2圖3圖4我國局部區域風能資源分布圖100°110°120°130°50°40°30°20°豐富區較豐富區可利用區貧乏區甲 (4)變化特點:快速增長。裝機容量(mw)4.55.05.56.06.57.07.5圖5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和發電成本變化圖裝機容量發電成本九年級(下)學科期初檢測(2011年2月)社會·思品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題有24小題,共4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A B C C A D C D D B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D C A D B D B C C B A二、非選擇題(本題有4小題,共52分)下列各題,除有特別注明外,如學生的表述與本答案不同,只要觀點正確,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均可酌情給分。23.(14分)(1)圖1是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進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圖2是成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進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圖3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出現公私合營。(3分) 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2分)(2)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工業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2分)(3)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2分) 美國和蘇聯(2分) 正處在文化大革命時期。(1分)24.(14分)(1)和平與發展問題(4分)(2)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4分)(3)樹立全球觀念,學會從世界的角度看問題,培養面向世界的眼光。(4分)25.(14分)(1)風能貧乏(2分) 距海較遠,地處盆地,周圍受山地、高原阻擋,夏季風風力減弱;離冬季風源地遠。(2分)(2)快速增長(2分) ①礦物能源逐漸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劇;②風能是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風能資源能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③科技的進步使風能的發電成本下降。(3分)(3)水污染嚴重,水資源短缺。(2分) 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法》;加大政府投入,推動飲水安全、節水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等。(從治污和解決水資源短缺角度答,寫出其中一點給1分,共3分。)26.(14分)(1)材料一: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分)材料二: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參與技術創新的能力相對弱(2分);仍是技術的積極采用者;(2分)且科技經費總額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2分)(2)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2分)加大對科技的投入。(2分) 努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珍惜受教育的權利,把自己鑄造成才。(2分)九年級(下)學科期初檢測(2011年2月)社會·思品 答題卷題號 1—22 23 24 25 26 總 分得分一、選擇題(本題有22小題,共44分。各小題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題有4小題,共56分)23.(14分)(1)(5分)(2)(4分)(3)(5分)24.(14分)(1)(4分)(2)(6分)(3)(4分)25.(14分)(1)(4分)(2)(5分)(3)(5分)26.(14分)(1)(8分)(2)(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下)學科期初檢測(2011年2月).doc 參考答案.doc 答題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