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課件(55張PPT)+教案+微課、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課件(55張PPT)+教案+微課、素材

資源簡介

(共55張PPT)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形容日本時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的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
——央視主持人水均益
中國與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鄰邦。在近代,中國處于內憂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則通過明治維新走上發展的道路。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對兩國歷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一段歷史。
導入新課
甲午中日戰爭
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知道《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了解帝國主義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的史實和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識讀《甲午中日戰爭形勢示意圖》《時局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感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加強情感教育。
通過加深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馬關條約》影響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學習鄧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擊侵略、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認識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
學習目標
01
甲午中日戰爭
背景
爆發
經過
結果
影響
第一課時


歷史背景
1
甲午戰爭
2
馬關條約
3
感悟體會
4
定遠號
相關史事
朝鮮
滿蒙
中國
亞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也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之路。
大陸政策:征服朝鮮,侵占中國的東北,征服中國,稱霸世界。
相關史事
1892年:23萬
甲午戰爭前日本擴軍備戰概況
1892:41%
1890:31.6%
1881:16.6%
戰艦:32艘
(5.9萬余噸)
魚雷艇:24艘
(1400余噸)
軍費開支占國家預算
1883—1894年,日本共開支陸海軍軍費2.69億日元。1890年后,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
一、甲午中日戰爭——背景(日本)
到甲午戰爭前,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陸軍隊伍,并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把中國的海軍做為它的“假想敵人”,伺機對中國發動大規模戰爭。
學習新知
①日本對朝鮮覬覦已久,征服朝鮮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重要步驟。
目的
材料一:為迎接慈禧六十大壽(1894年),修建頤和園,挪用海軍經費,耗資三千萬兩白銀。光緒大婚慶典(1889年),耗費銀子500多萬兩。
材料二:日本……歲添巨艦。中國自十四年(光緒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軍開辦以后,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訓練,竊慮后難為繼。
——李鴻章
清政府國力日趨衰敗,軍備廢弛。
一、甲午中日戰爭——背景(中國)
材料研讀
大清國
日本國


1894年5月東學黨起義
一、甲午中日戰爭——背景(導火線)
②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應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派兵幫助鎮壓,日本也乘機出兵朝鮮。東學黨起義平息后,日本繼續增兵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到了6月中旬,日本在朝軍力已經是清軍的2倍,中日戰爭迫在眉捷。
學習新知
戰爭爆發的背景
日本:“大陸政策”的出臺(根本原因)
中國:積貧積弱,太后和李鴻章“避戰求和”的政策(可乘之機)
朝鮮:東學黨起義(直接原因)
日本
中國
臺灣
朝鮮
中國東北蒙古
中國
亞洲
世界
明治維新以后的日本國力漸強,確定大陸政策,很快走上了瘋狂向外擴張的道路,把侵略矛頭指向了朝鮮和中國
“大陸政策”
學習新知
一、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清政府仍沒有認真備戰的打算,北洋大臣、駐朝中國軍隊的真正指揮官李鴻章在國際間四處作揖,每日奔走于俄、英、德、法、美各國駐華公使之間,將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諸列強的干涉,遲遲不派兵增援前線。但李鴻章的希望一個個破滅。在這期間,日本卻在尋找戰機。戰爭最終在豐島打響——
學習新知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愛仁”號、“飛鯨”號、“高升”、“操江”號運送武器、士兵、錢款等物資增援牙山,由“濟遠”號和“廣乙”號護航。
“廣乙”受傷擱淺后自沉,“高升”號被擊沉,清軍官兵800余人殉難。“操江”號被俘獲。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
甲午年
1894年7月,日本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并在牙山灣口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一、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學習新知
戰爭爆發的經過
(東學黨起義)
日本
資本主義發展需要殖民地
針對
增兵
朝鮮
中國
求助
支援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1894
-1895)
1894年8月1日(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雙方正式宣戰
“高升”號運兵船被日艦擊沉
1894年是中國農歷甲午年,歷史上稱這次戰爭為“甲午中日戰爭”
學習新知
平壤戰役
1894年9月,平壤戰役爆發;左寶貴犧牲,統帥葉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相關史事
相關史事
左寶貴,山東費縣人,回族。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奉命率部進援朝鮮。平壤戰役打響后,負責防守城北玄武門一線,帶病登城指揮二當部將勸他摘下紅纓帽,脫掉黃馬褂,以免引起敵人注意時,他卻堅定地說: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讓士卒們知道我還在,這樣他們就會同敵人血戰到底。
相關史事
黃海大戰
民族英雄鄧世昌
時間:1894年9月17日
作戰雙方:北洋艦隊——
聯合艦隊
中國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存結果:
日本取得黃海海域制海權。
相關史事
相關史事
民族英雄鄧世昌
致遠艦
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海面展開激戰,重創日艦。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犧牲。
相關史事
遼東戰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軍除聶士成部外大部潰逃,日軍占領九連城、大連、旅順。
旅順全城兩萬余人,僅為日軍清理尸體的36人幸免。美國報紙評論說:『日本國為蒙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
相關史事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順,風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沖天。兩萬多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被狂暴的日軍無情殺戮,殷紅的鮮血、凄厲的哀號……
當清軍的龍旗被戰火與刺刀燒割得支離破碎時,1894年旅順的陰霾天空見證了這樣一段曠世慘劇——
相關史事
旅順屠城后,美國紐約《世界報》刊登了下面這段話:“日本是披著文明的皮而帶有野蠻筋骨的怪獸。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蠻的真面目。”
結合旅順屠城的史實,分析這段話的含義?
材料研讀
旅順屠城是在日軍高層將領的直接命令和間接煽動下對無辜的普通中國民眾的野蠻屠殺。日軍占領旅順后,連續進行了四天大屠殺,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條條街巷血流成河。日軍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犯下令人發指的罪行。材料說明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蠻殘暴本質,是對人類文明的嚴重踐踏。
結果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一、甲午中日戰爭——結局(威海衛戰役)
1895年1月,日軍兩萬人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偷襲威海衛炮臺。由于李鴻章避戰求和,陸上防備亦未加強,威海衛最后失守。北洋海軍困守劉公島之后,廣大士兵積極抵抗。一些貪生怕死的將領逼海軍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寧死不降,以身殉國。后英國顧問浩威假托他的名義起草投降書,向日本投降。日艦隊開進威海衛港,在劉公島登陸。至此,威海衛基地完全陷落。
學習新知
豐島海戰
平壤戰役
黃海戰役
威海戰役
遼東戰役
戰爭爆發的標志
學習新知




主要戰役


重要人物
開始
倉促應戰
豐島海面
豐島海戰
中日兩國正式宣戰
第一階段
(1894.7-9)
希望調停
朝鮮半島
黃海海域
平壤戰役
平壤失守
戰火至華
左寶貴
黃海戰役
喪失黃海制海權
鄧世昌
第二階段
(1894.10-1895初)
避戰自保
遼東地區
山東半島
遼東戰役
旅順、大連失陷
旅順大屠殺
威海衛戰役
北洋艦隊
全軍覆沒
結果:清政府慘敗,簽訂馬關條約
戰爭爆發的經過
課堂小結
啟示:
清政府的腐敗
甲午中日
戰爭,清朝為什么戰敗?
中國制度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在反侵略的同時還要反封建。
五個重要戰役
豐島海戰
平壤戰役
黃海戰役
遼東島戰役
威海衛戰役
概括
獻船投敵
臨陣脫逃
避戰自保
棄城逃走
被迫迎戰
課堂小結
02
《馬關條約》的簽訂
第二課時
馬關條約的簽訂
1895年4月,日本馬關
李鴻章
伊藤博文
學習新知
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失去更多領土、臺灣的戰略地位)
②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加重財政負擔)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深入到內陸)
割地
賠款
設廠
通商


1895年


李鴻章




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學習新知
《馬關條約》中割讓
的領土和開放的商埠
學習新知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
進一步損害中國領土主權。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增辟(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使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馬關條約的簽訂及影響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學習新知
《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的比較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條約
割地
賠款
通商
其它
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中國國土進一步淪喪,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的財政經濟。
使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
《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影響
學習新知
03
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三、瓜分中國狂潮——三國干涉還遼
割讓遼東半島的條款損害了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為了防止日本獨霸東北,《馬關條約》條約簽訂6天后,在俄國、法國、德國三國的干涉和反對下,日本被迫放棄割讓遼東半島。
三國干涉還遼的根本目的是為中國爭取利益么?
《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學習新知
三、瓜分中國狂潮
以此為契機,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
學習新知
熊代表俄國
犬代表英國
蛤蟆代表法國
鷹代表美國
香腸代表德國
代表清政府的三個人物
太陽代表日本
《時局圖》是中國近代時事漫畫的杰作。它把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示鐘的作用。
《時局圖》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還有揭露清政府腐敗。反映了愛國者呼吁中華民族覺醒,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之情。
原因:《馬關條約》損害了俄、德、法三國的侵略權益。
過程:提出照會,武力強迫。
結果: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銀3000萬兩。
三國干涉還遼
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學習新知
美國“門戶開放

時間:1899年
內容: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享有均等貿易的機會。
影響: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
“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是什么呢?
其實質是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使美國在那里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達到“利益均沾”。
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學習新知
各國在華強租海灣和劃分“勢力范圍”情況表
國別
“勢力范圍”
割占或租借地
德國
山東
強租膠州灣
俄國
長城以北和新疆
強租旅順、大連
法國
關東,廣西和云南
強租廣州灣
英國
長江流域
強租“新界”、威海衛
日本
福建
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
學習新知
經濟上:
(資本輸出)
政治上:
(瓜分中國)
“門戶開放”政策
爭做中國債主
搶奪路礦權
搶奪辦廠權
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影響
直接控制交通大動脈,便于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經濟上掠奪中國的財富
控制鐵路沿線地方,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列強:
中國:
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影響
進一步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擴大了在華政治勢力
列強:大量掠奪中國資源,占領中國市場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影響
瓜分中國的狂潮
學習新知
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示意圖
北京
德國
俄國
英國
日本
法國
資料鏈接
德國強占膠州灣,并把山東作為他的勢力范圍。
威海衛
天津
北京
膠州灣
旅順
大連






資料鏈接
廣西、廣東、云南是法國的“勢力范圍”
資料鏈接
俄國把長城以北和新疆作為勢力范圍,又強租旅順、大連
資料鏈接
英國的“勢力范圍”是長江流域,云南、廣東。
資料鏈接
1842年
《南京條約》割占
1860年
《北京條約》割占
1898年
英國租借地
新界
資料鏈接
日本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并將福建作為他的“勢力范圍
資料鏈接
 結合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海戰的歷史,說說加強海洋防衛的重要性。
從兩次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列強都是從海上開始入侵中國的。中國放棄和喪失了制海權,是導致戰爭失敗的重要戰略原因。甲午戰爭交了學費,為后來的人們提供了前車之鑒。
海洋防衛是國家海洋戰略和國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抵御來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合作探究
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背景
(1)爆發
經過
(2)主要戰役
①平壤戰役
②黃海大戰
③遼東半島戰役
④威海衛戰役
(3)結果
瓜分中國狂潮
三國干涉還遼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1894年(甲午年)
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瓜分中國
課堂總結
通過《馬關條約》,清政府被迫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而今天中國同樣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這二者之間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喪失主權的情況下,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投資辦廠,便利了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
今天的招商引資則是在中國政府充分行使主權的情況下,主動利用外資來加快中國的經濟發展,是雙贏互惠的。
課后活動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知道《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了解帝國主義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的史實和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的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識讀《甲午中日戰爭形勢示意圖》《時局圖》,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感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加強情感教育。
通過加深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馬關條約》影響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學習鄧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擊侵略、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認識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甲午中日戰爭
導入新課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形容日本時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的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
——央視主持人水均益
中國與日本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鄰邦。在近代,中國處于內憂外患的多事之秋,日本則通過明治維新走上發展的道路。189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對兩國歷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一段歷史。
學習新課
甲午戰爭的背景
1.日本: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也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之路。確立了對外擴張政策,主張以武力“開拓萬里波濤”。日本曾制定過一個大陸政策。征服朝鮮;侵占中國的東北;征服中國;稱霸世界。大家來看示意圖,由此可以看出侵占朝鮮、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國策。
為了實現擴張意圖,日本積極擴軍備戰。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擴軍計劃,到了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63000名常備兵和23萬預備兵的陸軍,包括6個野戰師和1個近衛師。戰前日本海軍擁有軍艦32艘、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72000噸,超過了北洋海軍。
可以說,日本對朝鮮覬覦已久,征服朝鮮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重要步驟,并為此做著積極、充分、長久的準備。到甲午戰爭前,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陸軍隊伍,并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把中國的海軍做為它的“假想敵人”,伺機對中國發動大規模戰爭。
2.中國:材料一:為迎接慈禧六十大壽(1894年),修建頤和園,挪用海軍經費,耗資三千萬兩白銀。光緒大婚慶典(1889年),耗費銀子500多萬兩。
材料二:日本……歲添巨艦。中國自十四年(光緒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軍開辦以后,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訓練,竊慮后難為繼。
——李鴻章
清政府國力日趨衰敗,軍備廢弛。
3.導火線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應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派兵幫助鎮壓,日本也乘機出兵朝鮮。東學黨起義平息后,日本繼續增兵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甲午戰爭的爆發
清政府仍沒有認真備戰的打算,北洋大臣、駐朝中國軍隊的真正指揮官李鴻章在國際間四處作揖,每日奔走于俄、英、德、法、美各國駐華公使之間,將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諸列強的干涉,遲遲不派兵增援前線。但李鴻章的希望一個個破滅。在這期間,日本卻在尋找戰機。戰爭最終在豐島打響——
1894年7月,日本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并在牙山灣口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愛仁”號、“飛鯨”號、“高升”、“操江”號運送武器、士兵、錢款等物資增援牙山,由“濟遠”號和“廣乙”號護航。
“廣乙”受傷擱淺后自沉,“高升”號被擊沉,清軍官兵800余人殉難。“操江”號被俘獲。8月1日,中日兩國政府宣戰,甲午戰爭開始。
甲午戰爭的經過
1.平壤戰役
1894年9月,平壤戰役爆發;左寶貴犧牲,統帥葉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左寶貴,山東費縣人,回族。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奉命率部進援朝鮮。平壤戰役打響后,負責防守城北玄武門一線,帶病登城指揮二當部將勸他摘下紅纓帽,脫掉黃馬褂,以免引起敵人注意時,他卻堅定地說: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讓士卒們知道我還在,這樣他們就會同敵人血戰到底。
2.黃海大戰
時間:1894年9月17日
作戰雙方:北洋艦隊——
聯合艦隊,中國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存結果;日本取得黃海海域制海權。
播放視頻
3.遼東戰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軍除聶士成部外大部潰逃,日軍占領九連城、大連、旅順。旅順全城兩萬余人,僅為日軍清理尸體的36人幸免。美國報紙評論說:『日本國為蒙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
4.旅順大屠殺
(1)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順,風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沖天。兩萬多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被狂暴的日軍無情殺戮,殷紅的鮮血、凄厲的哀號……
(2)當清軍的龍旗被戰火與刺刀燒割得支離破碎時,1894年旅順的陰霾天空見證了這樣一段曠世慘劇。
旅順屠城后,美國紐約《世界報》刊登了下面這段話:“日本是披著文明的皮而帶有野蠻筋骨的怪獸。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蠻的真面目。”
結合旅順屠城的史實,分析這段話的含義?
旅順屠城是在日軍高層將領的直接命令和間接煽動下對無辜的普通中國民眾的野蠻屠殺。日軍占領旅順后,連續進行了四天大屠殺,家家遭殃,血肉遍地,條條街巷血流成河。日軍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犯下令人發指的罪行。材料說明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蠻殘暴本質,是對人類文明的嚴重踐踏。
(四)甲午中日戰爭——結局(威海衛戰役)
1895年1月,日軍兩萬人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偷襲威海衛炮臺。由于李鴻章避戰求和,陸上防備亦未加強,威海衛最后失守。北洋海軍困守劉公島之后,廣大士兵積極抵抗。一些貪生怕死的將領逼海軍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寧死不降,以身殉國。后英國顧問浩威假托他的名義起草投降書,向日本投降。日艦隊開進威海衛港,在劉公島登陸。至此,威海衛基地完全陷落。
課堂小結
1.甲午戰爭的經過
2.甲午中日
戰爭,清朝為什么戰敗?
中國制度落后,清政府的腐敗。
落后就要挨打,在反侵略的同時還要反封建。
第二課時
《馬關條約》的簽訂與瓜分中國的狂潮
一、馬關條約的簽訂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在日本馬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在了解《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的時候,同學們對比《南京條約》一起分析。首先請哪位同學來講講《馬關條約》在“割地”方面的內容和影響?是的,讓我們失去了更多的領土。
賠款:這場戰爭使日本獲得戰爭賠款庫白銀兩億兩,加上日本掠奪的大量艦船、武器、物資,折合日元5.1億元,相當于日本全國一年財政收入的4.5倍。借這筆巨款,日本進一步發展工業,擴軍備戰,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軍費,日本迅速成為世界級的強國。
通商:外國資本主義對我們的入侵進一步加深,已經深入到中國內陸。
《馬關條約》相比《南京條約》新增了“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一內容,請同學們結合書本課后活動的問題思考?
是的,允許開設工廠是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的一種
新手段,即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更加便利列強最大程度對中國的掠奪,嚴重阻礙了中國初步建立起來的民族工業的發展。
總之,《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的比較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
《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三國干涉還遼的根本目的是為中國爭取利益么?
割讓遼東半島的條款損害了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為了防止日本獨霸東北,《馬關條約》條約簽訂6天后,在俄國、法國、德國三國的干涉和反對下,日本被迫放棄割讓遼東半島。
2.讀《時局圖》
《時局圖》是中國近代時事漫畫的杰作。它把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示鐘的作用。
《時局圖》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還有揭露清政府腐敗。反映了愛國者呼吁中華民族覺醒,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之情。
3.“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是什么呢?
其實質是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使美國在那里享有均等的貿易機會,達到“利益均沾”。
4.各國在華強租海灣和劃分“勢力范圍”情況表
5.知識梳理
三、合作探究
結合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海戰的歷史,說說加強海洋防衛的重要性。
從兩次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列強都是從海上開始入侵中國的。中國放棄和喪失了制海權,是導致戰爭失敗的重要戰略原因。甲午戰爭交了學費,為后來的人們提供了前車之鑒。
海洋防衛是國家海洋戰略和國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抵御來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課堂總結
課后活動
通過《馬關條約》,清政府被迫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而今天中國同樣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這二者之間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喪失主權的情況下,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投資辦廠,便利了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
今天的招商引資則是在中國政府充分行使主權的情況下,主動利用外資來加快中國的經濟發展,是雙贏互惠的。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知識點
一、甲午中日戰爭
1.背景: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時間:1894-1895年
3.爆發:豐島海戰:1894年7月,日軍在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
4.經過:
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葉志超逃跑。
黃海大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200名將士殉國。
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犧牲;日軍制造了旅順大屠殺,殺害兩萬多中國人。
威海衛戰役:丁汝昌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結果:清政府戰敗,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簽訂《馬關條約》。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國狂潮
1.導火線——三國干涉還遼:《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2.表現:列強在中國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時局圖);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县| 无为县| 根河市| 鹤岗市| 延安市| 平安县| 万山特区| 板桥市| 新化县| 霍山县| 武山县| 五莲县| 健康| 汝州市| 和田市| 浦东新区| 师宗县| 苏尼特左旗| 家居| 平和县| 怀化市| 陆河县| 呈贡县| 基隆市| 报价| 大邑县| 汉寿县| 余姚市| 和田市| 郴州市| 财经| 岳阳县| 景泰县| 福建省| 华阴市| 竹北市| 昌黎县| 宝坻区| 西藏| 澄江县|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