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戊戌變法 課件(49張PPT)+教案+微課、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戊戌變法 課件(49張PPT)+教案+微課、素材

資源簡介

(共49張PPT)
導入新課




1.了解公車上書的時間和主張;知道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人物;識記維新派創辦的報刊及宣傳的維新思想;理解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歷史意義。
2.通過對康、梁的理論學說和維新活動的分析,學習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過分析和評價光緒帝頒布的一系列變法詔書的主要內容,變法的歷史意義以及變法失敗的原因,初步學習辯證地、全面地認識歷史的方法。
3.認識戊戌變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學習目標
國家寶藏
《坤輿萬國全圖》
現藏于南京博物院
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政治: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洋務運動
失敗
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溫故知新



活動于19世紀90年代的中國資產階級政治派別之一。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
因受中日甲午戰爭以后民族危機嚴重的刺激,主張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振興國家而得名。
學習新知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嚴復
學習新知
康有為
康有為
(1858年-1927年)
康有為,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并致力于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
人物掃描
梁啟超
(1873年-1929年)
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
人物掃描
譚嗣同
(1865年-1898年)
譚嗣同,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世稱“戊戌六君子”之一。
譚嗣同
人物掃描
嚴復
(1854年-1921年)
嚴復,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譯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
嚴復
人物掃描
公車上書即舉子上書,漢朝時,政府用公車接送應試的舉子,后來,把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叫做“公車”,故稱為“公車上書”。
一、多事之秋的磨難——變法序幕
學習新知
公車上書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直接原因: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
上書內容:請求拒和、遷都、變法。
結果:失敗
歷史影響: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學習新知
維新運動期間各地重要學會
名稱
地點
強學會
北京
上海強學會
上海
南學會
長沙
農學會
廣州
興儒會
瑞安
勵學齋
西安
蜀學會
成都
1895年11月,康有為、梁啟超聯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定期集會演講。強學會成為清末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入會者眾多。強學會的聲勢,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們紛紛表示贊助,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不久,康有為又組織上海強學會,與北京強學會相呼應。強學會之后,各地也紛紛組織會社。
二、掙扎求索的思考——宣傳變法
學習新知
創辦報刊
康有為、梁啟超把《萬國公報》從第46期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
學習新知


1、組織學會(以“強學會”
為代表)
2、創辦報刊:
1)上海的《時務報》
代表:梁啟超的《變法通議》
2)天津的《國聞報》
①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為目的;
②成為北方最有影響的報紙;
③代表:嚴復《天演論》
上海的《時務報》
《時務報》是當時維新派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機關報。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創刊。梁啟超主筆,是中國人辦的第一個雜志。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
——梁啟超《變法通議》
二、掙扎求索的思考——宣傳變法
相關史事
天津的《國聞報》
嚴復等主持的《國聞報》,以“通中外之故”為目的,號召變法圖強。
成為北方最有影響的報紙。
地位
《國聞報》1897年10月26日創刊于天津。刊登國內各省要聞,同時譯載重要政論及名著,如連載嚴復譯的赫胥黎《天演論》等。在維新運動中影響很大,成為維新派的重要宣傳工具,與上海《時務報》分掌南北輿論界的領導地位。戊戌變法后遭清政府查辦,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二、掙扎求索的思考——宣傳變法
相關史事
上述學會和報刊主要宣傳了什么觀點?產生了什么影響?
宣傳了變法圖強的觀點!
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
二、掙扎求索的思考——宣傳變法
相關史事
維新派VS頑固勢力
要不要維新變法
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
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康有為
榮祿
翁同龢
李鴻章
二、掙扎求索的思考——宣傳變法
相關史事
(盛氣凌人)你老是變法、變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變則背天理,必然禍亂天下。
世事萬物皆變化,祖宗之法為什么不能變?祖宗之法治國之本,只有變祖宗之法中陳腐之處,國家才能富強。
(拍桌子)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論,不可寬容。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還談什么祖宗之法,就拿總理衙門來說吧,祖宗之法里并沒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設立的,時代變了,祖宗之法必須變。
(捋胡子)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難得難得,我會盡最大努力把他引見給皇帝的。

祿
李鴻章
翁同龢he
背景
政治基礎:甲午戰爭后,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思想基礎:維新思想的形成和傳播
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知識小結
百日維新


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消息傳出后,康有為上書光緒帝,痛陳時局的危險和變法的緊迫性,呼吁變法救國。在康有為等維新派的推動下,光緒帝表示“不甘作亡國之君”,決心變法。
光緒帝,1875年至1908年在位。
即位時年僅四歲,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1887年親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訓政”。1889年,太后“撤簾歸政”。
(1871—1908)
“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三、救亡圖存的嘗試——開始變法
學習新知
百日維新(變法高潮)


開始標志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清政府頒布
“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國是”則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
三、救亡圖存的嘗試——開始變法
學習新知
百日維新

6月到9月,光緒帝按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史稱“戊戌變法”。維新派試圖不動搖封建統治基礎,照搬西方制度進行社會改革。在103天的時間里,光緒帝發出了110多條詔令,涉及科舉、工業、商業、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
京師大學堂門額
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
三、救亡圖存的嘗試——開始變法
學習新知
百日維新內容及作用




政治
經濟
文化
教育
軍事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
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打擊了封建官僚,有利于資產階級參與政權
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增強國防力量
裁撤冗官司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有利于傳播資產階級思想
百日維新
材料二:變法之初康有為向光緒帝提出“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
材料一:戊戌變法持續時間僅103天,共發布280多件新政諭旨,平均一天就是兩件多,其中明確指示具體辦法,諭令實行的就有175件。
變法內容太多、操之過急。
這兩則材料說明維新派存在什么問題?
三、救亡圖存的嘗試——開始變法
材料研讀
百日維新
新政一開始就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廢除八股取士,等于斷送了許多讀書人的仕途,使他們掀起了一片反對聲浪;新政之初,慈禧雖然沒有表示異議,但卻提出三條“上諭”強迫光緒帝布告天下。同時做好了隨時鎮壓的準備。
有人說:“雖然國難那樣嚴重,反對變法的人仍居大多數。為什么呢?一句話,打破了他們的飯碗。人人都知道應該廢八股,提倡實學;但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全國的讀書人都覺得前功盡棄。他們費了多少的心血,想從之乎也者里面,升官發財,一旦廢八股,他們絕望了,難怪他們要罵帶頭領導的人是洋奴漢奸。至于被裁的官員,更不要說,無不切齒痛恨。”
——張之洞
三、救亡圖存的嘗試——開始變法
材料研讀
百日維新
變法內容觸及守舊勢力的封建傳統和切身利益,引起頑固派對變法的驚恐和敵視。他們決定發動一場宮廷政變來破壞變法,打擊維新派人士——
九月十三日,光緒帝寫密詔給康有為:今朕位幾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
四、無力回天的吶喊——變法失敗
學習新知
寧可亡國,不可變法,寧贈友邦,不予家奴。
四、無力回天的吶喊——變法失敗
資料鏈接
袁世凱
維新派想爭取列強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
光緒帝接見外國使節
結果
四、無力回天的吶喊——變法失敗
學習新知
譚嗣同秘訪袁世凱
1898年9月18日夜......
結果
四、無力回天的吶喊——變法失敗
學習新知
譚:你對皇上的印象怎么樣?
袁:當今皇上是從來沒有過的賢明君主。
譚(誠懇):現在皇上大難臨頭,只有你能救他了。你如果貪圖富貴,就到頤和園去向太后告密,把我殺了。
袁(正言厲色):你把我袁世凱當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們的共主,營救他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呀。
譚:那你敢向榮祿大人動手嗎?
袁:殺榮祿好比殺條狗!
譚:皇上與眾位壯士之性命系于你手,一切拜托了!
袁:袁某定當不辱使命!
四、無力回天的吶喊——變法失敗
資料鏈接
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劉光弟、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之怕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失敗)
結果
四、無力回天的吶喊——變法失敗
學習新知
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他們使中國近現代史在沉郁了58年之后,有了嶄新的詮釋,以熾熱的血液澆灌富強與自尊的花蕾,也使得中國知識分子不再深鎖于紅墻大院的點綴,而重拾起浩然長存的氣脈與風骨——
結果
四、無力回天的吶喊——變法失敗
學習新知
1.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身上。
2.清朝的大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3.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單薄,脫離人民群眾。(軟弱性)
材料一:當慈禧太后把光緒帝囚禁后,他無奈的感慨:“朕雖有改革之心,卻毫無實權,朕就是一個傀儡呀!”
材料二:變法遭到守舊勢力的強烈抵制和反對,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撫大多持觀望態度。
材料三:戊戌變法的階級基礎是知識分子和民族資產階級,當變法曲終人散之時,廣大的人民群眾對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體的情況。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五、近代化探索的遺產——變法余音
合作探究
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
換我了
五、近代化探索的遺產——變法余音
合作探究
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但應該注意的是,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戊戌變法突破了洋務運動技術層面上的范疇,開始向制度層面邁進。中國的近代化探索又上了一個臺階。
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符合歷史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繼續奮斗。
五、近代化探索的遺產——變法余音
合作探究
歷史意義
“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的現象蔚然成風,以建立近代式國家為指向的“國民”“國權”“國恥”等名詞成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國自強”成為思想界的共識。
五、近代化探索的遺產——變法余音
合作探究
1.性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2.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3.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歷史意義
五、近代化探索的遺產——變法余音
合作探究
戊戌變法失敗的這一年,卻是中國民人心目中的一個吉利數字:1898。
這一年,孫中山32歲,他正在日本與菲律賓間穿梭,準備發動推翻清廷的武裝起義,起義一次次失
敗,但他從來未曾氣餒,清王朝終于在14年后被他領導的革命黨人所推翻。  
這一年,陳獨秀19歲,他考取了杭州求是書院,從此開始接觸西方思想文化,3年后東渡日本留學,
23年后,他成了中共第一任總書記。  
這一年,魯迅17歲,他考取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初次接觸西方近代科學,4年后赴日本仙臺學醫,
又4年后棄醫從文,并加入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光復會。  
這一年,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建成,后改名為北京大學圖書館。李大釗9歲,20年后的1918年,李大
釗任這一間圖書館的館長。  
這一年,毛澤東5歲,在湖南鄉下度過童年。20年后,經人介紹赴北京,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圖書館
助理員,開始接觸新文化以及馬克思主義。  
這一年,周恩來在江蘇淮安出生。20年后,在日本旅行,逐步接觸馬克思主義。 
五、近代化探索的遺產——變法余音
資料鏈接
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
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少年中國說》梁啟超
兩年后,也就是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啟超寫了一篇傳世雜文《少年中國說》。
五、近代化探索的遺產——變法余音
資料鏈接




戊戌變法的背景: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發生
公車上書
揭開序幕
創辦報刊
建強學會
發展
百日維新
實行變法
高潮
戊戌政變
變法失敗
結局
封建勢力進行
阻撓破壞
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課堂總結
興起:
發展
高潮:
資產階級維新派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
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領導階級和派別:
領導人:
變法的性質:
公車上書
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歷史意義:
維新變法
結果:
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組織學會
創辦報刊
失敗
課堂總結
類別


政治
經濟
文化
教育
軍事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農、工、商業。
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裁撤冗官司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1.制作表格,整理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
課堂活動
2.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討論戊戌變法,主要觀點如下:
A.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B.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一樣,都主張向西方學習
C.戊戌變法失敗了,他對中國近代社會沒有產生積極影響
你同意哪一種觀點?請說明理由。
課堂活動
同意觀點A。因為在帝國主義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機迫在眉睫的緊要關頭,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而奔走呼號,并指出變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圖存。這對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所以這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同意觀點B。因為洋務運動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即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而戊戌變法則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所以說,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一樣,都主張向西方學習。
  不同意觀點C。因為戊戌變法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因此觀點C是錯誤的。
課堂活動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6課《戊戌變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公車上書的時間和主張;知道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人物;識記維新派創辦的報刊及宣傳的維新思想;理解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歷史意義。
2.通過對康、梁的理論學說和維新活動的分析,學習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過分析和評價光緒帝頒布的一系列變法詔書的主要內容,變法的歷史意義以及變法失敗的原因,初步學習辯證地、全面地認識歷史的方法。
3.認識戊戌變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教學過程:
溫故知新
1.《坤輿萬國全圖》,明萬歷年間所著,“繪”通中西大國,匠心造就,四海歸順,萬國來朝,這幅“海國圖景”彰顯的是鼎盛王朝之博聞通達,當時震驚世界。
接著引入三個世紀之后的另外一張圖,兩圖對比。解讀第二張圖的內容,分析原因。
洋務運動失敗:
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3.維新派:
活動于19世紀90年代的中國資產階級政治派別之一。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
因受中日甲午戰爭以后民族危機嚴重的刺激,主張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振興國家而得名。
4.人物掃描
康有為,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并致力于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學偽經考》。
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譚嗣同,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世稱“戊戌六君子”之一。
嚴復,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新法家、翻譯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
講授新知
多事之秋的磨難——變法序幕
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即舉子上書,漢朝時,政府用公車接送應試的舉子,后來,把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叫做“公車”,故稱為“公車上書”。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直接原因: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
上書內容:請求拒和、遷都、變法。
結果:失敗
歷史影響: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二)掙扎求索的思考——宣傳變法
1.組織學會
1895年11月,康有為、梁啟超聯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定期集會演講。強學會成為清末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入會者眾多。強學會的聲勢,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們紛紛表示贊助,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不久,康有為又組織上海強學會,與北京強學會相呼應。強學會之后,各地也紛紛組織會社。
2.創辦報刊
(1)上海的《時務報》
代表:梁啟超的《變法通議》
(2)天津的《國聞報》
①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為目的;
②成為北方最有影響的報紙;
③代表:嚴復《天演論》
相關史事
(1)《時務報》是當時維新派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機關報。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創刊。梁啟超主筆,是中國人辦的第一個雜志。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2)《國聞報》1897年10月26日創刊于天津。刊登國內各省要聞,同時譯載重要政論及名著,如連載嚴復譯的赫胥黎《天演論》等。在維新運動中影響很大,成為維新派的重要宣傳工具,與上海《時務報》分掌南北輿論界的領導地位。戊戌變法后遭清政府查辦,1898年12月被迫停刊。
4.知識小結
戊戌變法的背景:
政治基礎: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思想基礎:維新思想的形成和傳播。
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救亡圖存的嘗試——開始變法
1.背景: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消息傳出后,康有為上書光緒帝,痛陳時局的危險和變法的緊迫性,呼吁變法救國。在康有為等維新派的推動下,光緒帝表示“不甘作亡國之君”,決心變法。
2.高潮: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
清政府頒布
“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6月到9月,光緒帝按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史稱“戊戌變法”。維新派試圖不動搖封建統治基礎,照搬西方制度進行社會改革。在103天的時間里,光緒帝發出了110多條詔令,涉及科舉、工業、商業、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
3.變法內容及性質
材料研讀
(1)材料一:戊戌變法持續時間僅103天,共發布280多件新政諭旨,平均一天就是兩件多,其中明確指示具體辦法,諭令實行的就有175件。
材料二:變法之初康有為向光緒帝提出“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
這兩則材料說明維新派存在什么問題?
變法內容太多、操之過急。
(2)有人說:“雖然國難那樣嚴重,反對變法的人仍居大多數。為什么呢?一句話,打破了他們的飯碗。人人都知道應該廢八股,提倡實學;但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全國的讀書人都覺得前功盡棄。他們費了多少的心血,想從之乎也者里面,升官發財,一旦廢八股,他們絕望了,難怪他們要罵帶頭領導的人是洋奴漢奸。至于被裁的官員,更不要說,無不切齒痛恨。”
——張之洞
新政一開始就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廢除八股取士,等于斷送了許多讀書人的仕途,使他們掀起了一片反對聲浪;新政之初,慈禧雖然沒有表示異議,但卻提出三條“上諭”強迫光緒帝布告天下。同時做好了隨時鎮壓的準備。
(四)無力回天的吶喊——變法失敗
1.變法內容觸及守舊勢力的封建傳統和切身利益,引起頑固派對變法的驚恐和敵視。他們決定發動一場宮廷政變來破壞變法,打擊維新派人士。
2.九月十三日,光緒帝寫密詔給康有為:今朕位幾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
3.維新派想爭取列強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練兵的袁世凱。
4.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失敗)
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他們使中國近現代史在沉郁了58年之后,有了嶄新的詮釋,以熾熱的血液澆灌富強與自尊的花蕾,也使得中國知識分子不再深鎖于紅墻大院的點綴,而重拾起浩然長存的氣脈與風骨。
(五)近代化探索的遺產——變法余音
1.失敗原因
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身上。
清朝的大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單薄,脫離人民群眾。(軟弱性)
戊戌變法失敗的教訓
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
3.戊戌變法的影響
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但應該注意的是,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戊戌變法突破了洋務運動技術層面上的范疇,開始向制度層面邁進。中國的近代化探索又上了一個臺階。
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符合歷史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繼續奮斗。
4.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性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課堂總結
課后活動
1.制作表格,整理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
2.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討論戊戌變法,主要觀點如下:
A.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B.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一樣,都主張向西方學習
C.戊戌變法失敗了,他對中國近代社會沒有產生積極影響
你同意哪一種觀點?請說明理由。
同意觀點A。因為在帝國主義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機迫在眉睫的緊要關頭,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而奔走呼號,并指出變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圖存。這對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所以這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同意觀點B。因為洋務運動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即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而戊戌變法則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所以說,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一樣,都主張向西方學習。
不同意觀點C。因為戊戌變法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因此觀點C是錯誤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鸡市| 射阳县| 满洲里市| 广元市| 博爱县| 贵阳市| 香港 | 集贤县| 玉山县| 廉江市| 茌平县| 武宣县| 大石桥市| 沁源县| 伊吾县| 唐河县| 定南县| 华蓥市| 冀州市| 江西省| 蕲春县| 长寿区| 吴旗县| 巴彦淖尔市| 英德市| 渝中区| 玛纳斯县| 宽甸| 大石桥市| 都安| 奉新县| 鹰潭市| 云梦县| 北京市| 万州区| 武安市| 滁州市| 临邑县| 宜章县| 壤塘县| 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