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歷史核心素養之剖析從2020廣東中考試題看歷史核心素養的落地前言:2021年中考的備考號角即將吹響,作為有16年初三備考經驗的一線老師,深深感受到中考試題一年比一年更難。與其說中考考學生,倒不如說中考更“考”老師。如何抓好2021年中考備考,對一線的老師無疑是極大的挑戰。2020年廣東中考歷史其中一個亮點就是更加注重對核心素養的考查,兼顧廣東本土文化。所以,吃透中考真題,深入研究試題,是中考備考必不可少的環節。我相信2021年歷史中考命題將繼續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主要考查方向,中考命題從“能力立意”向“素養立意”轉型。歷史核心素養從2020廣東中考試題看歷史核心素養的落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通過歷史學科學習而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價值觀念。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是一個整體,有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觀→→→→理論保證時空觀念→→→→學科本質史料實證→→→→達成途徑歷史解釋→→→→思維能力家國情懷→→→→價值目標地位和作用一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以材料整理、對史料的解讀、追溯起源、探討因果、分析趨向、說明影響、判定地位等形式進行考查,培養敘述歷史和形成歷史認識的能力,是對歷史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要求,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看法的主要體現(基本能力要求)。也是檢驗學生的歷史觀和歷史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其考查的題型可以是選擇題,也可以是材料解析題。近三年的考試中,常見通過史論結合論證觀點、解釋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等方式考查這一核心素養。在考題中更應該注意材料作者想表達的意思而不是教材呈現的知識,例如2020年廣東歷史第2、5、6、7、9題等。對接中考(2020廣東中考題2).“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難以治理,恰是因為統治者“有為”。這體現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無為”思想D.墨家的“非攻”思想【分析】本題涉及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張,知道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解答】根據材料“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和所學知識可以判斷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因此C項說法正確。故選:C。對接中考(2020廣東中考題5).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A.官僚機構臃腫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強地主橫行D.外戚勢力膨脹【分析】本題涉及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通過材料了解到東漢的興衰,知道東漢中期以后出現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解答】據題干可知,題干反映了東漢時期外戚勢力膨脹。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選:D。對接中考(2020廣東中考題6)章學誠指出,簡牘時代書寫載體空間狹小,書寫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煉;紙本時代書寫載體容量擴大,書寫便利,文辭多顯冗長枝蔓。由此可知,章學誠認為( )A.使用簡牘成本較高B.專制統治禁錮思想C.紙的應用影響文辭D.紙張促進文化交流【分析】本題涉及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本題考查造紙術的影響,知道章學誠認為紙的應用影響文辭,致使文辭多顯冗長枝蔓。【解答】章學誠指出,簡牘時代書寫載體空間狹小,書寫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煉;紙本時代書寫載體容量擴大,書寫便利,文辭多顯冗長枝蔓。由此可知,章學誠認為紙的應用影響文辭,致使文辭多顯冗長枝蔓。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造紙術的影響,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在考題中更應該注意材料作者想表達的意思而不是教材呈現的知識。素養突破1.呈現方式:材料整理、對史料的解讀、追潮起源、探討因果、分析趨向、說明影響、判定地位等。2.素養突破:①理解史學理論的內涵,從多種角度認識歷史問題。②閱讀材料內容,明白要解釋的歷史問題,做到有的放矢。③聯系相關的歷史知識。二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人類對歷史的認識是由表及里、逐漸深化的,要透過歷史的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觀使歷史學成為一門科學,運用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能對歷史有全面、客觀的認識。唯物史觀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一些基本的理論包括:(1)人類的社會形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2)人類社會是從分散到整體發展的。(3)科學揭示了社會結構是由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三個層次的因素組成的,闡明了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服務和反作用于經濟基礎。(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杰出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發揮推動作用。近幾年廣東中考試題中,以改革專題考查生產力促進生產關系的變革,通過圖片、材料的形式考查歷史人物評價等。例如2020年廣東歷史第31.(2)、2019年廣東歷史14題。中考對接(2020廣東是31(2))根據材料二,指出影響歷史人物評價的因素(至少兩個)。【解答】(2)根據材料二“袁崇煥研究資料選編”可知,歷史人物所處時代背景的變化、統治者的政治立場、對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等是影響歷史人物評價的因素。對接中考(2019廣東題14).如圖漫畫作者意在說明( )A.社會主義建設遭遇到挫折B.人民的生產熱情空前高漲C.經濟建設要尊重客觀規律D.大躍進遏制浮夸風的蔓延14.【答案】C【解析】本題涉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唯物史觀。通過漫畫表達出,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告誡我們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素養突破唯物史觀作為一種理論保證,它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人類對歷史的認識是由表及里、逐漸深化的,要透過歷史的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觀使歷史學成為一門科學,只有運用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對歷史有全面、客觀的認識。通過歷史課程學習,讓學生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能夠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三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將史事置于歷史進程的時空框架當中,才能顯示出它們存在的意義。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當中,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系的;能夠知道劃分歷史時間與空間的多種方式,并能夠運用這些方式敘述過去;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并據此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在認識現實社會時,能夠將認識的對象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查。近年來,廣東中考歷史試題采用各種不同形式對學生的時空觀念進行考查。試題通過計算歷史年代、年代尺、大事年表等形式考查學生的時間觀念,通過疆域圖、路線圖等形式考查學生的空間觀念。例如2020年廣東歷史第10、15、16、17、18、20題等。(2020廣東題10).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和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業繁榮的景象。這座都市是( )A.唐代長安B.北宋開封C.南宋臨安D.元代大都對接中考【分析】本題涉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題干關鍵信息“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和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業繁榮的景象”。這種特定的時空框架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知道這座都市是北宋開封。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清明上河圖》,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做出正確答案。對接中考(2020廣東題15).1927年2~3月,全國工會會員由此前的120萬人迅速發展到200萬人,許多城市組織了工人武裝糾察隊,上海工人甚至從北洋軍閥手中解放了上海。這一現象的背景是( )A.統一戰線破裂B.國民革命失敗C.工農武裝割據D.北伐戰爭進行【分析】本題涉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通過階段特征的形式主要呈現大革命的過程特征和當時國共兩黨的關系特點。【解答】1926﹣﹣1927年4月大革命時期,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中國的城市工會組織得到了迅速壯大,成為重要的革命力量,工人力量的壯大進一步促進了北伐的迅速發展,有力的保障了北伐的勝利進軍。D符合題意。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后統一戰線破﹣﹣國民革命失敗,1927年10月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工農武裝割據。可以排除ABC。故選:D。【點評】解答本題要搞清楚大革命的過程特征和影響,還要搞清楚當時國共雙方關系發展的特點。對接中考(2020廣東題17).如表為1951年6月至1952年底全國捐獻戰斗機統計情況。這一情形出現的原因是( )群體或個人捐獻戰斗機(架)甘肅玉門石油職工群體1四川簡陽縣農民群體2豫劇演員常香玉1著名工商業者榮毅仁7.5…………全國總計3710A.土地革命B.抗美援朝戰爭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運動【分析】本題涉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通過時間年份的形式呈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過程和意義。【解答】根據“1951年6月至1952年底全國捐獻戰斗機統計情況”可知判斷其捐獻是為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下,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1953年,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故選:B。【點評】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過程和意義。素養突破1.呈現方式:歷史年代計算、歷史時序、歷史大事年表、階段特征、歷史地圖等。2.素養突破:活用歷史圖表,直觀時空的深度與廣度。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使用歷史圖表,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視覺材料,既直觀又生動,通過直接或間接感知具體歷史現家或史實,從而學習一些抽象的歷史知識或歷史概念。歷史圖表在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別是運用歷史地圖,歷史地圖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空間意識,形成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置于特定歷史環境及條件下進行考察的思維習慣及品質,領悟歷史地圖所反映的時代觀念,具有重要意義。四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歷史過程是不可逆的,認識歷史只能通過現存的史料。要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必須重視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偽存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知道史料是認識歷史的重要橋梁,了解史料的多種類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徑與方法;能夠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和對史料作者意圖的認知,判斷史料的真偽和價值,并在此過程中體會實證精神;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證據,并據此提出自己的觀點;能夠以實證精神對待歷史與現實問題。近年廣東中考試題中,選擇題中包含圖片、材料型選擇題、綜合題的呈現形式中往往包含圖片史料,而材料題中文獻材料的形式居多。例如2020年廣東歷史3、4、8、10、20題等。。對接中考(2020廣東題3).1927年2~3月,全國工會會員由此前的120萬人迅速發展到200萬人,許多城市組織了工人武裝糾察隊,上海工人甚至從北洋軍閥手中解放了上海。這一現象的背景是( )A.統一戰線破裂B.國民革命失敗C.工農武裝割據D.北伐戰爭進行中考對接(2020廣東題3).如圖是戰國時期主要農業地區分布圖,其中農業發達區主要分布在( )【分析】本題涉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通過戰國時期的農業發展,知道戰國時期農業發達區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解答】據圖片看出,戰國時期農業發達區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即今天的河南、山東等省區。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戰國時期的農業發展,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素養突破1.呈現方式:史料分類、史料辨析、史料運用、觀點論證等。2.素養突破:教師應深挖教材,精心打磨教學設計。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主要進行于課堂教學,因而教師在設計教學流程時要充分挖掘歷史材料,做到史論結合,以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證據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歸納與某個問題或觀點相關的可靠性材料,區分史料的來源和性質,如直接材料與間接材料、材料中的客觀表述與主觀認識,進而認識其對理解和解釋歷史的價值。五家國情懷是五大素養中價值追求的目標;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是對歷史事實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是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在思想、觀念、情感、態度等方面的重要體現,是實現歷史育人功能的重要標志。中國古代史部分主要培養學生能夠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具體國情,具有家國情懷,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認識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國近現代史部分主要考查民主與法治、科學精神、國際視野等相關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建設和改革事業中所起的決定作用,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世界史方面主要是培養學生增強國際意識,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和憂患意識,等。家國情懷在中考中,常常在選擇題、綜合題最后一個問來考查。例如2020年廣東歷史32(4)、33(3)題等。對接中考(2020廣東題32(4))綜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你對教科書的認識。【解答】(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教科書是傳播科學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書對于促進民眾思想啟蒙有重要作用;教科書往往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特色。或:體現時代特征;彰顯家國情懷。對接中考(2020廣東33.(3))根據材料三所述英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談談你對語言文化交流的認識。【解答】(3)根據材料分析,“大多數中國人在翻譯中國特有文化名詞時,往往自動放棄了命名的權利和機會,這種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可知中國人對中國特有名詞的英語翻譯存在信心不足的表現,沒有體現出中國特有文化特色。根據所學,語言文化交流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組成部分,推動文明交融;語言文化交流要體現本民族的特色等。素養突破1.呈現方式:民族精神、國家意識、民主法治、科學精神、世界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聯系現實等。包括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2.素養突破:.家國情懷這一核心素養應該貫穿我們平時歷史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平時的歷史課程學習還是中考應試備考,都應該牢牢抓住這個核心素養。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在歷史教學中不斷滲透家國的觀念,強化學生的家國認同感,在中考的復習中要引導學生往家國情懷的價值取向上去思考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