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4云量和降雨量小小氣象員小朋友,你思考過下面的問題嗎?一、新課導入二、新知講解云塊占全部天空面積的多少叫云量,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天空中的云量來描述天氣。云量與天氣二、新知講解天空中的云比較少,晴天。天空中的云比較多,多云。云量與天氣二、新知講解云量與天氣?用一個圓代表天空,將圓平均分成10份,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比例將圓涂上顏色,以描述不同的天氣。二、新知講解降雨量和降水量雪雨二、新知講解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某地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冰雹等統統融化為水的量,稱為該地一年的降水量。降雨量和降水量二、新知講解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沒有蒸發、滲透、流失而積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為單位。降雨強度等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小時的總降雨量0.1~9.9毫米10.0~24.9毫米25.0~49.9毫米50.0~99.9毫米100.0~249.9毫米大于等于250.0毫米降雨強度等級表降雨量和降水量二、新知講解制作簡易雨量器我們制作一個簡易雨量器來測量一段時間的降雨量。二、新知講解制作簡易雨量器【教學實驗】制作雨量器。二、新知講解制作簡易雨量器1.我該如何使用材料制作雨量器?2.我的具體步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二、新知講解制作簡易雨量器①玻璃杯②透明塑料尺③雙面膠材料二、新知講解實驗步驟制作簡易雨量器1.準備一個直徑約20厘米、瓶底直筒的透明杯子。2.將直尺黏貼在杯子外壁上,0刻度線對準杯子內側底部。3.將雨量器放到戶外露天的地方,測量一段時間的降雨情況并記錄下來。二、新知講解活動每天在相同的時間記錄每天測量完要倒掉雨量器里的水二、新知講解活動時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降雨量(毫米)降雨量記錄表二、新知講解作業三、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云塊占天空全部面積的多少叫做云量。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空中的云量來描述天氣,如多云、晴天、少云、陰天等。還學會了利用玻璃尺、透明塑料尺、雙面膠等制作簡易雨量器。再見4云量和降水量一、教學目標1.了解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積的多少,降水量是降水多少的數據。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準確、便利和快捷。3.能夠按照設計好的基本步驟完成雨量計的制作。4.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雨量來描述天氣。5.通過動手制作工具激發學生動手動腦實踐探究的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能根據云量的多少分辨晴天、多云和陰天;能正確使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難點:制作雨量器的方法。三、教學用具為學生準備:(1)材料準備:每人:塑料小筒,透明塑料尺,雙面膠。(2)活動場地:操場上較開闊的地方。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四、相關資源【活動設計】變酸的雨水會損害植物嗎?.jpg、【教學實驗】制作雨量器.mp4。五、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展示】展示圖片,提出問題。【提問】我們經常聽到天氣預報里的一些詞語。比如:晴、陰天、多云、小雨、大雪等詞語,這些詞是什么含義呢?【總結】有的同學說晴天就是不下雨,陽光很好;陰天一般看不到太陽。還有的同學說不是還有多云嗎?可能和云有關。【過渡】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那我們現在一起來找一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吧!【新知講解】知識點一:云量與天氣【講述】現在,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中云量與天氣,思考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總結】現在我們知道了云塊占全部天空面積的多少叫云量,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天空中的云量來描述天氣。例如:當天空中的云比較少的時候是晴天,當天空中的云比較多,看不到太陽的時候,我們就說今天的天氣是陰天。【過渡】但是這樣劃分就比較粗略,那么具體是如何按照天空中的云劃分天氣的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思考。【講述】我們用一個圓代表天空,將圓平均分成10份,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比例將圓涂上顏色,以描述不同的天氣。當天空中的云量不超過二成的時候,天氣是晴天;當天空中的云量不超過四成的時候,天氣是少云;當天空中的云量不超過八成的時候,天氣為多云;當天空中的云量超過八成的時候,天氣是陰天。【組織活動】那今天的云量情況是怎樣的呢?我們親自去觀測一下吧!請大家帶好練習冊和鉛筆,去操場上觀測一下今天的云量,并把看到的云量填涂到圓中,并勾選你認為今天天氣的情況。【學生活動】學生觀測云量,并完成活動手冊。知識點二:降雨量和降水量。【過渡】看來我們都已經學會如何判斷云量了,以后也可以多多觀察,自己來判斷天氣。除了云量可以描述天氣的情況外,天氣中也有一種經常出現的天氣:雨、雪。有時雨大,有時候雨小,那怎么知道下了多少雨呢?【提問】有的同學說用小盆接一下,但是我們知道下雨都是大范圍的,用小盆接顯然是不科學的,那么科學上到底是如何衡量下了多少雨或雪的呢?【提示】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某地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冰雹等統統融化為水的量,稱為該地一年的降水量。【講述】通過閱讀課本我們知道,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沒有蒸發、滲透、流失而積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為單位。按照24小時的總降雨量我們將降雨強度等級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提問】那誰能回答老師一個問題,為什么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講述】因為我們不可能把每個地方下的雨都接起來算有多少,所以我們就只算雨下了多“厚”,雨一般是下的比較均勻的,所以我們只需要在一些地方進行測量下雨的水深度,就能代表到底下了多少雨水,結合降雨強度等級表就可以判斷降雨強度。知識點三:制作簡易雨量器【過渡】通常,氣象臺都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我們也可以制作一個簡易的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提問】那么,到底如何制作簡易雨量器呢?都需要哪些材料呢?請同學們觀察視頻來了解簡易雨量器的制作。【展示】展示【教學實驗】制作雨量器.mp4插入【教學實驗】制作雨量器.mp4【提問】通過剛才的視頻,同學們學會了嗎?我們需要的材料是什么?我們該怎么做呢?【講述】實驗的器材分別是:玻璃杯、透明塑料尺、雙面膠。實驗步驟:1.準備一個直徑約20厘米、瓶底直筒的透明杯子。2.將直尺黏貼在杯子外壁上,0刻度線對準杯子內側底部。3.將雨量器放到戶外露天的地方,測量一段時間的降雨情況并記錄下來。【過渡】現在請同學們按照操作步驟制作簡易雨量器。【學生活動】按照要求進行制作。【展示】請同學課下完成這個小制作。【活動設計】變酸的雨水會損害植物嗎?六、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云塊占天空全部面積的多少叫做云量。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空中的云量來描述天氣,如多云、晴天、少云、陰天等。還學會了利用玻璃尺、透明塑料尺、雙面膠等制作簡易雨量器。七、板書設計4云量和降水量一、云量:云塊占全部天空面積的多少叫云量,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天空中的云量來描述天氣。二、降雨量: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沒有蒸發、滲透、流失而積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為單位。三、制作簡易雨量器4/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實驗】制作雨量器.mp4 【教學實驗】觀察云.mp4 【教學方案】4 云量和降水量 參考教案1.docx 【教學課件】4 云量和降水量 參考課件1.pptx 【科學博覽】造雨.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