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新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單元概述第一單元動物大家族對課程標準的落實科學知識:能根據有關特征對生物進行簡單分類。科學探究: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觀察并描述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3.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依據證據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科學態度:1.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和事件發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2.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不從眾,不輕易相信權威與書本;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能調整自己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具有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意識,愿意采取行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生命科學領域”的中年段要求。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動物,不同的動物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種動物也存在個體差異。1.能根據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2.識別常見的動物類別,描述某一類動物(如昆蟲、魚類、鳥類、哺乳類等)的共同特征。3.列舉我國的幾種珍稀動物。9.1動物通過不同的器官感知環境。1.舉例說出動物通過皮膚、四肢、翼、鰭、鰓等接觸和感知環境。本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的關系低年段說出生活中常見動植物的名稱及主要特征,知道動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級下冊《動物與植物》)中年段1.能根據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識別常見動物類別,描迷某一類動物的共同特征。2.描述昆蟲的特征,說出動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四年級下冊《昆蟲的一生》)3.學習和比較動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級下冊《繁殖》)高年段認識微生物,了解其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五年級下冊《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單元教學目標與要求1.能從一組動物的觀察、比較中,歸納概括這類動物的共同特征。2.按照某些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并能夠識別常見動物類別。3.樂于觀察小動物,舉例說出動物通過皮膚、四肢、翼、鰭、鰓等接觸和感知環境。4.能列舉出一些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本單元次級主題的構成觀察與描述仍然是這一組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搜集證據、處理信息的探究方法。這一部分的教學要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夠提供學生多種形式的觀察對象。如:活體動物、標本、視頻、圖片等。動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體內有脊椎,鰓蓋下有鰓等無法用眼睛直接觀察到。可以提供相關圖片、標本、視頻等資料進行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表達和交流,讓學生用較為清晰的語言有條理的描述動物的特征,并引導學生概括出共同特征。動物學中關于幾類動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高度概括且比較抽象,其中有些表述方式中年級學生不太容易理解,如:魚類的共同特征是:以鰓呼吸、用鰭運動和以頜取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這樣的表述方式顯然不適合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所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同時也要注意表述的科學性。如“魚有鰓有鰭”、“魚生活在水里”、“用可以上下開合的嘴巴吃東西”、“魚類的體溫會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等。課時安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