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課題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材分析本課是第六單元第一章的第一節內容,課程標準對本章的內容定位是“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本節的內容就是“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主要是讓學生在嘗試分類活動的過程中,對生物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認識分類的意義。是本章的難點,也是本單元的基礎;是前五個單元的總結,也是后面兩章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鋪墊。學情分析初二學生學習生物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基礎。但是,第一,學生們已有的生物學知識,并不是按照分類系統來學習的,而是以生物與生物圈的關系為主線學習的;第二,對以前所學的部分內容,學生已經出現了一定的遺忘。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加大。第三,大多數學生將來并不從事生物學專業工作,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不是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知識和技能,而是分類的思想和方法。教學目標知識目標①說出生物分類的意義、生物分類概念及依據。②嘗試對植物和動物根據其結構特征進行分類;列舉生物的主要類群。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判斷能力。②通過探究生物分類方法、分類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①通過做一個小小分類學家的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研究的樂趣。②通過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增強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環境的意識,激發同學們保護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懷。教學重點①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②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類方法。教學難點①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②通過觀察與思考,總結出生物分類的方法和依據。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演示、分析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課前準備教師準備:①自制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②編寫導學案。學生準備:①調查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分類活動。②復習初一上冊學習過的植物部分的知識。教學課時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流程教學內容設計意圖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問題:誰的課桌最整齊?2.舉例說明身邊的分類現象;3.小試牛刀進行生物分類。在這里我給大家帶來了9種熟悉的生物圖片,請你為這些生物分類。我請一位同學來說說。接下來我們來做個選擇題。想進一步了解菜粉蝶的生長發育和行為,在下列幾種書,你會選擇哪一種?學生積極思維,回答問題學生看圖片,辨認生物。交流回答:植物、動物、真菌學生:我選擇蝴蝶。菜粉蝶是一種蝶類點撥:菜粉蝶是一種蝶類,也是一種昆蟲,當然也是無脊椎動物、動物、生物。但是要找到它的詳細資料,就應該選擇《蝴蝶》。設問激趣一、了解生物分類同學們剛才在回答這一問題時,無意中已經應用了生物分類的方法,在學習分類時,首先要明確幾個相關的概念。請看課本P80頁:明確幾個相關的概念。(請學生用筆勾畫好)1、什么是生物分類?2、分類的依據是什么?3、分類的基本單位是什么?那么,究竟應該怎樣對生物進行分類呢?讓我們以一個小小的分類學家的身份,來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一些常見的生物進行分類吧。看來,前邊的知識有點遺忘,現在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前邊我們學習的有關知識,1.植物體有哪六大器官?2.所有的植物都有種子嗎?點拔:藻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屬于孢子植物。3.種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嗎?4.所有植物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嗎?(點拔:假根不是真正的根,只起固定作用。)5.種子里面的子葉數一樣嗎?6.被子植物的葉脈都一樣嗎?點拔:雙子葉植物大多是網狀脈 單子葉植物大多是平行脈自主學習歸納: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將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2.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征3.分類的基本單位:種學生有點茫然回憶、交流:1.根、莖、葉、花、果實、種子。2.有種子———種子植物,沒有種子———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3.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松種子外無果皮包被,屬裸子植物。桃的種子外有果皮,屬被子植物4.水綿等屬藻類——無根、莖、葉。葫蘆蘚、腎蕨屬蕨類——有莖、葉,假根5.不一樣,一片子葉(單子葉植物),兩片子葉(雙子葉植物)。6.不一樣,葉脈分為平行脈和網狀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溫故舊知識,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二、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現在,咱們同學對植物的一些特征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讓老師帶領大家進入安詳寧靜的植物王國,對一些常見植物進行分類吧。請觀察課本P81頁所給植物,按表解進行分類。并完成P82頁的討論題(也就是學案的第一個部分),看誰分得又快又好。討論以下幾個問題:討論1:上訴圖片中的植物分別屬于A、B、C、D、E、F、G中的哪類植物?討論2:A、B、C、D、E、F各類植物都屬于同一分類等級嗎?討論3:有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討論4:無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討論5:你能否把上述植物按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起來?討論:6:通過上面的資料分析,你認為植物分類時考慮植物的哪些特征?討論1:A.單子葉植物———玉米 B.雙子葉植物———向日葵C.裸子植物———油松 D.蕨類植物———腎蕨E.苔蘚植物———葫蘆蘚 F.藻類植物———水綿討論2:不屬于同一分類等級,A、B分別屬于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它們的分類等級應該低于C、D、E、F四類植物。討論3: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討論4::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討論:5: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討論6:植物分類的依據是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例根、莖、葉、子葉、葉脈、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其中,花、果實、種子可作為被子植物分類的主要依據。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三.小結完成學案的第二部分。我們今天學習了有關生物的分類知識,練習、測試:思考答題.四.補充練習選擇、填空(根據課堂教學進程進行調整)大家一起回答問題。【板書設計】一、了解生物分類。二、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三、小結 【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對分類進行嘗試,側重于分類技能的掌握,就知識而言可以說這節課既是對以前所學內容的總結,也是本章后面知識的基礎。我注意到在教參建議里,本節課設計是2課時,利用的是“生物分類”的活動來培養學生分類的技能。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本節一方面采用查漏補缺的方式,引導學生溫習植物類群的有關知識,為其進一步探究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注重學生在嘗試分類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分類的一般方法。從而不僅突破了重難點,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第一,教師的有效提問與參與促進了學習。我在提問時,注意每一個提問的有效性,提問的階梯性,指導學生沿著正確的討論方向一步步獨立的、順利的完成任務;參與討論過程中,除了幫助解決一些問題,提供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必要知識補充,還把一些思路、方法交給學生;在班級的課堂交流中,通過學生幫助,教師指導,實現了師生互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分類活動如果是由一個人來完成,確實有難度,在合作討論過程中,讓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交流中解決了很多問題,以提高了課堂效率。不足之處:課堂時間安排越顯緊湊,教師引導時間和學生交流部分占用較多時間,課堂活躍度不夠,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吸取經驗教訓,認清不足,揚長避短完善課堂。PAGE/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