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浙教版科學“競賽訓練營”(一))(運動和力)例1、“蜻蜓點水”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蜻蜓點水后在平靜的水面上會出現(xiàn)波紋。某同學在研究蜻蜓運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張蜻蜓點水的俯視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連續(xù)三次點水后某瞬間的水面波紋。如果蜻蜒飛行的速度恰好與水波的傳播速度相等,不考慮蜻蜓每次點水所用的時間,在下列四幅圖中,與照片相吻合的是()(甲乙丙)例2、如右圖所示甲、乙、丙三個物體所受重力都是2牛,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丙通過乙對甲產(chǎn)生向下的拉力為2牛B、甲對乙的拉力為4牛C、甲對丙不產(chǎn)生拉力D、丙對乙的拉力為2牛例3、圖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發(fā)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測出被測物體的速度.圖B中p1、、p2是測速儀發(fā)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是p1、p2由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p2之間的時間間隔△t=1.0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車是勻速行駛的,則根據(jù)圖B可知,汽車在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nèi)前進的距離是多少?汽車的速度是多少?例4、光速的測定在光學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推動了光學實驗的發(fā)展,也打破了光速無限的傳統(tǒng)觀念,引發(fā)了一場物理革命,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1)最初的光速值是根據(jù)丹麥科學家羅默的理論測出的.羅默對木星系進行了長期系統(tǒng)的觀察和研究.他發(fā)現(xiàn),離木星最近的衛(wèi)星﹣﹣木衛(wèi)一繞木星運行,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木星遮食一次,這個時間間隔在一年之內(nèi)的各個時間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羅默在解釋這個現(xiàn)象時說,這是因為光穿越地球軌道需要時間,最長時間可達22min,已知地球軌道半徑R=1.5×108km.請根據(jù)羅默的數(shù)據(jù)算出光速的大小.如圖所示是邁克爾遜用轉(zhuǎn)動八面鏡法測光速的實驗示意圖,圖中P可旋轉(zhuǎn)的八面鏡,S為發(fā)光點,T是望遠鏡,平面鏡O與凹面鏡B構(gòu)成了反射系統(tǒng).八面鏡距反射系統(tǒng)的距離為AB=L(L可長達幾十千米),且遠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鏡的距離.現(xiàn)使八面鏡轉(zhuǎn)動起來,并緩慢增大其轉(zhuǎn)速,當每秒轉(zhuǎn)動次數(shù)達到n0時,恰能在望遠鏡中第一次看見發(fā)光點S,由此邁克爾遜測出光速c.請寫出測量光速的表達式.1、如圖所示,當傳送帶靜止不動時,物體從靜止開始滑動,沿傳送帶從上端A點滑到下端B點所需時間為5分鐘;則當皮帶順逆時針轉(zhuǎn)動,傳送帶斜向上勻速運動時,物體從靜止開始滑動,沿傳送帶從上端A點滑到下端B點所需時間為()A.5分鐘B.大于5分鐘C.小于5分鐘D.無法確定2、假設雨點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的阻力與雨點(可看成球形)的橫截面積S成正比,與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sv2,其中k為比例常數(shù)。已知球的體積公式:V=πr3(r為半徑),每個雨點的密度相同,且最終都做勻速運動。如果兩個雨滴的半徑之比為1∶2,則這兩個雨點的落地速度之比為()A、1∶ B、1∶2 C、1∶4 D、1∶83、早晨,小明騎著自行車沿平直的公路駛向?qū)W校,強勁的北風迎面吹來,此時地面對車前輪的摩擦力為f1,對車后輪的摩擦力為f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f1與前進的方向相反,f1<f2B.f2與前進的方向相反,f1>f2C.f1與前進的方向相同,f1<f2D.f2與前進的方向相同,f1>f24、一名軍人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時需要從正在正常向前行駛的卡車右側(cè)跳下.對于跳車的方法,以下四種方案中最安全的是( )A.臉向車后并相對于車向后跳B.臉向車后并相對于車向前跳C.臉向車前并相對于車向后跳D.臉向車前并相對于車向前跳5、目前航天飛船的飛行軌道都是近地軌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軌道上繞地飛行,環(huán)繞地球飛行一周的時間約為90min左右.若飛船在赤道上空飛行,則飛船里的航天員在24h內(nèi)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數(shù)最接近( )A.2次B.4次C.8次D.16次6、地球距離月球約3×108米,人類發(fā)射的月球探測器能夠在自動導航系統(tǒng)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發(fā)射一次信號.某時刻,地面控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探測器前方相距32米處存在障礙物,經(jīng)過5秒,控制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探測器距離障礙物22米;再經(jīng)進5秒,控制中心得到探測器上剎車裝置出現(xiàn)故障的信息.為避免探測器撞擊障礙物,科學家決定對探測器進行人工剎車遙控操作,科學家輸入命令需要3秒.已知電磁波傳播速度為3×108米/秒,則探測器收到地面剎車指令時,探測器( )A.已經(jīng)撞到障礙物B.距離障礙物2米C.距離障礙物4米D.距離障礙物6米7、兩個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個為凸形,一個為凹形,兩個相同的小球分別進入兩弧形槽的速度都為V,運動到槽的末端速度也為V,小球通過凸形槽的時間為t1,通過凹形槽的時間為t2,則t1,t2的關系為()A、t1=t2B、t1>t2C、t1<t2D、無法確定8、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運動過程中力F始終保持不變,則小球的運動軌跡(用虛線表示)不可能的是()(ABCD)(ABCD)9、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確定()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C.P的質(zhì)量一定大于Q的質(zhì)量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10、一氫氣球下系一重物G,在空中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不計空氣阻力和風力影響,而小重物G恰好能沿MN方向(如圖中箭頭指向)斜線上升。則氣球和重物G在運動中所處位置正確的是()11、甲和乙是一條直線河流上的兩個碼頭,甲在上游,乙在下游。今有一只在靜水中航速為V的輪船從甲碼頭開往乙碼頭,到達乙碼頭后,立即返回甲碼頭,一個來回經(jīng)過時間為t,若甲、乙間距離為S,則有( ) A、t>2S/VB、t=2S/VC、t<2S/V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12、如圖所示,甲、乙兩位同學做如圖所示的“拔河”游戲,兩人分別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長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兩側(cè)“拉”。若凳子下表面各處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塊磚,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凳子向甲方移動B、凳子向乙方移動C、凳子原處不動D、凳子向體重大的同學一方移動13.某新建火車站的自動扶梯在1min鐘內(nèi)可以把一個靜止在扶梯上的人送上樓。如果此人沿著開動的扶梯步行上樓,則需要40s鐘。在扶梯不動時,這個人以原來步行的速度上樓需要多少時間?14、龜兔賽跑:烏龜和兔子同時起跑,烏龜?shù)乃俣仁?分米/秒,兔子的速度是10米/秒。跑了10分鐘,兔子發(fā)現(xiàn)烏龜遠遠落在后面,于是洋洋得意的睡起了大覺。一覺醒來后,發(fā)現(xiàn)烏龜還差10米就要到達終點,于是奮起直追,但還是比烏龜晚了20秒到達終點。請問它們比賽的路程是多長?兔子睡了多久?15、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考慮空氣的阻力,物體只在重力的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叫做平拋運動.例如:打一下水平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離開桌面,小球所做的運動就是平拋運動.某同學用頻閃照相的方法精細地研究平拋運動.他得出此平拋運動的軌跡如圖:(1)從圖和表中分析可得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運動(“勻速”或“變速”),該平拋運動得初速度為,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豎直距離y與時間t的關系為y=。(2)分析平拋運動的關鍵在于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運動的時間相等.請根據(jù)該提示完成計算:從5米高得地方用玩具手槍水平射出一顆子彈,初速度為35米/秒,求這顆子彈飛行的水平距離?(寫出計算過程)16、如圖所示,有兩本完全相同的書A、B,書重均為5牛,若將兩本書等分成若干份后,交叉地疊放在一起置于光滑桌面上,并將書A固定不動。用水平向右的力F把書B抽出。現(xiàn)測得一組數(shù)據(jù)如下:實驗次數(shù)1234…n將書分成的份數(shù)24816…逐頁交叉力F的大小(牛)4.510.522.546.5…190.5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試求:若將書分成32份,力F應為多大?該書的頁數(shù)。如果我們把紙與紙接觸面間的滑動摩擦力f和壓力N的比值叫做滑動摩擦系數(shù)μ,即μ=f/N。且兩本書任意兩張紙之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μ相等,則μ為多少?一位電腦動畫愛好者設計了一個“貓捉老鼠”的動畫游戲.如圖所示,在一個邊長為a的大立方體木箱的一個頂角G上,老鼠從貓的爪間跳出,選擇一條最短的路線,沿著木箱的棱邊奔向洞口,洞口處在方木箱的另一頂角A處.若老鼠在奔跑中保持速度大小v不變,并不重復走過任一條棱邊及不再回到G點.聰明的貓也選擇了一條最短的路線奔向洞口(設貓和老鼠同時從G點出發(fā)),則貓奔跑的速度為多大時,貓恰好在洞口再次捉住老鼠?.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圓環(huán)用輕繩吊在天花板上,環(huán)上有兩個質(zhì)量均為m的小環(huán),自大環(huán)頂部開始分別向兩邊滑下,當兩個小環(huán)下落至與大環(huán)圓心等高時,每個小環(huán)所受摩擦力為f,則此時繩對大環(huán)的拉力為()(A)(M+m)g(B)(M+2m)g (C)Mg+f (D)Mg+2f2、物塊從光滑曲面上的P點自由滑下,通過粗糙的靜止水平傳送帶后落到地面上的Q點.若傳送帶的皮帶輪沿逆時針方向勻速轉(zhuǎn)動,使傳送帶隨之運動,如圖所示,物塊仍從P點自由滑下,則()A.物塊有可能落不到地面上B.物塊將仍落在Q點C.物塊將會落在Q點的左邊D.物塊將會落在Q點的右邊(BA)3、如右圖所示,物體B放在一個粗糙的斜面上,物體B的上表面水平,B上面載著A,當這整個裝置一起沿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A受到3個力????B.物體A受到4個力C.物體B受到4個力????D.物體B受到5個力4、一只蜜蜂和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樣大小速度并列運動。如果這只蜜蜂眼睛盯著汽車車輪邊緣上某一點(如粘著的一塊口香糖),那么它看到的這一點的運動軌跡是()5、過去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為了在較短的跑道上起飛,通常是調(diào)整航空母艦的航向,以獲得較大的機翼空氣流速。現(xiàn)代的航空母艦上加裝了有助起飛的裝置以獲得較大的機翼空氣流速。飛機以下的結(jié)構(gòu)、裝置、起飛方法有利于獲得較大的機翼空氣流速飛上天空的有()①飛機的機翼上翼面的弧度要大于下翼面②安裝螺旋槳、噴氣發(fā)動機③使飛機順風起飛④現(xiàn)代的航空母艦上加裝“彈射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上坡路,然后是平直的路,最后是下坡路,于9:00到達。若三路段的長度相同,且他在三個路段的平均行駛速度之比為1:2:3,則8:30時他行進在哪一路段()A上坡路段B.平直路段C.下坡路段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7、如圖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有.一個滑塊,質(zhì)量為M,其內(nèi)部帶有一光滑的半圓形凹槽;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凹槽內(nèi)部往復運動,滑塊始終靜止不動;在小球由靜止開始從凹槽右端最高點滑向最低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面對滑塊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小球始終處于超重狀態(tài)C.地面對滑塊的支持力大小等于(M+m)gD.小球重力的功率逐漸增大(ABCv)8、如圖所示是一個偉送帶,B輪轉(zhuǎn)動帶動物體C向右上方勻速運動,物體C沒有在皮帶上發(fā)生滑動,皮帶與輪之間不打滑,則有關物體C與皮帶之間的摩擦、皮帶與B輪之間的摩擦的說法正確的是()A、沒有摩擦、滾動摩擦B、靜摩擦、滾動摩擦C、靜摩擦、靜摩擦D、滑動摩擦、滾動摩擦9、一輛汽車在水平的公路上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一個熱氣球正位于公路的正上方并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則熱氣球上的人以氣球為參照物,看到汽車運動的軌跡為()10、一個人在火車車廂內(nèi)向車尾方向水平拋出一個物體,那么另一個站在地面站臺上的人看到物體的運動軌跡不可能的是()A.軌跡1B.軌跡2C.軌跡1和2D.軌跡2和311、夜晚,人們仰望天空,有時能看到閃爍的人造地球衛(wèi)星。地球赤道處有一觀察者,在日落4小時后看到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從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經(jīng)過,設地球半徑為R,則這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為多少?()A.0.5RB.RC.2RD.4R12、如果球形物體在空氣中下落時受空氣的阻力為f=6лRηv(式中R為球的半徑,η為空氣的粘滯系數(shù),v為球的速度),那么()A.球從高空下落時速度將越來越大B.球從高空下落時速度將趨向于一個極限值,且相同材料的木球,大球的極限速度大C.球從高空下落時速度將趨向于一個極限值,且相同材料的木球,小球的極限速度大D.球從高空下落時速度將趨向于一個極限值,且相同材料不同劃、的木球的極限速度相同13、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瓶子,一只裝滿水,另一只裝有與水質(zhì)量相等的砂子。若讓兩只瓶子同時從兩個完全相同的斜面頂部滾下,到達斜面底部時,判斷兩個瓶子的速度大小()A、裝水的瓶子速度大B、裝砂子的瓶子速度大C、速度一樣大D、條件不足,速度大小無法判斷14、一輛向峭壁方向行駛的汽車,在距前面峭壁440米處鳴笛,經(jīng)過2.5秒聽到回聲,求汽車行駛的速度?15、從高空下落的物體,速度越來越大,所受空氣阻力也會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體下落一段距離后將以某一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通常把這個速度稱為收尾速度.求:(1)一質(zhì)量m=0.3kg的小球在加速下落20m高度的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g取10N/kg);(2)研究發(fā)現(xiàn),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空氣對不同材質(zhì)的球形物體的阻力大小與球的半徑?和速度都有關系.下表為某次研究的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求出編號為2、3的小球在達到收尾速度時所受的空氣阻力之比。小球編號1234小球質(zhì)量(×10-2kg)254540小球半徑(×10-3m)0.50.51.52小球的收尾速度m/s16404020(3)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小剛研究出了球形物體所受的空氣阻力f與球的收尾速度v的關系.他的分析如下:由編號1、2兩個小球的數(shù)據(jù)分析,在半徑r相同的情況下,收尾速度之比為:v1/v=16/40=2/5空氣阻力之比為:f1/f2=m1g/m2g=2/5得出結(jié)論:空氣阻力f與收尾速度v成正比。請你參照小剛的分析思路,求出球形物體所受的空氣阻力f與球的半徑r的關系。參考答案A例2、A例3、(1)由題意可知,P1、P2的時間間隔為1秒,由圖B可以看出:①P1、P2間的刻度值為30個格,時間長為1秒,發(fā)出超聲波信號P1到接受到反射信號n1間是12個格,則時間為t1=12×1s/30==0.4s,此時超聲波前進的距離S1=1/2vt1=1/2×340m/s×0.4s=68m;②發(fā)出超聲波信號P2到接受到反射信號n2的時間為t2=9×1s/30=0.3s,此時汽車行駛的距離S2=1/2vt2=1/2×340m/s×0.3s=51m;③所以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nèi)前進的距離為△S=S1-S2=68m-51m=17m.(2)由于汽車向著測速儀方向運動,所以兩者之間的距離在減小.汽車前后兩次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之差即為汽車前進的路程.由于兩次超聲波發(fā)出的時間間隔為1秒.汽車運動的時間為從第一次與超聲波相遇開始,到第二次與超聲波相遇結(jié)束.求出這個時間,就是汽車運動的時間.由此即可求出汽車的運動速度。汽車運行17m的時間為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的時刻應分別對應于圖中P1n1的中點和P2n2的中點,其間有28.5小格,即汽車接收到P1、P2兩個信號的時間間隔為n1與n2兩個信號之間的間隔,即t=28.5×1s/30=0.95s;∴汽車的行駛速度v=s/t=17m/0.95s==17.9m/s。答案:汽車前進的距離是17米;速度為17.9m/s。例4、解析:(1)c===2.3×105km/s,(2)由第一次看見發(fā)光點可知,光傳播2L的距離所用的時間等于八面鏡轉(zhuǎn)過轉(zhuǎn)所用的時間,即t=.可得光速為:.1、A2、A3、A4、C5、D6、B7、B8、D9、D10、B11、A12、B13.設樓高為s自動扶梯速度為s/60人和扶梯的速度和為s/40人的速度為s/40-s/60人上樓需要時間為s/(s/40-s/60)=120秒答案:上樓需要120秒。14、烏龜跑完最后10米的時間為:t1=S/v1=10米/0.1米/秒=100秒兔子跑步所用的總時間為:t2=100秒+20秒+10×60秒=720秒比賽的路程為:S=v2t2=10米/秒×720秒=7200米烏龜比賽所用的總時間為:t3=S/v3=7200米/0.1米/秒=72000秒兔子睡覺的時間為:t4=72000秒-(720秒-20秒)=71300秒。15、(1)結(jié)合表格和圖象可知,在水平方向上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做的是勻速運動,由公式v=S/t=20m/1s=20m/s;在豎直方向上,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當下落1s,下落距離為5m;下落2s,下落距離為20m;下落3s,下落距離為45m;…由數(shù)據(jù)規(guī)律可知,在豎直方向上豎直距離y與時間t的關系為:y=5t2;(2)由表格和圖象可知,當下落距離為5米時,水平速度為20m/s時,水平距離為20m;所以如果水平速度為35m/s時,則水平距離應該為35m;答案:(1)勻速,20m/s,y=5t2;(2)這顆子彈飛行的水平距離是35m。16、根據(jù)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設出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分析得出書分成的份數(shù)與拉力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得出將書分成32份時力F應的大小;根據(jù)得出的規(guī)律求出該書的頁數(shù);(1)假設每本書的重量為G,紙張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為μ,那么當每本書被分為x份時,每一份的重力就為G/X;根據(jù)摩擦力的定義,那么可以看到:1部分對2部分的壓力為1的重力,因此摩擦力為μG/4,3部分對2部分的壓力為1、2的重力和,因此摩擦力為2μG/4,3部分對4部分的壓力為1、2、3的重力和,因此摩擦力為3μG/4,5部分對4部分的壓力為1、2、3、4的重力和,因此摩擦力為4μG/4,…以此類推7部分對8部分的壓力位1至7部分的重力和,因此摩擦力為7μG/4,可以得到:右邊被抽出的書收到的總摩擦力為F4=(1+2+3+4+5+6+7)μG/4=10.5N,所以:μG=1.5N,總的摩擦力:Fx=[1+2+3+…+(2x-1)]μG/x=(2x-1)μG,即當x=32時,計算得到F32=94.5N;(2)當F=190.5N時,則:(2x-1)μG=190.5N,解得:x=64頁;(3)本書任意兩張紙之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μ=1.5N/5N=0.3。答案:(1)若將書分成32份,力F應為94.5N;(2)該書的頁數(shù)為64頁;(3)本書任意兩張紙之間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μ為0.3。17、解析:這是一個立體的追擊問題,如果從立體的角度去思考是很麻煩的,但如果轉(zhuǎn)換一下物理情境把大立方體展開鋪平,如圖所示,就會發(fā)現(xiàn)GA連線就是貓追老鼠的最短踐線,這樣問題就變得非常簡單了。老鼠從頂角G點出發(fā),走過的最短路程x=3a?(三條棱),貓走的最短路程x0=由題意可知:由于貓與老鼠同時抵達洞口A,即:x0/v0=x/v,代入數(shù)據(jù)得:/V0=3a/V所以貓的速度v0=v/3.1、D2、B3、C4、A5、D6、A7、A8、C9、A10、B11、B12、B13、A14、設汽車速度為v。則在鳴笛聲到達峭壁前車走的路程為:s1=vt1所用時間為t1=s/v聲鳴笛聲返回時,聲音與車相遇,有:s-s1=(v聲+v)t2,t2=t-t1即:440米-vt1=v聲t2+vt2440米-v聲(2.5-440米/v聲)=2.5v解得:v=12m/s答案:汽車速度為12m/s。15、(1)重力做功:W=Gh=mgh=0.3kg×10N/kg×20m=60J;(2)小球達到收尾速度時,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受平衡力f=mg,所以編號2、3小球在達到收尾速度時所受空氣阻力之比為:f2/f3=m2g/m3g=1/9;(3)由編號2、3兩個小球的數(shù)據(jù)分析,在收尾速度v相同的情況下,半徑之比為:r2/r3=1/3空氣阻力之比為:f2/f3=m2g/m3g=1/9;得出結(jié)論:f與r2成正比。答案:(1)重力所做的功為60J;(2)空氣阻力之比為1:9;(3)f與r2成正比。(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