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節哺乳動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說明哺乳動物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特點,概述動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2.闡明狼和兔在牙齒等方面與其陸地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3.了解哺乳動物與人類的生活關系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總結和概括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動物棲息地的保護。●重點難點動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展示:多種哺乳動物的圖片,包括水生哺乳動物:海豚;鯨魚;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陸生哺乳動物:鼴鼠等。提問:它們形態各異,生活環境差別很大,為什么都屬于哺乳動物呢?生:回答......引入新課[自主探究]【學習任務一】引導學生看課本36頁,總結哺乳動物的兩個特征1.體表被毛(少數水生種類除外)體毛有很好的保溫作用,哺乳動物是恒溫動物。2.胎生: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胚胎在雌性體內發育,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營養,發育到一定階段后從母體中產出。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優越的營養條件下成長。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學習任務二】師:展示兔子和狼的牙齒圖片,引導生觀察并討論課本上的問題,并總結哺乳動物的第三個特征3.哺乳動物的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學習任務三】引導學生看課本37頁,總結哺乳動物的最后一個特征4.哺乳動物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靈敏感知外界環境變化,迅速做出相應的反應。[成果展示]總結: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學習任務四】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看課本37頁,總結哺乳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并思考鼠類猖獗應該怎么辦?[檢測提升]師:大屏幕展示練習題,引導學生完成生:自主完成練習題,并展示。1、與其他動物相比,哺乳動物后代成活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心臟四腔D.體表被毛2、國寶大熊貓“團團”、“圓圓”作為大陸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贈送到寶島臺灣.下列不屬于大熊貓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牙齒分化D.體溫不恒定3、蝙蝠能夠飛行,但不屬于鳥類,而是屬于哺乳類.主要由于是( )蝙蝠能用超聲波定位B.蝙蝠能滑翔C.蝙蝠四肢有爪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4、深圳野生動物園有①長頸鹿②鱷魚③大象④蝴蝶等動物,小明把這些動物分成了兩類,一類是①③,另一類是②④.他分類的依據( )是否會飛B.是否會游泳C.是否胎生哺乳D.是否有脊椎骨5、下列不具有膈的動物是( )魚B.羊C.牛D.豬6、2012年倫敦奧運會吉祥物“文洛克”是以薩羅普羊為原型設計的.薩羅普羊在繁殖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點,它屬于( )兩棲類B.爬行類C.鳥類D.哺乳類7、“美人魚”的學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們稱為“美人魚”,是因為母獸給幼崽喂奶時常浮出水面,像人類哺乳的情形.你認為“美人魚”屬于( )魚類B.軟體動物C.哺乳動物D.兩棲類8、生物體的結構與其功能是相適應的,下列結構特點不與家兔食草生活相適應的是( )A.犬齒發達B.消化管長C.盲腸發達D.臼齒發達9、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是( )A.體表被有鱗片,用鰓呼吸B.體表被毛,胎生,哺乳C.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D.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10、洞庭湖江豚之死,觸目驚心,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請根據材料回答:(1)江豚身體呈流線型,四肢鰭狀,適于在中生活.(2)江豚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與人類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因此江豚屬于動物.(3)江豚以魚類為食,它們之間構成了關系.(4)江豚死亡事件發生后,有關人員對死亡的江豚進行解剖,發現多數死亡的江豚胃內食物很少,甚至沒有.據此推測,造成江豚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寫一項即可)(5)保護江豚,刻不容緩.請你向有關部門提出一項保護江豚的合理化建議:11、哺乳動物的牙齒出現分化,觀察兔和狼的牙齒:(1)兔和狼的口腔中都有的結構,它的名稱是______.(2).狼和兔相比,狼所特有的結構是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3)兔和狼的牙齒有區別,說明了______.(4)兔主要以植物為食,與此相適應,兔消化系統中的______十分發達.12、哺乳動物除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等特征.13、如圖A是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圖B為四種生物關系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A中,蝗蟲是動物,蛙是動物,蛇是動物,鷹是動物,老鼠是動物。植物中的能量流動到鷹的途徑有條.汞在生物體內難分解并且無法排除,當該生態系統長期被汞污染,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2)圖B中的陰影部分是鼠、鷹、蛇和蛙的共同特點,若陰影表示生態系統中生物部分的組成成分,則該陰影為,若陰影表示生殖方式,則該陰影為。[板書設計]第七節哺乳動物體表被毛(部分水生哺乳動物除外)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教學后記哺乳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很近,因為很多家養的寵物,家畜都是哺乳動物,可以多舉例來說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