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知識回顧:此圖片是什么會議的場景?它召開于什么戰爭期間?這一時期美蘇是什么關系? 從二戰時的盟友到冷戰時的對手,西方國家與蘇聯的關系為什么會發生這180゜的大轉彎呢? “我們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國首相帕麥斯頓 戰后初期美國經濟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所占比重 工業生產量 2/3 外貿出口額 1/3 黃金儲備 3/4 二戰后形勢: 英 英國贏得了戰爭,輸盡了財富。它在戰爭中損失兵力120萬,消耗大量資金,外貿瀕于停頓,黃金儲備幾乎枯竭,海外投資也大部分變賣。戰爭結束債臺高筑。 法國在二戰中淪亡,元氣大傷。盡管戴高樂將軍領導“自由法國”運動,組建軍隊,建立法國政權,但它的力量不被盟國重視,直到戰爭結束才依靠盟國的力量恢復了作為大國的政治地位,國際威望急劇下降。 法 “二戰”后歐亞社會主義國家示意圖 二戰后,一些歐亞國家相繼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丘吉爾 蘇 英 美 意識形態 矛盾 國家利益 姓“資”還是“社” 世界霸權 美蘇兩國在國家利益、對外戰略、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 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冷戰政策: 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 其實質是:“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 冷戰的特點 1、軍事包圍 2、經濟封鎖 3、政治顛覆 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蘇聯對“鐵幕”以東的中歐、東歐國家進行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對蘇聯的擴張,不能采取“綏靖政策”。美國正高踞于世界權力的頂峰,應擔負起未來的責任。 鐵幕演說 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 ——1947.3.杜魯門 “全世界都在注視我們,要我們肩負起領導的責任。形勢的發展使我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 ——1947.4.5.杜魯門 杜魯門主義 標志冷戰正式開始 馬歇爾計劃 自1948年至1951年,美國用于馬歇爾計劃的實際撥款達130億美元 思考:美國為什么要實行馬歇爾計劃? 推行馬歇爾計劃 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先后合并,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占區單獨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①歐洲:德國的分裂(1949) 由重重的圍墻、隔離網、崗樓 、巡邏帶組成的柏林墻 “對歐洲或北美一個或數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 ——《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 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二戰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資本主義陣營 社會主義陣營 稱霸全球 北約 合作互助 華約 對峙—爭霸 美 國 蘇 聯 (1949) (1955) 日本投降后,美蘇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進駐朝鮮,形成了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美蘇兩個占領區 ②亞洲:朝鮮的分裂(1948) 美蘇爭霸優勢在美國 ③美洲: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 (2)局部熱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朝鮮戰爭(1950—1953) 越南戰爭(1961—1975) “冷戰”擴大到亞洲 二戰后以美蘇冷戰為背景的第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 二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美國的霸權地位相對衰落,蘇聯軍事上趕上美國 “冷戰”時期美、蘇參加的或在背后支持的戰爭: 戰爭名稱 交戰雙方 背后的支持者 結果 越南戰爭 美國、越南 蘇聯、中國支持越南 美國被迫撤軍 阿富汗戰爭 蘇聯、阿富汗 美國支持阿富汗 蘇聯被迫撤軍 兩伊戰爭 伊朗、伊拉克 美國支持伊拉克、蘇聯支持伊朗 雙方人員財產巨大損失被迫停戰 * 恐怖的平衡 核戰爭危害: 首先,核武器直接攻擊的地區,方圓幾公里內的人員死亡。 其次,造成長時間大范圍核污染。 最后,大規模核戰爭會引起“核冬天”,如果情況嚴重,人類會就此滅亡。 美蘇爭霸的特點: 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美蘇爭霸的影響: 對世界的影響:帶來動蕩不安和局 部戰爭;客觀上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對自身的影響:美國成為最大的債務國;蘇聯解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