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45年底,(英國)議會通過大英銀行國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國史上第一個國家銀行,并將銀行股票換成了國家股票。1946年開始實施煤炭工業國有化。……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據一系列國有化法令。在鐵路運輸、電力、煤氣、航空、電訊、航運等企業部門推行國有化。英國國有企業占國民生產總值最高時達20%。
1977年發達國家國有經濟比重
郵政
電站
煤炭
鐵路
航空
英國
100
100
100
100
75
法國
100
100
100
100
75
西德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國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從材料可看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哪些行業公有化程度較高?這些行業有何共同特點?
行業:鐵路 電力等
特點:投資大、見效慢、利潤低、私人不愿投資
法國國營核電站
德國國營的鐵路和磁懸浮火車
美國肯尼迪國家宇航中心
英國國有鐵路和火車
17世紀初,英國頒布《濟貧法》
19世紀中期,英國修訂《濟貧法》
現代社會保險制度出現在德國
20世紀上半期,兩次世界大戰推動國家承擔社會保險的責任
20世紀中后期,更為全面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在二戰后普遍建立
1948年,英國第一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
20世紀50—70年代,發達國家先后實現建立福利國家目標
二戰結束后,英國工黨艾德禮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國家,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嬰兒出生時,產婦的醫療費用由國家負擔,還可以得到一定補貼。16歲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補助,公立學校實行免費教育。職工患病可以免費得到治療,失業有救濟金,退休后有養老金,死亡后其家屬還能得到撫恤金。
瑞典1995年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5.8%;法國1995年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2.9%;德國1995年占33.9%;日本占26.8%。
瑞典:丈夫有9個月的全薪產假,社會福利開支占GDP的38.2%。瑞典1847年通過了《濟貧法》,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幫助。在瑞典,老婆生孩子,老公也跟著休9個月的全薪“產假”。在瑞典看病個人只掏6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約合1元人民幣)的掛號費,其他一切費用都由政府買單。瑞典的失業保險分兩部分,即基本失業保險和自愿失業保險。所有20歲以上的失業者,可領取每日320瑞典克朗的基本失業保險金。
挪威:帶全薪休病假,社會福利占GDP的33.2%挪威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所有公民都享受毫無差別的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病假期間的工資與正常工資分文不差。產婦有42周的全薪產假,生產之前的3周也是法定產假。產婦的丈夫享有4周的全薪“產假”。
法國:公民從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種福利的保護。法國社會福利的特點是不管國籍,只要在法國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國民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標準,孩子每個學期開學時可領取249.07歐元的補助。法國醫療保險全民免費享有,根據個人收入情況,公民每年最多交一個星期的最低工資,失業者則免交此費。
社會保障
社會服務(由國家進行的公共事業)
社會保險
社會補貼
社會救濟
材料一:對于一個正常的德國公民來說,他失業后的18個月內,每月可從政府那里領取1000馬克的救濟金。這筆錢雖然不多,但足夠他支付房費、水電開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費,還能去觀看拜仁隊的比賽,生病的費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國人在下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寧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濟,成為國家巨大的負擔。
材料二:英國最懶家族。英格蘭西北小城布來克樸的麥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們和8條寵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萬英鎊,被稱為英國最懶家族。雖然年入3萬英鎊現鈔,她一家居然還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擠,正申請更寬敞的大福利房。
材料三:法國44歲男子提爾里24年來從未工作過一天,他一直靠一項名為“特別互助救濟金”的福利補貼維持生活,每個星期為99.75歐元(大約1000元人民幣)。除了每月要房屋貸款之外,其余所有開銷都由政府埋單。此外,他可以享受免費醫療,每年圣誕節時還可以得到152歐元的額外獎金。
【請思考】結合以上材料,你怎樣認識和評價發達國家的福利制度?
免除普通民眾的后顧之憂
提供提高技藝和就業的機會
讓人們產生安全感,社會趨于穩定
為經濟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①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緩解了社會矛盾;②擴大了社會消費。
國家財政開支過大、財政赤字
部分民眾工作積極性下降
國家生產和國民收入增長緩慢
③國家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
④培植社會惰性(“養懶人”),降低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借鑒與發展 我們的探索
編織一張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
如果說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話,就要重點保障基本民生,來編織一張覆蓋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網。其中包括義務教育、醫療、養老保險、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補上。還要堅守網底不破,通過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這些人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沖擊社會的道德和心理底線,所以政府要盡力,并且調動社會的力量,保障人們的基本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 ——李克強答中外記者提問
1、社會福利水平必須與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2、以法律的形式推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3、擴大社會保障的服務對象,健全社會保障的項目。
啟 示
4、在資金的籌集上,可采取國家、集體、個人共同負擔的辦法,同時加強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管。
1、目的:
2、實質:
3、內容:
4、特點:
縮小貧富差距,減少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
醫療保健服務 養老 住房 失業保險 教育等
種類繁多;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由單純救濟發展成為公民的社會權利
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反映了分配領域社會化的趨勢
福利國家的日益完備
福利國家的出現
條件:
生產力提高
內容:
個人繳納、企業繳納、國家補貼
醫療保險、失業保險、
工傷保險、養老保險
資金來源:
福利種類:
單純救濟—公民的社會權利
變化:
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
特點:
目的:
保證公民基本經濟生活
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分配領域社會化的表現
實質:
影響:
使低收入階層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緩解了社會矛盾,也擴大了社會消費。
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降低工作積極性
美國:美國的小學到高中教育免費,大學教育經費主要由政府負擔,學生只負擔一小部分。大學學費低于每年1500美元,約是美國從業人員平均年收入的1/30。為確保窮人的孩子能讀大學,政府對貧困家庭提供各種形式的資助。美國醫療福利覆蓋所有人,每年投入的龐大醫療支出高達2.2萬億美元,占GDP的16%,占政府支出的20.8%。基本醫療準則是:不管有錢沒錢,先看病,后買單。你有錢,那就由保險公司支付,保費由個人負擔小部分,政府負擔大部分;你是窮人,就由政府買單,連住院的伙食費都由政府出。
英國:難民也享受高福利,社會福利開支占GDP的25.9%。英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英國大學階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費,大學階段也有90%的大學生可獲得政府津貼。所以,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是一路免費的。英國的社會福利覆蓋所有在英國居住的人。
德國:社會福利開支占GDP的27.6%。對困難家庭來說,社會福利幾乎包辦了一切,領取的救濟金只是“零花錢”,購買價值超出30.68歐元的日用品由社會福利局支付賬單。德國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會救濟生活,每月從社會福利局領取350歐元的救濟金和112歐元的養老金,社會福利局同時還要為他支付居住面積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
加拿大:窮人教育一路免費,社會福利開支占GDP的23.1%。在加拿大,如果沒有收入來源,單身可每月領取500-700加元(1加元約合6.6元人民幣)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領取1100-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沒工作,這筆錢可以一直領下去,直到死亡。任何65歲以上的公民不管過去工作與否或工作時間長短,均可申請聯邦養老金。對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廉租金住房,保證人人有房住。租金不是按照房子大小收取,而是按照工資收入收取,基本上用25%-30%的工資就能住上寬大舒適的房子。
丹麥: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社會福利開支占GDP的37.9%。丹麥的社會福利覆蓋所有在丹麥居住的人,不分國籍,只要在丹麥的領土上,就享受他們的各種福利。丹麥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看病、住院分文不花,連住院伙食費都由政府買單。病房一切生活設施應有盡有,病人住院空手進去即可。丹麥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學生就近選擇學校,如果選擇私立學校,則政府按公立教育標準報銷一部分學費。
澳大利亞:低收入者購藥2.6澳元封頂,社會福利占GDP的22.5%。當今澳大利亞的福利制度是1910年建立起來的,覆蓋所有國民。澳大利亞對所有國民免費醫療,如果在工作年齡內失業,每年可獲取1.5萬澳元的失業救濟金。女性公民從60歲、男性公民從65歲開始,不管過去的工作經歷如何,如果個人收入或資產低于一定標準,都可領取政府養老金。澳大利亞實行12年免費教育,學生在18歲前還可享受學習補貼。大學生可以獲得政府的無息貸款。
日本:醫院不得盈利,社會福利開支占GDP的18.6%。日本的醫療保健系統覆蓋所有國民,日本的所有醫院必須是非贏利性質的。日本縣市政府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福利住房,如果申請福利房的人多,為體現公平,則用抽簽的方式分配。房租根據收入定,收入高,房租就高些,收入低房租就低些甚至全免。日本的幼兒園到初中實行免費教育,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約25萬元人民幣)的嬰兒在托兒所的費用全免,每個18歲以下的孩子可增加約合人民幣2.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免稅額,地方政府向不滿9歲的兒童發放育兒津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