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這兩幅圖片反映了什么信息? 閱讀教材P6—7頁相關內容,完成思考:二戰后,美國經濟為什么為持續繁榮? 一、戰后的繁榮 政府行為 科技發展 戰爭破壞 資本積累 其他…… 二、繁榮的表現 閱讀教材P6—7頁相關內容,完成思考:美國經濟的繁榮表現在哪些方面? 投資高漲 消費旺盛 政府政策 科技作用 股市牛市 跨國公司 最重要的投資國家 大量消費 近60%美國家庭進入中產階層 提高工人就業 改善居民住房 促進居民住房 扶植農業發展 改善豐富人們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盟軍在法國登陸后,美軍以一個傘兵師、兩個裝甲師加上整個第6集團軍的兵力,組成了一支戰斗力極強的作戰部隊。這支部隊的任務是掩護一支被稱為“阿爾索斯”的諜報隊。這支諜報隊的主要任務是搶奪德國和意大利的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并將他們安全地帶回美國,進而確保戰后美國的原子物理學、核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等學科能夠快速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阿爾索斯”諜報隊通過各種手段,把德國、意大利的幾千名科學家、工程師帶到了美國本土。那些被“搶”過來的科學家,對戰后美國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阿爾索斯”行動 1960—1993年美國“研究與開發” 經費表(單位:億美元) 你的結論: 年份 1960 1970 1980年 1991 1993 科研經費總額 135.2 261.3 626.1 1453.8 1607.5 占國民生產總值 2.6% 2.6% 2.35% 2.6% 2.6% 9 8 7 6 5 4 3 2 1 -1 -2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年份 增長率 8.7 5.6 6.3 - 0.8 - 1.9 3.3 3.9 4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圖 由于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圖為美國一加油站“今日無油可售”牌子。 三、經濟危機 20世紀70年代中期 1973年,中東石油輸出國聯合起來大幅度提高油價 經濟停滯、通貨膨脹 美國經濟遭受巨大打擊,雖克服危機走出低谷,但經濟增速大不如前 由于美國雄厚的經濟基礎,至今仍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 70年代石油危機之后,經濟省油的日本小型汽車崛起。從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汽車大舉打入美國市場。 70年代后,福特汽車銷量每年下降47%,虧損總額達33億美元。美國保持多年的第一汽車生產大國的地位也一度被日本人搶占。 中東國家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美國經濟陷入危機。 70年代,日本的崛起開始動搖了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美元身價大跌,歐洲各國的許多人都拒絕要美元。在倫敦,一位來自紐約的旅客說:“這里的銀行、旅館、商店都一樣,他們看到我們手里的美元時流露出的神情,好像這些美元成了病菌攜帶物一般?!痹诎屠?,出租車上掛著“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寫著“不要美元”。 美元危機: 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 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 戰后的繁榮——第一階段:五六十年代 危機和經濟調整——第二階段:七八十年代 新經濟的出現——第三階段:九十年代 戰后的繁榮——第一階段:五六十年代 特點: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繁榮。 原因:二戰后,美國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黃金時代”。 工業總產值從1961年的5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一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 危機和經濟調整——第二階段:七八十年代 特點: 70年代危機,經濟地位下降; 80年代調整,經濟發展受限。 原因:經濟發展弊端顯露;受到危機嚴重打擊;通貨膨脹,債務沉重. 由于越南戰爭耗資巨大,加上長期赤字財政的后果開始顯露,美國的國際收支惡化,美元危機由此出現。 由于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造成了美國汽車工業下降32%,股市大幅下跌,企業破產嚴重,失業人數創戰后最高紀錄,1975年美國失業率達到9.2%。 里根上臺后,提出“經濟復興計劃”,但由于政府赤字居高不下,不得不大舉借債,國債飆升。里根政府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國債已突破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 新經濟的出現——第三階段: 九十年代 特點: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原因:改革社會經濟;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 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美國經濟的發展 時期 表現(特點)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繁榮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 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機,經濟地位下降;80年代調整,經濟發展受限 經濟發展弊端顯露;受到危機嚴重打擊 通貨膨脹,債務沉重 90年代 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改革社會經濟; 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 ; 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探究:從二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中,你可以獲得什么啟示?中國應該從中吸取哪些經驗? 1、要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必須要重視科技教育,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科教興國。 2、歷史與現實都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實力對于一個國家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 歐洲 美洲 亞洲 二戰中 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遠離戰場,雖受牽連,但損失相對較小 戰爭破壞 資本積累 政府行為 繼承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加強政府對經濟的調控 杜 魯 門——公平施政 艾森豪威爾——中間道路 肯 尼 迪——新 邊 疆 約 翰 遜——偉大社會 科技發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