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概念解釋 西歐,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歐洲的西部,主要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等國。在國際政治地理概念上,主要是指二戰(zhàn)后除蘇聯和東歐國家之外的24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 德 國 柏 林 英 國 倫 敦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在1947年說“現在的歐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礫,是一個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發(fā)源地。” 元氣大傷,滿目瘡痍,生活物資極度匱乏 聯邦德國、法國等西歐各國的經濟基本恢復到戰(zhàn)前水平 美國的經濟援助(馬歇爾計劃) 雄厚的工業(yè)基礎及技術基礎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西歐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 閱讀教材P9頁的五則資料,你認為哪些因素促成了西歐走向聯合。其中,你最看中的是什么? 戰(zhàn)后的西歐(漫畫) 可能性 必要性 3. 西歐國家有著相似的文化傳統 4. 近代歐洲國家戰(zhàn)爭不斷,人們渴望統一 戰(zhàn)后歐洲各國經濟、政治實力大大削弱 2. 美蘇爭霸造成的威脅 西歐為什么要聯合? 歐洲經濟共同體產生和發(fā)展是有其內在因素和外界條件的 ------根本原因是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歷史縱橫 法德矛盾“回憶錄” 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法國戰(zhàn)敗后被迫向德國割地賠款,法德矛盾尖銳。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法德在西線對抗,進行了馬恩河、凡爾登、索姆河等重大戰(zhàn)役。 巴黎和會上,法國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國,會議簽訂《凡爾賽和約》,部分實現了法國的意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法國遭到德國的進攻,1940年6月,法國對德投降。 “在重建歐洲大家庭方面,第一步必須是法德兩國之間的攜手并進…….沒有一個精神上強大的法國和一個精神上強大的德國,歐洲是不會復活的。” ——丘吉爾 “法國政府建議在德法兩國建立一高級聯合機構管轄兩國的煤炭、鋼鐵生產,該機構歡迎其他國家加入。……這將改變本地區(qū)的命運,變過去的武器生產地和戰(zhàn)爭受害區(qū)為和平區(qū)。聯合生產建立起來的兩國團結,消除了法德之間戰(zhàn)爭的物質基礎,使戰(zhàn)爭爆發(fā)變得不可想象。” ——法國外長舒曼 1950.5 法國外長舒曼 舒曼計劃提出后得到歐洲六國積極響應。1951年4月,法國、意大利、聯邦德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簽署《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 (《巴黎條約》) 。 西歐六國政府根據條約成立了“歐洲煤鋼聯營” ,邁出聯合第一步。 為什么“歐洲煤鋼聯營”是西歐向聯合邁出的第一步? 它的成立使煤和鋼這兩個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由以前法、德兩國相互爭奪的東西,變?yōu)楸舜讼碛杏直舜耸芤娴臇|西。在某些重要領域完成主權轉移,實現利益融合,這樣就可以消除造成法、德及歐洲緊張局勢的直接原因,在更深程度上實現歐洲聯合。 煤鋼共同體成立后,魯爾工業(yè)區(qū)和薩爾區(qū)的爭議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文本用的是荷蘭紙張、德國墨水、法國印刷術,由比利時和盧森堡裝訂,附著意大利制作的飄帶。 1957年3月25日,西歐六國在羅馬簽署《羅馬條約》。根據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宣告成立。 “消除分裂歐洲的各種障礙,加強各成員國經濟的聯結,保證它們的協調發(fā)展,在歐洲各國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盟” “建立關稅同盟和農業(yè)共同市場,要求逐步協調經濟和社會政策,實現商品、人員、勞務和資本的自由流通” 歐洲煤鋼聯營 1951年 歐洲經濟共同體 1958年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1958年 歐洲共同體 1965年4月,西歐6 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建立歐洲共同體條約。1967年1月1日,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 (1)經濟:六國間的工業(yè)品關稅全部取消,農產品方面除實現關稅同盟外,還實行共同的農業(yè)政策 ,統一價格,設立農業(yè)基金。歐共體籌備建立歐洲經濟和貨幣同盟。 (2)科技:加強科技合作。 (3)成員:其成員國的數量也逐漸擴大。 美國與歐共體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 1955年歐共體與美國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的比重相差多少? 歐共體與美國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的比重相差變化說明了什么? 1974年歐共體與美國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的比重相差多少? 第二課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歐共體建立后,發(fā)揮了什么作用呢? (1)經濟上的一體化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和實力的增強,歐共體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 (2)歐共體的發(fā)展,使西歐在經濟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美國開始調整對西歐的政策,宣布1973年為“歐洲年”,希望借此表示對西歐的重視,承認其伙伴地位。 第二課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初步聯合 歐洲共同體 原因: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隨著冷戰(zhàn)的展開,歐洲成為美蘇對抗最為突出的地區(qū);西歐各國不愿再卷入戰(zhàn)爭,希望加強彼此之間的聯合;西歐國家希望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積極支持并推動西歐國家的一體化 成立: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個國家宣告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開啟了歐洲聯合的大門 作用:對成員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加強聯合 歐洲聯盟 成立:1993年,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 一體化表現:使用單一貨幣——歐元;成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自由流通;可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學習或居住;在外交和國家安全等方面步調一致 作用:歐盟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 地位: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西歐的聯合 歐洲共同體成立 1991年,歐共體12國首腦在荷蘭的 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 1993年11月條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誕 生,簡稱歐盟。 加入(歐共體)歐盟的國家 加入(歐共體)歐盟的時間 說一說:歐元紙幣正反面圖案各有什么含意? 歐元紙幣正面 歐元紙幣反面 橋梁 │ 溝通和聯系門窗 │ 合作和坦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