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建國初,毛澤東曾經這樣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 看完了這則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工業水平落后 1953-1957年 一、“一五”計劃 時間: 指導方針: 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 圖6-8 王崇倫向人們介紹他的發明 鞍山鋼鐵公司機械總廠的技術革新能手王崇倫,努力鉆研技術,先后八次改進工具,發明了以刨床代替插床的 “萬能工具胎”,大大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2.主要成就: 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特別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喜報頻傳。同時,以蘇聯援建的工業項目為中心,我國工業布局得到改善。 圖6-10 “一五”時期建設成就示意圖 聯系鞏固新生政權的相關內容,想一想,“一五”計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政治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 經濟上: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部分地區勝利完成,農村生產力獲得了解放,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軍事上: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進行“一五”計劃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結合圖表和示意圖,說說“一五”期間的建設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面。 你認為“一五”計劃完成后,毛澤東曾感慨的問題解決了嗎?試舉例說明。 解決了。如1956年7月,從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總裝備線上開出了國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取得成就的原因: 影響: 從此,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一、“一五”計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新生活的熱情。廣大人民群眾滿懷激情投入到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在各行各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二、三大改造 農民為什么要走集體化道路呢? 農村合作社的成立 a.原因: 土地改革完成后,農民分到了土地。但農民個體經濟分散、落后,很難發展大生產,農產品無法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b.方式: 政府引導農民參加農業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農民報名參加農業合作社 合作社 是勞動群眾自愿聯合起來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合作社按經營業務的不同,可以分為生產合作社、消費合作社、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按不同產業可以分為農業合作社、手工業合作社等。 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 公私合營 和平贖買 1.實質: 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2.意義: (1)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我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補充) 新中國成立時就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種說法正確嗎?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新中國的成立,雖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但并未建立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直到1956年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才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1952年、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公、私成分比較表 所有制性質 經濟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經濟 國營經濟 19.1% 32.2% 合作社經濟 1.5% 53.4% 公私合營經濟 0.7% 7.3% 私有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6.9% 0 個體經濟 71.8% 7.1% 三、中共“八大”(1956年9月) 內容: 宣告… …正確分析了… …提出了… … 政治路線: 主要矛盾: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P41頁 社 會 主 義 的 改 造 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 社會主義改造 農村合作社的成立 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 公私合營 和平贖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