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口 資源 環境 我國的基本國情: 人口: 資源: 環境: 經濟發展: 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素質偏低 人均占有量少,利用不夠科學 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嚴重 生產力水平低,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基本國策 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節約資源 保護環境 改革開放 PRED問題 opulation esources nvironment evelopment P R E D 人口 資源 環境 發展 四者的關系問題 自然資源開發過度 環境惡化 發展陷入困境 思考: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是什么關系? 2.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組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 3.必須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崇拜自然:對自然依賴、崇拜、恐懼。 征服自然:人類試圖成為自然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尊重并改造自然:謀求人地關系協調。 人口 資源 環境 可持續發展 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是追求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之間的平衡與協調,實際上是指可持續的發展。 1.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須協調哪幾個方面問題?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須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 含義: 就是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要求: 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 范圍: 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 人口問題 資源問題 環境問題 濟和社會的發展 嚴重制約了我國經 從本質上講:發展問題 怎么辦? 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國的國情 依據 我國的基本國情 科學發展觀: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3、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提出: 措施: 必要性: 4、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做呢? 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宣傳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強環保意識 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資源、保護環境 同破壞資源、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下列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有 說一說 1、青藏鐵路施工中專門為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留了橋洞。 2、濫建野生動物園。 3、南水北調工程中實行“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調水,先環保后調水”的“三先三后”原則。 4、停止一切開發。 實踐探究 下列哪些做法屬于可持續發展戰略: 封山育林 圍湖造田 亂砍濫伐 退耕還林 使用一次性筷子 退耕還牧 植樹造林 垃圾分類回收 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因地制宜謀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要遵循的原則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 9個 12個+2 10個 1.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地帶(范圍) 依據:中國地域遼闊,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明顯,各地區的發展程度很不平衡。 經濟地帶 東部經濟地帶 12+2個 中部經濟地帶9個 西部經濟地帶10個 范圍 遼冀京津魯蘇滬浙閩粵桂瓊(不含臺) 黑吉內蒙古晉豫鄂湘皖贛 川渝云貴藏陜甘寧青新 2. 劃分依據 自然條件 優越 較優越 較差 經濟基礎 雄厚 較薄弱 薄弱 發展水平 高 較高 低 對外開放程度 高 較高 較低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地形陡峭,坡度大,水土容易流失。但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這叫做宜林則林 降水較少但牧草生長良好,坡度小,適宜發展畜牧業,這叫做“宜牧則牧” 地勢平坦,利于耕作,且靠近水源,便于灌溉。這叫做“宜糧則糧” 河湖較多,適宜發展漁業這叫宜漁則漁 因地制宜發展工業 自然:1、地勢平坦、氣候溫和 2、河湖眾多 人文: 1、發達的水陸空交通 2、豐富的資源 3、歷史悠久,基礎雄厚 4、雄厚的技術力量 因地制宜發展金融業和旅游業 我們國家為了促進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哪些重大的資源調配政策? 西電東送、西氣東輸、 北煤南運、南水北調 因地制宜 優勢互補 這充分體現了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什么原則? 區域經濟發展遵循的原則: 1、“靠山養山,方能吃山;靠誰養水 方能吃水”這句話體現了 ①科學發展觀 ②可持續發展戰略 ③ 小農經濟思想 ④ 因地制宜觀 A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④ A 2、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從全局看主要是為了 A、向西部地區輸送技術和人才 B、利用西部地區的剩余勞動力 C、向西部地區提供建設資金 D、東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D 3、地處高海拔的某貧困山村,為了脫貧致富先后創辦多家企業均告失敗。后來村委會決定結合本村優勢,種植既有市場需求又適合高海拔生長的經濟作物,結果大獲成功。這說明要發展區域經濟 A、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地區優勢 B、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 C、加大投入改善交通通訊條件 D、堅持無工不富的指導思想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