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吳佩孚(1873~1939) 直系軍閥首領。字子玉,蓬萊人。 1902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歷任北洋第三鎮(zhèn)參謀、營管帶、團長、旅長。 1918年隨曹錕征湘,升任第三師師長。 1920年參加直皖戰(zhàn)爭,戰(zhàn)后升任直魯豫巡閱副使。 1922年發(fā)動直奉戰(zhàn)爭,升任直魯豫巡閱使,擁兵10萬,控制了北京政府及鄂、豫、直、陜等省,成為北洋軍閥直系首領。 “Biggest man in China ” “打倒列強,除軍閥”實現(xiàn)國內和平與統(tǒng)一,成為人們的普遍愿望 史料一:1923年2月7日,吳佩孚鎮(zhèn)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工人被殺40多人,傷200多人,被捕60多人 ,遭開除1000多人。林祥謙、施洋及京漢鐵路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史文彬均被逮捕。林祥謙被捕后,拒絕妥協(xié) ,慷慨就義,工人運動陷入低谷。史稱:二七慘案 共產黨:力量還比較弱小,應該聯(lián)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史料二: 依中國社會的現(xiàn)狀,中國現(xiàn)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革命的黨。要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中共三大宣言 以上兩則史料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認識上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 史料三:辛亥革命后,孫中山不斷領導反對軍閥的斗爭 時間 革命名稱 結果 1913年 二次革命 失敗后孫中山流亡國外 1915-1916年 護國運動 勝利,袁世凱氣急病死 1917年 反對張勛復辟 勝利,段祺瑞再度掌握中國政權 1917-1918年 第一次護法運動 失敗 1921-1922年 第二次護法運動 失敗 史料四: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蓋今日革命,非學俄(共)不可……我黨今后之革命,非以俄(共)為師。 ——孫文 國民黨:需要尋求新的力量的支持,需要將國民黨建設成為一個有力的政黨 以上史料表明孫中山對于革命有了怎樣新的認識和訴求?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拉開了國民大革命的序幕。 國共合作實現(xiàn)的過程: 中共三大的召開:制定國共合作的方針 時間﹡地點: 內容 政治、組織、思想上保持獨立性 黨內合作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國共合作實現(xiàn)的標志 1924.1/廣州 內容 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 確立了三大政策 ——政治基礎 時間﹡地點: 1923.6/廣州 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黨內合作 是“合作”,不是“合并” 國共合作成果一:黃埔軍校的建立 結合書本56頁資料一來說一說,對聯(lián)體現(xiàn)了軍校的創(chuàng)辦宗旨是什么? “創(chuàng)造建立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革命者來 黃埔軍校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怎樣的思想? 新式軍事政治學校,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 升官發(fā)財請往他處 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黃埔軍校創(chuàng)始人孫中山 校長 蔣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來 陳毅(6期) 林彪(4期) 資料一:黃埔軍校畢業(yè)的名將 徐向前(1期) 陳賡(1期) 羅瑞卿(6期) 趙一曼(6期) 據(jù)上述材料,概述黃埔軍校的創(chuàng)建為中國革命帶來了什么? 1924年至1927年國民革命時期,黃埔軍校入學的學生共六期2萬多人。 資料二:黃埔軍校第1—6期入學及畢業(yè)人數(shù) 黃埔軍校培養(yǎng)了國共兩黨第一代的軍事將領,成為國民革命軍的骨干,并留下了寶貴的黃埔精神。 國父孫中山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jīng)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 現(xiàn)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xù)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于最短期間,促其實現(xiàn)。是所至囑!” ——總理遺囑 1925年3月12日于北京逝世,終年59歲。 目的 時間 主要對象 主戰(zhàn)場 打倒列強 消滅軍閥 統(tǒng)一中國 1926年7月 吳佩孚 孫傳芳 張作霖 湖南 湖北 江西 國共合作成果二:北伐戰(zhàn)爭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蘇 直隸 廣東 廣西 湖 南 安 徽 山東 黑 吉 遼 吳佩孚 20萬 湖北 廣東 廣西 北伐戰(zhàn)爭前形勢圖 張作霖35萬 孫傳芳20萬 國民政府10萬 蔣某人就那么點兵力,本帥真心沒放在眼里 北伐戰(zhàn)爭進軍示意圖 廣州 浙江 福建 鄭縣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隸 廣州 桂林 長沙 安 徽 山東 黑 吉 遼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蘇 北伐對象 主要戰(zhàn)場 吳佩孚 孫傳芳 張作霖 兩湖戰(zhàn)場 江西戰(zhàn)場 閩浙戰(zhàn)場 上海 短短十個月內,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 我們來思考一下,北伐軍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勝利? 組織討論: 敵眾我寡,北伐軍為什么能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可從戰(zhàn)爭性質、各方面配合、官兵作戰(zhàn)情況、戰(zhàn)略方針等方面分析) 1、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2、北伐軍制定了正確的方針; 3、正義之戰(zhàn),得到廣大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 4、北伐軍將士英勇作戰(zhàn),尤其是共產黨員起了先鋒模范作用; 5、軍閥間互相猜忌,陷于嚴重分裂極端脆弱局面; 6、蘇聯(lián)在軍事上物質上的幫助。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四、國民革命的失敗 1.蔣介石等人發(fā)動反革命政變 階級利益不同 “四一二”政變(1927.4.12/上海) “七一五”政變(1927.7.15/武漢) ——標志著國民革命失敗 2.革命政變的原因: 五、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時間: 2.地點: 3.性質: 1927.4.18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對外投靠帝國主義 對內鎮(zhèn)壓人民革命運動 1927.9 寧漢合流 1928年6月4日 皇姑屯事件 1928年12月29日 東北易幟 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變旗幟(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標志著北伐的結束、國民政府完成統(tǒng)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結束 1927.8 蔣介石下野 為什么說它失敗了?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 因為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客觀: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絞殺 主觀:中共缺乏斗爭經(jīng)驗,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放棄了對革命武裝的領導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