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綏靖政策與慕尼黑陰謀 1938年,德國占領奧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采取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簽訂《慕尼黑協定》 1939年3月,德國出兵占領捷克斯洛伐克 德國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慕尼黑協定》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頂峰,極大地改變了歐洲格局,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綏靖政策 ? 20世紀30年代,英法美等國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安全,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為姑息縱容,不惜犧牲受害國利益以滿足法西斯國家的要求, 同時企圖把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的政策。 3、敵視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企圖 禍水東引。 1、一戰后英法實力的衰退 2、一戰后普遍厭惡戰爭的思想。 英法為什么實行綏靖政策? 波 蘭 德國突然襲擊波蘭,二戰爆發 德軍越過邊境,侵入波蘭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 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二、德國閃擊波蘭 波蘭為什么迅速覆滅? 波蘭: 部署不當;裝備和戰術思想落后; 德國: 準備充分,軍事力量強大,戰術先進 英法: 對德國“宣而不戰”,致使波蘭孤立無援。 敦刻爾克 德國西線進攻和敦克爾刻撤退 1940年4、5月 丹 麥 丹 麥 丹 麥 丹 麥 丹 麥 丹 麥 挪威 挪威 挪威 挪威 挪威 丹 麥 挪威 盧森堡 盧森堡 盧森堡 盧森堡 盧森堡 盧森堡 盧森堡 荷蘭 荷蘭 荷蘭 荷蘭 荷蘭 荷蘭 荷蘭 比利時 比利時 比利時 比利時 比利時 比利時 比利時 馬奇諾防線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軍事家打造的閃擊戰,攻勢凌厲, 27天內征服了波蘭, 4小時征服丹麥, 23天內征服挪威, 5天內征服荷蘭, 18天內征服比利時, 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敦刻爾克大撤退 二戰初期英、法軍隊從法國向英國的一次大撤退。1940年5月,德國占領荷蘭和比利時,侵入法國,擊敗英、法軍隊。英國遠征軍和部分法、比、荷軍潰退至法國北部敦刻爾克地區,面臨被殲滅的危險。5月26日至6月4日陸續向英國撤退,由860余艘艦船運載33萬余人通過多佛爾海峽抵達英國。為未來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戴高樂將軍組織”自由法國”運動,繼續開展反德斗爭。 法國號稱歐洲第一軍事強國, 但在遭受進攻后6周內即遭敗亡,原因何在? 合作探究一: 法國敗亡的原因: ⑴過度依靠馬奇諾防線。 ⑵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的惡果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決不投降。 -----丘吉爾 比較新任英國首相丘吉爾與前任首相張伯倫在法西斯面前的態度和立場有何不同? 張伯倫: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 丘吉爾:堅決抵抗,誓不投降。 1940年秋德軍空襲英國,企圖迫使英國屈服。 8月12日不列顛空戰正式開始 PK 德軍共出動飛機416萬多架次,向英國投擲6萬噸炸彈,炸死炸傷英國居民8.6萬余人,炸毀100多萬棟建筑物… 英軍以915架飛機和414名飛行員的代價摧毀了1733架德國飛機,擊斃和俘獲6000名德國飛行員…… 1940年秋,德意日正式結成軍事侵略同盟。 德國 蘇 聯 比利時 丹麥 荷蘭 挪威 盧森堡 波 蘭 1939.9 突襲波蘭,二戰爆發 擴張疆域 建立東方陣線 英 國 法 國 1940年4、5月間 繞過馬奇諾防線1940年6月 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襲蘇聯 希特勒在西線受阻后,將向何處去? “如果要在歐洲取得領土,只有在犧牲俄國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希特勒《我的奮斗》 1940年7月,不列顛之戰 德國進攻蘇聯和 日軍偷襲珍珠港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8月23日) 一、德國進攻蘇聯 1.戰前蘇德關系如何? 2.初期戰況與原因。 德國方面 政治、軍事力量強大;侵蘇蓄謀 已久、準備充分;閃電戰術。 蘇聯方面 蘇聯軍事編制落后,指揮不力; 對德國判斷失誤,部署不當 。 有人說,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能夠取勝,主要是因為寒冷的天氣幫了蘇聯的忙。就此,說一說你們的看法。 蘇聯: (1)蘇聯軍民萬眾一心,斗志昂揚; (2)指揮正確,防御得當; (3)蘇軍頑強抵抗 德國: (1)指揮失誤; (2)屬于侵略戰爭; (3)1941—1942年的冬季氣候寒冷,德軍戰線過長,補給不足,消耗過大,戰斗力銳減 3.莫斯科保衛戰 思考: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分別對蘇聯和世界產生了怎樣的的影響? “大東亞共榮圈”計劃 1940年 確 立 日美矛盾的激化 亞 洲各 國 嚴重損害了英美 這一地區的利益 增 加 援 助 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戰略物資 二、日軍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 ○ 有人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誤。你是否贊成這種觀點,請說說你的理由。 對美國:拋棄孤立政策,對日本宣戰,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 對日本:從軍事角度上說,日本是勝利的。偷襲珍珠港后,開始撲向南太平洋上的各國。到1942年5月,領了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地區800多萬平方千米的他國領土。但從長遠來看,為日本的最終失敗,埋下禍根。 對二戰:直接導致了美國參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促進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