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 綜合評述清朝前期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清朝前期,中國仍然是農耕經濟大國,但手工業、商業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對外貿易長期處以順差,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康乾盛世) 為什么有人這樣評價清朝前期的繁盛? 清朝前期,傳統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范圍內占據主導地位. 盡管已經出現了工商皆本的新觀念,但統治者仍然堅持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 一· 經濟篇 雍正祭祀先農壇圖(局部) 雍正皇帝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獎勵墾荒,曾多次前往先農壇參加祭祀的典禮. 從上述資料來看,清朝統治者對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有哪些擔憂? 工商業不能生產糧食,且與農業爭勞力;工商業發展容易滋生奢華、浮夸、攀比之風,敗壞社會風氣;跨州縣招募礦冶工人,容易給社會管理帶來隱患。 工業革命 18、19世紀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 過工業革命發展為新興的工業資本主義國 家。這些國家迅速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清政府對民間工商業發展所采取的措施會有什么后果? 強化了自然經濟形態,導致大量商業資本投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土地兼并;影響了農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 影響了商業資本的積累,阻礙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拉大了中國與西方國家間的差距。 ①經濟上:有利于穩定農業人口,推動農業發展,從而鞏固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對農民的控制,進而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封建國家的政治穩定。 重農抑商 積極作用:古代社會的前期起積極作用為主: 消極影響:古代社會的后期起消極作用為主: 長期的重農抑商政策,使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它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從而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對比東西方近代前夜歷史 經濟 牛耕(明清) 機器生產(英國) 材料一:利瑪竇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在明朝官員中應起了軒然大波,認為:第一,中國應處于圖的正中央;第二,中國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二· 思想篇 材料二:乾隆皇帝以所請“與天朝體例”不合,駁回了英國使者馬戛爾尼與中國通商的請求,并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皇帝接見馬戛爾尼 表現出明清統治者“夜郎自大”的心態 ①傳統的自然經濟,其特點是自給自足,不需要外來商品的買賣; ②中國一直是周圍一些國家臣屬或朝貢的對象,統治者習慣了以“天朝大國”自居; ③康乾盛世也的確繁盛一時; ④其他國家學者的贊美。 結合書本P23的內容和以上圖片想一想:導致明清統治者產生夜郎自大的原因有哪些? “閉關鎖國”政策是清朝封建政府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嚴格限制和他國往來交流的政策。 皇上,居住在這樣的國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豐衣足食啊 三· 政策篇——閉關鎖國 1.閉關鎖國的原因 傳統的自然經濟,其特點是自給自足,不需要外來商品的買賣; 中國一直是周圍一些國家朝貢的對象,統治者習慣了以“天朝大國”自居;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材料1 乾隆皇帝以所請“與天朝體例”不合,駁回了英國使者馬戛爾尼與中國通商的請求,并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材料2 明朝中葉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明政府開始實行閉關政策;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將沿海居民內遷50里,是為了斷絕東南沿海對鄭成功等抗清武裝的聯系和物資供應。 2.閉關鎖國的過程 清初實行嚴厲的海禁,將沿海居民內遷50里,是為了斷絕東南沿海對鄭成功等抗清武裝的聯系和物資供應。康熙統一臺灣后,清政府開放四個港口,對外貿易受到限制。 乾隆時期,又關閉了其他海港,限定廣州一處海港通商,并只能通過“廣州十三行”統一進行商品貿易。 廣州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廣州十三行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中國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國人。 閉關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只準許廣州一地對外貿易; 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管理貿易; 對出口商品的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限制; 對外國人在華的活動采取了嚴格限制的措施。 只能住指定會館,不能在廣東過冬, 不能向中國商人借款,不能打聽商業行情。 ——《防夷五事》 積極影響: 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抵御作用。 消極影響(主要): 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它使中國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導致了經濟的停滯和倒退;使中國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技術的交流,阻礙了手工業的發展和科學文化的進步,導致了中國的落后。 2.閉關鎖國的影響 清朝前期世界形勢 中國周邊危機四伏,英俄等過在我國附近殖民擴張,當時清朝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而清朝統治者對此認識非常不夠. 馬克思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在這場戰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義,而最現代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鄧小平說:“如果從明朝中葉算起,到鴉片戰爭,有三百多年的閉關自守 ,如果從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 (1)土地兼并嚴重,人口迅速增長,人多地少,謀生困難,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清代人口數變化 清代人均田地變化 1、各種社會危機的表現: 四· 社會篇——矛盾激化 乾隆年間,大學士和珅占地達到80萬畝,就連他的兩個家丁,也占有土地6萬畝。 和大人:這些都是你的土地。 放心吃喝,有人給我們買單! 土地兼并嚴重,官吏腐敗突出,加重了廣大勞動人民負擔。激化社會矛盾,各族人民不斷反抗。 社會危機有怎樣的表現? 和珅史上貪官之首,和珅被抄出藏金32000多兩,地窖藏銀200余萬兩,取租地1266頃,取租房屋1001間半、當鋪銀號及珠寶、衣物等,總家產折合白銀相當于清政府好幾年的財政收入。如按內務府估價,和坤家產在8億兩白銀,合人民幣:875億。 政治腐敗黑暗,皇室鋪張浪費,官場腐化奢靡. 3.清朝中期發生了大大小小數十次起義,但是,社會危機并未得到解決,動亂還在繼續。 三、中國開始落后 比較中英兩國的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說說中國近代前夜的危機有哪些 比較中西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的差異,說說中國近代前夜的危機有哪些? 政治差距 經濟差距 外交差距 軍事差距 畫面一:當黃河岸邊柳蔭樹下,犁間耕作的喘息與手搖紡車吱呀呻吟合奏著悠閑的田園慢板時; 英格蘭西北部蘭開夏郡的蒸汽鍋爐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聾的工業交響曲。 ★對比東西方近代前夜歷史 經濟 畫面二:當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獨攬大權,雍正皇帝君臨天下時;英國的查理一世和法國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斷頭臺上,以十倍的絕望與百倍的仇恨詛咒著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對比東西方近代前夜歷史 政治 畫面三:當乾隆傲慢地拒絕英國通商要求,正在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而沾沾自喜時;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擴張的征途,正在掠奪金錢,販賣奴隸,開辟市場,力圖建立一個全新的世界! ★對比東西方近代前夜歷史 奴隸買賣園 外交 ★對比東西方近代前夜歷史 畫面四:當兩鬢飛雪的范進士子因中舉登科而神經錯落時; 牛頓正在通過自制的反射望遠鏡關注著宇宙間的行星運動規律。 思想文化 西方 中國 政治 資本主義制度 (民主制度) 封建君主專制 經濟 工業革命 機器生產 自然經濟 手工生產 外交 殖民擴張 閉關鎖國 軍事 軍艦、火炮、步槍 大刀、長矛、弓箭 中國與同時期西方的對比 政治:封建專制制度日趨衰落; 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商品經濟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商品輸出的沖擊; 科技文化:以總結性著作為主,基本上停滯不前; 對外:邊疆地區不斷遭受外來侵略,對外活動主要是抗擊外來侵略。 比較明清時期和隋唐時期的對外政策及其影響,由此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開放則興,閉關則衰 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念 明確一個時期—— 明清時期 知道一種經濟—— 避免一種心態—— 錯誤的一項政策——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夜郎自大 閉關鎖國 可悲的一種命運—— 落后 挨打 課堂鞏固 1. 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費正清在評論中國明清時期的某一政策時說:“歸根到底,他們是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評論的是 A.關注民生政策? ? ???B.重農抑商政策? ???? C.閉關鎖國政策??? ??D.禁絕對外貿易政策 2. 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A.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B.中西方人種差異 ? C.中國文人的偏見???????? ????D.中西方文化差異 課堂鞏固 1.中國古代最后一個繁榮時期是( ) A.貞觀之治 B.康乾盛世 C.開元盛世 D.文景之治 2. 以下歷史時期采取“閉關鎖國”政策的是( ) A.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B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