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 西周滅亡后,公元前770年, 周幽王的兒子宜臼,也就是周平王將都城從鎬京遷到了洛邑(河南洛陽), 從此我國歷史進入了春秋時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東遷至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東周王室的衰落 東周時期,周王室日益衰落,諸侯國之間相互征戰,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局面。 西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1年 春秋 戰國 東周 春秋:因孔子編寫的記載這段歷史的史書《春秋》而得名。 戰國:由于各諸侯國以兼并或自保為目標,連年交戰而得名。 春秋列國時期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圖 雍 新田 洛邑 臨淄 商丘 郢 吳 會稽 周 秦 宋 齊 晉 楚 說法一 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2)春秋五霸 雍 新田 洛邑 臨淄 商丘 郢 吳 會稽 周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公 越王勾踐吳王闔閭 A C B D E 晉 齊 楚 吳 越 說法二 3、首霸齊桓公 任用管仲改革內政,發展生產。 以“尊王攘夷”為口號取得政治上的優勢。(一層次: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民族,捍衛了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另一層次:假借“尊王”名義擴張自己利益的行為,但并非攘夷,而是華夏諸侯國之間的內戰。) 自然條件優越,經濟富庶。 (2)確立霸主地位標志: (1)稱霸原因 公元前7世紀中期,葵丘會盟 葵丘會盟臺 葵丘臺遺址在河南省民權縣城東的黃河故道北岸,面積300平方米,高2米。這里新建了葵丘會盟臺旅游區。大門內立有三座石碑。中間石碑上刻著“葵丘會盟臺遺址”幾個大字。殿內有齊桓公邀集八國諸侯的彩雕 。 管仲與齊桓公 從管仲和齊桓公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發? 待人要寬容,不計前嫌; 重用賢才; 要以國家利益為重; 閱讀p14資料1、資料2 4、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有什么影響? 積極:加快了中國統一的步伐; 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中華民族的形成; 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消極: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痛苦。 齊 楚 秦 燕 趙 魏 韓 東 南 西 北 到 中 間 燕 齊 趙 魏 韓 楚 秦 匈 奴 春秋列國時期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圖 原是晉國 ★春秋五霸:稱霸諸侯,做諸侯之長 ★戰國七雄:吞滅他國、統一天下 戰國七雄與春秋五霸征戰活動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鐵犁 戰國時期農業生產的變化 牛耕 影響:大量荒地被開墾,涌現了新興地主階級。 隨著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 生產能力提高,大量荒地被開墾成為私田 舊有制度(井田制)瓦解 同時,新興地主階級與農民大量涌現 新的社會階層要求改變舊的社會制度 各國變法的歷史必然性 一些諸侯國勢力增強,加快分封制的瓦解 為避免在戰爭中被吞并,各諸侯國紛紛采取富國強兵的舉措 使秦國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 商鞅變法 秦孝公 秦 國家強盛 樂毅改革 燕昭王 燕 成為較強大的國家 鄒忌改革 齊威王 齊 取得一定成效 申不害改革 韓昭侯 韓 軍力強大 學習胡服騎射 武靈王 趙 國力一度強盛 吳起變法,加強中央集權 楚悼王 楚 成為戰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 李悝變法,發展經濟,改革軍事 魏文侯 魏 成 效 措 施 國 王 國 家 影響最大 閱讀“立木取信”的故事 這個故事在今天有何意義呢 ? 令出必行,取信于民。 商鞅取信于民 廢除貴族特權,增強了軍隊戰斗力。 歷史作用 秦國商鞅變法 主要內容 獎勵軍功,立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建立縣制,原有聚落合并為縣,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增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經濟力量。 重視發展農業經濟,以農為本。 加強中央集權,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 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后來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