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4機械效率機械的使用給人們的工作帶來許多方便。如果從功和能的角度進行分析,卻會發(fā)現(xiàn)在使用機械時,我們做了一些并不希望做的功。一、機械效率1、有用功:對人們有用(或有益)的功。如圖3-50所示,利用動滑輪把重為G1的物體提升h高度的過程中所做的功為:W=G1h,這是人們提升重物過程中必須要做的功,這部分功叫做有用功。2、額外功:人們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在提升重物的過程中,由于動滑輪本身也受到重力作用,以及動滑輪的轉(zhuǎn)軸上存在摩擦力,因此,必須克服動滑輪自身的重力和動滑輪上的摩擦力做一定量的功,這部分功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額外做的功。利用機械時,人們不得不額外做的功叫做額外功。3、總功:人的拉力F(動力)對動滑輪(機械)所做的功,即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W總=W有用+W額)。4、機械效率(1)概念: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2)公式:(3)特點:a、機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沒有單位;b、機械效率總小于1(W有用(4)機械效率的比較:a、W總一定時,機械做的W有用越多或W額越少,越大;b、W額一定時,機械做的W總越多或W有用越多,越大;c、W有用一定時,機械做的W總越少或W額越少,越大。注意:①機械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有用功和總功兩個因素,不能理解成:“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②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是否省力及功率的大小無關(guān)。(5)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a、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通常是減少額外功,如搞好潤滑,減輕機械自重;b、在無法減小額外功的情況下,采用增大有用功來提高機械效率。二、機械效率的種類1、滑輪及滑輪組機械效率(不計繩重和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2、斜面機械效(1)斜放的平板構(gòu)成了一個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利用它可以更省力地將貨物從低處搬運到高處,可以省力,但費距離。(2)利用斜面提升重物:①不計斜面摩擦時:FS=Gh;②計斜面摩擦時:FS>Gh,W有用=Gh,W總=FS;【拓展】光滑程度相同的斜面,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機械效率越高。【例1】如圖所示,物體A是正方體鐵塊,邊長是20cm,當水平拉力F=80N時,物體A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ρ鐵=7.8×103kg/m3,物體A運動時受到地面的阻力是物重的0.3,試求:(g取10N/kg)(1)物體A的質(zhì)量。(2)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答案】(1)V=a3=(0.2m)3=8×10-3m3,ρ=m/V,則m=ρV=7.8×103kg/m3×8×10-3m3=62.4kg。(2)G=mg=62.4kg×10N/kg=624N,f=0.3G=0.3×624N=187.2N,η=W有用/W總×100%=(f·s)/(F·ns)×100%=187.2N/(80N×3)×100%=78%。1、如圖所示的起重機將重為6×103N的貨物勻速提升10m,它的電動機做功1.25×105J,起重機勻速提升貨物做的有用功為J,機械效率為,對于實際機械,機械效率總小于100%的原因是。【答案】6×10448%機械不可避免做額外功(或有用功總小于總功等)(答案合理即可)2、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重800N的物體在10s內(nèi)勻速上升了1m,已知拉繩子的力F為500N,則提升重物的過程中(B)A.繩子自由端被拉下3mB.做的額外功是800JC.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80W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60%【例2】如圖甲所示,鄰居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搬上高臺,放學回家的小勇看見后急忙前去幫忙。他找來一塊木板,搭成圖乙所示的斜面,結(jié)果非常輕松地把同樣的重物推到了高臺上。關(guān)于這兩種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甲種情況下更省力B.乙種情況的機械效率高C.兩人做同樣多的有用功D.小勇做功的功率要大些1、如圖所示,在相同時間內(nèi),用大小相同的拉力F把等質(zhì)量的甲、乙兩物體沿斜面AB、AC從低端拉到斜面頂端。F對物體做功的功率分別為P甲、P乙,機械效率分別為η甲、η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A.P甲>P乙,η甲<η乙B.P甲<P乙,η甲<η乙C.P甲<P乙,η甲>η乙D.P甲>P乙,η甲>η乙2、如圖所示,把重為G的物體沿高為h,長為l的粗糙斜面以速度v由底端勻速拉到頂端的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為W,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C )A.拉力大小為B.物體所受摩擦力大小為C.拉力功率的大小為D.斜面的機械效率為【例3】小明用如圖的實驗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將總重為G=100N的鉤碼掛在鐵質(zhì)杠桿上,彈簧測力計作用于P點,現(xiàn)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鉤碼上升的高度為h=0.2m,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50N,其移動的距離為s=0.5m,(不計轉(zhuǎn)軸O處的摩擦,鉤瑪重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此時杠桿的機械效率η為60%B..若增加鉤碼的重量,重復實驗,則杠桿的機械效率不變C.若將鉤碼移動到Q點,仍將鉤碼勻速提升h的高度,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F(xiàn)′小于FD.若將鈞碼移動到Q點,仍將鉤碼勻速提升h的高度,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η′大于η1、工人師傅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勻速提升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增大提升重物的速度,可以增大有用功B.減小定滑輪的重力,可以減小額外功C.增大提升重物的高度,可以提高機械效率D.減小動滑輪的重力,可以提機械效率2、2018世界杯正用圖甲、乙兩種方式勻速提升100N的物體,已知滑輪重20N,繩重、摩擦不計,則(D)A.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B.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C.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D.手的拉力:F甲>F乙;機械效率:η甲>η乙3、部分農(nóng)戶在新建住房時,常利用如圖所示的簡易滑輪提升建材。在一次提升建材的過程中,建筑工人用400N的拉力,將重600N的建材在10s內(nèi)勻速提高3m。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A.滑輪所做的有用功為1200JB.滑輪受到的重力為100NC.該滑輪的機械效率η=75%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大小為0.3m/s4、如圖所示,工人用250N的拉力,在10s內(nèi)將重為400N的物體A勻速提升4m,若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工人向右移動的速度為0.4m/sB.工人對滑輪組做的功為1600JC.滑輪組對物體A做功的功率為200WD.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5、如圖所示,用力F沿斜面把重為G的物體從粗糙斜面的底端勻速拉到頂端。設(shè)此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f,則關(guān)于此斜面的機械效率,下列關(guān)系式不正確的是( D )A.η=B.η=C.η=D.η=6、如圖所示,豎直固定的測力計下端掛一個滑輪組,已知每個滑輪重均為50N,滑輪組下端掛有物體B,滑輪組繩的末端通過定滑輪沿水平方向與物體A相連,物體A在繩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50N;在物體B下加掛重為90N的物體C后,用水平向左的力F拉動物體A可使其沿水平桌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B上升的速度大小為5cm/s.若不計繩重及滑輪的摩擦,g取10N/kg,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A.物體A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為275NB.F的大小為530NC.F做功的功率為42wD.B的重力為500N7、(2019·廣州)如圖7所示,把重為G的物體甲從A點豎直向上勻速拉至B點,此過程繩的拉力對甲做的功為WAB;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為G的物體乙沿斜面從C點勻速拉至與B等高的D點。在此過程中繩的拉力對乙做的功為WCD。斜面的機械效率為(A)A.B.C.D.8、(多選)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在繩子自由端拉力的作用下,把重為G0的物體勻速提升h0高度,不計摩擦和繩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C )A.拉力一定為B.拉力所做的總功一定為C.動滑輪的重力一定為D.拉力所做的額外功可能為9、往車上裝重物時,常常用長木板搭個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圖所示,工人用3m長的斜面,把120kg的重物提高1m,假設(shè)斜面很光滑,則需要施加的推力為 ,若實際用力為500N,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重物受到的摩擦力為 .(g取10N/kg).【答案】(1)400N;(2)80%;(3)100N10、(2019·達州)救援車工作原理如圖所示,當車載電機對鋼繩施加的拉力F大小為2.5×103N時,小車A恰能勻速緩慢地沿斜面上升。已知小車A的質(zhì)量為1t,斜面高為2m,斜面長為5m(不計車長、鋼繩重、動滑輪重、鋼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和滑輪與軸間的摩擦,g=10Nkg)在小車A由水平路面被拖上救援車的過程中,鋼繩所做的有用功為 J,整個裝置的機械效率為 ,小車A與斜面間的摩擦力大小為 N。【答案】2×104;80%;1×10311、(2018·泰安)圖甲是某學習小組“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示意圖。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動繩子自由端,將重為4.5N的物體從A位置提升到A′位置,同時彈簧測力計從圖中的B位置上升到B′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請你根據(jù)他們做的實驗完成下列問題:(1)物體提升的高度是_____cm,拉力是_____N,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_____;(2)若在圖甲裝置的基礎(chǔ)上,增加一個動滑輪,改為圖丙所示的裝置,提升同一物體,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5.0275%;(2)變小12、(2018?廣東)如圖是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機示意圖,起重機的電動機功率為W,當它把質(zhì)量為1t的重物勻速提起24m時,用時100s.(g=10N/kg)求:(1)在這段時間內(nèi)起重機提起重物做功的功率是多少____?機械效率是多少____?(2)若起重機AB長為20m,吊起重物時B端的配重質(zhì)量為4t,為使起重機不翻倒,則OB長為多少_____?(不計摩擦和起重機自重)【答案】(1)2400W80%;(2)4m3.4簡單機械-杠桿你有沒有使用過開瓶器?利用它你只要用較小的力就可以將瓶蓋打開。開瓶器(圖3-33)就是一種被稱為杠桿的簡單機械。【活動一】嘗試著使用圖3-34中的各種工具,總結(jié)杠桿使用過程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1)都是硬棒(形狀可直可彎,可方可圓,但質(zhì)地堅硬);(2)都受到兩個作用效果相反的力(一個使它順時針轉(zhuǎn)動,一個使它逆時針轉(zhuǎn)動);(3)工作過程都能夠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一、杠桿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這根硬棒叫做杠桿。(1)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杠桿,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硬物體(不一定是棒)、受力(動力和阻力)和轉(zhuǎn)動(繞固定點)。(2)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甚至是任意形狀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zhuǎn)動,且是硬物體,都可稱為杠桿。2、杠桿五要素(1)支點:杠桿(撬棒)繞著轉(zhuǎn)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2)動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畫力的示意圖時,用字母F1標出。(3)阻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畫力的示意圖時,用字母F2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zhuǎn)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標出。(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標出。【注意】力臂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3、力臂的畫法第一步:先確定支點,即杠桿繞著哪一點轉(zhuǎn)動,用字母“O”表示。第二步:確定動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將石頭翹起,則人應(yīng)向下用力,畫出此力即為動力用“F1”表示。這個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桿逆時針轉(zhuǎn)動。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與動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桿應(yīng)朝著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則阻力是石頭施加給杠桿的,方向向下,用“F2”第三步: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將力的作用線正向或反向延長,由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并標明相應(yīng)的“L1”“L2”,“L1”“L2”分別表示動力臂和阻力臂,4、人體中的杠桿(1)人體中有不少骨也構(gòu)成了杠桿,正是這些杠桿系統(tǒng)給予人類完成各種動作的能力。分析人體的杠桿系統(tǒng),都有四個基本組成部分:骨——根硬棒;肌肉收縮——動力的來源;兩根骨之間可以活動的關(guān)節(jié)——支點;移動肢體或物體——阻力的來源。(2)當手拿物體抬起或放下時,或?qū)㈩^部抬起、踮起腳跟,找出相應(yīng)的杠桿,以及支點、動力、阻力。,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一)實驗: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轉(zhuǎn)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杠桿處于平衡。那么杠桿平衡時,應(yīng)滿足什么條件?1、提出問題:杠桿平衡時,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F1、阻力F2和動力臂l1、阻力臂l2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guān)系呢?2、建立假設(shè):在圖3-35中,兩個同學在玩蹺蹺板的時候,結(jié)合自己玩蹺蹺板的體會,怎樣才能保持蹺蹺板平衡?若要把自己這一端往下壓,需要把自己的身體往外移動,也就是說,增大力臂。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fā):杠桿的平衡跟動力、動力臂與阻力、阻力臂有關(guān)。你還能提出什么假設(shè)?杠桿平衡與力和距離有關(guān)。3、設(shè)計實驗: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設(shè)計實驗方案。我們可以對蹺蹺板進行簡化,如圖3-39所示,用一根帶有刻度的均質(zhì)木尺作為杠桿,用鉤碼的拉力來代替人的作用力,進行實驗研究。4、進行實驗:(1)把杠桿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2)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并左右移動鉤碼懸掛的位置,直到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時杠桿兩端受到的作用力分別等于各自鉤碼的重力。將支點左邊鉤碼對杠桿的作用力記作動力F1,右邊鉤碼對杠桿的作用力記作阻力F2。將動力和阻力填入表內(nèi)。(3)讀出動力臂l1、阻力臂l2,并填入表內(nèi)。(4)改變力和力臂的數(shù)值,重復上述實驗,共做4次。把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填入表內(nèi)。5、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jié)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二)杠桿平衡條件1、探究杠桿平衡條件(1)杠桿平衡:指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轉(zhuǎn)動狀態(tài)。(2)實驗中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排除杠桿自重的影響,便于測出力臂的值。(3)調(diào)節(jié)杠桿水平平衡時可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4)實驗拓展:實驗時,若只用鉤碼,則鉤碼應(yīng)掛在杠桿兩端;若只在杠桿一端掛鉤碼,則可以在同一端用彈簧測力計向上拉,且方向為豎直向上。2、杠桿平衡條件(1)表達式:若用F1表示動力,F(xiàn)2表示阻力,l1表示動力臂,l2表示阻力臂。則有:或(2)探究時注意的問題:①實驗前要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在實驗時不能移動平衡螺母;③在加減或移動鉤碼時,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④實驗不能只憑一組數(shù)據(jù)得到結(jié)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jié)論。三、杠桿的應(yīng)用1、省力杠桿:L1>L2,F1<F2,省力、但多移動距離。如拔釘子用的車角錘、剪鐵皮用的剪子等。2、費力杠桿:L1<L2,F1>F2,費力、但可以少移動距離(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等。3、等臂杠桿: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四、作杠桿最小動力的方法1、使用杠桿的目的之一是省力,我們要學會在杠桿中尋找最小動力,或在杠桿示意圖中作出最小動力。2、作圖思路如下:(1)確定支點,找出最長的動力臂。因為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就越省力。(2)按“順反原理”選好動力方向。也就是按動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效果與阻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效果相反的原理確定動力的方向。(3)依據(jù)確定的動力方向畫出動力示意圖。4、最長動力臂的找法(1)如果動力作用點已經(jīng)給出,那么,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連線作力臂,此力臂為最長。(2)如果動力作用點沒有確定,那么,就要依據(jù)杠桿的幾何特征找出最長動力臂,確定動力作用點。如圓形用直徑作動力臂,立方體和長方體用對角線作動力臂。5、如圖甲所示,請在A點畫出能使杠桿OA在圖示位置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的示意圖。以支點O到作用點A之間的距離OA作為動力臂時即為最大動力臂l,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這時用力最小,動力F的方向與動力臂垂直斜向上,如圖乙。【例1】如圖甲為用瓶起開啟瓶蓋的情景,關(guān)于該瓶起使用時的杠桿示意圖正確的是(D)1、如圖所示是人們用木棒撬石塊的示意圖。撬石塊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以B點為支點,在C點用與棒垂直的力F1向下撬;第二種是以A點為支點,在C點用與棒垂直的力F2向上撬。(木棒自重不計)(1)在圖中畫出力F1的力臂。(2)若石塊壓在棒上的D點正好是AB的中點,你認為第_____種方法更省力一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下圖;(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兩種方法中的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相等,第二種方法動力臂較長,所以更省力【例2】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1)實驗時,為了方便對力臂的測量,該同學先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位置平衡。通過多次實驗,該同學得到了杠桿的平衡條件。(2)實驗中,在杠桿上的A點掛四個重均為0.5N的鉤碼,用調(diào)好的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上的B.點,使杠桿水平平衡,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N;如果將彈簧測力計沿圖中虛線方向拉,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答案】(1)水平;(2)1變大。1、下列關(guān)于杠桿的幾種說法中,不正確的是(D)A.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B.每一根杠桿都有一個繞著轉(zhuǎn)動的固定點C.支點可以在杠桿上的任何位置D.動力臂與阻力臂之和一定等于杠桿的長度2、如圖所示,工人師傅將油桶推上臺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這不能看作杠桿,因為油桶是圓的B.這不能看作杠桿,因為沒有支點C.這可以看作杠桿,因為滿足杠桿的所有條件D.這可以看作杠桿,支點就是橫截面的圓心3、如圖所示杠桿中,動力臂用l表示,圖中所畫力臂正確的是(D)4、如圖所示,一塊厚度、密度均勻的長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豎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離地面。則(D)A.F甲>F乙,因為甲方法的動力臂長B.F甲<F乙,因為乙方法的阻力臂長C.F甲>F乙,因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F甲=F乙,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二倍5、人體中的許多部位都具有杠桿的功能。如圖是人用手托住物體時手臂的示意圖,當人手托5kg的物體保持平衡時,肱二頭肌收縮對橈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 B )A.大于5kgB.大于49NC.小于49ND.等于49N6、輕質(zhì)硬桿長為L,其一端用鉸鏈固定在墻面上,另一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吊起并在處于水平位置。桿上懸掛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并可在桿上移動。若桿上物體m的懸掛點P到測力計吊起點A端的距離為x。則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x的關(guān)系圖象是(不計杠桿重量)( B )A.B.C.D.7、《墨經(jīng)》最早記述了秤的杠桿原理,如圖中“標”“本”表示力臂,“權(quán)”“重”表示力,以下說法符合杠桿平衡原理的是(C)A.“權(quán)”小于“重”時,A端一定上揚B.“權(quán)”小于“重”時,“標”一定小于“本”C.增大“重”時,應(yīng)把“權(quán)”向A端移D.增大“重”時,應(yīng)更換更小的“權(quán)”8、小偉為課題研究小組提供了一把家中的舊秤(秤砣遺失),桿秤的刻度大多數(shù)模糊不清,只有6kg和7kg的刻度清晰可辨。小組成員對秤的外形進行了測量,測量結(jié)果如圖所示,課題研究小組對桿秤的中心(不包括秤砣)和秤砣的質(zhì)量的判斷正確的是( B )A.桿秤重心在桿秤提紐的左側(cè),秤砣的質(zhì)量1.5kgB.桿秤重心在桿秤提紐的左側(cè),秤砣的質(zhì)量為2kgC.桿秤重心在桿秤提紐的右側(cè),秤砣的質(zhì)量1.5kgD.桿秤重心在桿秤提紐的右側(cè),秤砣的質(zhì)量2kg9、如圖所示,光滑帶槽的長木條AB(質(zhì)量不計)可以繞支點O轉(zhuǎn)動,木條的A端用豎直細線連接在地板上,OA=0.6m,OB=0.4m。在木條的B端通過細線懸掛一個長方體木塊C,C的密度為0.8×103kg/m3,B端正下方放一盛滿水的溢水杯。現(xiàn)將木塊C緩慢浸入溢水杯中,當木塊浸入水中一半時,從溢水口處溢出0.5N的水,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然后讓質(zhì)量為300g的小球從B點沿槽向A端勻速運動,經(jīng)4s的時間系在A端細繩的拉力恰好等于0,下列結(jié)果不正確的是(忽略細線的重力,g取10N/kg)( D )A.木塊受到的浮力為0.5NB.木塊C受到細線的拉力為0.3NC.小球剛放在B端時A端受到細線的拉力為2.2ND.小球的運動速度為0.2m/s10、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實驗時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位置平衡,當在A處(如圖所示)掛三個鉤碼時,要使杠桿平衡,應(yīng)在B處掛個鉤碼(每個鉤碼質(zhì)量均為100g)。拿去B處鉤碼,改在C處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N。(g取10N/kg)【答案】水平4611、(2019·濟寧)請你設(shè)計兩種方案并分別在圖11中標出鉤碼的個數(shù)和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答案】方案一:杠桿右邊受到的力F2=3G,其力臂L2=4L,杠桿右邊力和力臂的乘積:F2L2=3G×4L=12GL;方案二:杠桿右邊受到的力F2=4G,其力臂L2=3L,杠桿右邊力和力臂的乘積:F2L2=4G×3L=12GL;如圖所示:方案三:杠桿右邊受到的力F2=6G,其力臂L2=2L,杠桿右邊力和力臂的乘積:F2L2=6G×2L=12GL。12、(2019·湘潭)如圖所示利用汽車液壓起重機從礦井中提升重物。起重機起動時滑輪組將重物豎直向上勻速提起,其中N是柱塞,可向上支撐起起重臂ODC.重物和動滑輪總重為15000N,不計摩擦和滑輪組上鋼絲繩重。問:(1)鋼絲繩自由端上作用力F的大小為 N。(2)當柱塞向上支撐起起重管繞固定端O轉(zhuǎn)動時,起重臂ODC是 力杠桿。(3)當重物以0.4m/s的速度勻速上升時,鋼絲繩自由端上作用力F的功率是多少?【答案】(1)5000;(2)費;(3)鋼絲繩自由端上作用力F的功率是6000W。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4 簡單機械-機械效率 學案.docx 3.4 簡單機械-杠桿 學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