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第一章 認識生命 第二節 認識我們身邊的其他生物 教材版本:北京版 第一冊 教學背景分析 (一)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節內容是第一章“認識生命”的第二節,是在第一節“認識我們身邊的植物和動物”的基礎上,按著從宏觀到圍觀的角度,進一步認識真菌、細菌和病毒。教材一開始從生活經驗入手,提出問題“食物‘長毛’,發生霉變,這是為什么呢”,引發學生思考,并進一步引出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微生物。通過學習活動“觀察我們身邊的其他生物”,深入認識真菌、細菌和病毒,進一步訓練觀察、比較和描述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身邊生物中的動物和植物有很多感性認識,但是對于微生物卻僅停留在經常聽說的層面,由于其形態微小,對其缺乏感性認識。對于霉菌等與人類的關系,學生恐怕也有一些認識上的偏頗,甚至有些學生認為真菌中的蘑菇是植物等,并且學生對細菌和病毒的大小也沒有概念,因此,應該積極創造條件,使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構建正確概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認識真菌的形態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難點:用放大鏡觀察霉菌的形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真菌的形態、結構,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 1、在觀察的過程中,練習對觀察的對象進行描述和比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體會做實驗的樂趣。 2、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資源選擇 發霉的饅頭、霉菌生長過程視頻、多種蘑菇、孢子印制作用具,細菌霉菌裝片,病毒圖片,顯微鏡 教學流程示意圖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方法和設計意圖 時間安排 導入 提問: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自然界中有多種多樣的動物和植物。除了動物和植物,在我們身邊還有沒有其他生物呢?它們是否也像我們身邊的動植物一樣很容易被我們發現?如果它們個體很小,我們該如何觀察它們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微小生物的世界,一起認識真菌、細菌和病毒。 學生聽講 5 認識 真菌 大型真菌 講述:在這幾種生物中,真菌算是個體最大的生物了。而真菌的巨無霸,被稱為大型真菌,它們不僅種類繁多,其中還有很多種類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可謂是美味的大型真菌。 提問:現在,在我們的實驗臺上有幾種蘑菇,大家都認識他們都叫什么嗎? 展示:多種蘑菇的圖片和名稱 講述:同學們對蘑菇非常的熟悉,蘑菇屬于大型真菌。在實驗臺上擺放著幾種蘑菇,我們可以嘗試運用觀察法來描述每一種蘑菇的特點,并找出它們共有的結構特點,記錄在任務單上。(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現在請一組同學給咱們說說他們看到的蘑菇都是什么樣的,有哪些共同特征? 講述: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總結的也很全面。蘑菇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 展示:毒蘑菇圖片及木耳、靈芝圖片 講述:當然也有一些蘑菇是有毒的,所以不要看到野外的蘑菇就伸手去采,有的甚至觸摸都可能會中毒。除了蘑菇外,還有我們常見的木耳、銀耳、靈芝等等它們也屬于大型真菌。 認識霉菌 講述:我們很容易在身邊找到這些大型真菌,因為他們的個體都比較大,我們用肉眼就能清楚的看到他們。但是,如果我們遇到個體較小的真菌時,該如何觀察它們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認識這些雖然能夠用肉眼看到,但確看不清楚的真菌——霉菌。 講述:大家有沒有在生活中見過霉菌? 展示:發霉的食物和衣服圖片 講述:同學們說對了,其實大家看到發霉食物上的“毛”就是霉菌。我們如何觀察它們呢?前幾節課我們練習了運用觀察法觀察校園中的植物,我們可以通過描述植物的結構特點及其生長環境來認識一種植物。現在每組實驗臺上的培養皿中都放置著一塊發霉的饅頭,同學們想一想,運用觀察法,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認識霉菌呢?現在給大家兩分鐘時間,兩人一組討論你們組想通過觀察哪些方面來認識霉菌,并將你們的想法寫在任務單上。(教師巡視) 講述:請幾組同學來說說你們想從哪些方面來觀察霉菌。 提問:同學們想的很全面,但是同學們只想到觀察饅頭表面的霉菌,那饅頭內部有沒有霉菌分布呢?如何觀察? 提問:這位同學說的很好,如果要觀察的全面,就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現在就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先從外向內觀察,還是從內向外觀察呢,還是你認為都無所謂?說出你的理由。 講述:這位同學說的很對,如果我們先從內部觀察,就可能會破壞饅頭表面的霉菌。所以觀察法具有一定的順序,同學們應該按著從外向內的順序,先觀察饅頭表面的霉菌并記錄,在將饅頭掰開觀察饅頭內部霉菌的分布。 提問:雖然霉菌肉眼可見,但是跟校園里的植物相比還是太小了,如果我們看不清楚該怎么辦呢? 講述:這位同學說的很對,在觀察過程中,當我們看不清楚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在實驗臺上每組都有一個放大鏡,現在兩人一組進行觀察,將你觀察的霉菌特點寫在任務單上。(教師巡視指導) 講述:現在找幾組同學來分享他們總結出霉菌有什么特點。 展示:放大鏡下的饅頭表面上的霉菌 講述:同學們總結的很全面,在饅頭表面的霉菌是絨毛狀的,由一些細絲構成,在這些細絲的頂端好像有一些小顆粒。而我們再深入到饅頭內部,發現 展示:放大鏡下的饅頭內部的霉菌 講述:這些表面的細絲已經長到饅頭里面去了。 提問:如果我們想看看這些絨毛更細致的結構,用放大鏡還行不行? 講述:同學們說得對,如果想觀察的更細微,我們就需要借助放大更多倍數的顯微鏡來觀察,現在就由老師操作顯微鏡給大家呈現出霉菌的顯微結構。在第二章,你們學會操作顯微鏡后,可以親自觀察霉菌。 展示:不同放大倍數青霉菌顯微圖片 講述:在顯微鏡下,這些“綠毛”一樣的霉菌卻換了一副嶄新的姿態呈現在我們眼前。 講述:饅頭上面除了青霉還有其他的霉菌,那些黃色、黑色的霉菌就是曲霉。 展示:不同放大倍數下曲菌的顯微圖片 講述:這就是顯微鏡下曲霉的真面目,其中黃曲霉是強致癌物。所以食物發霉了,就一定不要再吃了。 提問:如果我們發現一個食物表面有一小塊發霉了,能不能將表面這塊挖去后繼續食用?為什么? 講述: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霉菌會長在食物的內部,僅僅挖到表面并不能保證將所有的霉菌都去除,吃了后也會導致中毒。 講述:自然界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霉菌,除了我們剛才看到的青霉和曲霉,還有黑霉、毛霉、根霉等等。霉菌雖然會使我們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發霉,有些霉菌會使人生病,如一些霉菌可使人患手足癬,但它們并不是全無好處。大名鼎鼎的青霉素就是從青霉中提取出來的,可以殺死很多細菌,在二戰時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舌尖上的中國節目中著名的小吃毛豆腐是利用毛霉發酵獲得的,可以使豆腐更加鮮美可口。 認識酵母菌 講述:不管是大型真菌還是霉菌,我們都可以用眼睛看到它們。真菌中有沒有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種類呢? 展示:一杯清水(內有酵母菌) 提問:大家能不能看到這杯水里有什么? 講述:其實這杯水里老師摻入了酵母菌,但是由于它們太小了,我們用肉眼根本看不到,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借助顯微鏡來觀察,現在我把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我們一起看看這滴水中酵母菌的真面目。 展示:顯微鏡下的酵母菌 講述:看得出來,酵母菌是真菌家族中最小的,它屬于單細胞真菌,雖然個頭小,結構簡單,但是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上千種,其中有一種叫做面包酵母(也叫啤酒酵母)的酵母菌,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我們可以用它來蒸饅頭、做面包和釀酒。 找一兩個學生回答:香菇、蟹腿菇。。。。。。。 學生觀察并將結過記錄在學案上 一組同學匯報,其他組補充 找一到兩名學生說說: 食物長毛、衣服發霉等等 小組討論并將答案寫在學案上 找幾組回答 找一學生回答: 掰開饅頭 找一學生回答: 從外到內或從內到外 找一學生回答: 借助放大鏡或顯微鏡 學生觀察并記錄 找兩組描述霉菌的形態結構特點。 找一學生回答:不行,需要用顯微鏡觀察 找一名學生回答:不能,霉菌會長到食物的內部 找一學生回答: 看不見 20 認識細菌和病毒 結束 講述:酵母菌已經夠小了吧,它是最小的真菌。但是跟我們接下來要認識的細菌相比,它簡直就是個龐然大物。那么,細菌到底有多小呢? 講述:我們總是說要飯前洗手,因為手上會有很多的細菌,現在老師就將手上的細菌刮下來做成裝片,在顯微鏡下看看細菌到底是什么樣的? 展示:顯微鏡下的細菌 講述:我們用四百倍的顯微鏡觀察細菌,也只能看到一個個的小點,根本看不到他們的真面目。如果想清楚的觀察它們的樣子,我們實驗室現有的光學顯微鏡是沒法觀察的,需要用能將他們放大幾千到一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行。 展示:電鏡下多種細菌的顯微照片 講述:我們看到的細菌有各種形狀,如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甚至還有一些不規則形狀的。 細菌分布也非常廣泛,不論是在空氣中、土壤里,還是各種物體的表面,甚至是在一些極端環境中,如深海火山口、寒冷的極地以及金礦有毒流出物里也有細菌的存在。 講述:細菌雖然小,但是我們在實驗室用400倍的光學顯微鏡還能勉強找到它們的身影,而病毒比細菌還小,用光學顯微鏡已經看不到它們了,只能借助科學家實驗室中的電子顯微鏡將病毒放大幾萬到幾十萬倍才能看清楚。 展示:電鏡下多種病毒的顯微照片 講述:病毒種類繁多,并且沒有細胞結構,是一種極其微小、結構簡單的特殊生物。 講述:一提到細菌和病毒,同學們都非常的反感,因為他們會使我們生病,嚴重的可能會致命。但是,能夠致病的細菌只是少數,有些細菌不僅對人類無害,而且還有益。 展示:酸奶、泡菜、益生菌藥物的圖片 講述:如乳酸菌能為我們制作出美味的酸奶和泡菜。腸道中的益生菌能幫助我們維持身體的健康。細菌和病毒不僅數量大、種類多,它們也是生物界中不可缺少的成員。 講述: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在我們身邊除了植物和動物以外,還有多種多樣的真菌、細菌和病毒。它們有的個體微小,必須要借助工具才能觀察到。但是它們卻是生物世界中的一份子,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重要,他們與動植物一起構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生物世界,我們應該更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展示:孢子印的制作過程 講述:我們在緒論中講過,生物的一個特征就是能夠繁殖,在這節課的最后,我們做一個小活動,每個小組挑選一種蘑菇做一個孢子印。 學生制作孢子印 10 3 7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認識身邊的其他生物 真菌 霉菌:青霉菌、曲霉菌 大型真菌 酵母菌 細菌 病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