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顯微鏡的規范使用(玩轉顯微鏡)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節課以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要出發點,通過教師和學生演示顯微鏡的規范操作和學生自己探究幫助學生分析思考,從而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新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培養,如:顯微鏡的規范使用等。 通過設計環環相接的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再通過即時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整節課注重對學生表達能力、生物學素養、觀察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和提升。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本節內容是北京版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常用的生物學研究方法第二節中學生物常用的使用工具。來自于“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相關主題中一級主題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具體內容: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使用顯微鏡)。從整個初中階段來說,學生能夠規范使用顯微鏡可以說是為后面了解生物的微觀世界打下基礎。 學生情況:學生在前兩節課已經了解并掌握了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較為熟練地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但對于使用顯微鏡高倍物鏡觀察微觀生物世界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解決還有待提高,比如:污點位置的判斷、根據實際情況調節顯微鏡視野亮度等。 教學方式:通過講授、觀察分析等方式使學生獲取新知。 教學手段:用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容量,能更直觀,更形象地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及討論。 技術準備: 教 學 準 備 具體內容 使用數量/用途 1 顯微鏡 23臺 2 e字母玻片,木本植物橫切面玻片 各23片 3 學案 23張 4 教師用顯微鏡 1臺 5 PPt 教師播放使用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知識目標:說出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步驟以及解釋或解決顯微鏡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常規的問題。 能力目標:能夠利用高倍物鏡觀察裝片,并找到清晰視野。達到熟練使用顯微鏡的水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實驗和合作的樂趣。形成遵守實驗室紀律和愛護實驗設備的習慣。逐步確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能夠熟練使用顯微鏡,并利用高倍鏡觀察到清晰物象。 難點:組織小組實驗和解決高倍鏡下出現的一些問題。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 溫故知新 前面我們學習了顯微鏡的規范操作,包括了這樣幾個步驟:1.提取安放2.對光3.放置裝片4.調焦觀察5.復原放回 展示顯微鏡光線通路圖并思考:在對光操作過程中光線是通過顯微鏡的那些結構到達人眼的? 請一位同學展示顯微鏡對光步驟 板書示意放置裝片應注意的問題 請一位同學完成放置裝片和調焦觀察步驟 教師出示問題:如果看到模糊物象應怎樣處理? 明確本節課的內容:繼續練習規范使用顯微鏡,達到嫻熟程度,并解決常見的一些問題 根據教師提示回顧顯微鏡觀察操作步驟并看圖,指出并敘述光線到達眼中所經過的結構 一位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觀看對光過程并找出問題 一位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觀看調焦過程并找出問題 學生思考并回答:調節細準焦螺旋 圖片 10分鐘 出示任務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本節課的具體任務: 任務一:練習使用高倍物鏡進行觀察 1.低倍鏡觀察:取鏡放鏡、對光、調焦觀察。 2.高倍鏡觀察:在低倍鏡觀察基礎上,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物鏡,微調觀察。 任務二:比較高倍鏡和低倍鏡中視野的變化 1.視野中細胞的大小變化是: 2.視野中細胞數量的變化是: 3.視野中明暗程度的變化是: 任務三:驗證顯微鏡中的物像是倒像 1.觀察“e”字玻片:將“e”字玻片正向置于顯微鏡上,畫出你觀察到的物像,說明物像在顯微鏡中成_______ 2.向上移動玻片,觀察物像的移動方向是______ 向左移動玻片,觀察物像的移動方向是_____________ 。 認真聽教師介紹實驗任務,明確應注意的問題(高倍鏡轉換使用問題、裝片統一方向問題。) 顯微鏡、pp投影儀 5分鐘 實踐操作 教師出示注意事項: 1.兩人配合,一人操作,另一人檢查。 2.根據任務,逐項操作并回答問題。 3.操作過程中,有問題請舉手;或將問題記錄在導學案上,實驗結束后討論。 4.實驗操作過程中,注意安全,注意愛護顯微鏡。 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任務和要求完成實驗操作 顯微鏡、ppt、任務單 15分鐘 效果檢測 出示兩種不同倍數下的顯微物象: 請同學們根據剛才觀察判斷哪個是高倍鏡下的物象? 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了,該如何調節顯微鏡使視野明亮一些? 出示兩種字母物象,請學生判斷哪個是自己所觀察的“e”的物象? 由此判斷顯微鏡中所成的向是倒像;移動撥片方向與物象移動方向相反。 探究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 1.污點可能在哪些結構上? 2.怎樣操作可以確定污點位置?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觀察,完成教師出示的任務并回答問題。 顯微鏡、ppt 5分鐘 歸納總結 總結本節課內容: 1.顯微鏡下物像是倒像;玻片移動方向與物像移動方向相反。 2.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細胞數量 越少、細胞越大、視野越暗。 3. 顯微鏡調節視野亮度的方法: (1) 遮光器:光圈越大,視野越亮。 (2) 反光鏡:光線暗時使用凹面反光鏡 4.顯微鏡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可能在目鏡、物鏡、玻片這些結構上。 學生認真聽講,完善筆記 顯微鏡、ppt 5分鐘 練習 出示兩道練習題檢測 學生完成教師出示的習題及學案中的幾道題 學案、ppt 3分鐘 整理 指導學生復原放回顯微鏡并及時評價學生課堂表現 學生整理實驗材料工具 2分鐘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序號 項目 分值 評價標準 一 上課態度 0--25分 積極參與,積極回答問題,上課表現良好,認真完成筆記。 二 習題完成 0----25分 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教師下發題片上的內容。 三 小組合作 0---30分 學生小組討論,討論是否符合規律,能分享每個組員的經驗和調查結果,共同組織語言匯報,并取得其他組同學的認可。 四 小組特色 0---20分 上課紀律、匯報內容、活動積極程度都可以作為本組的特色,按特色計分。 五 成績評定 優秀:85--100 良好:75--84 及格:60--69 這些內容的分數可以通過小組成員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三個部分組成。(自評20分、互評30分、教師評價50分)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教學設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驗為主要活動,充分關注學生,倡導學生的主動學習,讓學生充分地活動。學生能及時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效果檢測上,沒有直接以任務單上的問題直接讓學生回答,而是利用圖片等方式讓學生去判斷回答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觀察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注重在實驗室中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如:及時收放顯微鏡等。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