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課題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課時1課時第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2.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過程與方法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同顯微鏡的規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2、體驗認真細致的觀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教學重點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2、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學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的物象教學方法講解法、實驗法。教(學)具、多媒體課件實驗、多媒體板書設計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一、顯微鏡的構造二、練習顯微鏡的使用步驟1.方法步驟(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4)整理(清潔和收鏡)2、注意事項教后記作業布置組長簽字簽字時間伊寧縣四中教案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講授新課一、顯微鏡的構造二、顯微鏡的使用1.取鏡和安放2.對光(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睜。(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3.觀察:(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思考4、.整理三、達標檢測一:引入新課:1、指導學生看書P35圖及朗讀課文,指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的,生物體是有細胞構成的,引出主題。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顯微鏡,并爭取達到人人會使用顯微鏡。(板書課題: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二、新授內容顯微鏡的制造者師:我們現在用的是什么顯微鏡?師:想親自觀察到顯微鏡的微觀世界,首先要認識顯微鏡。2、結合教材37頁圖2—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并且思考各結構的功能。注意: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時按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識別。2.利用實驗桌上的實物進行指認各個結構并且思考各結構的功能。3、練習,進行檢測。1.顯微鏡的使用2、教師示范,強調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取鏡和安放。一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邊緣大約7厘米處,安裝目鏡和物鏡。師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2)對光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2種觀察標本:①寫有“e”的玻片;②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3、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觀察:巡視,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強調: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③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思考(1)大家觀察到的物像是怎樣的呢?(2.)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使物像居中?(3)寫有數字的不透明紙在觀察時能看清楚么?引導學生繼續觀察。觀察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使學生明確:①物像是倒像②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③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X物鏡的放大倍數引導學生換目鏡(高倍)后再觀察。問:放大倍數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與大小有什么不同?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么辦?學生四人一小組引導學生歸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學生閱讀想一想議一議,找出顯微鏡的制造者。光學顯微鏡(教師介紹還有電子顯微鏡)練習,進行檢測。生看書上的實驗操作過程,明確實驗過程。 明確應注意的問題后,動手操作。巡視,幫助。提出疑問,明確動手操作,觀察,說現象,并加以解釋。思考回答: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越少;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越多。歸納: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正確的對顯微鏡進行取鏡和安放。讓學生明白能在顯微鏡下觀察的是薄而透明的標本。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糾正學生出現的不當之處,加深學生的印象。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步驟。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歸納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