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我們身邊的其他生物》 教學目標: 知識: 知道病毒,細菌是生物。 認識霉菌和蘑菇的種類,認識到蘑菇和霉菌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2、能力: 參與霉菌培養和觀察過程,以及通過對蘑菇的觀察,初步訓練實驗觀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參與課堂討論,分析資料,訓練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對霉菌和蘑菇的觀察學會使用放大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小組的合作過程中培養團隊意識。初步體會我們身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重點: 識別霉菌和蘑菇的種類,認識到霉菌和蘑菇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難點: 識別霉菌和蘑菇的種類,認識到霉菌和蘑菇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方法: 講授法、觀察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 Ppt、放大鏡、霉菌培養物 教學過程: 如引起“非典?”的冠狀病毒的圖片,不同種類細菌圖片,提出問題: 這種肉眼看不見的物體是什么?屬于生物嗎? 從而引出本節內容:微生物。 大多數微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要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清楚,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其與人類關系十分密切。 (一)細菌和病毒 講解:細菌和病毒的區別,細菌和病毒對人的影響。 體積 存在 導致人類患傳染病 細菌 個體微小 自然界中分布廣泛 肺結核、破傷風、傷寒、細菌性痢疾等 病毒 比細菌還小 可侵染細菌、真菌、植物、動物、人,自然界分布廣泛 流感、乙型乙肝、狂犬病、艾滋病等 細菌并不是都是對人類有害的,有些還是有益的,現在隨著對微生物研究不斷深入,人們對細菌和病毒的利用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真菌 講解:真菌通常分為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三大類。三種真菌的區別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有些真菌有致病性,有些真菌是對人類有益的,人們在食品加工、抗生素制造、飼料生產以及釀酒等方面廣泛應用,還有些真菌是營養豐富的美味佳肴。 活動:觀察我們身邊的真菌。 目的要求:觀察青霉、曲霉和蘑菇。 材料器具:長有青霉的橘子皮,長有曲霉的玉米芯,蘑菇,放大鏡。 過程:1、觀察材料的準備。 將橘子皮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過一段時間長出毛茸茸的灰綠色霉斑,這就是青霉。 煮熟的玉米出去玉米粒,將玉米芯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或裝入塑料袋中)。過一段時間,玉米芯表面就會長出毛茸茸的灰黃色的霉斑,這就是曲霉。 夏季雨后,在樹蔭下肥沃的土壤、樹干、枯木或草地上可以采到蘑菇,亦可從市場購買。 2、觀察霉菌 用放大鏡觀察橘子皮和玉米表面生長的霉菌,注意觀察兩種霉菌的顏色,形狀等特征。 3、觀察蘑菇 用放大鏡觀察蘑菇正反面顏色和形態。 討論:1、青霉與曲霉的顏色、形態有什么不同? 2、蘑菇的正面與反面的顏色、形態有什么特點? 閱讀資料:列文虎克和微生物學 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發明的顯微鏡,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