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細胞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簡述細胞的發現史 (2)知道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 (3)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4)知道細胞學說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自學、合作學習的方法 (2)養成獲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2)感受科學的發展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我們知道生物是由細胞構成的(除病毒外),細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幾十微米,那么細胞是怎么被發現的呢? 細胞的發現 學生閱讀課本后,由學生介紹細胞的發現。 課件展示:羅伯特·胡克發現的木栓的細胞 提問: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最早發現了細胞,但后來知道胡克當時看到的只是木栓的細胞壁,細胞到底是怎樣的呢? 細胞的形態 課件展示各種形態的細胞,學生談觀察后的感受。 小結: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1.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課件展示動物細胞的結構圖,介紹各部分結構。 小結:動物細胞的形態是多樣的,但都有相同的結構: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 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每個結構都有相對應的功能。 提問:細胞的這些結構分別有哪些功能? 學生活動:以同桌兩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動物細胞各個結構的功能,并把結果記下。 實物投影展示幾組結果進行交流 交流后得出:細胞膜——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之間物質交換 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 細胞質——許多生命活動進行的場所 2.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認識了動物細胞,讓我們接著來認識植物細胞。 課件展示植物細胞結構圖,學生觀察思考: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結構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活動:前后兩桌四個同學為一組進行討論交流,寫下討論結果。 實物投影展示幾組討論結果 歸納得出 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結構 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大的液泡、葉綠體,而動物細胞不具有這些結構。 從比較的結果我們看到,植物細胞具有它特有的結構,這些結構分別又具有哪些功能?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介紹: 細胞壁——保護、支持作用(纖維素組成) 液泡——充滿細胞液(吃水果時流出的汁液就是細胞液) 葉綠體——內含葉綠素,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結合植物細胞結構思考回答: ①高大的樹木為何能頂天立地? ②葉子為什么通常是綠色? 細胞學說建立的歷史及內容 學生自學這部分內容,之后交流感受。 小結:科學的發展需要幾代人或同代人的協同工作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如“神州6號”的成功發射,也是幾代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教學評價 一.課堂練習 ①、切開一個番茄,有許多的汁水流出。這些汁水是_____ ,它來自于細胞結構中的_____ ②、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與細胞的什么結構有關? ③、植物細胞內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 ) A、液泡 B、葉綠體 C、細胞壁 D、葉綠素 二.課后實踐任務 公安部得到一份生物樣品,從外形上分辨不出該樣品是取自植物還是動物,你能否用學過的知識將它鑒定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