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同步課件(48張PPT)+教案+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同步課件(48張PPT)+教案+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同步訓練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原卷版)
一、選擇題:
1.(2019年山東青島)“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封建主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是個多事的時期。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明確地、永久地決定中國發展進程的時期。”引發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進一步推廣
D.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2.(2019年江蘇南京)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重要階段是(

A.20萬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C.春秋戰國時期
D.北朝時期
3.與我國其他歷史時期相比較,春秋時期最主要的時代特征用下列哪個詞語來概括最為恰當(

A.
分封
B.
伐虐
C.
爭霸
D.
變法
4.下列關于春秋時期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春秋是東周王朝的一個分期
B.
春秋開始于公元前770年,結束于公元前476年
C.
春秋時期“霸主”完全取代了周天子
D.
春秋時期周王王權衰落
5.某同學利用下邊的地圖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內容應是(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C.
戰國七雄
D.
秦滅六國
6.
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這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
A.
春秋時期
B.
秦漢時期
C.
隋唐時期
D.
宋元時期
7.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職位也不再世襲。這表明什么制度逐步瓦解(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奴隸制
D.分封制
8.春秋時期最早“霸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齊恒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
9.戰國時期引發社會變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各國之間頻繁的戰爭
B.受法家思想的影響
C.鐵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為了統一中國
10.下列諸侯國中,既是“春秋五霸”,又屬“戰國七雄”之一的是  (  )
A.齊國
B.晉國
C.吳國
D.越國
11.下列不屬于春秋時期霸主的是(

A.管仲
B.齊桓公
C.楚莊王
D.晉文公
12.春秋時期,商業活動十分活躍,其中很多城市開設了商品交換市場,除此之外,還表現在(

A.玉器雕刻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B.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
C.海外貿易興盛
D.集市上出現了紙幣
13.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現在哪個歷史時期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戰國
14.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歷史時期生產工具的圖片,你知道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領域的是哪種工具(

A.
B.
C.
D.
15.“一鳴驚人”的成語與下列哪位春秋霸主相關(

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勾踐
16.“天子”是上天派來管理人間萬事萬物的,享有“神”一般的威望。春秋時期,“天子”的處境為(

A.天子對地方嚴格控制
B.天子的地位下降,依賴諸侯國的支持
C.至高無上,獨攬大權
D.昏庸無能,實行暴政
17.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指的是
(
)
A.擴大耕地
B.后代稱為“五谷”的農作物齊備
C.使用牛耕
D.大興水利
18.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社會大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A.諸侯爭霸
B.百家爭鳴
C.商鞅變法
D.鐵器和牛耕的推廣
19.齊桓公首先稱霸有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A.以“尊王攘夷”為號召
B.周天子派人參加會盟
C.齊桓公的威信與能力
D.管仲改革壯大了力量
20.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指的是(
)
A.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二、綜合題
21.春秋時期經濟的發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
(1)從材料一的兩幅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了什么?
(2)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歷史作用?
(3)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
①農業: 
 

②手工業: 
 ;
③商業: 
 。
22.王室衰微與“諸侯爭霸”
平王東遷以后,東周開始,周王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并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影視中的歷史】
一些影視作品往往反映了某個時代的歷史特點,影視作品也是我們熟悉和掌握歷史的途徑之一,我們通過經典影視作品了解春秋時期的歷史。
(1)影片所示的“春秋”時期屬于哪個朝代?春秋時期有哪些諸侯先后成為中原霸主?春秋戰國的紛爭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禍根?
(2)在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中,東遷后的周平王,攝于鄭國的威力,竟與鄭莊公做了交換太子互為人質的荒唐交易。這種情況反映了什么問題?
(3)結合課本內容總結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左傳》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這個制度實施的目的是什么?
(2)周王室失去往日的權勢,諸侯國乘機開拓擴張,由此出現了怎樣的局面?除了材料二里面提到的齊、楚、晉,你覺得還有哪些諸侯國強大起來了?
(3)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試結合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史實簡述這句話是否恰當?為什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同步訓練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解析版)
一、選擇題:
1.(2019年山東青島)“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封建主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是個多事的時期。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明確地、永久地決定中國發展進程的時期。”引發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進一步推廣
D.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周時期生產力的變化,以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把農業經濟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變化:隨著技術的進步,土地買賣禁令失效,逐漸轉為私有制;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農業、手工業、商業的全面繁榮,社會呈現出追逐利益的局面。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2.(2019年江蘇南京)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重要階段是(

A.20萬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C.春秋戰國時期
D.北朝時期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春秋戰國時期我國耕作技術的一次重要飛躍是指鐵器、牛耕的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系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井田制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C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不符合題意;B選項不符合題意;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
3.與我國其他歷史時期相比較,春秋時期最主要的時代特征用下列哪個詞語來概括最為恰當(

A.
分封
B.
伐虐
C.
爭霸
D.
變法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逐漸強大起來,開始爭霸,戰亂不斷,C項符合題意;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A項不符合題意;伐虐是商朝后期出現的特點,B項不符合題意;變法是戰國時期出現的特點,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
4.下列關于春秋時期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春秋是東周王朝的一個分期
B.
春秋開始于公元前770年,結束于公元前476年
C.
春秋時期“霸主”完全取代了周天子
D.
春秋時期周王王權衰落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社會的主要特點是諸侯爭霸。春秋時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強大的諸侯。為了爭奪領土和人民,各諸侯國之間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不是取代周天子。故選C。
5.某同學利用下邊的地圖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內容應是(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C.
戰國七雄
D.
秦滅六國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亂不斷,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被稱為“春秋五霸”,故B項符合題意,ACD項不符合題意。故應選B。
6.
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這反映了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
A.
春秋時期
B.
秦漢時期
C.
隋唐時期
D.
宋元時期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鐵農具和牛耕都是出現春秋時期。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故選A。
7.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職位也不再世襲。這表明什么制度逐步瓦解(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奴隸制
D.分封制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了統治遼闊的疆域,西周實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給諸侯,諸侯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職位也不再世襲。這表明分封制逐步瓦解,D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
8.春秋時期最早“霸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齊恒公
B.晉文公
C.秦穆公
D.楚莊王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很快使齊國富強起來;外交上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擴充實力,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后來稱霸中原的還有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故正確答案為A。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睛】此題的關鍵詞是“最早”,應識記與掌握齊桓公稱霸的有關知識。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擴充實力。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會盟,周天子派人參加,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9.戰國時期引發社會變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各國之間頻繁的戰爭
B.受法家思想的影響
C.鐵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為了統一中國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鐵農具的使用范圍擴大,春秋末年,我國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史上的一次革命,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引發了社會變革。ABD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擇C。
點睛,牛耕和鐵農具的使用,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的改革,是當時社會上的一次革命,有利于社會的發展進步,需要學生掌握有關牛耕和鐵農具的相關知識。
10.下列諸侯國中,既是“春秋五霸”,又屬“戰國七雄”之一的是  (  )
A.齊國
B.晉國
C.吳國
D.越國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齊國的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齊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A項符合題意;晉國的晉文公春秋霸主之一,但晉國在戰國初期被其三家大夫一分為三,即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吳國和越過是春秋后期的霸主,但都不是戰國七雄中的國家。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11.下列不屬于春秋時期霸主的是(

A.管仲
B.齊桓公
C.楚莊王
D.晉文公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春秋時期,在爭霸過程中,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先后做過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因此春秋時期的霸主沒有管仲,管仲是齊桓公時期的相國。故選A。
12.春秋時期,商業活動十分活躍,其中很多城市開設了商品交換市場,除此之外,還表現在(

A.玉器雕刻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B.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
C.海外貿易興盛
D.集市上出現了紙幣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隨著產品的增加,商業活動活躍,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所以B項正確。項A屬于手工業,C、D項與史實不符。故選B。
13.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現在哪個歷史時期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戰國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至遲是在春秋末年已經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因此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現在春秋時期,故選C。
14.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歷史時期生產工具的圖片,你知道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領域的是哪種工具(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農業生產水平大為提高,B項符合題意;原始人類使用石制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骨制工具;商周時期使用青銅工具。由此分析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
【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領域”是解題的關鍵,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
15.“一鳴驚人”的成語與下列哪位春秋霸主相關(

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勾踐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一鳴驚人”的成語的來源,“一鳴驚人”“問鼎中原”顯示了楚莊王的野心。春秋時楚莊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一鳴驚人”這個典故涉及人物中也有楚莊王。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后來楚莊王打敗晉軍,做了中原霸主。故選C。
16.“天子”是上天派來管理人間萬事萬物的,享有“神”一般的威望。春秋時期,“天子”的處境為(

A.天子對地方嚴格控制
B.天子的地位下降,依賴諸侯國的支持
C.至高無上,獨攬大權
D.昏庸無能,實行暴政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春秋時期社會的主要特點是諸侯爭霸。春秋時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強大的諸侯;為了爭奪領土和人民,各諸侯國之間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春秋時期,“天子”的處境為天子的地位下降,依賴諸侯國的支持。故選B。
17.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指的是
(
)
A.擴大耕地
B.后代稱為“五谷”的農作物齊備
C.使用牛耕
D.大興水利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牛耕的出現和推廣有很大的歷史意義,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故本題選B。
18.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社會大變革的根本原因是(

A.諸侯爭霸
B.百家爭鳴
C.商鞅變法
D.鐵器和牛耕的推廣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推廣,促進了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盛,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了猛烈的沖擊,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增強,各諸侯國開始實行變法改革,以求在兼并戰爭中獲勝,故D符合題意;諸侯爭霸、百家爭鳴、
商鞅變法屬于社會大變革的表現,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
19.齊桓公首先稱霸有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A.以“尊王攘夷”為號召
B.周天子派人參加會盟
C.齊桓公的威信與能力
D.管仲改革壯大了力量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齊國在齊桓公當政以后,任用管仲為相,注重發展經濟,改革內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齊桓公穩定內政以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所以,ABCD項都是齊桓公能首先稱霸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管仲改革,它使齊國富強起來,為稱霸準備了物質條件。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睛】抓住齊桓公稱霸的根本原因是關鍵。
20.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指的是(
)
A.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東周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二、綜合題
21.春秋時期經濟的發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
(1)從材料一的兩幅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了什么?
【答案】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出現;說明當時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提高,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解析】根據材料一的兩幅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主要標志。說明當時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提高,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2)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歷史作用?
【答案】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未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3)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
①農業: 
 

②手工業: 
 ;
③商業: 
 。
【答案】①農業:鐵器、牛耕;②手工業:冶鑄業;③商業:出現商業都會.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具體表現:
①農業上,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
②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鑄業、紡織業、煮鹽業等都有所發展。
③商業活動活躍,很多城市出現了商品交換市場。
22.王室衰微與“諸侯爭霸”
平王東遷以后,東周開始,周王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并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影視中的歷史】
一些影視作品往往反映了某個時代的歷史特點,影視作品也是我們熟悉和掌握歷史的途徑之一,我們通過經典影視作品了解春秋時期的歷史。
(1)影片所示的“春秋”時期屬于哪個朝代?春秋時期有哪些諸侯先后成為中原霸主?春秋戰國的紛爭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禍根?
【答案】東周;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分封制.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國都從鎬京東遷洛邑,中國歷史從此進入東周升旗。東周前期被稱為春秋時期。春秋時期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爭斗,爭奪霸主的地位。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先后成為中原霸主;春秋戰國的紛爭是西周分封制埋下的禍根。
(2)在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中,東遷后的周平王,攝于鄭國的威力,竟與鄭莊公做了交換太子互為人質的荒唐交易。這種情況反映了什么問題?
【答案】周王室衰微,諸侯實力強大,不尊天子;分封制瓦解.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中出現的情況,由于周平王將國都從鎬京東遷洛邑,周王室的統治力大減,王室衰微,大的諸侯勢力崛起,相互爭霸,操控政治局面,不尊天子;實際上分封制逐漸瓦解了。
(3)結合課本內容總結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原因:齊桓公革新圖強.晉文公勤于治國,楚莊王重用人才,越王勾踐毅力頑強,雪恥復國.啟示:國強要革新,國立須治業,國興靠人才,人才是興國的關鍵.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齊桓公革新圖強.晉文公勤于治國,楚莊王重用人才,越王勾踐毅力頑強,雪恥復國。給我們的啟示:國家的發展必須要改革創新,制定符合國情的制度,努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等。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左傳》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這個制度實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分封制。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解析】由材料一“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西周建立后,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實行分封制,為后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分裂割據爭霸局面的出現埋下了隱患。
(2)周王室失去往日的權勢,諸侯國乘機開拓擴張,由此出現了怎樣的局面?除了材料二里面提到的齊、楚、晉,你覺得還有哪些諸侯國強大起來了?
【答案】諸侯爭霸。秦、吳、越。
【解析】由材料“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春秋爭霸。春秋時期,由于王室衰微,諸侯實力的不斷增強,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除了材料二里面提到的齊、楚、晉,還有秦、吳、越等強大起來。
(3)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試結合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史實簡述這句話是否恰當?為什么?
【答案】孟子的說法太絕對了。積極方面:因為爭霸的需要,各諸侯國進行改革,發展生產,推動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進步,同時戰爭又促進了民族交融,使國家趨于統一。消極方面: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延緩了歷史的發展進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孟子的說法太絕對了。因為戰爭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積極方面:因為爭霸的需要,各諸侯國進行改革,發展生產,推動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進步,同時戰爭又促進了民族交融,使國家趨于統一。消極方面: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延緩了歷史的發展進程。所以孟子的話不恰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年級上冊歷史同步學案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1、歸納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狀況;知道鐵器和牛耕的出現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重難點)
2、通過春秋時期與西周的分封制的對比,理解分封制的瓦解,了解王室的衰微,培養對比分析思維能力。(難點)
3、明確春秋的霸主,結合教材內容歸納總結諸侯爭霸的原因;分析齊桓公首先稱霸的原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討論分析評價春秋爭霸,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維。(重點)
【課堂教學流程】
任務一:【自學質疑】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春秋后期出現了
鐵農具

牛耕
,促進了深耕細作,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2.手工業:青銅業、
冶鐵業
、紡織業、煮鹽業及
漆器制作
等都有所發展。
3.很多城市出現了商品交換市場,
金屬貨幣
被更多地使用。
王室衰微
背景:
(1)社會動蕩,各種制度遭到破壞。
(2)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
卿大夫
,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分封制
逐步瓦解。
2.表現:
(1)
周平王
東遷后,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無力控制諸侯,甚至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
(2)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3.影響:周王室地位下降,諸侯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諸侯爭霸
1.背景:(1)由于
政治、經濟
發展不平衡,各諸侯國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間展開激烈的爭斗。
(2)強大的諸侯以“
尊王攘夷
”的名義進行征戰,爭奪霸主地位。
2.霸主: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秦穆公等先后稱霸中原。春秋末期,吳國和越國也北上爭霸。
3.影響:
(1)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諸侯國的疆域
不斷擴展

(2)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
戎、狄、蠻夷
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大規模的
民族交融

任務二:【小組探究】閱讀P29頁的內容,看完后討論回答問題1、問題2、問題3。
問題1:列表歸納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
問題2:鐵農具與以前的青銅器、石器相比較有哪些優勢?有什么作用?
問題3: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對當時的社會發展有什么影響?
任務三:【小組探究】閱讀P30頁的內容,結合材料研讀,思考討論回答問題1、問題2。
問題1:材料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什么現象?
問題2:“王室衰微”的表現有哪些?
任務四:【小組探究】閱讀P30—31頁的內容,結合材料研讀,思考討論回答問題1、問題2。
問題1:總結諸侯爭霸和齊桓公爭霸的原因。
問題2:如何評價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
任務五:【動動手】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一、選擇題
1.盧梭說:“使人類文明起來的東西是鐵和谷物。”我國開始使用鐵制農具是在(
D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據農業部研究統計,春秋戰國時期耕地面積為2.3億畝,此后隨著農區面積的拓展,耕地面積不斷擴大。春秋戰國時期耕地面積不斷擴大的原因是(
A

A.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
B.分封制的瓦解
C.戰爭的頻繁
D.興修水利
3.春秋時期,手工業規模擴大,專業化水平得到提高,具體表現在(
C

①青銅業
②煮鹽業
③冶鐵業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業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春秋時期,商業活動十分活躍,其中很多城市開設了商品交換市場,除此之外,還表現在(
B

A.玉器雕刻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B.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
C.海外貿易興盛
D.集市上出現了紙幣
5.“‘天子’是上天派來管理人間萬事萬物的,享有‘神’一般的威望。”春秋時期,“天子”的處境為(
B

A.天子把土地和人民等分給親屬、功臣等
B.天子地位下降,依賴諸侯國的支持
C.至高無上,獨攬大權
D.昏庸無能,實行暴政
6.(2015?泰安學業考)“齊國君王齊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為口號,第一霸主逞威風”。該歌謠所反映的歷史時期是(
A

A.春秋
B.戰國
C.西周
D.商朝
7.春秋時期,社會風云激蕩,烽煙四起,戰火連天,諸侯爭霸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期。春秋末年,長江流域北上爭霸的兩個諸侯國是(
B

A.晉國、楚國
B.吳國、越國
C.齊國、晉國
D.楚國、秦國
8.(2019年山東青島)“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封建主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是個多事的時期。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明確地、永久地決定中國發展進程的時期。”引發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
C

A.各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進一步推廣
D.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9.(2019年江蘇南京)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重要階段是(
C

A.20萬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C.春秋戰國時期
D.北朝時期
10.與我國其他歷史時期相比較,春秋時期最主要的時代特征用下列哪個詞語來概括最為恰當(
C

A.
分封
B.
伐虐
C.
爭霸
D.
變法
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左傳》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這個制度實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分封制。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2)周王室失去往日的權勢,諸侯國乘機開拓擴張,由此出現了怎樣的局面?除了材料二里面提到的齊、楚、晉,你覺得還有哪些諸侯國強大起來了?
【答案】諸侯爭霸。秦、吳、越。
(3)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試結合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史實簡述這句話是否恰當?為什么?
【答案】孟子的說法太絕對了。積極方面:因為爭霸的需要,各諸侯國進行改革,發展生產,推動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進步,同時戰爭又促進了民族交融,使國家趨于統一。消極方面: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延緩了歷史的發展進程。(言之有理即可)
【學后反思】
學到什么?
有何疑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8張PPT)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部編版
七上
情境導入
學習目標
【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
自主預習
自主識記
自主識記
自主識記
自主識記
自主識記
講授新課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講授新課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講授新課
知識延伸
知識延伸
知識延伸
石器
骨器
齒耙



春秋時期
遠古時期
與青銅器、石器相比較,鐵制農具更加鋒利,而且比較便宜、可用。促進了農業的深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
牛耕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講授新課
農業
手工業
商業
表現
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及漆器制作也有所發展
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使用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階段小結
王室衰微
講授新課
王室衰微
講授新課
周王室衰微的表現:
1.西周制度遭破壞,分封制逐步瓦解。
2.周王統治勢力大減,無力控制諸侯。
3.諸侯崛起,競相稱霸,實際上取代了周
天子的地位。
諸侯強的表現:
1、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強化對地方的控制。
2、諸侯崛起,各自為政,也不定期納貢
王室衰微
講授新課
前770年
周平王東遷
王室衰微
講授新課
天子
諸侯
卿大夫

周代
分封制
×


官員
不世襲
分封制
瓦解
王室衰微
圖表詳解
合作探究
材料研讀
諸侯爭霸的原因
(1)王室衰微;
(2)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3)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間展開激烈的爭斗。
宋襄公
晉文公
楚莊王
秦穆公
齊桓公
吳王闔閭
越王勾踐
諸侯爭霸
講授新課
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宋襄公
吳王闔閭
越王勾踐
講授新課
合作探究
講授新課
據史書記載,春秋294年間,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52個諸侯國被滅,有大小戰事480多起。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稱霸。
講授新課
知識拓展
知識拓展
知識拓展
知識拓展
問題思考
合作探究
積極影響:
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
與此同時,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消極影響:
長期爭霸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講授新課
問題思考
課堂活動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二是周王室衰微,三是諸侯爭霸,要梳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春秋時期經濟的發展,各諸侯國經濟得到發展,開始擺脫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開始崩潰,周王室衰微,諸侯開始進行爭霸戰爭,從而使春秋時期出現社會動蕩的局面。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達標訓練
A
B
達標訓練
C
B
達標訓練
A
B
達標訓練
D
A
達標訓練
達標訓練
達標訓練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
教學重點:歸納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狀況;知道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
教學難點:通過春秋時期與西周的分封制的對比,理解分封制的瓦解,了解王室的衰微。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來

【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標導學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根據問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問題1:春秋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問題2:?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問題探究:(1)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更替過程如何?
(出示一組圖片,石器、骨耜、耒耜,青銅器)
?
?
?
?
?
?
?
?
?
石器
骨耜
青銅器
(2)鐵農具為什么能較快推廣?
?
?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圖片和自己所學知識回答出鐵農具的優越性:堅硬、鋒銳。
4.指導閱讀教材29頁“相關史事”,了解鐵農具和牛耕出現的意義。
教師總結: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得到了發展,特別是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而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春秋時期的經濟得到了發展,但同時也處于動蕩時期,導入第二目“王室的衰微”。
目標導學二:王室的衰微
1、教師指導學生回顧西周的分封制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王室的衰微”一目,自主學習,完成問題,小組交流,有疑問的做好標注。
問題1: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問題2:周王室的勢力較西周時期有哪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3、學生匯報,教師點撥疑難、板書
(1)制度變化,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實力大減
(3)諸侯崛起,競相稱霸
4、材料研讀:教材30頁,引導學生讀懂材料,師生共同分析整個國家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并板書: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王室衰微使得諸侯競相爭霸,社會處于分裂割據狀態,春秋爭霸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的?王室衰微與諸侯爭霸有什么關系?引入第三目“諸侯爭霸”。
目標導學三:諸侯爭霸
1、設計導學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質疑
問題1:春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2:春秋時期的霸主有哪些?他們是如何成為霸主的?出現了哪些較大的諸侯國?
匯報交流答疑,指導讀《春秋爭霸形勢圖》
3、指導閱讀教材30頁“相關史事”,回答問題: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誰呢?他為什么能成為第一個霸主?
4、學生匯報,教師點撥板書
齊桓公;
(1)靠海,盛產魚鹽(資源豐富)
(2)管仲改革改革內政,發展生產,
?訓練軍隊
?
?(國富兵強)
(3)尊王攘夷為號召(深得民心)
5、材料研讀,問題思考、探究交流:
??
材料一:春秋戰國混戰期間,人民長期處于分裂和動亂,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離失所。同時戰爭對生產的破壞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蕪。
?
?
材料二: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
?。?史書記載春秋初年,有170多個諸侯國,而到了末期只剩下為數不多的一些大國了。
?
?
根據材料回答: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
總結:給社會帶來深重災難;有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諸侯國,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實現國家的局部統一。
春秋時期是一個動蕩的時期,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無數的人才,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學會做人做事,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所在。
1.
在這節課中,多次運用影視資料、課件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從視覺直觀形象的感知了具體的歷史情節,實踐證明:歷史課和電影課整合,特別是歷史課與信息技術融合運用,效果比較理想。
2.
在這節課中,讓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主動探尋知識。
3.
成語故事演講和歷史劇表演,其最大的好處是寓教于樂。但是,實踐也告訴我們,在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心理特點及認識水平,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并在課外多加以指導。…
骨器
牛耕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湘市| 南昌县| 肇庆市| 文成县| 凤城市| 定兴县| 客服| 胶州市| 修水县| 溧水县| 青州市| 南岸区| 双流县| 吉隆县| 浦县| 应城市| 卢湾区| 东莞市| 平顺县| 灌云县| 大田县| 柘荣县| 青阳县| 什邡市| 花垣县| 紫金县| 洞头县| 偏关县| 霞浦县| 灵台县| 仁寿县| 大余县| 文水县| 威宁| 西平县| 延安市| 昔阳县| 都安| 敦煌市| 井研县| 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