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袋子里面有什么》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否是否屬于跨學科主題教學否學科科學學段:低段年級一年級相關領域生命科學教材書名:科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7月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對周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動學生科學學習的內在動力。科學課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經歷為基礎,讓學生在親歷活動中充分體驗和感悟。觀察法是搜集第一手資料的重要手段,是假設、觀點和理論產生的手段。在自然條件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及其輔助工具直接地、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對于科學的學習是尤為重要的。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本單元一共是三課時內容,第一課《科學真有趣》,第二課《袋子里面有什么》,第三課《相同與不同》。《袋子里面有什么》是人教版科學第一單元《走進科學》中的第二課,是學生們正式開始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本課的教學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承擔著嚴謹的科學方法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學生科學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觀察是科學學習開始最主要的學習內容,要進行觀察就離不開人的感覺器官,只有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認真、有序的觀察才能獲得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感覺器官可以幫我們進行觀察、辨識物體。學生情況:一年級的學生,對科學學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動手,這些濃厚的興趣是他們學習科學的動力。學生對于感覺器官并不陌生,但是這種熟悉是不系統的、不規范的、模糊的認識,如何將學生已有的認知進行梳理、規范,這也是這節課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技術準備:教師準備:蘋果、核桃、海綿、鈴鐺、香薰蠟燭,袋子學生準備:活動手冊、鉛筆;教學目標(內容框架)1、認識人體有五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手,使人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2、知道觀察法是認識周圍事物、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是科學課上經常要用到的最基本的方法;知道感覺器官是幫助我們觀察的器官。3、具有安全有序地運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的意識。4、能夠認真地聽取同學的發言,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技術應用時間安排談話導入教師出示袋子1.提問: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了一個神秘的禮物,你們想知道袋子里面有什么嗎?(板書:貼袋子圖)2.談話:(動手打開袋子,取出里面的小袋子)既然是神秘的禮物,老師當然希望你們能自己發現其中的奧秘。學生舉手匯報袋子里可能有什么物體。通過這樣的小活動,引出本課的課題,同時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興趣。袋子黑板貼2分探究活動手鼻耳的應用教師手舉著小袋子1、提問:老師給你們設置一個難題:不打開袋子,能知道袋子里面有什么嗎?你想用什么辦法?有什么根據?2.規范學生的匯報,用手摸;用鼻子聞;用耳朵聽。(板書:貼耳、手、鼻的圖片)追問回答問題的孩子:用鼻聞,能聞出什么?用手摸,把摸出物體的什么特點?用耳聽,能聽到什么?3提問:你們的方法是否可行,咱們來試一試。請同學們把用這個方法猜測出來的物品記在對應的方格里。演示:(拿起袋子)我用手摸,我摸出來彎彎的常常的柱子,我覺得像香蕉,就把香蕉記錄在手下面的這個方格里,可以寫字、拼音也可以畫圖。4.提示:學生開始觀察活動。想一想,你為什么認為是這個物體?5.匯報:匯報的時候,請你像老師這樣來說:我用手去摸,發現物體是彎彎的柱子,摸著有些軟,所以我認為是香蕉。學生進行有根據的猜測。鼻子聞:氣味耳朵聽:聲音手去摸:大小形狀光滑軟硬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在活動手冊上進行記錄:學生按照自己的記錄進行匯報:通過演示記錄的方法,讓學生學進行規范的記錄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可以用手摸、用耳聽,還可以用鼻聞,這些都是辨別物體的方法。通過模仿老師的匯報方式,培養學生完整、邏輯性的匯報方。黑板貼實驗材料活動手冊12分探究活動(二)眼的應用1.提問:聽了你們的匯報,老師覺得都挺有道理的,怎樣驗證你們的猜測呢?2.請同學打開袋子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請把你看到的能說出名字的物體記錄在活動手冊上,不確定的放在一邊。(板書:貼眼睛的圖片)3.匯報: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物體?看到的這個物體什么樣子?4.匯報整理:用眼睛看和用手摸都能來觀察物體的形狀,大小和表面的光滑和粗糙,你覺得哪種更好?打開袋子看一看學生進行記錄:根據自己的記錄進行匯報學生進行匯報引導學生可以用眼睛看的方式來觀察物體,了解眼睛所能觀察到物體的哪些特征。安全教育:通過比較眼睛看和手摸這兩樣觀察方式,讓學生意識到有些尖銳,鋒利的物體很危險,所以能看的絕不去摸,為有序觀察打下基礎。黑板貼實驗材料活動手冊8分探究活動(三)舌的應用對于袋子里的物品你們都能確定它們是什么物體嗎?提問:袋子里白色的顆粒是什么?通過手摸、鼻子聞、耳聽、眼睛看的方法能確定嗎?還有什么方法?2.學生通過看、摸、聞、聽等方法都無法辨別它們,想到了嘗的方式。但是這個物品我們不認識,能隨意去嘗嗎?(板書:貼舌頭的圖片)3.演示:科學的嘗的方法是用小勺取一點點的顆粒,放在舌尖上,進行品嘗。4.談話:請你用老師教給你的方法來嘗一嘗,袋子里的顆粒到底是什么?5.談話:我們已經全部判斷出袋子的物品了。想一想,在探索袋子秘密的過程中,你們都用到了哪些小幫手?眼,鼻,耳,手,舌叫做感覺器官。學生匯報發現:有一袋子白色的粉末不太確定學生匯報:可以嘗一嘗學生模仿正確嘗的方式進行判斷,并進行記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不知道的物品不能隨便嘗通過教師演示,學習嘗的方法。引導學生歸納出眼,鼻,耳,手,舌這五個感覺器官。8分鞏固和應用1.談話:同學們看看,瓶子里裝的是什么?(一瓶白醋)2.提問:只用眼睛看就做出了判斷,這個判斷準確嗎?還應該怎么做?扇聞的方法:把物體放在鼻子前20厘米的位置,用手把物體上散發出的氣味扇進鼻腔,這樣能保證進入鼻腔的氣味不多,不會對鼻腔粘膜造成損傷。4.談話:通過鼻子聞,同學們說了是一種酸酸的氣味,有可能是白醋。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材料都是可食用的,你想不想嘗一嘗?怎么嘗?5.談話:用舌頭嘗,味道是酸酸的,的確是白醋。在觀察白醋的過程中我們第一步用到了眼睛看,第二步用到了鼻子聞,第三步用到了舌頭嘗,這個順序就是我們科學的觀察順序,也是一個安全觀察的順序。6.小游戲: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老師的大袋子里有更多的禮物,請一個同學到前面來,認真觀察其中的一個禮物,但是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請用你學習到的觀察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述這個物體,請同學們來猜一猜這個禮物到底是什么?。學生們看到這瓶無色透明液體,不約而同說出是水?有學生提出了用舌嘗,但是老師說不知道的東西不能隨便嘗,想一個更安全的方法;有的同學提到了用鼻子聞,這個方法比較安全一些。學生們根據描述進行有根據的猜測復習用鼻子聞的方法,學習扇聞的正確方式,再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通過對白醋的觀察,鞏固感覺器官的應用,同時滲透科學的觀察方法。通過這個趣味小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是對科學的觀察方法和觀察順序的鞏固與練習。10分板書設計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表現標準準則表現標準合格良好優秀科學知識能大致說出人體有五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手,使人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能說出人體有五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手,使人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能熟練說出人體有五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手,使人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科學探究能利用感覺器官觀察物體的特征,并進行描述。能利用感覺器官觀察物體的特征,并進行描述,并進行記錄,具有有序觀察的意識。能利用感覺器官準確觀察物體的特征,并進行正確的描述,并進行較形象的記錄,觀察時候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科學態度對科學課堂的學習具有足夠的興趣,愿意參與到課堂當中。1.對科學課堂的學習具有足夠的興趣,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2.課堂中能夠認真聽取同學的發言,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1.對科學課堂的學習具有足夠的興趣,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愿意傾聽、分享他人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2.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能傾聽別人的匯報,并提出自己的想法。kàn看cháng嘗wén聞qìwèi氣味Wèidào味道tīng聽shēngyīn聲音mō摸一二三PAGE8(共8張PPT)2.袋子里面有什么1.用手摸、鼻子聞、耳朵聽的方式猜測袋子里面有什么?我用___________.我摸到的物體是__________,我認為是___________手摸彎彎的柱子香蕉2.用眼睛看看袋子里面有什么?3.用用舌頭嘗一嘗白色的顆粒是什么?觀察順序:一、看:二、聞:三、嘗:不認識的物體不能去聞,嘗!1.用聽、聞、摸的方法,辨別袋子里面有什么。耳朵聽鼻子聞手摸2袋子里面有什么把不同感覺器官觀察到的物體記錄在方框中babutongganjueqiguanguanchadaode2袋子里把不同感覺器官觀察到的物體記錄在方框中不能隨便嘗不了解的物品。200mAPPROX150100—100150drecrraimecor獨立思老與判斷一、填空1.觀察蘋果的時候,我們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先可以用眼睛______,然后離近了用耳朵______,接著更近一些用鼻子________,再放在手里去______,在保證衛生的情況下最后我們才用舌頭_________測試點:學生學習以后能夠正確的將感覺器官和觀察方法聯系起來,能正確使用,并且滲透觀察順序的思想。不認識的物體不能隨意的去______,__________,確保自己的安全。測試點:注重安全教育,從小樹立安全意識。聞的正確方法是()AB測試點:正確的扇聞的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習題.docx 教學設計.doc 課件.ppt 【藍迪兒歌】認識五官.mp4 五感:人的五種感覺器官.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