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生物圈 一、分析教材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生物的生存、延續和發展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認識到“家”中有很多成員,他們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處在動態變化之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保護和改善環境是人類的迫切愿望,加強環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環境意識,正確認識環境問題的現狀,學習解決環境問題的知識和觀念,并使學生的行為與環境相和諧. 二、分析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過生物學知識,但他們從小學的《自然》及生活中的電視節目中已了解了許多生物學的知識。他們能說出各種各樣生物的名稱、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沒有構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環境”的整體體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環境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七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的規律要求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說教,但樂于觀察、分析圖片,自己動手做實驗等能表現他們的活力。學生不喜歡、不滿足簡單的教材里的圖畫、文字,他們喜歡講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個性發展的空間,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三、設計理念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教學中體現出“三維”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生物圈,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應該積極、主動認識并保護這個家; 2.?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發表的見解。 (二)能力 1.?使學生初步具有搜集、處理圖文資料,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等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2.?會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討論問題,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知識 1.?描述生物圈的范圍; 2.?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3.?嘗試搜集和分析資料; 4.?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教學重點:單細胞,動物藻類,細菌真菌的例子。2.生命系統結構層次。3.病毒的分類結構及遺傳物質。 教學難點:生命系統結構層次。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導入課題。 1.比喻:地球──足球 生物圈(地球的表層)──一張薄紙 既然如此,你想了解這個家嗎? 2?引入課題:生物圈。 (二)學生通過討論、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學習新知。 1.?生物圈的范圍。 (1)說一說: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 閱讀教材第11、12頁“生物圈的范圍”,看看科學家的觀點是否與自己的相同。 [給學生自由發言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出問題:通過驗證,哪些同學的觀點和科學家的一樣,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嗎? 引導學生概括出:以海平面為標準劃分,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約10千米的深處,整個厚度約為20千米。 提出問題:在這個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呢? 由此介紹:水圈、大氣圈和巖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讓學生自己先猜想,再舉例說明,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想象的科學精神。] 結論:不是。 (2)設疑: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沒有呢?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1)討論:學生分成6大組(確定1人為組長,及時、準確記錄該小組成員活動情況,以作學期成績參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比較教材第12、13頁的6幅圖片。 [分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能力。] 討論題: ①向日葵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長頸鹿的生活需要什么?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么異同? ③為什么干旱會使糧食嚴重減產?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資料,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觀察、比較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2)匯報結果:以組間競賽形式,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出該組討論的結果,其他組成員和教師作評委,對各組的作答給予適時的、恰當的評價。 [通過競爭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和應用。] (3)小結: 討論1:向日葵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 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討論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 牛生活在陸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討論3: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沒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長,所以干旱會使糧食減產。 (4)質疑:①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嗎?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 (5)小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條件都是一樣的,這些條件包括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6)知識遷移:任舉一種熟悉的生物,說說它的生存也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嗎。 [遵循鞏固性原則。] 3.?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本節所學的知識點。 [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小結本節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養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并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我想知道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這些條件一旦改變或不足時,對生物有沒有影響?生活在這個生物圈中的生物會不會對生物圈造成影響? [培養學生虛心提問,學無止境的意識,并為下節課或以后的學習做鋪墊。] 4.?鞏固練習。 (1)你會填嗎? (2)我來試一試。 我們在養花的過程中,經常給花松土、施肥、澆水、放在陽光下,天氣冷了,還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個花盆只栽一種植物,這體現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與上述順序相對應,分別是( ) ①陽光②水③空氣④營養物質 ⑤適宜的溫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間 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 (3)課后想一想。 生物在生物圈內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改變或不能滿足時,生物是否還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請搜集資料說明你的觀點。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本節課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設計緊貼學校的三環教學模式,從導入到講授最后到總結,都以當時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在課中以學生感興趣話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使得學生參與進來,并且引入小組搶答競爭模式充分活躍課堂氣氛,也能夠讓學生記憶深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