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真菌》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一)、設計理念?根據《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面對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二)、教材的地位與作用真菌這一節的教學內容與教材前后章節的知識內容都有緊密的聯系,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本節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食品和食物入手,認識各種各樣的真菌,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真菌的結構和營養方式及生殖方式。(三)、學情分析:1.真菌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密切,學生對這一節的學習興趣很高;2.學生的生物基礎比較薄弱,由于條件原因學生很少有動手操作和實驗的機會,很難理解肉眼看不到的真菌的結構和生殖方式。我逐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自主地觀察探究真菌的結構和生殖方式從而掌握知識。(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各種食用真菌的形態,知道青霉、酵母菌的形態結構。2、學會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霉菌和酵母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和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小組探究、匯報探究結果等活動,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觀察、討論法為主,輔以講授等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能力,團結與互助精神,認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熱愛學習,鼓勵學生熱愛生活,學會辯證的分析問題,運用所學的知識健康生活。(五)重難點:重點:真菌的主要特征。難點: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和霉菌,總結歸納真菌的結構特點。二、教法和學法分析1、教法:在本課中我采用視頻錄像、情景教學、實物觀察、實驗探究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2、學法: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實驗探究-積極參與合作-質疑交流討論-設法解決問題等一系列過程對本節課進行探究性學習。充分體現新課標倡導的在探究性學習中注重過程與方法的理念。三、教學準備課前收集發霉的橘子,并購買常見的食用蘑菇,生物興趣小組成員搜集資料并制作孢子印。準備有關真菌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及多媒體教學課件,事先準備加入酵母菌和不加酵母菌的面團。四、教學過程環節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激情引趣讓學生“心”動導入課題“真理源于探索,科學源于實踐。讓我們共同走進生命科學的課堂,開始今天的探究之旅。”播放“草莓發霉的視頻”,并問“發生了什么變化?長得毛從哪來?”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發霉現象圖片,引出課題。學生觀看視頻中的草莓發生了什么變化,認識生活中發霉的現象,知道是由真菌引起的。通過視頻及圖片資料,激發學習興趣,并引出本節課題。自主探究讓學生“行”動探究旅程一:觀察青霉1.展示發霉的橘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并提出觀察要求:“用放大鏡觀察橘子皮的發霉部位,觀察青霉的形態和顏色”。2.指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青霉”的玻片標本,先提出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在低倍鏡下找到物像后再換成高倍鏡觀察,出示顯微鏡下的圖片。3.讓學生描述顯微鏡下看到的青霉的形態及孢子的著生特點。4.出示電鏡下青霉的結構圖,引導學生認識各部分5.出示“想一想”1.生活中哪些地方容易發霉?2.霉菌為什么長在有機物豐富的地方?摸一摸真菌菌絲扎進橘子的地方,和沒長霉的地方比較,有什么感覺?讓學生分析青霉的營養方式的問題。6.出示小實驗:請同學們用手輕輕的拍打裝有發霉的桔子的塑料袋,仔細觀察塑料袋內壁的變化。7.共同總結青霉的特點小組合作用放大鏡觀察發霉的橘子,結合要求認真觀察,思考并描述看到的現象。小組合作用顯微鏡觀察青霉。描述顯微鏡下看到的青霉的形態及孢子的著生特點。認識分析圖片中的各部分結構討論回答“皮鞋上、衣櫥里容易發霉,因為有機物豐富”。動手摸一摸,“很軟”結合觀察過的青霉的營養菌絲,想到青霉的營養方式是異養。拿起塑料袋輕輕拍打并觀察內壁的變化,觀察孢子的釋放過程,確認青霉的繁殖過程。學生概括總結青霉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認識白色的菌絲和青綠色的孢子。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青霉,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表達、合作能力,體現自主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通過分析使學生明確青霉的結構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引發思考,由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來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孢子輕而小易飄散培養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探究旅程二:觀察酵母菌出示幾小時之前活好的大小相同的兩塊面團,其中一個加入了酵母菌,請學生打開實驗桌上的兩塊面團,比較兩塊面團的大小并用手捏開松軟的面團觀察內部的情況,引出酵母菌。引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的形態,請學生動手畫出酵母菌的形態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畫的圖片4.出示電鏡下酵母菌的結構圖并結合細菌的圖片比較兩者的不同動畫演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并圖片展示孢子生殖比較青霉和酵母菌的特征,從而總結真菌的特征。打開面團比較并動手捏開面團觀察內部的空隙。小組合作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并畫出酵母菌的形態觀看其他同學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形態認識酵母菌的細胞結構并和細菌進行比較觀看動畫思考并回答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發面引出酵母菌。使酵母菌的形態更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通過對比區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更直觀的了解酵母菌的兩種生殖方式。幫助學生理順知識,培養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交流展示讓學生“愛”動蘑菇也是真菌,請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展示自己在課前制作的蘑菇的孢子印,并向同學們介紹蘑菇的結構和蘑菇是真菌的理由。孢子印興趣小組同學展示孢子印并介紹蘑菇結構和蘑菇是真菌的理由。使學生懂得和他人共同分享學習成果。結束播放“坐姿多彩的真菌世界”并介紹木耳靈芝等也是真菌,師強調有些蘑菇雖然長得漂亮但不能食用。“伴隨著多姿多彩的真菌世界,讓我們結束今天的探究之旅。”觀看視頻并認識多姿多彩的真菌利用動情的視頻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附:板書設計發霉墻壁發霉面包真菌細胞結構:有真正的細胞核營養方式: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