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0年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單元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聲音》 第一課《聽聽聲音》 1.我們周圍的聲音豐富多彩。有來自(動物)的叫聲,有來自(自然界)的聲音,還有來自(人類)生產生活發出的聲音。 2.聲音有(高低)、(強弱)等特點。 3.有些聲音讓我們覺得(悅耳、動聽),比如(黃鸝鳥叫聲);有些聲音讓我們覺得(刺耳、難聽),比如(汽車喇叭聲)。 4.在車站、菜市場等地經常會聽到(嘈雜)的聲音。 第二課《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彈撥)橡皮筋,橡皮筋會發出聲音。 3.(拔動鋼尺、擊鼓、敲打音叉)都能發出聲音,同時看到物體在(振動)。 4.吹豎笛是(空氣)振動發出聲音。 5.我們說話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把手放在喉結處,能感受到(聲帶)的振動。 第三課《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1.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 2.在(真空)的環境中,聲音(不能)傳播。 3.我們制作的“土電話”,聲音主要是通過(棉線)傳播的。 4.不斷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氣,玻璃罩里的鬧鐘鈴聲會(越來越輕)。直至(聽不見)。 5.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第四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1.(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依靠它我們可以聽到各種聲音。 2.我們的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 3.強弱不同的聲音,聲音(強)則引起鼓膜振動幅度(大)。 4.外界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聽小骨)將振動傳達到(內耳),并刺激(聽覺神經)產生信號,(大腦)接收到信號,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第五課《聲音的強與弱》 1.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撥動鋼尺、撥動橡皮筋和敲擊鼓面)等,都可以說明物體振動幅度大小和聲音強弱的關系。 第六課《聲音的高與低》 1.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 2.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得越(快),發出的聲音越(高);物體振動得越(慢),發出的聲音越(低)。 3.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尺子振動時發出的(音高)會改變。伸出(長),振動(慢),聲音(低);伸出(短),振動(快),聲音(高)。 第七課《讓弦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1.許多樂器是靠弦的振動發出高低不同聲音的,比如(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箏)等。 2.影響弦樂器的弦的音高因素有(弦的松緊、弦的長短)等。 3.(緊)的弦,(短)的弦,振動頻率(快),音高(高)。 4.(松)的弦,(長)的弦,振動頻率(慢),音高(低)。 第八課《制作我的小樂器》 1.我們可以用(碗、吸管、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小樂器。 2.用同樣的力連續敲擊杯壁,不斷往杯里加水,聲音會越來越(低)。 3.用小錘敲擊兩個粗細相同、長短不同的鐵管,發出的聲音高的是(短鐵管)。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