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三節人和動物的營養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說出人和動物的食物中,主要的營養物質有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脂肪和維生素等。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課中的實驗,培養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有關的常用儀器,并能對實驗過程進行科學分析;體驗設計實驗,正確操作、取得數據、經過分析和綜合得出科學結論的一般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認同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飲酒、講衛生的重要性。教學重點營養物質的類別及其主要食物的來源教學難點根據“主要食物營養成分表”分析食物的營養組成,分析自己的飲食情況是否符合標準。教學方法講述法、實驗法教學媒體多媒體板書設計第三節人和動物的營養一、人和動物需要多種營養物質1、營養物質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環節一新課導入設問:俗語“民以食為天”,人為什么要吃東西?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物質?水、無機鹽屬于無機物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屬于有機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和它們的作用你如何證明食物中有這些營養物質呢?下面通過實驗驗證營養物質的存在環節二新課講述演示實驗:(一)、烘烤和燃燒小麥(注意酒精燈的正確使用方法,試管口向下傾斜45。)提問:1、試管壁上出現什么現象?說明什么?2、小麥種子燃燒后剩下的灰分是什么物質?演示實驗:(二)、面粉的揉洗少量面粉與清水和成面團包在紗布內,在盛有清水的燒杯中揉洗,取少量液體倒入試管中,滴加碘液傾聽思考回答問題觀察現象分析原因1、試管壁上出現水蒸氣,說明有水產生2、剩下的灰分是無機物,因為無機物不能燃燒。通過俗語引起學生興趣,引入課題引出食物中的六大營養物質通過實驗驗證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驗證水和無機鹽,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強調酒精燈和試管使用的注意事項淀粉遇碘變藍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提問:1、清水有什么變化?2、試管內的液體顏色有什么變化?3、說明液體里有什么營養成分?繼續揉洗面團,直至沒有白色物質滲出為止,將紗布打開。請同學上來觸摸留在紗布里的物質,體會感受。滴加濃硝酸變黃,說明這是蛋白質實驗指導(三)、花生的擠壓取一粒花生,剖開放在白紙上,用手擠壓,在明亮處觀察。提問:1、有什么現象?2、是什么營養成分?演示實驗(四)、驗證維生素C取3支試管,分別標記1、2、3,倒入淀粉溶液后,滴加一滴碘液,變藍后分別滴入清水、果汁和維生素C的水溶液,觀察顏色變化。老師演示完后,兩人一組完成實驗,并觀察變化,回答問題觸摸紗布體會感受觀察現象兩人一組完成實驗觀察現象思考問題老師演示完后,兩人一組完成實驗,并觀察現象,同時分析原因驗證糖類(淀粉屬于糖類,是二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驗證蛋白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驗證脂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驗證維生素C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提問:1、請觀察有什么變化?2、能說明什么?通過一組實驗證明了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存在。環節三活動下面請同學們查閱書p99-103頁表格,分別找出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動物、植物分開)較多的前三種食物(3分鐘)分別請同學回答1.糖類:精白粉、糯米、稻米2.脂肪:肥豬肉、花生、全脂乳粉3.動物蛋白:蝦米、全脂乳粉、雞;非動物蛋白:腐竹、蘑菇、黃豆環節四思想教育觀看一張非洲難民的圖片,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糧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因為在你補充營養的時候,還有一些地區的人民至今不能保證溫飽。1、顏色有變化2、說明果汁中含有維生素C查表回答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動物、植物分開)較多的前三中食物。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沒有節約糧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做到珍惜糧食。通過查表進行數據分析,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和提取重點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課堂檢測題1.在種子的成分中,加熱以后能燃燒并變成碳的物質是()A.水B.無機鹽C.灰D.淀粉2.將面團洗凈后,剩下的粘稠物質是()A.淀粉B.蛋白質C.脂肪D.維生素3.濃硝酸可以用來檢驗的物質是()A.無機物B.維生素C.淀粉D.蛋白質4.濃硝酸可以用來檢驗的物質是()A、無機物B、維生素C、淀粉D、蛋白質5.檢測維生素C水溶液時所有的材料顏色是深些好還是淺些好?答:作業將課堂練習1~5題抄在作業本上。教學心得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及改進設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